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肠脂肪瘤1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肠脂肪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0年间手术治疗的15例大肠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其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大便次数增多和黏液血便。术前均经钡剂灌肠或纤维结肠镜检查。术前诊断为结肠良性肿瘤1例,大肠恶性肿瘤14例。15例均经手术治疗。病理报告为大肠脂肪瘤。结论 大肠脂肪瘤易误诊为大肠恶性肿瘤,临床上当病人全身情况良好,且并发慢性肠套叠可考虑到有大肠脂肪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处理原则。方法对我院近20年收治的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8例胃肠道异位胰腺病人进行了外科治疗,并对其临床症状、诊断方法、病变部位分布及治疗措施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本组18例病人表现为反复上腹部疼痛不适9例,消化道出血7例,腹部包块1例,无明显症状1例。异位胰腺分布部位:胃7例,十二指肠5例,空肠3例,回肠3例,其中美克尔憩室内2例。术前误诊11例,漏诊6例,仅1例确诊。全部病人均行手术治疗,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随访1~10年无复发,临床疗效满意。结论胃肠道异位胰腺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有效的检查手段,易漏诊和误诊;一旦发现,均应早期手术治疗,以明确诊断及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消化道黑色素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总结原发性消化道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住院治疗的8例原发性消化道黑色素瘤临床资料并复习献。结果 8例原发性消化道黑色素瘤中,原发灶位于直肠6例,小肠1例,食管1例,除1例直肠黑色素瘤术前得到确诊外,其余7例均被提诊,直肠黑色素瘤以便血,肛门疼痛和排便困难为主要症状;多表现为息肉样,均位于距齿状线以上5cm以内;少有色素沉着,小肠黑色素瘤以梗阻,腹痛,贫血为主要症状;造影和CT有助于发现病变,但确诊仍需病理学,食管黟 以素瘤多为黏膜下;胃镜可发现色素沉着;病理活检可协肋诊断。结论 原发性消化道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与其他肿瘤类似,极易误诊,病理活检是确诊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对24例胃肠道淋巴瘤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肠淋巴瘤13例,3例术前在CT引导下活检确诊,11例钡餐检查8例异常;胃淋巴瘤6例与结肠淋巴瘤5例均为术前内窥镜下活检确诊。B超检查22例,14例阳性;CT检查17例,14例阳性。23例行手术治疗辅佐CHOPE化疗,有效率958%。术后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4年,5年生存率为667%。Ⅱ,Ⅲ期9例术后6~23月复发,5例死于复发与并发症。结论内窥镜下活检或CT引导下活检最具确诊价值,消化道钡餐对诊断有所帮助。治疗以手术作为首选,辅佐化疗,以CHOPE方案为佳。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58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均经手术和/或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其中良性肿瘤19例,恶性肿瘤39例。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及消化道出血等。术前确诊20例,其余均误诊,误诊率65.5%。本组均手术治疗,19例良性肿瘤均行肿瘤及局部肠管切除;恶性肿瘤行根治性切除28例,姑息性切除6例,捷径手术5例。术后近期死亡1例,其余均出院。恶性肿瘤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1%,28.6%,9.5%。结论 原发性小肠肿瘤少见,容易误诊。上消化道内镜检查、X线钡餐检查和BUS,CT及胶囊内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一经诊断,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θ����������15���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4月至2002年7月收治的15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7/15)、消化道出血(6/15)。病变部位为胃13例,十二指肠l例,小肠1例。14例行手术治疗。15例镜下均见梭形细胞,其中良性9例,交界性4例,恶性l例,胃癌伴良性间质瘤l例。免疫组化CDll7( )73%,CD34( )73%,SMA(-)73%,S—100(-)67%。随访率100%,病人均存活。结论 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胃肠道间质瘤病变的主要手段,术前确诊仍较困难,手术切除是病理确诊和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与病理方面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4年10月收治的9例胃肠道问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7/9)、消化道出血(2,9)。病变部位为胃7例,小肠1例,直肠1例。9例均行手术治疗。9例镜下均见梭形细胞,其中良性2例,交界性1例,恶性6例。免疫组化CO117^+ 78%,CD34^+ 78%,SMA(-)78%,S-100(-)67%。随访率100%,病人均存活。结论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常规组织学与平滑肌(肉)瘤、神经鞘瘤有时易混淆,免疫组化有助于明确诊断,手术切除肿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4例甲状夯腺肿瘤的临床资料。本组中3例腺瘤,1例腺癌均表现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但无1例能在首次就诊时确诊。术前B超均能提示甲状旁腺占位。3例腺瘤术后无复发,1例腺癌术后14个月,26个月先后2次复发。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笔者对近20年收治8例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前仅胃镜活检确诊1例;1例胃镜发现但活检阴性。B超对1例胆囊和1例胆总管异位胰腺均有提示,1例空肠异位胰腺在术中行肠镜检查时发现,3例在其他手术时发现。本组8例均行手术治疗。异位胰腺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有一定困难,本组仅有1例术前确诊。B超和内镜对某些位置的异位胰腺有诊断价值。本病一旦确诊或在其它手术中发现均应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1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5例中,10例为偶发瘤,2例出现血儿茶酚胺浓度升高;术前均行CT或MRI检查,除1例未能明确诊断外,其余均确诊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结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绝大部分患者仅靠CT或MRI的特异性影像即能被明确诊断。对直径<2.5cm的偶发瘤可随访观察,对直径>5cm的肿瘤均应手术切除,术前宜行内分泌功能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