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咯血介入治疗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大咯血介入治疗后复发出血的原因,为改进大咯血介入治疗技术提供参考。方法2000年10月-2008年10月期间对22例大咯血介入治疗后复发出血患者行第2次介入治疗,术中行支气管动脉、病变侧支血管(胸廓内动脉、胸廓外动脉、甲状颈干、膈下动脉、肋间动脉等)造影,酌情选择栓塞剂(明胶海绵、PV颗粒、钢丝圈等)栓塞病变血管。结果22例患者中,4例因栓塞支气管动脉再通参与病变供血,3例除栓塞支气管动脉外第2、3支支气管动脉参与病灶供血,其余15例均找到其他侧支参与病灶供血。第2次介入治疗后(随访3个月~4年),22例患者均未再发生出血。结论完全彻底的栓塞所有参与病灶供血的血管,积极处理原发疾病,可以有效地提高介入治疗大咯血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大咯血是危及生命的常见急症,内科保守治疗的病死率达50%以上[1]。肺出血性疾病如支气管扩张、结核、肿瘤、炎症等,病变部位主要为支气管动脉供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已成为临床治疗大咯血的有效方法,其他体循环血管如内乳动脉、肋间动脉、甲状颈干动脉、膈下动脉及肺动脉也可能参与肺部出血性疾病病灶的供血。内乳动脉、肋间动脉、膈下动脉参与肺部出血性疾病病灶供血的报道较多[2],而甲状颈干动脉参与肺出血性疾病病灶供血的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肺部病变血管造影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肺部血管造影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肺部肿瘤及其它原因造成的大咯血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原始图像用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进行重建,观察肺部病变血管来源、数目及形态。结果68例中(2例失败),肺部病变由支气管动脉供血者60例,肋间动脉供血者8例,胸廓内动脉供血者5例,左锁骨下动脉供血者6例,右膈下动脉供血者5例,腹腔干动脉供血者3例,右肾动脉供血者1例。单支血管供血者50例,2支血管供血者10例,3支血管供血者6例。55例供血血管呈丛状,8例走行迂曲,2例网状,1例动脉瘤形成。结论MSCT能全面的多方位清晰地显示肺内病变的供血血管,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膈下动脉(IPA)参与支气管扩张所致咯血供血的表现,评价经导管栓塞IPA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5年期间用经导管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支气管扩张所致大咯血62例,10例经选择性血管造影证实有IPA参与病变供血。对参与肺部病变供血的IPA进行选择性栓塞术,栓塞剂用明胶海绵颗粒8例、明胶海绵颗粒 微型钢丝圈2例。分析观察IPA参与肺部供血的表现、影响因素,评价栓塞IPA的安全性和临床意义。结果选择性IPA造影均显示IPA管径增粗、分支增多、紊乱和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IPA供血区对比剂外溢4例、非特异性片状对比剂染色6例,IPA与肺动脉异常交通或分流者8例。10例患者病灶与胸膜关系密切:病变贴近膈胸膜和纵隔胸膜者6例、纵隔胸膜为主者4例。对10例患者均行供血IPA栓塞术,同时栓塞胸廓内动脉4例、肋间动脉2例,术后咯血停止。随访8个月~3年,2例分别于术后2、3个月复发少量咯血,经保守治疗后停止。8例未再咯血。结论IPA可参与支气管扩张症所致大咯血的供血,是造成BAE治疗咯血失败的原因之一。如发现IPA参与肺部病变供血,补充IPA栓塞术是安全和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膈下动脉参与供血的肺部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膈下动脉(IPA)参与肺部出血性疾病病灶供血的表现,评价经导管栓塞IPA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IPA参与肺部病变供血的肺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患者中肺部恶性肿瘤9例、支气管扩张7例、慢性炎症2例;对参与肺部病变供血的IPA进行了选择性栓塞术,栓塞剂为聚乙烯醇微球(PVA)、明胶海绵颗粒和微型钢丝圈。结果选择性IPA造影均显示IPA管径增粗、分支增多紊乱和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形成,伴有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者9例、IPA供血区对比剂外溢6例、IPA与肺动静脉异常交通或分流9例、非特异性片状对比剂浓染2例。18例患者的病灶均与胸膜关系密切,病变贴近膈胸膜者11例、纵隔胸膜者5例、下肺外侧胸膜者2例。本组患者均行供血IPA的栓塞术,同时栓塞胸廓内动脉7例、肋间动脉3例,术后咯血停止;随访8个月至4年,3例分别于术后1、2、6个月复发少量咯血,经保守治疗后停止;15例未再咯血。结论IPA可参与肺部出血性病变的供血,以邻近横隔和纵隔胸膜的病变多见,这是造成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失败的原因之一,行供血IPA栓塞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后1周内再次出血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急诊介入治疗大咯血患者56例,均经股动脉穿刺行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及胸廓内动脉、胸廓外动脉、膈动脉等血管造影或/和栓塞术.