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血栓通治疗高脂血症合并高粘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洁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8):490-490,541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高脂血症并高粘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高脂血症并高粘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藻酸双酯钠静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疗程均15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血脂、血液流变性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高脂血症并高粘血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塞通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经检查证实为血液呈高黏、高脂状态的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8例,分别予以血塞通注射液和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在临床观察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血塞通注射液为纠正脑梗死患者血液高黏、高脂状态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999参附注射液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 ,由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和发展 ,发现血液流动性 ,粘滞性和血液中某些大分子成分与血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高粘、高脂状态直接影响到血流速度、血管阻力和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量 ,是引起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血液流变学产生的影响 ,我院对 2 0例高粘、高脂状态患者进行了观察 ,且与脉络宁治疗组对照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同期在我院血栓科住院经证实血液为高粘、高脂状态的病人 4 0例 ,随机分为参附治疗组 2 0例 (以下称观察组 ) ,脉络宁治疗组 2 0例 (以下称对照组 )。两组病人的年龄、病情程度 ,既…  相似文献   

4.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渝  彭玮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6):609-609,651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予疏血通注射液静滴,对照组15例予丹参注射液静滴;并检测血液流变性、肝/肾功能、大便隐血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明显疗效,并能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且安全可靠,为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风清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8):863-863,865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在改善血液流变性、血脂及纤维蛋白原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并能改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6.
陈弘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598-1598,1629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将46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3例,均予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静滴;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性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而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丹红注射液能显著改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癌症患者血液高粘状态与活血化瘀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440例癌症患者作了血液流变性观察,结果表明82.7%有不同程度呈现血液高粘状态,正常者仅占17.3%。血液高粘状态的严重程度与中医证型、癌转移、活血化瘀治疗等均有一定关系。用芎龙汤治疗226例癌症患者,该方有改善血液高粘状态的作用,其有效率为56.2%。  相似文献   

8.
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5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丹红注射液组(治疗组,28例)与川芎嗪注射液组(对照组,28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不明显。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9.
陈莉莉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0):1181-1181,1223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机理。方法予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伴高黏滞血症患者40例,并与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者40例进行对比;两组疗程为15d。结果前者症状、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性较后者改善明显。结论红花注射液能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液的高黏滞状态,有效改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0.
黄芪注射液治疗紫癜肾及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维莲  郜小岳  田园青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0):1106-1106,1124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紫癜肾的疗效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58例确诊为紫癜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血液流变性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皮疹消失及尿常规恢复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下降,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提高紫癜肾疗效,并对血液流变性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4.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喘证的一般护理注意调整病室环境、体位与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9.
变应性鼻炎研究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流行情况、实验及试验研究、中医药治疗、针灸治疗、治疗前景的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从辨证指标入手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七情学说实验研究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近年来有关中医七情学说的实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实验研究对七情学说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着重对今后开展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动物模型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