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D-二聚体测定联合临床评分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经过CT肺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肺栓塞(APE)患者为观察组(74例),以排除APE的患者为对照组(74例),两组患者均行D-二聚体测定及临床评分(改良Geneva评分)。结果观察组中,23例大面积APE患者经积极治疗后,21例痊愈,死亡2例,病死率为8.69%;51例非大面积APE的患者全部治愈,无一例死亡。74例APE患者的Geneva评分:0~3分4例(5.40%);4~10分50例(67.57%);≥11分20例(27.03%)。观察组的Geneva评分和血浆D-二聚体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D-二聚体测定联合改良Geneva评分对APE疑似患者的确诊有极大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西宁地区D-二聚体检测,探讨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对西宁地区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D-二聚体进行分析。结果:D-二聚体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D-二聚体明显下降(P〈0.01)。结论:西宁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D-二聚体水平的监测,在疾病的治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凝四项指标和D-二聚体变化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希森美康5100全自动血凝仪对216例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A级62例,B级88例,c级66例)和84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凝四项和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硬化各组胛、APlT、TT均明显延长(P〈0.05),FIB明显降低(P〈0.05),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凝四项、D-二聚体的水平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凝四项、D-二聚体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程度的评估、出血防治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对缺血性脑卒中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g)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常规治疗组97例、HBO治疗组137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在人院第2,10,20天对其血浆D-二聚体、Fg水平用STAGO公司血凝仪及配套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常规治疗组血浆D-二聚体、Fg水平入院时比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或〈0.05);第10天血浆D-二聚体持续升高(P〈0.01),Fg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第20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Fg水平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O治疗组血浆D-二聚体、Fg水平入院时比对照组升高(P〈0.01或〈0.05);第10天血浆D-二聚体持续升高(P〈0.01)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Fg水平下降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第20天血浆D-二聚体、Fg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能调节D-二聚体、Fg水平,可减轻因缺血、血管损伤引起的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异常,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预防复发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江吕泉  高坤祥  郑建  陈建  吴昊  陈林松 《武警医学》2013,(5):414-416,419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前、后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25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52例肺部良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FIB水平,对其术后D-二聚体及FIB变化进行随访监测。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及FIB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P<0.0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FIB水平随分期增加而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癌组中15例术后出现血栓性疾病前其D-二聚体及FIB水平或一过性下降后突然升高。结论监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及FIB浓度,有助于术前筛查血栓高风险人群,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C反应蛋白(CRP)和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的关系。方法:将我院2008年6月—2010年2月收治的92例高海拔地区老年TIA患者按病程划分为3组:TIA持续60分内缓解为A组(35例);TIA超过60分,并反复发作,但无持久的神经损害症状,无脑梗死发生者为B组(31例);以TIA起病,以后发展为脑梗死为C组(26例)。所有病例在起病24小时内检测血清CRP和D-二聚体质量浓度,观察72小时内头颅CT或MRI,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28例进行组间比较。结果:TIA患者血清CRP和D-二聚体的质量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B、C组均高于A组(P〈0.01),且C组高于B组(P〈0.05),TIA各组CRP和D-二聚体质量浓度呈正相关。