结果 本组患者介入术后1周内再次出血6例,其中原发性肺癌栓塞后再出血2例,支气管扩张1例,肺结核1例,食管癌术后1例,食管癌放疗后1例,并再次行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及胸廓内外动脉、膈动脉等相关血管造影栓塞术.结论 介入术前应用血管收缩药物、肺脏供血动脉多样化、病变范围广、栓塞材料的选择不合适、造影图像质量欠清晰等均导致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后近期再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甲状颈干参与肿瘤及咯血供血的表现,评价栓塞甲状颈干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2年间用介入技术治疗外周疾病(肿瘤及咯血)术中经血管造影证实甲状颈干参与病变咯血供血13例,其中纵隔肿瘤2例、肺部咯血性疾病11例,包括:肺部恶性肿瘤3例、支气管扩张6例、肺结核2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4.5岁。对参与供血的甲状颈干进行了超选择性栓塞术,栓塞剂用聚乙烯醇微球(PVA,500~700μm)、明胶海绵颗粒和微型钢丝圈。观察甲状颈干参与病变供血的特点,评价栓塞甲状颈干的安全性和临床意义。 结果选择性造影均显示甲状颈干管径增粗、分支增多紊乱和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形成,伴有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者5例次、咯血患者中由甲状颈干供血区对比剂外溢4例次、非特异性片状对比剂染色4例。本组患者均行供血甲状颈干的栓塞术,同时栓塞胸廓内动脉9例、肋间动脉8例、膈下动脉3例、支气管动脉7例,术后咯血停止;随访2个月~2年,11例未再咯血。纵隔肿瘤患者介入治疗后行外科切除,术中出血仅100 ml。 结论甲状颈干可参与纵隔肿瘤及咯血的供血,如发现甲状颈干参与纵隔肿瘤及咯血供血,补充栓塞甲状颈干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胸廓内动脉的血管解剖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廓内动脉的血管解剖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在22例肝癌及胸部疾患的介入治疗中运用了经胸廓内动脉插管DSA造影,对胸廓内动脉参与病变供血的病例进行了介入治疗,并进行了经验总结。结果:胸廓内动脉参与病变供血12例,胸廓内动脉行程长、分支及供血器官较多,对胸廓内动脉参与供血的病变进行介入治疗有重要价值。结论:胸廓内动脉在肝癌及胸部疾患的介入治疗中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咯血患者肺外体循环动脉(ESCA)供血的CT血管成像(CTA)表现及其与胸膜增厚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3例咯血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通过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明确咯血责任血管的来源和数量,分析ESCA的CTA表现及其与胸膜增厚的关系。结果 233例咯血患者中,84例(36.1%)存在ESCA供血,共318支,包括肋间后动脉171支,锁骨下动脉分支56支,胸廓内动脉分支47支,腋动脉分支23支,腹主动脉分支21支;CTA表现为管径增粗、走行纡曲,发出分支至病灶区域参与供血,部分与肺动脉或供血支气管动脉相互吻合形成血管网。84例有ESCA供血患者中,82例(97.62%)伴有靶胸膜增厚;149例无ESCA供血患者,90例(60.40%)伴有靶胸膜增厚;有ESCA供血患者伴靶胸膜增厚率高于无ESCA患者(χ2=36.60,P<0.01),且ESCA来源与靶胸膜增厚部位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结论 ESCA是重要的咯血责任血管,其数目、来源与病灶部位及胸膜增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SCTA)在支气管扩张并大咯血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6例支气管扩张并大咯血的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增强薄层扫描,经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处理显示罪犯血管,然后行支气管动脉栓塞(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治疗。结果:16例患者胸部CT血管成像共显示28条罪犯血管,包括21条支气管动脉(左13、右8)、3条肋间动脉、2条膈动脉、1条胸廓内动脉及1条自主动脉弓部下缘来源。栓塞后随访6—13个月(平均9个月),15例(93.7%)未发生再咯血。结论:MSCrA能客观地评价咯血相关血管特征,指导支气管扩张并大咯血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1.
内乳动脉造影在胸部病变中的应用(附2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乳动脉在一些胸部病变中的影像学改变及介入治疗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4例胸部病变患者(肺癌18例,晚期乳腺癌2例,肺结核合并咯血2例,喉癌肺转移1例,胸锁关节处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行内乳动脉造影后,对内乳动脉有改变者行相应的化疗或栓塞治疗。结果7例肺癌患者发现除支气管动脉供血外,内乳动脉亦参与供血;2例乳腺癌患者中,1例见内乳动脉及肩钾下动脉有供知,另1例见内乳动脉肋间支及穿支有缺损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CT血管造影对支气管动脉与肺外体循环动脉进行肺供血研究。