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45例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临床以缓慢进展的少动-强直为主;病变性质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病变部位以基底结区、脑室周围为主,多伴有额叶、颞叶脑萎缩和白质疏松,病灶多位于双侧;大部分患者经过抗凝和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有效。结论: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进行综合性分析,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近年诊治的49例V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49例VP患者中,脑卒中≥2次者37例,影像学见局限性或普遍性脑萎缩、多发性脑梗死38例,多有局灶性神经定位体征,症状多以对称性铅管样僵直一少动为主,少有静止性震颤。部分患者经过抗凝和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有效。结论VP的临床诊断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对多巴胺制剂的疗效进行综合分析,基础治疗结合抗凝和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培平  李家才 《中国民康医学》2003,15(9):541-541,54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并与原发帕金森病相鉴别。方法:综合分析52例脑卒中后帕金森综合征即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VPS)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与2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PD)临床资料作对照。结果:发现VPS患者伴有神经功能局灶受损体征,CT或MRI结果异常率高于PD患者。结论:VPS、PD病因发病机制不同,临床表现、影像学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寻找有效、安全、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案。方法:8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均进行血糖控制、血压调控、血脂调整、改善微循环以增加视网膜血流量、抑制有害糖代谢途径激活的药物、激光和玻璃体手术等治疗。结果:观察发现8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经治疗后显效患者20例,占23.81%;有效患者53例,占63.10%;无效患者10例,占11.90%,总有效率达88.10%。视力改善情况,显效患者19例,有效患者56例,无效患者8例,总有效率达90.50%。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及早诊断,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临床疗效好,可防止患者视网膜增殖性改变、视网膜脱离、并发白内障。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诊治的血管性帕金森病(VP)23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治疗进行分析。脑卒中≥2次者14例,病程呈阶梯式进展.有局限性神经定位体征.多无静止性震颤.智能障碍7例,影像学见局限性或普遍性脑萎缩,多发性脑梗死20例。VP的发生与脑血管病发生次数及多发性脑梗死有关,临床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智能障碍及影像学改变综合分析。抗凝和改善微循环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0例VP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效果通过改良Hoehn-Yahr分期标准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VP患者均有脑卒中史,既往有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临床表现以偏瘫、少动为主,锥体束损害明显,静止性震颤少见,常伴有智能障碍等。颅脑MRI显示以基底核、脑室周围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为主,多伴脑萎缩、白质疏松。改良Hoehn-Yahr分期及MMSE评价治疗前、治疗3周及3个月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P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多巴制剂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联合,并辅以脑血管病综合治疗措施,对VP患者的肌强直、少动和震颤症状有一定改善,是目前临床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巨细胞动脉炎并发脑卒中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的改变。方法 对2年间诊治的3例巨细胞动脉炎并发脑卒中患者观察其临床表现、颞动脉活检的病理改变与免疫组化结果、头颅CT和MRI扫描。结果 典型症状为头痛、颞动脉异常,非典型症状为一侧肢体震颤:动脉壁以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为特征;头部CT和MRI示脑梗塞灶;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结论 了解巨细胞动脉炎并发脑卒中的临床、病理改变、CT和MRI表现至关重要,因其极易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高血压合并脑卒中对甲臂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应用田牛氏甲臂微循环综合定量评分方法,对健康人4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3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35例进行观察、测量、计分、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总积分值、流态、襻周状态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高血压合并急性脑卒中者微循环障碍更显著(P&;lt;0.01)。结论: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症与微循环障碍的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诊疗方法。方法通过CT和MRI检查、血液粘稠度检测,对84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84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均有影像学变化,多数存在血液粘度增高。结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多由脑血管病变而来,主要为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症状相对较轻,对症治疗脑血管病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0.
