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系对200名身体健康者,移居海拔3600米高度、大气压力(PB)493mmHg、氧分压(Po_2)103mmHg地区后。高原病发病情况调查,探讨了高原低压缺氧等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从而为高原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一、被检对象、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急性高原病的主要原因是高原缺氧,所以在高原缺氧的治疗中,纠正氧供需失衡非常重要.氨茶碱在急性高原病的治疗中虽然已是常规用药,但其对急性缺氧患者的氧动力学的影响少见报道.为了了解氨茶碱对急性缺氧患者氧动力学的影响,我们对幼猪空运高原1周后应用氨茶碱氧动力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青藏铁路开通,越来越多的世人把目光聚焦在青藏高原。世界屋脊的高寒缺氧令人心存惧怕。但殊不知高原环境既有对人体低氧损伤的一面,即易发生各型高原病,而又有有利健康的一面,这与在高原低氧环境下人体获得习服(acclimatization)和适应(adaptation)或预适应(pre-acclimati  相似文献   

4.
高原肺水肿是因人体急速进入高原或从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后,对高原低压性缺氧环境不适应,产生肺动脉高压、肺循环障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大量渗至肺问质或(和)肺泡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原病,是高原病中的急重症之一,其起病急,变化快,若不及时予以有效治疗,常因发生多种并发症而致死亡。高原肺水肿并发肺栓塞发生率低,但病情危重,为做到早期诊治,减少死亡,现将其发生的机理及诊断治疗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特别是心脏、肾脏、血液生化等的改变,为深入了解和掌握慢性高原病,充分认识和分析研究慢性高原病对人体的影响及肾脏的代偿状况,我们在海拔5100m对移居高原一年的慢性高原病患者进行肾功能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慢性高原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文静  高芬 《医学综述》2009,15(14):2153-2154
慢性高原病是高原地区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慢性病。是长期生活在海拔2500m以上并对缺氧不完全适应的表现,其发病机制普遍认为与高原低氧所引起的高原习服失衡、呼吸驱动减弱、炎性因素,血红蛋白与氧气亲和力下降、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合成与释放调节机制紊乱、血清p53和Bcl-xL蛋白的表达等有关系,但其发病机制是多样复杂的,现在尚未阐明。本文对慢性高原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高原缺氧是急性高原病患者产生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始动因子,如不及时纠正,将直接影响到许多急性高原病患者的预后。为了寻找一种较好的治疗急性高原病的方法,我们通过实验对急进高原幼猪应用外源性一氧化氮(NO)及氨茶碱后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oedema,HACE),又称脑型急性高原病,是一种恶性高原急病,是人体急速进入3500米以上高原,或从高原迅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时,或久居高原者在某些因素(如过劳、上感、剧烈运动)的诱发下,机体对高原低压性缺氧不适应,由于脑缺氧而引起的严重脑功能障碍,出现严重的神经精神症状,如剧烈头痛、头晕、频繁恶心、呕吐、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精神萎靡或烦躁,甚至昏迷的一种高原特发病,属急性高原病中最严重类型之一,重者须及时救治.现将HACE的诊断及治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玉树地震期间志愿者高原病发病特点、救治经验。方法对2010年4~6月在玉树地震救援期间确诊的34例高原病病例临床特征、治疗转归、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4例病例中,男30例,女4例,发病年龄19~45岁,平均31.4岁。其中28例来自于平原地区,均为初次进高原。西宁市区6例,均为长期在西宁生活、工作10年以上者。所选病例均既往无特殊病史,其中高原肺水肿14例,高原脑水肿9例,高原肺水肿合并高原脑水肿6例,高原不适症5例。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者6例,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2例,死亡2例。结论高原病的发生主要与受凉感冒、缺氧、高海拔等因素相关,高原肺水肿合并脑水肿者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0.
高原地区缺氧低压等因素,易引起高原病的发生。高原病发生机制复杂,近年来研究热点多集中在对氧自由基的研究。高原缺氧环境下,能量代谢障碍、紫外线辐射量增加等因素导致机体氧化和抗氧化失衡,氧自由基增多。过多的氧自由基又可损伤生物膜,引起蛋白质变性和DNA突变,甚至干扰细胞信号转导,引起细胞凋亡,影响组织细胞功能,最终引起高原病的发生。因此,氧自由基可能是引起高原病发生的重要中介因素,研究氧自由基与高原病的关系,可为今后高原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探讨急性高原低氧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海马CA1区PKA、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两组:高海拔对照组(青海省西宁地区,海拔2361米)、急性高原组(青海省果洛州花石峡地区,海拔4300米).两组小鼠在不同海拔均喂养5天后,应用跳台实验观察小鼠训练时的潜伏期及错误次数,评估急性高原低氧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两组小鼠在不同海拔均喂养8天后断头取脑,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半定量观察海马区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CREB)、蛋白激酶A(PKA)的表达.结果 急性高原组跳台实验潜伏期显著短于高海拔对照组(P<0.05),且错误次数显著增多(P<0.05);CREB及PKA主要在海马CA1区表达,且急性高原组表达量明显低于高海拔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高原低氧可能使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REB、PKA表达降低导致cAMP-PKA-CREB通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模拟急进高原缺氧环境对大鼠血清内毒素(endotoxin)水平的影响及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均分为高原缺氧组和高原腹泻组,每组15只。高原组在平原饲养1个月后于24h内急运至海拔4767米高原,建立高原缺氧模型分别于到达高原后7d取门静脉血和腹主动脉血,分别检测各组间血LPS和肝功能(ALT、AST、TBil)。结果:与高原缺氧组比较,高原腹泻组血中LPS和ALT、AST、TBil均有明显升高(P均<0.01);高原腹泻组LPS升高与ALT、AST、TBil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高原缺氧环境中,腹泻可加重肠黏膜屏障破坏,可导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吸收入血的内毒素可能参与高原缺氧环境肝功能损害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化状态(对照组、速尿组和水负荷组)的大鼠在模拟5000m和8000m高原,经历48h后测定肺、脑含水量。结果表明:一定程度的水负荷可增加模拟高原时肺和大脑皮层含水量。模拟5000m高原时的肺血管外含水量较模拟8000m高原时高。脑含水量增加主要发生在大脑皮层,8000m高原时增加更为显著。速尿可降低模拟高原时肺和脑的含水量。本实验支持进入高原的最初数日,肺水肿和脑水肿同时发生的假说,这是急性高山病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14.
