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应用ROC曲线对比颈动脉超声标识与传统危险因素预测冠心病价值。方法252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并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高血脂、糖尿病)作为数据源,描绘ROC曲线及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结果218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颈动脉超声标识预测冠心病ROC曲线下面积为0.844、血脂异常为0.791、高血压病为0.719、糖尿病为0.651(P均〈0.05~0.01)。结论颈动脉超声标识预测冠心病价值明显高于传统危险因素,可作为冠心病确诊的重要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ROC曲线对比颈动脉超声标识与传统危险因素预测冠心病价值。方法252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并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高血脂、糖尿病)作为数据源,描绘ROC曲线及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结果218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颈动脉超声标识预测冠心病ROC曲线下面积为0.844、血脂异常为0.791、高血压病为0.719、糖尿病为0.651(P均〈0.05~0.01)。结论颈动脉超声标识预测冠心病价值明显高于传统危险因素,可作为冠心病确诊的重要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114例经冠脉造影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用Gensini方法计算冠脉造影积分,分析颈动脉IMT与冠脉病变程度及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MT与冠脉Gensini积分及病变支数呈正相关,且与年龄、吸烟、高血压病史、餐后血糖增高等冠脉危险因素具有相关性。用颈总动脉IMT≥1.0mm预测冠心病,其敏感性、特异性、阳、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0%,92.86%,93.33%,48.15%。结论颈动脉IMT对预测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IMT是冠心病的一个简便可靠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
徐刚  袁涛  韩增雷 《中国厂矿医学》2013,(11):1153-115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总积分(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和冠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的关系,及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在心内科行冠脉造影的住院病人208例,152例诊断为冠心病(冠心病组),56例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测定颈动脉IMT,计算斑块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根据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分为单支血管病变、双支血管病变和多支血管病变组,比较各组间冠脉Gensini积分、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结果冠心病组的冠脉Gensini积分、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冠脉病变组之间,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冠脉Gensini积分、颈动脉IMT、斑块G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均升高(P均〈0.05);冠心病组的冠脉Gensini积分与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成正比,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对冠心病进行早期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颈动脉超声对预测冠心病的意义。方法54例疑为冠心病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及斑块数量、形态、大小,管腔有无狭窄、阻塞等。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分型及等级积分,Crouse积分。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AG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分、Grouse积分和斑块数均明显高于无病变组(P〈0.05);IMT、斑块和IMT+斑块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分别为69%、83%、91%,特异性分别58%、48%、6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8%、65%、81%。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冠心病的预测有确切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颈动脉粥样斑块Crouse积分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 血清浓度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110例因胸闷、痛而疑是冠心病的入院患者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颈动脉超声检查,入院第2日进行hs-CRP血清浓度检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评估三者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hs-CRP浓度、颈动脉斑块IMT,Crouse积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各指标检测值的大小与冠脉狭窄程度均成正相关(r均>0.6,P<0.05).如将Crouse积分≥10.7作为标准,则其灵敏度为78.5%,阳性预测值89.9%,Crouse积分<10.7的特异度79.0%,阴性预测值58.0%.结论: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IMT,Crouse积分联合血清hs-CRP浓度与冠状动脉造影所示冠脉狭窄程度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可作为对冠心病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一项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斑块超声参数对筛查冠心病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双源CT检查的129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依据双源CT冠脉狭窄结果将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及冠心病组,比较两组间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 IMT及斑块参数(包括斑块最大长度?最大厚度?最大面积?总长径?总厚度?总面积)的差异;将IMT及斑块测量参数与冠脉狭窄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 ROC曲线分析颈动脉斑块参数及联合参数(所有斑块参数联合?最大长度联合最大厚度?总长径联合总厚度)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冠心病组的斑块检出率高于非冠心病组?两组间IMT无明显差异(P > 0.05),冠心病组颈动脉斑块参数均大于非冠心病组(P < 0.05);IMT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不明显(P > 0.05),颈动脉斑块参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P < 0.05);由IMT和斑块总厚度得出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 0.7,其余参数及联合参数所得AUC在0.7~0.9范围内?结论:颈动脉参数对冠心病有一定预测价值,而联合参数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拟行冠状动脉造影94例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对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分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观察粥样斑块形成情况,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赐祥  廖桂英 《广东医学》2008,29(3):470-472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49例患者分成冠心病组和正常组,再跟据冠状动脉病变把冠心病组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病变,比较各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和IMT,评价颈动脉斑块的超声检查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以及分析冠脉造影Gensini积分和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和冠心病3个亚组的斑块检出率和IMT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增高;颈动脉斑块的超声检查预测冠心病的敏感度为72.04%,特异度为76.32%,阳性预测值为94.41%,阴性预测值为32.95%,总的预测符合率为72.69%;斑块Crouse积分与冠脉Gensini积分呈线性正相关。结论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可预测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是预测冠心病更为敏感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痛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86例病人分为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再根据受累血管数将冠心病组又分为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应用高频超声测定所有病例双侧颈总动脉的内一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左颈动脉的平均IMT为0.92±0.12mm。平均内中膜横切面面积(1MCSA)为22.07±3.24mm^2,而对照组的左颈动脉的平均IMT为0.84±0.07mm,平均IMCSA为19.12±1.67mm^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斑块发生率62.2%.对照组的斑块发生率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左颈总动脉IMT0.845mm为界限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69.2%,特异性67.6%;以左颈总动脉IMCSA19mm2为界限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87.9%,特异性84.7%;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冠心病的预测因子.