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病例报告  男 ,4 5岁。因左眼前黑影 3个月来院。眼底检查示 :左眼视网膜全脱离 ,鼻上方灰白色实性隆起。眼部 B超示 :左眼底光带前探及一约 1.72 cm× 1.72 cm× 0 .88cm大小半球型实性光团。故以左眼球内占位性病变、脉络膜黑色素瘤住院。在局麻下行左眼球摘除术 ,术后病理回报示 (左眼 )腺癌 ,视神经未见癌浸润 ,因而考虑为脉络膜转移癌。行上腹部 CT检查示 :胃窦部占位性病变 ;纤维胃镜示 :胃窦、胃体部大弯侧有一约 4 cm× 5cm大小肿物 ,肿物中央为一大的溃疡。病理活检示 :胃腺癌。故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胃窦部大弯侧…  相似文献   

2.
男,42岁。因左眼视物变形、视力下降1个半月入我院。患者1个月前在当地县医院按“左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予扩血管、改善微循环治疗,未见好转。无眼外伤史。查体:生命体征正常。专科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0.6,双眼前节正常,散瞳查眼底见左眼视乳头颜色正常,黄斑区水肿隆起,黄斑鼻下方见类圆形约6PD的黄白色病灶,隆起度4D,边界清,表面有少许黑色索沉着;眼压:右眼17mmHg,左眼16mmHg;双眼球运动正常,无眼球突出。眼部B超检查示左眼黄斑部下方有团块状强回声区,边界清.其内回声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3.
脉络膜骨瘤是一种少见的眼球后部良性肿瘤,而无症状者罕见。本文收集7例(3只无症状患眼)报导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组7例均为女性,年龄19~32岁,平均24.5岁。在7例(10只患眼)病人中,3例每人有1只(共3只)为无症状患眼。这3例年龄19~25岁,...  相似文献   

4.
昌宏发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3):F0003-F0003
1病历 患者,男,36岁,牧民,因左眼进行性视力下降2个月,偶尔出现干咳1个月入院。自述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眼进行性视力下降,起初看“远处东西发虚和水纹样闪光”,未在意,逐渐发展到“仅在眼前分清自己的手指个数”,左眼起病以来无眼红、疼痛等症状。患者无吸烟史,但近1个月偶尔出现干咳,无其他不适症状。在当地医院按“上呼吸道感染,左眼视网膜炎”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5.
蔡善君  唐健  严密 《华西医学》2002,17(4):507-508
目的:探讨脉络膜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加深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18只眼门诊连续就诊病人的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B超及CT检查的表现。结果:眼底检查可见肿瘤位于乳头附近或黄斑区,大小不一,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黄白色或桔红色边界清楚,但不整齐,肿瘤边缘有色素脱失。FFA在脉络膜背景荧光显现前病变区出现斑点状荧光,随着视网膜动静脉的充盈逐渐增强,晚期呈弥漫性强荧光。B超检查当声波接触到肿瘤时将出现强反射,形成回声。CT检查眼球后极部眼环上圆形、卵圆形、弧形或半环状光滑锐利的致密影。结论:CT扫描对脉络膜骨瘤的诊断价值最大,但应结合B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眼底表现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汪子瑛  张鹰  黄磊 《临床误诊误治》2004,17(10):707-707
女,22岁。因右眼视物模糊、变形、发暗1周来诊。眼科检查:右眼视力4.8,左眼5.1;左眼前段及眼底正常,右眼前段正常。直接眼底镜检查:视盘边界清,视网膜血管走行正常,黄斑区放射状水肿,有针尖大小渗出,中心凹反光消失。诊断为右眼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中浆病),给予扩血管药物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超声造影分析脉络膜转移癌的血流灌注特点以及与脉络膜血管瘤的血流灌注差异。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确诊的脉络膜转移癌患者21例(21只眼)作为脉络膜转移癌组,纳入同时期确诊的脉络膜血管瘤患者46例(46只眼)作为脉络膜血管瘤组。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获得...  相似文献   

