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ERCP、EST联合LC治疗肝外胆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石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3~2008-03开展的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36例。其中LC术前发现的胆总管结石134例,LC术后确诊的胆总管残留结石2例。ERCP术后约7 d行LC。结果:LC术前取石成功128例,其中107例采用取石网篮/气囊取出,21例采用碎石器/碎石网篮先碎石后取出。LC术前EST取石失败6例,行LC+术中胆道镜取石成功1例,5例行开腹手术。LC术后发现胆总管残留结石2例,经EST切开取石成功。LC术全部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全部病例术后行B超或MRCP检查,显示胆道内无残留结石。结论:按不同的病情合理选择、分次施行ERCP加EST加LC,使治疗所致的创伤最小,是目前治疗肝外胆管结石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ERCP+LC)与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LC+LCBDE)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ERCP+LC或LC+LCBDE治疗11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ERCP+LC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4(范围:8~49)个月,中位无结石生存时间25个月,1、2、3年复发比例分别为13%、41%、47%。LC+LCBDE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3.5(4~52)个月,中位无结石生存时间为24(17~48)个月,1、2、3年复发率分别为3%、27%、32%。多因素分析发现,胆总管直径≥1.2cm(P=0.011)、初始治疗方案(ERCP+LC/LC+LCBDE,P=0.013)是结石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内窥镜取石过程中行胆管下段括约肌切开可能增加结石远期复发。在胆管扩张的情况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种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适应证与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0月—2014年10月106例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和胆总管直径大小分为两组,A组51例,胆总管直径<0.8cm,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1周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B组55例,胆总管直径≥0.8cm,行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术。结果 A组51例患者中49例获得成功,有1例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治愈后行LC,余1例取石失败中转开腹手术。B组55例患者均成功,其中一期缝合23例,有2例术后第3~5天出现胆漏,经腹腔引流管引流后治愈,无再次手术,余32例患者T管引流术后10~14天行T管造影并逐步夹闭,在医生的指导下间断夹闭T管并于4~5周后拔管。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比较,LC联合ERCP+EST较适用于胆囊结石继发性胆管结石而胆总管直径<0.8cm患者,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更适合于胆囊结石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且胆总管直径≥0.8cm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0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7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行EST+LC(微创组),32例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OCHTD)(开腹组),记录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手术疗效及住院时间。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开腹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手术成功,微创组术后未发现残余结石,开腹组残余结石率为21.9%,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 EST+LC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作为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 ic common bile duct exp loration,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 ic cholecystectomy,LC)、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其中T管引流术24例,一期缝合术2例。结果:24例获成功,中转开腹术2例。其中21例合并胆囊结石,3例合并胆囊息肉。手术时间为80~140 min,平均120 min,住院时间为8~14d。2例术后胆漏,保守治愈。5例胆道残余结石,术后胆道镜取净。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2011-07-2013-12收治的13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经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取石的"一步"微创治疗临床资料。结果:135例患者均安全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中转开腹率5.2%(7/135)。128例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胆道镜探查胆总管取石术,平均手术时间11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0ml,其中13例(10.2%)经胆囊管完成胆道镜探查胆总管取石,115例(89.8%)经胆总管切开完成手术。术后主要并发症:胆漏,均为一过性,发生率为8.6%(11/128),经腹腔引流管引流痊愈;结石残余,发生率为7.0%(9/128),均采用胆道镜经窦道成功取出;另有2例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经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等治愈;1例胆道出血,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Oddi括约肌狭窄,经内镜括约肌切开(EST)治愈。结论: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取石,可以"一步"解决胆囊和胆管结石,充分发挥微创外科安全、有效、恢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道镜检查取石术治疗老年人胆总管结石(CBDS)合并胆囊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1-01-2014-04,53例CBDS及胆囊结石的老年患者实施LCBDE、LC及胆道镜检查取石术。梗阻性黄疸27例,急性胆管炎13例,急性胆囊炎32例,急性胰腺炎2例,肝脓肿1例。肝硬化3例,肝细胞癌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9例,高血压17例,糖尿病13例。术中放置T管及腹腔引流管,观察并分析术后临床病理数据。结果:51例老年患者成功实施腹腔镜及胆道镜联合手术,2例中转开腹。1例因原发性肝癌同时行腹腔镜肝切除术,另1例行十二指肠瘘修补术。平均手术时间(87.9±20.2)min。平均出血量(47.1±51.8)ml。继发性胆总管结石45例,原发性结石6例。发现意外胆囊癌2例。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6±2.3)d。术后胆漏2例,肺部感染3例,胆道感染2例。未发生胆总管残余结石。