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介入诊疗中的受照剂量,探讨性别、年龄、病变部位以及诊疗方式等因素对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介入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6例,最终纳入113例,随机配置的辐射监测系统记录透视时间(FT)、剂量面积乘积(DAP)、空气比释动能(AK)。分析性别、患者年龄(30~60岁组、60~80岁组、≥80岁组)、闭塞位置(前、后循环)以及血管开通技术对患者受照剂量的影响。结果患者FT值7.94~97.41 min(24.0±14.4 min);DAP值1638~551959 mGy·cm2(137 422.8±107 778.1 mGy·cm2);AK值11~5726 mGy(1210.9±1070.8 mGy)。男性患者辐射剂量高于女性患者,DAP值、AK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年龄组间各剂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循环闭塞患者所受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导管抽吸(ASPI)患者辐射剂量最低,导管抽吸结合支架取栓(ASPI+SR)以及支架植入术组的辐射剂量大于ASPI组,3个剂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差异较大,性别、血管开通方式均是影响辐射剂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可能需要针对不同特征的患者采取更积极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实施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协作模式(MD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患者院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AIS静脉溶栓患者200例,其中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05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MDT实施后收治的95例患者为试验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溶栓各关键节点时长、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差值。结果 2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长(ODT)、CT接诊至完成CT的时长(RTI),溶栓前NIHSS评分,≤3 h与3~4.5 h时间窗内溶栓患者溶栓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入院至急诊分诊护士和医生接诊时间(DTT)、入院至完成CT的时长(DTI)、入院至出血标本检验报告的时长(DTL)、抽血至出血标本检验报告时长(BSL)、入院至开始溶栓的时长(DN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3~4.5 h与4.5~6 h、≤3 h与4.5~6 h时间窗内溶栓前NIHSS评分及溶栓前后NIHS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4.
吴敏 《全科护理》2016,(19):1990-1991
总结36例急性脑卒中病人在时间窗内行支架机械取栓术的护理,主要包括手术准备、术中生命体征的观察、有效呼吸通路的管理、静脉药物的管理等。认为在支架机械取栓的有限时间窗内通过积极的术前准备、术中护理配合对术后并发症减少、神经功能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总结2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支架取栓手术的护理。术后加强对患者神经功能监测、生命体征的观察,做好穿刺部位护理,密切治疗相关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23例闭塞血管达到充分再通标准,4例闭塞血管再通失败。  相似文献   

6.
门诊开展中医多学科协作诊疗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开展中医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模式。方法 组建中医多学科诊疗服务小组,包括中医多学科诊疗管理团队、专家组及会诊秘书,对患者开展中医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服务结束1周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其诊疗效果。结果 2018年5月—2019年12月共完成398例中医多学科协作诊疗,其中神经系统疾病149例,其中消化系统疾病67例,皮肤系统疾病36例,生殖系统疾病30例,循环系统疾病25例,呼吸系统疾病24例,免疫系统疾病22例,淋巴系统疾病17例,运动系统疾病15例,泌尿系统疾病11例,内分泌系统疾病2例;70%的患者随访表示病情得到改善;中医多学科协作诊疗病例涉及中医学科总数合计为10个科室,流派有6种,中医技术11种。结论 门诊开展的中医多学科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诊疗服务,患者病情得以改善,同时中医生临床能力、护士综合护理水平及医院临床带教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7.