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颈动脉超声和冠脉造影对粥样板块和颈动脉硬化级别对比,探讨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且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08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研究。收集冠脉造影检查数据,并对所有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粥样斑块数量、颈动脉硬化级别、IMT。结果两种检查粥样斑块数量、颈动脉硬化级别同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组别同种检查粥样斑块数量、颈动脉硬化级别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冠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颈动脉超声诊断IMT敏感度为86.58%,特异性为61.54%,诊断符合率为80.56%;颈动脉超声诊断粥样斑块敏感度为89.66%,特异性为57.14%,诊断符合率为83.33%。结论颈动脉超声可作为临床预测冠心病检查,缺乏数据依据,应加强两者间数据关系研究,以提高确诊率,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定可作为无创、准确的冠心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程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65例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常规做颈动脉超声检查。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狭窄组和未狭窄组。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个亚组,即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结果冠脉狭窄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内膜病变率和粥样斑块性质与未狭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明显增加(P<0.01)。经相关性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检出率和病变性质均呈正相关。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有显著的相关性;对于冠心病高危人群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可用于估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102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双侧颈总动脉IMT及斑块的检测,结合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比较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及冠心病各亚组间颈总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结果:冠心病组患者颈总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05);多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斑块发生判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44.22%,特异性为96.88%。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密切,颈总动脉IMT和斑块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进展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93名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双侧颈总动脉IMT检测,结合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对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及其各自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支冠脉病变组IMT明显增厚(P<0.05),2支病变组IMT显著大于1支病变组(P<0.05),3支病变组IMT明显大于2支病变组(P<0.05)。高血压痛、糖尿病患者IMT显著高于其各自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IMT增厚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可作为预测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进展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联合踝臂指数(ABI)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8至2010年在日照市人民医院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患者194例,术前对其进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以及踝臂指数测量,血液生化检查,病史采集,并根据ABI≤0.90为阳性,ABI〉0.90为阴性,IMTI〉0.9mm为阳性,IMT〈0.9mm为阴性,设定为两项指标均为阴性为A组,ABI阳性为B1组,阴性为B2组,IMT阳性为C1组,阴性为C2组,两项指标均为阳性者为D组,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得出各组冠心病发病率。结果A组中冠心病发病率为9.1%,B1组为64.8%,B2组为29.9%,C1组为70.8%,C2组为28.4%,D组为89.1%,从以上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踝臂指数阳性能较好预测冠心病发生(B1:64.8%比B2:29.9%,P〈0.05);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对冠心病的预测也有重要意义(C1:70.8%比C2:28.4%,P〈0.05),两项指标均为阳性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要高于单一项指标(D:89.1%比B1:64.8%,C1:70.8%,P〈0.05),且两项指标阴性对冠心病的排除价值也要高于单一项指标阴性者(A:9.1%比B2:29.9%,C2:28.4%,P〈0.01)。结论联合应用ABI、IMT两项指标对冠心病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 NLR)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3年8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Gensini评分将患者分成对照组24例、轻度狭窄组60例、中度狭窄组35例、重度狭窄组41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不同狭窄程度与NLR水平的关联。以受试者工作特性( ROC)曲线分析NLR预测冠脉病变程度的最佳切点及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狭窄组NLR水平呈升高趋势,其中重度狭窄组较对照组增加(P<0.01)。 NLR与白细胞计数(r=0.635)、肌钙蛋白I(r=0.535)、Gensini积分( r=0.211)明显相关(均P<0.01)。肌钙蛋白I是NLR的影响因素之一(β=0.367, t=4.409, P<0.01)。 ROC曲线分析证实NLR诊断冠脉重度狭窄的最佳切点是3.966,特异性74.58%,敏感性60%,曲线下面积与肌钙蛋白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NLR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可作为早期预测因子,为临床胸痛患者及时分层治疗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发生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102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冠状动脉的情况,与颈动脉超声检查所测的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别为(1.04±0.08)mm,斑块发生率为82.28%,非冠心病组内中膜厚度(0.97±0.09)mm,斑块发生率为34.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发生率也相应增加。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情况与冠状动脉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可用于估测冠心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研究颈动脉形态改变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162例连续冠状动脉造影受检者利用高频超声进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查,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CCA的IMT增厚、不稳定性斑块的发生率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多支病变组显著(P〈0.01)。病变血管发生频率最高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血管。结论颈动脉的内中膜增厚和粥样硬化斑块对冠心病预测具有临床意义,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间接指标和窗口。  相似文献   

19.
曹晓红  陈平  陈树  张敏 《四川医学》2013,(9):1332-1334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双源CT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我院236例老年患者行双源CT检查,依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三组,分别为冠状动脉病变<50%组,50%≤冠状动脉病变<75%组,冠状动脉病变≥75%组,并依累及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对所有入组患者均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血管内中膜厚度(IMT)等指标,对其检查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两组的冠脉病变程度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 对IMT、斑块发生率、斑块Crouse积分的比较,冠状动脉病变≥75%组与冠状动脉病变<5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组的比较显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多,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越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颈动脉病变程度与双源CT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