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治疗老年人CBDS及胆囊结石安全可行,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单纯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合并有胆总管结石的治疗 ,目前主要术式有 :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置T管引流、一期缝合胆总管 ,腹腔镜经胆囊管取石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等。 1 991年Phillip[1 ] 施行首例腹腔镜胆管切开探查术(LaparoscopiccholedocholithotomywithT -tubedrainge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及球囊扩张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2月收治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1)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EST+EPBD)组65例:男39例,女26例,年龄45~77岁;原发性肝外胆管结石46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12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后肝外胆管结石7例.在括约肌小切开后,以10~15 mm球囊扩张乳头部,然后进行相应的碎石或取石操作.(2)乳头括约肌切开组(EST组)63例:男37例,女26例,年龄33~78岁;原发性肝外胆管结石51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9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后肝外胆管结石3例.采用单纯乳头切开,加取石治疗.结果 EST+EPBD组取石成功率为98.46%(64/65),有1例因结石太大无法套住转开腹手术;EST组取石成功率为95.24%(60/63),有3例取石失败,原因为:1例结石大无法套住,另2例的乳头太小,而结石偏大(直径1.2~1.5 cm)、太硬难以粉碎,未能取出,安放鼻胆管引流后,家属要求外科手术,3例均外科手术取石.EST+EPBD 组与EST组的取石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EST组所需机械碎石例数均高于EST +EPBD组(9.23% vs.3.33%,P<0.01).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胰腺炎3.08% vs.1.59%、高淀粉酶血症9.23% vs.7.93%、出血1.54% vs.6.35%)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活动性消化道穿孔、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后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且保留了括约肌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共92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联合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无论是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时,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术中出血量少,且手术时间短,对患者创伤也相对较小,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应用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微创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病人的治疗经验。方法 从 2 0 0 2年 2月至今 ,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方式经胆囊管途径对 12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病人进行了微创治疗。结果  10例手术获成功 ,2例改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及术中胆道镜取石 ,无中转开腹手术 ,无残留结石及严重并发症 ,手术时间稍长 ,但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二镜联合行胆囊切除经胆囊管途径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对有较高内镜及腹腔镜技术水平的医疗单位是切实可行和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采用腹腔镜与电子十二指肠镜、纤维胆道镜联合,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的治疗经验。方法:采用三镜联合的手术方式对9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进行微创治疗。结果:94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94例随访半年以上未见远期并发症。结论:电子十二指肠镜、纤维胆道镜及腹腔镜的联合应用优势明显,可基本取代开腹胆总管探查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2例AB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ABP的各种治疗方法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52例患者均治愈。根据有无胆管梗阻和ABP的轻重程度分别采取保守治疗、治疗性ERCP、内镜下胰管支架引流术、腹腔镜以及开腹手术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首先采取保守治疗。对于有显著胆道梗阻的重症ABP患者采用治疗性ERCP的方法;ERCP失败的5例患者实施经内镜下胰管支架植入术,临床效果明显。除仅有1例患者因重症胰腺炎伴胰腺坏死伴感染而行手术治疗之外,其他所有患者的胆道病变均在胰腺炎治愈后1个月行外科处理。结论ABP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对于部分伴胆道梗阻的病例可以采用治疗性ERCP和胰管内支架引流的方法。总之,ABP的治疗需要对具体的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李莉  郭少冰  何卓南   《放射学实践》2010,25(4):417-419
目的:探讨肝吸虫性胆管炎的CT表现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本组48例临床表现急性胆管炎的肝吸虫病例行螺旋CT检查,并对照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加内镜下奥狄括约肌切开术和胆总管探查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内胆管扩张48例,末梢胆管囊状扩张38例;肝外胆管扩张32例和胆总管壁增厚12例,胆总管内高密度影6例;胆囊增大20例,胆囊内団状软组织影2例。本组15例术前CT误诊,其中误诊为胆管结石8例,因胆总管壁增厚并有强化而误诊胆总管下端癌4例和壶腹癌1例,误诊为肝内周围型胆管癌2例。结论:在肝吸虫疫区,当CT表现为胆管炎征象并伴有肝包膜下小胆管囊状扩张时,需要考虑吸虫所致。  相似文献   

15.
内镜技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在慢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4年内镜治疗慢性胰腺炎患者33例的临床疗效。所有慢性胰腺炎病例均经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CT、超声及ERCP确诊。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单独或联合进行经内镜胰管括约肌切开(EPS)、乳头括约肌切开(FAT)、胰管内支架(PS)、胰石取出、鼻胰引流(ENPD)、胰管狭窄扩张等治疗措施。结果18例行EPS,27例行FAT,6例行网篮或气囊取胰石,13例行PS,5例行ENPD,9例行胰管扩张,1例巨大假性囊肿经胃壁穿刺放置内支架引流。33例中29例治疗后腹痛消失或明显减轻。治疗后复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内镜技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胰腺炎是一种较安全、低创伤、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