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井穴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抑郁病例皆以给予常规内科及综合康复治疗为基础治疗,并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加用刺络放血法治疗,对照组20例加用口服帕罗西汀治疗。治疗6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者之间疗效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井穴刺络放血疗法与口服药物治疗有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刺络放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刺络放血组(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病理点刺络放血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FMA)、肌电图H反射指标:H波最大波幅和M波最大波幅(Hmax/Mmax)比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为86. 67%,高于对照组60. 00%(P 0. 05);治疗组治疗后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积分显著增高、Hmax/Mmax值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刺络放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临床疗效好,比传统针刺治疗优势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肌张力,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李佳  于涛  苏志超 《河南中医》2014,(5):852-853
脑梗死后半身不遂采用巨刺法治疗,处方为曲池、合谷、内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先针健侧,再针患侧,可取佳效。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偏瘫痉挛常在脑卒中发病3周后出现,持续时间较长,严重的肌痉挛使肢体功能障碍加重,并导致关节畸形,许多患者出现患侧肢体疼痛症状,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笔者从2010年1月-2011年6月,采用梅花针配合井穴放血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43例,并与常规针灸治疗的44例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丘脑痛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择脑卒中后丘脑痛57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采用健侧巨刺法及患侧刺络放血法;对照组28例采用卡马西平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临床有效率作为疗效评估指标。结果:治疗组有效27例,无效2例;对照组有效18例,无效10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巨刺与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丘脑痛优于卡马西平疗法。  相似文献   

6.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脑血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是中医传统治疗中风的一项急救措施,对于减轻中风后遗症具有重要作用。其机理尚未明了,本文通过临床及动物实验的初步观察,旨在探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脑血流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观察 本组30例病人,其中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66.27岁。经临床CT确诊为脑梗塞或脑出血患者。使用西德EME公司生产的彩色三维多普勒诊断仪(3D-TCD),探头频率2MHz,采取平卧位经颞窗探测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采取右侧位经枕窗分别探测双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  相似文献   

7.
井穴刺络放血疗法是中医传统的针灸疗法,对于多种疾病的疗效在临床得到充分证实,近年来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多项研究表明井穴刺络放血疗法对脑部疾病如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后遗症等;肢体经络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关节扭挫伤等;神经系统疾病如带状疱疹、帕金森病等,均有显著治疗作用。研究证明井穴刺络放血能清泻经络表里之热,对神经细胞可产生保护作用,改善脑血流和缺氧状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渗出物和致痛物质的吸收,促进损伤组织修复,发挥镇痛效应。本文综合阐述井穴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意在探索井穴刺络放血疗法更为广泛的适应症,从而促进其在临床更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循经叩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75例)和西药组(75例)。针刺组采用经筋排刺手三阳经配合皮肤针循经叩刺手三阴经治疗,每日1次;西药组采用脑复康、脑蛋白水解物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21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上肢运动功能、上肢痉挛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6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改善、上肢活动功能状况及上肢痉挛程度评定显示:治疗组治疗3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突发一侧肢体瘫痪或伴有失语的无意识障碍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在脑缺血后即刻给予十二井穴放血治疗,出血量为每穴1滴。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明显高于对照组(80%)(P<0.01)。结论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头针配合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急性脑梗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针灸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使脑梗塞患者早日康复,减少病残程度。方法:选择9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头针配合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组、头针组及对照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Fugl-M 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评定。结果:头针配合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组的有效率(97%)明显高于头针组(87%)和对照组(73%)(P<0.05和P<0.01);头针配合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和Fugl-M 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改善明显优于头针组及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表明头针配合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巨刺疗法联合运动想象对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卒中后单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巨刺疗法联合运动想象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予巨刺疗法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 Fugl -Meyer 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定患者运动功能,改良 Barthel 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MES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并采用 MESSS 评分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2.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 FMA、MBI 及 MESSS 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FMA、MBI 评分升高,MESSS 评分降低,且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巨刺疗法联合运动想象可以明显促进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疗效确切,二者联合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火针辅以腧穴埋线对中风上肢痉挛患者痉挛程度(MAS)和上肢运动功能(FMA)的影响.[方法]文章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五病房住院的中风上肢痉挛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火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火针针灸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初期患者意识状态等的影响。方法:以中风发病后3d有意识障碍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病情分为损伤大面积、中面积、小面积3组,每组随机分为刺络组与对照组, 刺络组和对照组均进行正常治疗,仅刺络组增加井穴刺络放血。将意识状态进行量化,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血压、心率等的变化。结果: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使损伤面积小的患者意识状态好转;收缩期血压上升;可使各组患者的心率加快。结论: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使损伤面积小的患者意识状态好转。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足三阴经筋深部刺激对中风后患肢屈膝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深层肌肉刺激仪(Deep Muscle Stimulator,DMS)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DMS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足三阴经筋深部刺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足底压力分析在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肌肉功能定位水针注射治疗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肌张力障碍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脑瘫下肢肌张力障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前者采用综合康复加肌肉功能定位注射治疗,后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按修订Ashworth量表评价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肌肉功能定位水针注射治疗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障碍疗效好,且针对性强,适宜脑瘫患儿多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神经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以神经促通技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电针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下肢Fugl-Meyer评分(FMA)、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FMA评分、FAC分级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率自行车运动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7.
秦勇  许文杰  杨慰  曹云虹 《河北中医》2016,(7):1060-1063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对卒中后中重度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2例卒中后中重度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予早期药物对症治疗。对照组46例予康复训练,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针刺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2 d,共治疗6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肢体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BI)指数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2组治疗后肢体Fugl-Meyer评分、BI指数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肢体Fugl-Meyer评分、BI指数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后中重度偏瘫,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和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刘晨  张京兰  王非 《陕西中医》2022,43(6):793-796
目的:探析脑卒中伴认知障碍及偏瘫患者接受针刺夹脊穴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230例脑卒中伴认知障碍及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15例)、观察组(115例)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联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针刺夹脊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肢体困重、偏身麻木、手脚胀痛证候积分。采用躯干控制测试(TCT)、Fugl-Meyer量表(FMA)、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分别评估治疗前后躯干控制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肢体痉挛程度及认知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证候积分、TCT评分、FMA评分、MoCA评分、MA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肢体困重、偏身麻木、手脚胀痛证候积分、M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TCT评分、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D-D、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治疗脑卒中伴认知功能障碍及偏瘫患者效果较好,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认知、肢体运动功能及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温针灸联合通痹活络汤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疗效、肢体功能及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56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通痹活络汤治疗,试验组采用温针灸联合通痹活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后的肢体恢复状况、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平衡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ADL)评分、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03%)明显高于对照组(78.21%)(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FMA、平衡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VF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F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试验组更高(P<...  相似文献   

20.
许静  杨茂益  梁翼 《陕西中医》2020,(4):544-546
目的:研究平衡针联合梅花针叩刺减压治疗颈肩腰腿痛的疗效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颈肩腰腿痛患者180 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梅花针叩刺减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平衡针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 3 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VAS评分和肢体功能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降低较多(P<0.05); 两组Fugl-Meyer评分和MBI评分显著升高(P<0.05); 治疗组Fugl-Meyer评分和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平衡针联合梅花针叩刺减压用于治疗颈肩腰腿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