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6层CT胸部增强发现肺外体循环动脉参与供血的不同肺疾病患者39例(男性24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3.4岁;范围,20-82岁),采用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进行支气管动脉与肺外体循环动脉进行重建,分析其供血特征。结果:39例病人中共显示支气管动脉128支,肺外体循环动脉42支,其中内乳动脉19支,锁骨下动脉8支,膈下动脉8支,肋间动脉5支,甲状颈干与腹腔干各1支。35支肺外体循环动脉扩张迂曲进入肺内。5例支气管扩张和1例肺癌中扩张迂曲的支气管动脉与肺外体循环动脉形成明显的交通吻合成网状,7例支气管扩张中支气管动脉、肺外体循环动脉与肺动脉间形成吻合。除1例肺隔离症没有伴明显胸膜增厚外,其余肺外体循环动脉穿过胸壁进入肺内均伴有明显的胸膜增厚。结论:CTA并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支气管动脉肺外体循环动脉的起源、分布等解剖特征,为介入术提供明确路径,有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3.
肺外体循环动脉栓塞在治疗重症大咯血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强调肺外体循环动脉栓塞在治疗急性、致命性大咯血中的重要性。方法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146例咯血患者中,发现12例(8.2%)共17支肺外体循环动脉参与病灶供血,24h咯血量均在300ml以上。栓塞材料包括明胶海绵(Gs)颗粒、海藻酸钠微球(KMG)、聚乙烯醇(PVA)微粒和弹簧圈。结果12例共17支肺外体循环动脉中,包括4支肋间动脉、3支内乳动脉、3支甲状颈干、3支膈动脉、1支胃左动脉、2支动脉源于主动脉弓下缘和1支动脉源于腹主动脉前壁。其中5例患者用单纯GS颗粒,2例用KMG,3例用GS颗粒+PVA微粒,2例用GS颗粒+PVA微粒+弹簧圈治疗。8例患者接受1次介入栓塞治疗,3例接受2次,1例接受3次。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在栓塞甲状颈干后出现一过性视力下降,2例在栓塞肋间动脉后出现胸壁疼痛,均未行特殊处理症状自行缓解。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咯血患者时,应尽可能寻找所有病变血管,即使在成功栓塞确切病变支气管动脉后,仍应考虑到体循环动脉参与病灶供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embolization for hemoptysi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development of blood supply from the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and to discuss the value of embolization of the abnormal branches from this vessel using small particles following occlusion of the normal distal branches using microcoils in treating hemoptysis. MATERIAL AND METHODS: Five patients with hemoptysis underwen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embolization with coaxial microcatheter systems. Bronchoscopy, chest radiographs, and CT wer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site and extent of the basic disease before embolotherapy in all patients. RESULTS: In all patients, pulmonary lesions had extended from the lung to the adjacent pleural surface at the anterior lung field. Four patients underwent embolization from the proximal portion of the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following distal coil embolization. One patient who underwent only proximal embolization had recurrent bleeding. CONCLUSION: The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contributes to the perfusion of lesions responsible for hemoptysis when the basic lesion involves the pulmonary parenchyma adjacent to the anterior pleural surface. Initial distal occlusion of the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may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embolization of this artery for hemoptysi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引起咯血的发生率、与原发疾病的关系及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栓塞责任NBSA治疗咯血的效果.方法 对139例接受TAE治疗的咯血患者行系统的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造影.