李玲  黄姝 《中国康复》2015,30(4):286-287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诊疗,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诊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及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模式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下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忠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就诊至球囊扩张时州、平均住院时间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对疾病知识知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忠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对坎病知晓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忠者中具有高效性、实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干预模式在脑卒中合并痛风发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康复科就诊的35例脑卒中合并痛风发作的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的35例脑卒中合并痛风发作的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多学科协作干预,并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3、5、7d比较2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疼痛情况,在患者出院时比较2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 结果 2组自理能力和疼痛评分在时间、组间及交互效应上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F时间=7.612,P=0.025;F组间=4.521,P=0.032;F交互=11.443,P<0.001;F时间=9.221,P=0.009;F组间=5.773,P=0.011;F交互=10.824,P<0.001);干预后,观察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t=-7.301,P<0.001;t=-2.419,P=0.006)。 结论 多学科协作干预模式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合并痛风发作患者痛风症状,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减轻疼痛,达到让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康复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护理干预方法,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保证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46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干预方法。结果 34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好转342例,好转率为98.8%,病死4例,病死率为1.2%。结论对时间窗(发病时间4.5h)内的患者,缩短入院至溶栓的时间、尽早溶栓治疗,是AIS治疗的关键。在急性期,护理上要注意维持患者病情的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颈动脉内溶栓治疗,并于溶栓前及溶栓后8、48h及2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20例患者中15你经脑血管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证实为血管完全性或部分开通,5例未开通。溶栓后患者神经病学缺损评分明显下降,15例ADL评分〉61分。5例溶栓后ADL≤60分患者经过8周康复训练后,4例恢复良好。提示动物内溶栓 康复治疗可较好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的方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住院患者89名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方案。评价两组患者出院12周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出院前2 d,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12周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总分分别为(9.51±1.597)和(7.45士1.6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17,P0.0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延续性护理方案能有效提高出院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行动脉溶栓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并总结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31例急性脑梗死行动脉溶栓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使用阿替普酶15~35 mg,平均(24.4±15.9)mg;所有患者无围术期伤口血肿、假性动脉瘤等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溶栓结束后有14例患者(45.16%)血管完全再通,11例(35.48%)部分再通,6例未通(19.36%),有效率达80.64%。结论精心细致的围术期护理有利于保证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伴房颤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伴房颤患者4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无房颤患者40例为对照组。2组均在发病4.5 h内使用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后继发性脑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以及治疗后24 h、2周、1月的NIHSS评分和治疗1、3月后的m RS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继发性脑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2周、1月时NIHSS评分和治疗1月后的m R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t-PA能有效治疗发病4.5 h内的伴有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肢体肌力的变化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预测价值,旨在快速识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和变化.方法便利抽样法连续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某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5例,分析肢体肌力与吞咽障碍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肢体肌力预测吞咽障碍的临界值.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37.87%(89/235),不同肢体肌力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肢体肌力与吞咽障碍呈负相关(r=-0.654,P<0.05),肢体肌力预测吞咽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8,灵敏度为0.893,特异度为0.742,最佳界值为3.5,P<0.05.结论肢体肌力的变化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当一侧肢体肌力小于4级时,应当警惕吞咽障碍的发生,及时优化此类患者的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阿司匹林抵抗(AR)的发生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1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当天开始服用阿司匹林,710 d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AR患者(AR组)及阿司匹林敏感AS患者(AS组),并进行310 d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AR患者(AR组)及阿司匹林敏感AS患者(AS组),并进行324个月随访,观察随访期间缺血性卒中的再发以及死亡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R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与死亡率的关系。结果:AR 68例(32.1%),AS144例(67.9%);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组发生缺血性卒中14例(20.6%),全因死亡22例(32.4%);AS组缺血性卒中19例(13.2%),全因死亡24例(16.7%);AR组死亡率高于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缺血性卒中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P=0.027)、NIHSS得分(P=0.003)及年龄(P=0.029)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年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AR发生率高,AR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年死亡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法安明)在急性脑梗死(AIS)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入选的98例AIS病人随机对照研究,法安明组56例,对照组42例.根据CSS对两组AIS病人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比观察两组病人出血性合并症及病死率发生情况.结果法安明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椎基底动脉(VBA)系统中法安明组优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25).在安全性方面,法安明与出血性合并症及病死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法安明治疗VBA系统AI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急救护理模式,以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急诊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接收来自“120”的急性脑卒中患者300例,实施以时间为控制的接诊前、接诊、病情评估、急救护理、术前准备、护送至专科的护理路径;急诊护理路径从急诊科接收到120中心提供的患者信息开始,到急诊科救治结束止,要求患者到达急诊科后至专科治疗时间控制在70 min以内,即10 min内完成接诊前护理,10 min内完成病情评估及急救护理,20 min内完成医技检查,30 min内完成术前准备及护送至专科治疗护理.结果患者从接诊到确诊时间为16~22(18.50±1.66)min,从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为18~26(23.60±3.41)min,较同期文献报道缩短;致残52例,致残率为17.3%,死亡18例,病死率为6.0%,均低于文献报道.结论急诊护理路径能缩短急性脑卒中急诊救治的时间,降低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