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评价耳后切口在腮腺肿瘤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33例腮腺肿瘤患者,采用由耳后腮腺切口入路,术中保留面神经和耳大神经,胸锁乳突肌瓣填塞缺损区.结果 所有患者均达临床I期愈合,无涎瘘发生.6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均在1个月内恢复.所有患者耳垂麻木均于术后3个月内恢复.结论 腮腺耳后切口较传统切口并发症少,不损容,效果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腮腺良性肿瘤患者88例,ASAI~Ⅱ级,采用下颌神经末梢支阻滞法加同侧颈浅丛阻滞。结果神经阻滞优76例(88%),良好8例(9%),欠佳4例(4.5%)。三叉神经下颌末梢支阻滞法,通过一点穿刺,同时阻滞相邻的耳颞神经、颊神经及面神经,进针浅(1~1.5cm)、操作简单、并发症少、阻滞效果满意,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隐蔽切口和常规耳下颈部切口在良性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143例良性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20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为常规耳下颈部切口手术,观察组为隐蔽切口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肿瘤复发率、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情绪、美容效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67%,高于观察组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耳下颈部切口相比,隐蔽切口行良性腮腺肿瘤切除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刘世贤 《临床医学》2010,30(3):107-108
乳腺良性肿瘤是女性常见疾病,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手术方法是在肿瘤表面做放射状切口,分离并切除肿瘤。该方式有利于显露和分离肿瘤,但愈合后瘢痕明显,影响外观及美容。从2005年6月开始,我们采用美容式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瘤124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保留耳大神经耳后、耳垂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耳大神经进行解剖、保留,由此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方法: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成年腮腺良性肿瘤患者16例,术中解剖、保留耳大神经耳后、耳垂支,术后观察、随访,了解耳大神经支配区域感觉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患者有暂时性的耳垂及外耳廓麻木,术后1~3个月后患者的耳垂及外耳廓感觉基本恢复正常,无1例发生耳垂及外耳廓区皮肤长期麻木.结论:保留耳大神经耳后、耳垂支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总结5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在小切口内镜辅助下切除手术的护理配合。强调该手术属于新技术,必须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熟悉手术的具体步骤,以利于医护之间的密切配合,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切口保留耳大神经预防腮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65例腮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8例采用改良切口保留耳大神经的腮腺切除术;B组27例采用传统腮腺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1年复查。通过碘-淀粉试验和患者的主观感受,观察术后患者味觉出汗综合征、耳垂区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A组(13.16?)低于B组(48.15%)。耳垂区麻木发生率A组(7.89%)低于B组(51.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切口保留耳大神经术式对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耳垂区麻木等并发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选择乳腺良性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观察组采用美容切口手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乳房对称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良性肿瘤采用美容切口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术后对称率,最大限度减少瘢痕形成,为术后美观创造条件,复发减少,患者易于接受,具有较高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广泛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改良S型切口与耳后隐蔽切口在良性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60例良性腮腺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其中30例为对照组,在门诊局部麻醉下行耳后隐蔽切口腮腺肿瘤切除术,另30例经门诊收住院为研究组,常规行改良S型切口腮腺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美容效果、情绪、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唾液、咀嚼、味觉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型切口与耳后隐蔽切口治疗良性腮腺肿瘤均有显著效果,耳后隐蔽切口术式安全性更高,治疗费用较低,美容效果好,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腮腺浅叶切除是腮腺良性肿瘤手术的经典术式,该手术需结扎腮腺导管和解剖面神经,从而导致剩余腮腺组织萎缩及容易损伤面神经,保留腮腺主导管的区域性切除能较好地保留残余腮腺的功能,减少面神经的损伤,为探讨区域性切除在腮腺良性肿瘤中的作用,我们对在我科接受该术式的52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1例行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术后刀口均为Ⅰ期愈合,无面瘫、涎瘘及Frey’s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改良腮腺肿瘤切除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耳大神经移植在腮腺内面神经鞘瘸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分析面神经鞘瘤切除并取耳大神经移植的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较快,并发症少.结论 耳大神经移植结合显微外科技术以及血供丰富的软组织移植床对面神经缺损修复至关重要,且切取耳大神经后无严重后遗症.应用耳大神经移植修复面神经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中B超定位下经乳晕边缘小切口切除乳腺多发微小腺瘤手术的可行性。方法:术中在B超定位下于乳晕边缘做一弧形小切口,锐性分离形成皮下隧道,在B超导引下将血管钳沿此皮下隧道至B超定位下的低回声处,钳夹病变周围腺体组织牵拉至切口旁,牵引直视下切开部分腺体完整切除微小腺瘤。结果:应用此方法可一次切除多个乳房微小腺瘤,术后伤口隐蔽,乳房形态与外观正常,乳晕旁瘢痕线不明显。结论:术中B超定位下经乳晕边缘小切口行乳腺多发微小腺瘤切除是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弥补了传统手术缺点,安全可行,既达到了治疗目的,又符合美学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伴高血压的腮腺肿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伴高血压的腮腺肿瘤患者进行术前用药指导、心理护理、专科护理、术创观察、饮食管理、并发症处理等多个环节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通过对伴高血压腮腺肿瘤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特殊护理,使手术危险性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对伴有高血压腮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一系列特殊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非常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在治疗结直肠吻合口良性狭窄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结直肠术后并吻合口良性狭窄的患者46例,均采用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解除肠道狭窄,操作为同一内镜医生完成,对患者治疗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并随访1年,评估梗阻症状及吻合口狭窄复发情况。结果①入组46例患者中,45例(97.8%)治疗成功,操作时间12~36 min(平均18 min),住院天数2~6 d(平均3 d);②完成治疗的45例(100.0%)患者肠道梗阻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③术中、术后均未出现穿孔、感染及严重的出血、腹痛等并发症;④41例(91.1%)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出现肠道梗阻症状及吻合口狭窄复发。结论经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在治疗结直肠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神经-肌电图检测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神经-肌电图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损伤程度、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于病程第5~7天行神经-肌电图检查,记录患侧面神经各支诱发电位的传导速度、波幅以及所支配肌肉的肌电图情况,并与自身健侧作对照。结果: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健、患侧面神经传导速度、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损伤程度、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使用间断小切口采取大隐静脉的经验,并与传统长切口作比较。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一组采用间断小切口取大隐静脉(间断小切口组),另一组采用传统长切口取大隐静脉(传统长切口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大隐静脉总长度、采取时间、下肢切口缝合时间、切口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在采取大隐静脉的过程中均未发生大隐静脉主干损伤及移植血管质量相关的手术并发症。与传统长切口组比较,间断小切口组切口长度、下肢切口缝合时间短,切口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大隐静脉总长度、采取时间、切口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小切口采取大隐静脉效果良好,较传统长切口有助于术后切口美容及减少术后下肢切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腮腺常见良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CT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对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及基底细胞腺瘤的CT表现进行对照,分析评价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30例患者中,多形性腺瘤16例,腺淋巴瘤10例,基底细胞腺瘤4例。多形性腺瘤表现为特征性的渐进性强化;腺淋巴瘤表现为典型的“快进快出”;基底细胞腺瘤动脉期和静脉期均有较显著强化。3者增强方式不同,其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良性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多层螺旋CT在腮腺良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Kocher切口尾侧入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行Kocher切口尾侧入路LPD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平均手术时间(5.2±1.5)h,平均术中出血量(350.0±45.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8.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