结论:①CRP是D-D升高的主要相关因素;②CRP和D-D的升高是高海拔地区老年TIA患者的危险因素;③CRP和D-D的升高可以对高海拔地区老年TIA患者的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提供较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DD)含量的变化,为肺栓塞疾病(PE)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肺栓塞住院患者和非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含量均值为(3.01±2.81)μg/ml,非肺栓塞患者为(1.11±0.90)μg/ml,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作为诊断肺栓塞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特别对于临床低概率肺栓塞疾病的排查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增强CT联合n二聚体检测,提高对急性胰腺炎(AP)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的诊断.方法 对23例已经确诊的AP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增强CT确诊21例患者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表现静脉闭塞3支静脉、充盈缺损19支静脉、管腔变细9支静脉、管壁边缘模糊12支静脉,其血栓的部位与胰周积液分布一致.(2)23例患者D-二聚体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提示门静脉系统血栓或(和)微血栓的形成,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AP有无并发坏死.(3)CT Balthazar分级B级2例,D级3例,E级18例.结论 AP患者CT平扫胰周出现积液时高度提示可见血栓的形成,并建议早期行CT增强扫描.D-二聚体升高但无胰周渗出液时,则提示小静脉或(和)微循环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临产孕妇95例和健康非孕妇20例,检测血浆D-二聚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95例临产孕妇血浆D-二聚体较健康非孕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临产孕妇进行D-二聚体检测,有利于DIC早期诊断和防治,对降低临产孕妇DI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创伤骨折患者118例(创伤骨折组)、经彩色多普勒确诊的DVT患者21例(DVT组)以及体检健康56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ELISA法检测抗心磷脂抗体(anti-crdiolipin antibody,ACA),血凝仪检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结果 创伤骨折组D-二聚体、Fib和CRP含量显著增高,但低于DVT组,DVT组ACA阳性率明显增高,创伤骨折组3例ACA阳性均发生DVT.下肢骨折组、多发骨折组、骨盆骨折组Fib、D-二聚体及CRP阳性率均高于上肢骨折组(P<0.05).随着年龄增长,Fib和D二聚体逐渐增高,经溶栓治疗后,DVT组Fib和D-二聚体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结论 ACA阳性,D-二聚体、Fib和CRP升高是骨创伤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骨创伤患者Fib和D-二聚体的含量与患者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创伤后发生DVT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肺栓塞108例患者行胸部扫描和肺动脉造影,同时检测患者血浆D-二聚体。结果:108例螺旋CT胸部扫描和肺动脉造影中,肺动脉栓塞53例,其中右肺动脉栓塞11例、左肺动脉栓塞6例和双侧36例,合并胸水10例、心包积液3例和肺梗死5例。血浆D-二聚体低于250μg/L的6例。排除肺栓塞并检出和诊断为其他疾病55例,其中包括心功能不全致间质性肺水肿、胸水10例,肺炎5例,肺结核5例,胸水、心脏增大3例,肺癌1例,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胸水、胰腺炎1例,降主动脉附壁血栓1例,肺间质纤维化1例。结论:螺旋CT肺动脉造影能早诊断和排除肺栓塞,造影前必须行CT平扫,以便检出和诊断胸部其他病变,螺旋CT可作为肺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计达  贾立静  陈威  程东杰  朱海燕 《武警医学》2010,21(12):1044-1046
 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年轻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急诊确诊率.方法回顾分析2007-01至2010-01期间急诊收入的102例AD年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 102例AD年轻患者突发胸骨后撕裂样剧痛为95%,有高血压和高血压家族史为83%,吸烟占43%,马方综合征为6%;职业分析工人和农民占70%;多于春冬季发病(62%).24 h内来就诊患者D-二聚体(D-dimmer,DD)水平较24 h后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或高血压病史、吸烟和DD水平升高均为年轻AD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结论 年轻AD患者的发病症状、职业及危险因素在临床上有其特殊性,诊治中应考虑其特点.  相似文献   

13.
双源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DSCT扫描机,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对25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进行DSCT检查并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结果:25例按Stanford分型:A型7例,B型18例。DSCT所见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直接征象: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5mm,无内膜破裂形成的主动脉征象。间接征象:钙化内移7例,穿透性溃疡征12例,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改变18例,内膜渗漏5例。并发征象:心包积液5例,胸腔积液14例,主要分支血管受累5例,主动脉夹层3例,主动脉瘤4例。结论:DSCT能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且便于治疗后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MV)引发老年患者胸腔积液的相关病因和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机制。方法分析100例老年患者行MV的临床资料,对用MV前、后发生胸腔积液的病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中8例患者在用MV前、后进行了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用MV前已有27例发生胸腔积液(占27%),用MV后新增加胸腔积液者33例。用MV者共60例合并胸腔积液(占6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功能不全是用MV后发生胸腔积液的主要因素。超声心动图显示MV使三尖瓣跨膜压增大。结论老年患者应用MV后,胸腔积液者增多,MV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三尖瓣跨膜压增大,使原有心功能不全者成为发生胸腔积液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核性心包积液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方法29例临床上高度怀疑结核性心包积液(TPE)患者均经超声心动图和胸部X线检查。