8.
徐红英  刘恒军 《临床荟萃》2006,21(14):1033-1034
骨髓转移癌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患者常因贫血或血小板减少、低热而就诊于血液科,易误诊为多发性骨髓瘤和其他血液病.我院2000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骨髓转移癌28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臀部和腰部疼痛,在外院诊断为骨转移瘤,行放射治疗。9个月后发现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纵隔淋巴结肿大,行头部CT检查时疑右眼占位。患者无明显眼部临床症状。超声示:右侧眼球玻璃体后方见2个宽基底扁平肿物,中等回声,表面呈半月形,大小为9mm×5mm及7mm×3mm,大者内部回声不均,可见无回声区。2个结节之间可见一条强回声带在眼玻璃体暗区内,凹面指向眼前方,且与球壁相连(图1)。CDFI:结节内彩色血流丰富,可测及动脉血流频谱。左眼未见异常。结合患者临床多发骨转移瘤、淋巴结转移瘤病史,超声提示:右眼多发实体占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肾上腺转移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5年收住的4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转移癌的B超、CT及MRI的影像学特点。4例均经B超、CT检查,其中1例经MRI检查。结果:B超与CT的影像学表现相似,均表现为肾上腺区形态不规整、密度不均匀的肿块。MRI显示肾上腺区形态不规整,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的不均匀肿物。结论:B超、CT是诊断肾上腺转移癌的主要方法。对于有原发肿瘤伴肾上腺区肿物者应考虑转移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肺癌骨转移的核素骨显像特点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骨转移患者的核素骨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46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的核素骨显像资料。结果;246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骨转移病例中,腺癌所占比例最大,为47.6%,其次为鳞癌(36.6%),未分化癌(11.8%),鳞腺混合癌(4.0%);多发核素分布异常者占76.8%,两处核素分布异常者占10.2%,单发异常者占13.0?蛔频牟课灰孕夭恐罟亲疃嗉?81.7%),其次为胸椎(51.2%)、骨盆(44.3%)、腰椎(40.7%)。结论:核素骨显像是公认的诊断骨转移的最灵敏的方法,肺癌患者应常规进行骨扫描,这对疾病的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的评价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70岁,发现左侧下颌区结节10个月,近5个月呈进行性增大;8年前因直肠下段黏液腺癌接受经腹腹腔镜肿瘤根治术,术后分期T2N1M0 ,接受6个周期化学治疗;1年前出现下唇左侧麻木,外院按照"神经痛"予以对症处理,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19例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表现,其中8例行CT检查,5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19例均位于脉络膜裂内,发生于右侧17例,发生于左侧2例;均为单发病灶;最大者20mm×28mm,最小者3mm×5mm,平均11mm×14mm。呈边界清楚的卵圆形或类圆形水样信号灶,与环池或四叠体池相连,灶周无水肿,5例MR增强扫描病例未见强化。结论:MR具有多参数、多平面成像的特点,可明确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并可清楚地显示脉络膜裂,对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4.
椎体骨转移:MRI与核素骨扫描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分析MRI与核素骨扫描在椎体骨转移诊断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方法 60例(其中肺癌30例、前列腺癌15例、乳腺癌15例)疑椎体骨转移瘤患者,分别行全身核素骨扫描和脊柱MRI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骨转移显示情况。结果 经病理或随访确诊为椎骨转移瘤50例。以受累椎体个数为统计单位,在脊柱范围内,共150个椎体确诊为转移;MRI诊断正确145个病灶,假阴性5个,无假阳性,其诊断敏感性为96.7%,特异性为100%;核素骨扫描诊断正确123个病灶,假阴性27个,假阳性7个,敏感性为82.0%,特异性84.6%。结论 在显示骨转移瘤方面,MRI较核素骨扫描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MRI纹理分析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价值.方法 以172例乳腺癌为训练组,分为ALN阳性亚组(n=79)和阴性亚组(n=93),提取增强MRI及ADC图中ALN纹理特征,比较2亚组间纹理特征差异;筛选纹理特征,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以另外37例乳腺癌为测试组,...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女,52岁,3个月前乳腺超声发现右乳10点方向1.7cm×1.3cm低回声结节,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4b类(图1A),双侧腋下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2个月前因腹胀、腹痛就诊,上腹部CT提示胰腺体尾部-腹膜后-肝胃间隙占位性病变(图1B),考虑胰腺癌伴腹部广泛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可能性大;行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近期右乳结节增大。查体:右乳外上象限触及质韧偏硬肿物,最大径约2.0cm,界限清,形态规则,无压痛,局部皮肤无异常,无乳头溢液;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乳腺超声检查:右乳10点近腺体边缘处见3.4cm×2.9cm×2.3cm低回声肿块,形态欠规则,边界欠清,向前达脂肪层(图1C),CDFI于其边缘见条状血流信号,血流指数0.77;右腋下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大者1.7 cm×0.9cm,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迭与分布,并探讨其与食管癌组织学分级和转移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链霉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染色(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2例食管癌组织及作为对照的正常食管组织中的AQP1表迭水平进行检测,并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AQP1主要表达于正常食管和癌组织的黏膜下层和黏膜层内的淋巴管上皮细胞以及肌层毛细血管上皮细胞,而肿瘤细胞中几乎没有表达.组织学分级Ⅲ级的鳞状细胞癌组织的新生血管及阃质中AQP1高表达率明显高于组织学分级Ⅰ级和Ⅱ级的患者(78.9% vs 53.7% vs 30.0%,P=0.032);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组织中AQP1高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72.5% vs 40.0%,P=0.000). 结论 AQP1可能在食管癌肿瘤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QP1与肿瘤血管生成之间关系的研究将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74岁,气短15年余,加重1年,偶有咳嗽伴白色黏痰;15年前因右肾透明细胞癌(Ⅰ期)接受右肾全切术,术后未接受其他抗肿瘤治疗;18个月前胸部CT发现左肺下叶树枝状结节,最大径约1.4cm,诊断为支气管扩张伴黏液栓形成而未予干预。入院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胸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T,HRCT):肺窗图像显示左肺下叶最大径约2.0cm树枝状结节(图1A),起自外基底段支气管分支,相应支气管狭窄、截断,与18个月前胸部CT对比.  相似文献   

19.
脾脏肿瘤性病变的影像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脏肿瘤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5例脾脏肿瘤其中转移瘤3例,原发淋巴瘤4例,血管瘤5例,错构瘤2例,白血病1例。分析其CT与MRI资料,包括大小、轮廓、病灶数目、密度和边界等。结果:脾脏转移瘤为不均匀增大,病灶多发或单发边界欠清。不均匀轻度强化。原发性淋巴瘤脾脏不均匀增大,边界不清呈不规则强化。错构瘤有脂肪和钙化的特征性。血管瘤常多发,有边缘强化特征。结论:良性脾脏肿瘤性病变有一定影像表现特征,能做出正确诊断。恶性肿瘤性病变较难鉴别。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