明新求 《华夏医学》2006,19(3):454-455
目的:探讨个体化综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胰腺炎45例临床资料。结果:4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经积极体液复苏、改善胰腺的微循环、联合抗感染、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腺分泌、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等综合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急性胰腺炎早期个体化综合治疗是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糖尿病并发颅神经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38例糖尿病并发颅神经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颅神经病变中以动眼神经、外展神经及面神经最易受累,以单侧最常见,双侧少见。结论:良好地控制血糖是预防神经病变的基本措施,治疗上应积极降血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同时降压及降脂治疗对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特点和病因,探讨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措施。方法:对26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采用降血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促进胃肠动力、红霉素静滴、对症及中医等综合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结论:糖尿病胃轻瘫的主要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恶心、呕吐、便秘等,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特殊类型,治疗以胰岛素降糖、营养神经及改善微循环为基础,使用胃、肠动力药有效,个别病例治疗较困难,需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颅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内分泌科近年收治的58例2型糖尿病并发颅神经病变的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合并颅神经病变者多为老年糖尿病患者,起病较急,多为单一颅神经受累,该并发症的发生与糖尿病患病时间的长短以及出现眼肌麻痹时的血糖变化并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有效的控制血糖,积极降压、降脂、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及抗血小板综合治疗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肌病(ICM)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3例ICM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发生在老年人,均并发血脂异常,21例并发原发性高血压,17例并发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病,10例并发糖尿病。所有病例均并发各种心律失常,以传导阻滞及室性心律失常多见。均伴随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按NYHA心功能分级多在Ⅲ级以上,且呈多支血管病变。结论:该病多发生在老年人,冠状动脉病变广泛。病史、超声心动图及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对诊断具有意义,而冠状动脉造影对该病诊断具有决定性价值。治疗上主要是改善心功能及、心肌缺血、控制心律失学、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必要时可考虑行冠脉搭桥术及心脏移植术。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观察急性脑卒中146例并发肺部感染者45例的感染时间、卒中类型、基础病存在等情况。结果:脑出血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脑梗死组(P<0.01);肺部感染的发生时间以入院后1周内居多;脑卒中意识障碍肺部感染率明显升高(P<0.005);高龄、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卒中病史患者与并发肺部感染均有明显关系(P<0.05~P<0.005)。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肺部感染组(P<0.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积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1月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感染科收治的30例AIDS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IDS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以咳嗽为主的呼吸道症状、以发热为主的中毒症状、以细菌感染为主的合并症;男性患者较多;感染途径主要为性传播;农民工、学历较低者发病率较高;B超检查结果异常情况以肝大为主,其次是颈部淋巴结肿大;胸部影像学表现常见的类型为双肺中下叶、胸膜病变。结论:AIDS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和肺结核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鉴别难度非常高,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痰涂片、痰培养等方式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偏头痛性脑卒中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病机理,以期更好地诊治。方法:综合分析34例病人的病史、临床症状与体征、影像学检查及血流变特点。结果:34例病人均为缺血性脑卒中,其中女25例。所有病人均在偏头痛发作过程中出现脑梗塞,且经头颅CT及MRI确诊为动脉系统脑梗塞。临床有偏盲21例,偏身感觉障碍15例。结论:偏头痛可诱发脑卒中,脑卒中绝大多数为缺血性脑卒中。偏头痛性脑梗塞主要发生于青壮年,女性多见。临床特征主要为大脑半球后部受损为主,主要表现为偏盲、偏身感觉障碍,而偏瘫及失语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8.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DIP)的临床特点,与原发性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对84例临床诊断为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暴:84例患者均有明确的用药史,用药14 d~6年后出现帕金森综合征表现,67.86%在3个月内出现DIP的表现;均双侧肢体对称起病,11例患者以一侧症状较重;临床表现以运动迟缓、肌强直为主;本组患者25%同时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10.71%同时合并静坐不能,7.14%同时合并肌张力障碍。异丙嗪、硫必利等药物对症治疗有效。结论: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原发性帕金森病相似,仍有一些特征性的表现可与其相鉴别,两者的治疗不同,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最好的治疗就是预防,给予适当的对症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9.
王雪莉 《吉林医学》2014,(24):5431-543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病变部位对发生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设选择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2例为单纯脑卒中患者,选择100例急性脑卒中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对两组患者的脑卒中发病部位进行分析。结果:合并心肌梗死组患者脑卒中病变部位以大脑前循环为主的患者有85例(85.00%),病灶数目多的患者、有心脏病史患者比例显著多于单纯脑卒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病变部位在大脑前循环较容易合并心肌梗死发生,同时病灶数目和心脏病史也为合并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脑白质病变的影像学改变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60~85岁行MRI检查示脑白质高信号改变的患者,回顾其影像学资料、临床资料,总结归纳脑白质病变的类型、严重程度,病史、认知与情绪评价结果,诊断等。结果脑白质病变类型以1型、2型为主,分别占总例数的47.45%、31.21%。病变程度均以轻度为主:脑室周围白质轻度改变占57.64%,脑深部白质轻度改变占68.79%。病史提示56.69%患高血压病,28.34%患脑卒中,29.30%患糖尿病。57.96%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12.42%患者存在抑郁。66例脑梗死,42例阿尔兹海默病,88例血管性痴呆。中医诊断为"痴呆"患者以肾精亏虚(脑髓空虚)为主,占58.27%。结论脑白质病变影像学以轻中度改变为主,其发病可能与高血压、卒中、糖尿病等有关,其病变程度可能与认知功能下降有关,痴呆患者中医证型以肾精亏虚(脑髓空虚)型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