高原脑水肿早期诊断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的早期诊断标准。方法应用急性轻型高原病症状分度及评分表对24200例急进高原人员进行筛选,筛选出高度疑似HACE者作为重点观察及随访对象,通过对重点观察及随访对象中非HACE组及HACE组患者的早期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头颅CT、磁共振(MRI)等]进行对照分析,制定出高原脑水肿的早期诊断标准。结果高原脑水肿的早期诊断标准:①近期由平原进入高原(海拔3000m以上),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出现严重头痛、呕吐症状(各症状急性高原反应评分均〉4);在高原现场经卧床、小流量吸氧及对症治疗后无缓解。②紫绀,眼底异常改变:包括视乳头水肿、视乳头充血、视网膜动脉痉挛。③MRI检查可发现脑实质内T1WI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的斑点状或小片状改变。④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升高。⑤持续性及进行性发展的低氧血症和呼吸性碱中毒。⑥脑电图检查可见慢波性异常为主的表现。结论早期HAPE在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特征性改变。①、②、③为必备条件,结合④、⑤、⑥即可对早期HACE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高原地区与沿海地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探讨高原地区特殊地理气候环境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高原地区(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海拔3000米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n=30)作为研究对象(高原组),以沿海地区(广东省肇庆市,海拔110米)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n=30)作为对照(沿海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将60例患者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作为骨折愈合标准时间,从而将60例患者分为愈合时间正常组和愈合时间延长组,对可能影响两组患者骨折愈合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术前并发症、术后负重活动时间、三酰甘油、血液黏稠度、氧分压、大气压、温度和湿度等因素进行单因素筛选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并分析影响骨折愈合的危险因素。结果高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长于沿海组( P<0.001)。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骨折Evans分型、骨质疏松程度、负重活动时间、血液黏稠度水平、氧分压、大气压、温度、湿度是影响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的因素(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负重活动时间、氧分压、大气压、温度是影响骨折愈合的主要因素( P<0.05)。结论与沿海地区骨折患者比较,高原地区骨折患者的愈合除了受到年龄、负重活动时间等影响外,高原地区氧分压低导致的缺氧、大气压低、寒冷等特殊地理气候环境也是造成骨折愈合时间延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评价不同海拔人群血管内皮功能。方法采用便携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0~12.0MHz,对1500~3800m以上不同海拔高度1130名部队官兵与职工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动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血管阻力指数(RI)、心率及血流介导血管内皮舒张功能(EDD)等指标。结果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肱动脉检测的指标均有改变,在高海拔加压后血管内径变窄(P〈0.01);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减少;EDD值降低。与低海拔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海拔地区对血管内皮的影响是存在的,尤其在高海拔低氧环境下肱动脉各项指标的改变较大,与高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较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迪庆高原地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翠群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2):104-106,109
目的分析研究不同海拔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影响,以期望对HDCP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科学依据.方法以2004年至2008年迪庆不同海拔地区住院分娩的6725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HDCP患病情况及HDCP妊娠结局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6725例孕产妇中,659人发生HDCP,其中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共有孕产妇4236例,HDCP患者466例,发生率11.5%,海拔低于3000m的地区孕产妇2489例,HDCP患者162例,发生率6.5%,海拔高于3000m的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海拔低于3000m的地区.结论无论是居藏孕产妇还是移居汉族孕产妇随着居住海拔的增高,迪庆HDCP患病率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将大鼠从上海空运至兰州,很快转至高海拔地区,用光镜及电镜观察了亚硒酸钠对大鼠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高原环境下大鼠对硒的耐受力减低,引起了大鼠猝死半加得高原缺氧对心肌的损伤,降低了大鼠高原适应性。本文还对其耐受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9.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莉  张泽奎  刘长庚 《四川医学》2011,32(4):492-494
目的分析发生在高原地区伴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上消化道出血症患者,总结其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方法选择发生在川西高原地区海拔2700~4000m生活的30例伴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为高红组,选择同期高原地区非高红症伴有上消化道症状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就其诱发因素、发病特点、胃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胃镜下胃粘膜的改变也有明显差别(P〈0.05)。发病诱因与低氧、饮酒、服用NSAID s类药物和劳累关系密切。并且少数民族(主要藏族羌族)区别于汉族人的生活习性也致发病率增高。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胃、十二指肠疾病,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低海拔、中度海拔与高海拔地区人群AMD抽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AMD的发病随海拔增高而发病率增加(P<0.05),随年龄增加而增高,AMD在高海拔区以湿性为多,并研究了移居者与世居者发病情况,尽管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前者绝对发病率增加。作者指出,AMD在高海拔地区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地面UVR增加,日照时延长有关,采取必要的紫外线(UV)防护措施,可能减少高海拔区AMD发病。此外,作者还对土著居民AMD发病相对较低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