患者原发病为:肺结核66例(2例有胸廓改良术史、1例有肺叶切除术史、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单纯性支气管扩张41例(其中1例有肺叶切除术史、1例有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史),支气管肺癌15例,隐原性咯血7例,尘肺3例,支气管结石3例,支气管囊肿1例,脓胸1例,肺癌术后1例,慢性肺栓塞1例.对发现的责任NBSA行栓塞术,观察NBSA引起咯血的发生概率、责任NBSA分布情况及与原发病的关系.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结果 139例中73例(52.5%)咯血与出现病理性NBSA有关.共计181支责任NBSA,包括肋问后动脉88支、胸廓内动脉27支、膈下动脉21支、食管固动脉20支、胸外侧动脉9支、肩胛下动脉7支、肋颈干5支、甲状颈干4支.肺结核患者咯血的责任NSBA以肋间后动脉(75支)和锁骨下、腋动脉的分支(44支)为主,单纯性支气管扩张者以食管固有动脉(16支)和膈下动脉(17支)为主.本组患者TAE后,即刻止血 69例,包括1次以上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支气管动脉(BA)已闭塞无效和复发的19例、BA正常的初治者4例.本组中除1例行锁骨下动脉造影术后出现同侧小脑梗死和1例行BA和胸廓内动脉栓寨术后发生呼吸衰竭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获6个月以卜的随访60例.术后间断性痰中带血16例;11例复发,10例再次TAE后停止咯血8例、间断性痰中带血2例,1例外科肺叶切除后咯血停止;其余未再咯血,但1例术后8个月死于肿瘤进展,1例术后2周死于原呼吸衰竭加莺.结论 相邻病灶的刺激和肺血流灌注不良或缺失的心血管疾病可致相应的NBSA参与肺内供血并成为咯血的责任血管,系统的血管造影和完整的TAE可提高咯血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并大咯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3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或聚乙烯醇微粒(PVA),栓塞过程在X线影像监视下完成。结果:33例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后,25例1次栓塞后止血;8例2次栓塞后止血,其中5例行支气管动脉和超选择行胸廓内动脉栓塞止血.1例在第二次栓塞后1周因再次大咯血而死亡。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对肺结核大咯血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而快捷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控制匿源性咯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匿源性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造影的影像学表现,评估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匿源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4年6月至2011年3月对11例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匿源性咯血患者行选择性BAE。术中行系统的主动脉造影及锁骨下动脉造影,观察责任血管的影像学表现及来源,并对双侧支气管动脉(BA)及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责任血管行选择性栓塞术。术后随访6个月~5年。结果 11例患者中10例为吸烟者(或有吸烟史)。所有患者术前CT增强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未发现肺实质内与咯血有关的实质性病变。11例患者中,10例术中动脉造影存在血管异常表现,总共24支责任血管,其中右侧支气管动脉11支、左侧支气管动脉8支、胸廓内动脉2支、肋间动脉3支。术后8例咯血立即停止,2例仍有少量咯血经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仍有咯血,行肺叶切除术后好转。术后2例出现不同程度胸痛,1例出现发热,1例出现轻度肾功能不全,均经处理后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其他严重的栓塞后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内无再次咯血,1例术后5个月咯血复发,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吸烟是匿源性咯血的一大危险因素,BA是匿源性大咯血的主要责任血管;选择性BAE治疗匿源性大咯血安全、有效,是首选的一线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内乳动脉插管介入治疗胸部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乳动脉在胸部疾病中的血管造影表现及其在介人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seldinger法,对3l例病灶为内乳动脉供血或参与主要供血的胸部疾病患者进行了内乳动脉造影及介人治疗。结果3l例患者中,20例肺癌患者进行单纯内乳动脉或与其他供血动脉共同灌注化疗,部分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疗效满意。4例中、晚期乳癌灌注化疗后肿块明显缩小。1例低度侵袭性胸腺瘤灌注化疗后明显缩小转放疗。6例大咯血经内乳动脉和其他出血动脉灌注止血药物及明胶海绵栓塞后完全止血。结论 内乳动脉在一些胸部疾病中为主要供血动脉,经该动脉进行介入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