8例患者又经胸部CT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全部患者的影像与临床资料。结果超声心动图证实了所有患者的心包积液伴胸腔积液及心脏疾患。X线(透视,胸片)发现18例心包与胸腔积液及3例肺结核。CT检查不但能发现全部患者的心包与胸腔积液,而且还发现了X线胸片上未显示的3例肺内云絮状钙化灶与3例心包壁增厚。29例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疼(100%),气急(41.4%),及心悸(24.1%)。心包液的实验室检验表明,ADA>45UL-1见于8例,TR-PCR阳性5例,PPD阳性10例。结论及时影像检查与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是早期确诊TPE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腺苷脱氨酶(ADA)与癌胚抗原fCEA)检测在胸腔积液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自2008年9月-2009年6月我院经治有胸腔积液症状的患者检测胸腔积液和血清ADA、CEA水平。对不同疾病组结果分析比较。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组ADA为(43.00±13.82)U/L,CEA的含量为(1.25±1.22)μg/L;恶性胸腔积液组A-DA为(17.57±6.20)U/L,CEA为(293.74±197.50)±g/L。结核性胸腔积液组ADA含量较恶性胸腔积液组明显增高(P〈0.01),恶性胸腔积液组CEA含量较结核性胸腔积液组明显增高愀0.01)。胸腔积液ADA(pADA)/BR清ADA(sADA)及胸腔积液CEA(pCEA)/血清CEA(sCEA)比值,结核性胸腔积液组(2.69±0.83、1.05±0.89)与恶性胸腔积液组(0.87±0.22、9.47±5.91)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ADA及pCEA判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界值分别为:39U/L、pCEA〈51μg/L,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99.8%。结论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与癌胚抗原测定对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腺苷脱氨酶(ADA)与癌胚抗原(CEA)检测在胸腔积液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自2008年9月~2009年6月我院经治有胸腔积液症状的患者检测胸腔积液和血清ADA、CEA水平,对不同疾病组结果分析比较。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组ADA为(43.00±13.82)U/L,CEA的含量为(1.25±1.22)μg/L;恶性胸腔积液组A-DA为(17.57±6.20)U/L,CEA为(293.74±197.50)μg/L。结核性胸腔积液组ADA含量较恶性胸腔积液组明显增高(P〈0.01),恶性胸腔积液组CEA含量较结核性胸腔积液组明显增高(P〈0.01)。胸腔积液ADA(pADA)/血清ADA(sADA)及胸腔积液CEA(pCEA)/血清CEA(sCEA)比值,结核性胸腔积液组(2.69±0.83、1.05±0.89)与恶性胸腔积液组(0.87±0.22、9.47±5.91)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ADA及pCEA判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界值分别为:39U/L、pCEA〈5μg/L,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99.8%。结论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与癌胚抗原测定对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NCA阳性小血管炎(ANCA-associated small vessel vasculitis,AASV)的肺部高分辨率CT(HRC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搜集26例经临床证实的ANCA阳性小血管炎的胸部HRCT资料,对其HR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ASV的主要表现包括:①间质性改变:主要为网状改变,不规则网状改变17例(65.4%)、结节状网状改变3例(11.5%),在不规则网状改变中,树冠征阳性较具特点,共7例;其它有小叶间隔增厚22例(84.6%)、磨玻璃影22例(84.6%)、支气管扩张9例(34.6%)、胸膜下线7例(26.9%)。囊状改变:葡萄串样2例(7.7%)、串珠样13例(50%)、蜂窝样9例(34.6%),囊内小叶核心征阳性较具特点,共13例(50%);②肺泡改变:其中弥漫渗出较具特点,共8例(30.8%),局部渗出1例(3.8%)、空气捕捉征3例(11.5%)、树芽征1例(3.8%)、实变灶3例(11.5%);③结节改变:均为散发,共10例(38.5%);④其它影像学改变:包括条索影22例(84.6%),斑片影12例(46.1%)、钙化灶(近胸膜下)3例(11.5%)、胸膜增厚17例(65.4%),结节状叶间胸膜增厚较具特点,共5例(19.2%),肺不张4例(15.4%)、纵隔、腋下淋巴结显示25例(96.2%);肿大4例(15.4%)、胸腔积液7例(26.9%)、心包积液4例(15.4%)、肺动脉高压3例(11.5%);⑤10位患者随访结果:无变化3例、加重5例,减轻2例。结论:HRCT可提供ANCA阳性小血管炎胸部病变的众多信息,对ANCA阳性小血管炎诊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可弯曲内科胸腔镜技术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所有经过相关影像学、血生化检查以及胸腔穿刺进行胸水常规、生化、微生物学、细胞学、胸膜病理学等检查,仍不能明确其积液原因的113例患者进行可弯曲内科胸腔镜检查。结果恶性肿瘤48例(42.5%),结核42例(37.2%),普通炎症20例(17.7%),不明原因3例(2.7%)。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疼痛,这些并发症均可控制,手术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可弯曲内科胸腔镜检查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是一项安全、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极高的检查方法,但不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胸膜结核瘤的CT特征,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8例胸膜结核瘤的CT资料.结果 8例均有或曾有过胸膜炎病史,单发胸膜结核瘤4例,多发4例,共16枚病灶,多数(10/16)位于右下胸腔;CT表现为自胸膜凸向肺野的“D”字形、椭圆形、乳头状、圆形软组织密度影,与胸膜多呈宽基底相交,边缘光滑,多数密度均匀;增强后多数(10/16)呈环形强化,部分(3/16)呈脏层胸膜缘弧线状强化,少数(2/16)均匀强化,病灶基底部胸膜移行性增厚强化,形成“胸膜尾征”;6例伴有肺内结核,3例伴有胸腔积液,4例伴有胸膜钙化.结论 胸膜结核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病史,多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