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门诊号源统筹管理,强化预检分诊,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作用。方法:遵循精准控制总量,按需供给,结构调整原则,采取动态调控号源、规范医师出诊管理、优化预约路径与规则、拓展预约服务功能、运用信息化疏通流程难点、科学疫情评估与正向患者就医指导等措施进行统筹管理。结果:全预约和分时段诊疗精准控制门诊患者流量,缩短候诊时间,2020年上半年和2021年上半年的普通门诊预约诊疗率分别为91.92%、98.68%;专家门诊预约诊疗率分别为95.04%、100%。初诊预约患者平均候诊时间由2020年上半年的34分钟缩短至2021年上半年的27分钟;由2020年上半年的45分钟缩短至2021年上半年的31分钟。结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复杂多变,快速落实各项防控举措,灵活有序调整门诊应急方案,合理控制患者流量,贯彻压实三级预检分诊,重点防止院内感染,保障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探索实施分时段预约诊疗,改善患者就诊感受,促进患者有序就诊。方法:分析预约诊疗存在问题,依托信息技术,规范预约流程,拓展预约方式,预约诊疗全过程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结果:2019年医生按时出诊率提升至99.8%,患者平均等待时间缩短至22分钟,门诊患者满意度提升至98.4%。结论:提高患者预约诊疗的依从性,可有效改善医院诊疗秩序,提升门诊服务质量,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使医院的服务、管理、效益、声誉进入良性循环,达到医患双赢。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拓宽预约诊疗服务途径,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对医院预约服务及入院流程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门诊服务全预约、检查服务全预约、住院服务全预约、手术治疗全预约等举措。应用实践后,预约挂号率从2015年的65.8%提高至2017年的73.25%,患者检查等候时间从2015年的30分钟缩短至2017年的10分钟,平均住院日、术前占床日也有一定缩短,同时有效调整了病种结构。通过不断加强科学预约管理,大力推行全预约服务模式,能够缩短患者等待时间,优化诊疗服务流程,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以PDCA循环为基础的多部门联合协作运用于预约诊疗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对2019年门诊预约诊疗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找出主要原因,针对性地制定专项管理计划,多部门按计划开展各项管理活动.实施12个月后,比较PDCA循环模式实施前后门诊患者预约挂号率.结果:以PDCA循环为基础的多部门联合干预管理后,门诊患者预约诊疗率大幅提高.结论:在门诊预约诊疗专项管理活动中运用以PDCA为基础的多部门联合干预能够切实有效提高门诊患者预约诊疗率.  相似文献   

5.
探讨目标化管理对门诊预约诊疗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为提高门诊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6月在郸城县慢性病医院接受常规门诊预约服务的10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月接受目标化管理门诊预约服务的1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预约挂号率及意愿就诊率,患者挂号就诊渠道、患者诊疗等候时长、预约诊疗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预约挂号率、意愿就诊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微信公众号、电话预约挂号率高于对照组,自助挂号机、人工窗口挂号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预约挂号所需时长、线上预约候诊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现场挂号候诊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就诊环境、工作态度、诊疗效率、人文关怀、就诊秩序5项服务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预约流程、门诊服务、就诊时间、候诊时长、医护态度5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标化管理能改善门诊预约诊疗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在提高患者诊疗效率的同时提高线上预约就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某中医医院门诊运行情况,探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医院在做好防控工作时如何推进门诊诊疗服务.方法:对2019年、2020年医院门诊同期就诊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受新冠疫情影响,疫情前期医院门诊就诊人次大幅减少,随着疫情进一步控制,医院门诊就诊人次逐渐恢复正常;不同年龄段患者门诊就诊情况在疫情不同等级下呈现不同变化趋势;门诊就诊预约率提高,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预约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公立医院应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门诊服务,通过调整排班、加强预约渠道等方式合理分流门诊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改进门诊预约诊疗服务流程,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方法:选取2018年8月 1 日至10月31日和 2019年8月 1 日至10月31日两时间段我院门诊患者及家属各600名,进行门诊预约诊疗现场问卷调查,对优化改进前后预约率、爽约率、实名制率、迟到率及患者预约诊疗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流程优化后,预约率由43.9%增至60.9%;爽约率由33.34%降至10.82%;实名制率由47%上升至98.3%;迟到率由56.69%降至14.89%;患者满意度较优化前增长14.7%。结论:优化改进后的门诊预约诊疗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升了患者的就诊满意度,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我院针对门诊流程存在的缺陷,“挂号难”、“看病烦”等问题,于2010年8月开始采用精益思维管理,实施多元化门诊流程优化措施,通过创新预约诊疗方式及门诊全预约诊疗改善门诊患者挂号环节的流动;通过挂号收费通窗、分时段就诊使工作量均衡;通过集中式服务整合资源的方法降低人力成本,减少患者跑动次数.精益管理在医院门诊管理中起着积极作用,患者等候时间明显缩短,满意度显著提高,实现患者和医院双赢.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开展门诊预约诊疗服务的实践。开展门诊预约诊疗可从健全预约流程、统一号源管理、开展多元化的预约方式,启动实名制预约、缴费、支付功能等,多渠道门诊预约服务使门诊就诊次序得到有效改善,患者就医的依从性显著提高,可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院》2016,(11):1648-1652
目的在专科医院门诊实施预约诊疗服务,方便患者就医,改善患者就诊体验,不断提高服务满意度。方法实施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服务,通过医院预约电话、12580移动电话、网络、现场、诊间预约等方式预约,严格执行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操作流程,提供分时段服务,对门诊预约实施规范化流程化管理。结果预约率稳步升高,爽约率下降,患者满意度提高(P<0.01或P<0.05)。结论大力开展门诊预约诊疗服务,可有效减少候诊时间,提高预约就诊比例,改善患者就诊服务体验。完善的预约诊疗管理组织和制度、强有力的执行是保证预约诊疗服务满意的有效措施。不断优化流程,持续质量改进可使预约诊疗服务满意度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患者角度分析预约就诊过程,为提高医院门诊预约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提供支持。方法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预约就诊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及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结果将医务人员数量、患者候诊时间、诊疗时间等作为反映医院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重要变量,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根据模型提出缓解预约就诊困难的管理策略。结论医院可以通过提高患者预约就诊率、增加医务人员出诊率、应用先进医疗技术、优化门诊流程等管理策略,建立患者导向的服务流程,满足患者门诊预约就诊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全国门诊专业医疗质量现状,为加强全国门诊质量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了2018年全国4 450家综合医院门诊相关的人力资源、空间资源、门诊服务、门诊病历、门诊诊断等质控指标情况。结果调查医院中,71.82%的医院施行实名制预约挂号,平均预约途径数为4.45个,医院MDT门诊开展率22.00%,医院门诊电子病历使用率为49.96%;医院门诊标准诊断库使用率为56.27%。委属委管医院、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的门诊诊断与出院诊断的亚目符合率分别为69.4%、62.9%、71.1%。结论医院应当加强预约挂号管理,提供多种预约挂号管理,提供多种预约挂号方式;积极开展多学科(MDT)门诊,为肿瘤等疾病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加快推进门诊电子病历使用;提高门诊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调查医院对门诊质量指标的理解存在差异,应当制定统一的门诊质控指标及标准,推行统一的门诊诊断编码库。  相似文献   

