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试论卫生人才管理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是生产力中最话跃的成份,这已是共识。然而在人才管理方面由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影响使我们的体制和思维都自然而然的打上了历史的烙印,至使人才的管理产生了许多司空见惯的误区。本文试图探讨卫生人才管理的误区,使我们的管理者在人才管理上首先从思想上走出误区,逐步建立起新的人才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科研单位的核心力量是科研人才,对卫生装备研究人才的管理是医学科研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科学管理工作者管理的水平直接体现科研院所的科研实力、水平及成果,是科研事业兴衰的晴雨表。如何结合野战卫生装备研究人才的特点,搞好科研人才的管理,减少科研人才的不必要的流失?如何吸引与稳定人才?如何为科技人员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科研环境与学术氛围以及如何组建强大的科研团队等将是广大科研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3.
4.
王一平 《中国校医》1991,5(1):55-57
<正> 学校卫生管理是卫生事业管理的一个分枝,它既不同于医院管理,又不同于厂矿企业保健站之管理,但它也包含有人员管理、卫生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等内容,所以也有着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管理艺术等方面的问题。如何对学校卫生工作进行科学管理,加强防病措施,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增进健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以提高学校卫生工作的社会效益,是我们学校卫生管理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问题。现根据本人的工作体会,对上  相似文献   

5.
我国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由于一直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卫生行政管理体制的框架内发展,同时又受到单一的学术型学位培养制度的限制,所以,不能满足卫生医疗行业管理岗位的要求.而且,随着人们健康和医疗卫生需求的多元化,以及医学和科技的发展,我国传统的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管理人员所从事工作岗位的要求.文章以美国卫生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方案为参照,结合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的行业特征,分析探讨了适合新形势下我国职业化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问题,提出了以管理科学、卫生经济学为专业核心课程,以卫生学、医疗行业知识、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为专业基础的课程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 在进一步深化卫生改革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发[1992]5号文件),提出:“现有的大部分福利型、公益型和事业型第三产业单位要逐步向经营型转变,实行企业化管理。”卫生防疫站属于公益型、福利型事业单位,在运行机制上面临转轨变型的契机,如何既积极又稳妥地处理好实施步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需要统筹发展的多种关系中,统筹城乡发展无疑处在十分重要地位,而与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农村卫生事业对于城乡统筹发展又起着突出作用。在城乡卫生统筹条件下,开展县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对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卫生质量改进,既有卫生质量的改进,又有卫生管理工作质量的改进,两者互为因果。卫生质量的改进,叉赖于卫生管理质量的改进,而卫生管理质量的改进最终表现为卫生质量的改进。那么来讲,卫生质量改进的管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KAQ[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Quality]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定位是:按照和谐社会建设对卫生管理人才的现实要求,面对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深入分析研究卫生管理人才KAQ三者协调发展与内在统一的规律性,构建和实施卫生管理本科人才KAQ协调发展的创新培养模式。KAQ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相似文献   

10.
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卫生管理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最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增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这一专业的开设适应了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医学院校原设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划归公共事业管理 ,学制由 5年缩短为 4年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1 公共事业管理基本概念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政府管理职能开始转变 ,我国现存的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科研、社会保障、保险、市政、环保等过去社会大量存在的事业单位一步步被推向社会 ,公共事业管理以其独特的社会管理职能逐渐从社会体系中分离出来。在这…  相似文献   

11.
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城乡医疗卫生在服务提供、资源利用、人员素质、保障待遇等方面差距悬殊,深刻分析农村卫生发展滞后的根源。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卫生差距,以满足农民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关于卫生管理专业学生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社会对高素质的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由于卫生管理专业发展的时间不长,我国卫生管理专业在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都存在许多不足,这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针对此情况,笔者从自身经验出发,结合国内外教学经验,从教学观念和管理等角度对改进教学,尤其是本科生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区域卫生规划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卫生规划作为我国卫生改革的重大决策,从理论研究到地区试点,再到全面推广,历经十几年。本文采用文献评阅的方法,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我国在区域卫生规划方面理论和实践中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希望对区域卫生规划工作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4.
试论农村卫生工作中的政府角色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讨了当前我国农村卫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系统地阐述了政府在农村卫生工作中所应发挥的关键性作用及其角色定位,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试行)应用于社区和体检中心,对社区人群和体检人群进行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预防,对降低个人的健康风险和国家的医疗费用,全面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模式提供了新的方法学指导。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卫生人力资源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67,自引:10,他引:67  
目的:了解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特点及其研究现状,为规划预测卫生人力资源及规范卫生人力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计算机与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国内相关医学文献数据库及学术刊物进行检索。结果:1.卫生人力数量快速增长,分布不平衡,专业结构不平衡,学历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2.卫生人力资源的研究多属描述性研究,研究的视角比较单一,忽视了卫生人力数量的流动性与质量的研究。结论:加强卫生人力资源的微观研究,开发卫生人力的潜在能量,搞好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与规划,开展卫生人力与医学教育互动关联的研究,探讨卫生人力资源的补充途径、模式及创新型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试论制度安排与健康公平的实现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健康公平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但由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又造成了健康的极大不公平。遗憾的是,我国卫生改革从一开始就缺乏伦理基准,医疗服务过度市场化倾向、政府责任不到位和伦理缺席已将卫生改革引向功利主义的死胡同,使得卫生改革背离了公正目标。如何通过有效的公共政策和制度安排促进健康公平,这是全社会关心的问题。在今后的深化改革中,必须加大政府的投入,围绕公平目标,建立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18.
建立完善医院管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医疗服务是一系列无形的医疗行为的连续过程。积极建立完善医院管理模式,将使医院管理工作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符合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群众医疗保健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区域卫生规划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区域卫生规划作为我国卫生改革的重大政策,从理论研究到地区试点,再到全国的推广历经十几年,特别是在1999年以后,区域卫生规划在全国推广。但是,对于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效果却没有系统的评价。利用卫生费用在不同卫生服务和不同层次医疗机构的流向、政府卫生经费在不同层次医疗机构的分配和大型医用设备控制政策的执行效果等指标,对区域卫生规划执行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其结论是,区域卫生规划调整卫生资源配置和病人流向以及控制大型医用设备过快增长的目标没有实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提升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路径,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梳理国内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结合理论研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我国居民健康素养呈上升趋势,总体处在较低水平;不同地区、人群、类别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大。结论建议以大健康理念为指导,政府、社会、大众媒体、健康教育工作者及公众各司其职并携手合作,在创造支持性环境、把关健康信息、对照差距补短板和创新传播模式等方面着力,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升我国公众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