13.
通过改善内部管理制度与流程、充分利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科技手段整合多方资源等举措,有效提高了门诊预约诊疗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使得预约挂号率逐年上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目前预约诊疗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借鉴ISO 9001标准、PDCA循环和Donabedian质量测量模型等理论和方法,根据大型综合医院门诊的属性定位、服务内容及管理特点等,从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以及持续改进等5个维度构建了门诊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的构建促进了多院区门诊一体化管理。截至2018年,医院日均门急诊量较2016年上升11%;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达99.79%;患者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较2016年缩短了近20分钟;每万人次投诉率下降至2.2%。门诊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有助于提升门诊管理质量,增强患者获得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We have performed a feasibility study of telemedicine as an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outpatient appointments for the making of diagnostic and management decisions for patients referred for vascular surgery. Twenty-two sequential patients referred by a single general practice to a vascular centre were offered a telemedicine clinic appointment as an alternative to a conventional hospital outpatient appointment. A referral pro forma and digital photograph (where appropriate) were transmitted in advance of the videoconference. The videoconference involved patient, practice nurse and vascular consultant. All patients opted for the teleconsultation. The majority had leg ulceration or leg pain. Six patients required only the initial teleconsultation and were managed thereafter in the community. Thirteen were referred to the vascular laboratory for investigation. Three proceeded to angioplasty and four to surgery. Two patients had a conventional outpatient appointment for follow-up but all others were followed up via telemedicine. Overall 27 conventional outpatient appointments were replaced by a teleconsult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分时段预约挂号模式,综合考虑预约时段、排队规则等因素对患者候诊时间的影响。方法基于2016年4月—8月上海某三甲医院某科室普通门诊预约数据,应用排队论和Arena仿真软件建立不同预约号源管理方案模型并求解。结果结合实践需求,提出预约时段长度缩减、非预约局部分立排队及两者混合等3种改善方案,与原预约方案比较显示,非预约患者等候时间由原来的110min分别降为103min、108min、99min。结论3种预约改进策略,经仿真评估后采用了混合策略进行实施,提高了患者综合满意度,促进了门诊患者有序就诊。  相似文献   

17.
预约挂号是医院管理服务系统中基于人性化理念提出的,是对医院门诊服务流程的创新和调整,科学组织开展时点实时预约挂号工作,能有效帮助门诊患者高效率参与就医活动,医院的门诊服务效率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该文对时点实时预约挂号的实践应用情况、管理方法以及实践应用效果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希望能为门诊服务流程进行进一步优化,实现对门诊就医环节的有效精简,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同时,争取保障门诊服务能够得到患者群体的认同和肯定。  相似文献   

18.
Therapists working in the outpatients service of a general hospital observed a problem regarding patient attendance at agreed appointment times. Valuable staff time was “lost” waiting for patients who failed to keep appointments. To develop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about management of patient non-attendance a quality assurance study was conducted. This identified the extent of non-attendance, the reasons for this and the impact on the department. Of 192 appointments, 25 were non-attendances. Non-attendance was found to be a problem which occurred regularly, had an effect on staff job satisfaction and was a considerable financial cost to the department in terms of direct patient service delivery time lost. A number of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study are identified which limit the conclusions which can be drawn. These relate to data collection regarding the total outpatient service population which meant comparisons between attenders and non-attenders could not be made. On the basis of the information gained from the literature and the study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were made to decrease non-attendance. These include environmental changes to department waiting areas, the introduction of appointment reminder systems, waiting time policies, appointment negotiation procedures and a new protocol for dealing with non-attendance in the depar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