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利用药物可与分子印迹聚合物特异性结合的特性,控制药物释放。方法: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甲苯/异辛烷为致孔剂,在模板存在下利用本体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所得的印迹聚合物与S-萘普生结合,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药物的释放度。结果:S-萘普生累积释放曲线可以看出交联剂、致孔剂的用量变化会给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外观和释药性能带来变化。结论:分子印迹聚合物对S-萘普生有一定的特异性结合,可以作为一种载体控制药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2.
以手性药物左旋萘普生(S-naproxen)为模板分子,四乙烯基吡啶(4-VPy)为功能单体,采用表面印迹法,以介孔材料SBA-15为载体合成了能选择性识别S-naproxen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扫描电镜及孔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具有粒径均匀、孔径分布窄、比表面积大等特点;同时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载体表面形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层,Scatchard分析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自组装过程中存在两类结合位点,聚合物高亲和力和低亲和力结合位点的最大表观结合容量分别为Qmax1=2.504 μmol/g,Qmax2=16.680 μmol/g;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可以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3.
以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苯甲酰-L-酒石酸(L-DBTA)为模板分子,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为交联剂,采用光聚合方法合成了L-DBTA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讨论了功能单体种类、功能单体用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三乙胺用量、光聚合温度、光聚合时间、光强度等对L-DBTA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的影响。通过L-DBTA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底物的结合实验分析,表明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L-DBTA具有很好的识别性,L-DBTA的选择性比二苯甲酰-D-酒石酸(D-DBTA)高,其分离因子可达5.41。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依达拉奉(Edaravone)为模板分子,合成依达拉奉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方法研究不同功能单体对依达拉奉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影响,并通过Scatchard方程研究依达拉奉分子印迹聚合物选择吸附特性。结果以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合成的分子聚合物具有较高的选择性。结论依达拉奉分子印迹聚合物有望用于临床对依达拉奉的富集与检测。  相似文献   

5.
以S-(-)-α-苯乙胺为模板,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分别以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睛或二苯甲酮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法、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S-(-)-α-苯乙胺印迹聚合物。利用紫外光谱、平衡结合实验、Scatchard模型等系统地探讨了影响聚合物性能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悬浮聚合法制备的聚合物性能略优于本体聚合的,其吸附量差别在10%~30%;印迹聚合物对于S-(-)-α-苯乙胺及其结构类似物苯乙酮的分离因子均大于1,最大达到2.86。将印迹聚合物用于α-苯乙胺外消旋体的拆分,分离度达到1.93。  相似文献   

6.
分子印迹技术在药物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MIT)是将要分离的目标分子与功能单体产生特定的相互作用,加入交联剂进行聚合制备得到固体颗粒介质,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包埋在介质中的目标分子,便得到对目标分子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具有"记忆"或"印迹"作用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ing polyer MIP).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制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酮洛芬的特异性吸附作用。分析比较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作用,同时对以不同功能单体合成的聚合物的结合性能进行研究。方法:以酮洛芬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分别以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和加入甲基丙烯酸丁酯的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合成了对酮洛芬具有特异性吸附能力的3种分子印迹聚合物。结果:用丙烯酰胺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酮洛芬的结合能力最强。其中以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制成的聚合物对酮洛芬都存在两类不同亲和性的结合位点,而以混合功能单体制成的聚合物对酮洛芬存在一类亲和性结合位点。结论:该方法条件简单方便,对分子印迹技术用于环境、血液等复杂样品中酮洛芬的分离和富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罗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方法,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以罗红霉素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特异性吸附实验研究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特性。结果 通过静态平衡吸附法研究了模板聚合物的结合动力学以及该聚合物的结合能力和选择特性,通过Scatchard分析法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结合特性,经计算聚合物的最大表观结合量(Qmax)和平衡离解常数(Kd)分别为90.3 mg·g-1和1.35 mg·mL-1。结论 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有形状、大小以及识别位点都与模板分子相匹配的空穴,即具有印迹作用。  相似文献   

9.
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是一种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与模板分子完全匹配的高分子聚合物,该聚合物留有模板分子的"印迹",因此对模板分子具有专一的选择性结合能力.对MIP的原理、制备、特点及其在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有效组分群的分离、活性成分的筛选、复杂样品的处理以及目标分子的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硝本地平与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等功能单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备硝本地平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ing Polymer,简称为MIP)。方法研究不同功能单体对硝本地平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影响。结果所制备的硝本地平MIP对硝本地平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结论硝本地平分子印迹聚合物有望用于临床对硝本地平的富集与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热压成型模板在眶部种植术前应用计算机体层摄影(∞扫描及图像分析中的指导效果。【方法】利用热压成型机对薄塑胶板加热、真空加压,按时钟方式制作成带标记孔的CT模板。将该模板佩戴人12具干颅标本和4例眶部缺失的患者。通过常规眶部CT扫描和CT工作站Advanced Workstation(AW)4.0图像分析,观察眶部受植区骨量和骨解剖结构。【结果】带标记点的放射模板准确地定位了眶部受植区的骨结构,能够方便的测量受植区的骨量。【结论】热压成型CT模板可以精确分析眶部受植区骨量和骨结构.在眶部种植术前分析受植区骨量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迫于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中定量病毒基因的需要,本文利用体外构建的野生型与突变型模板,建立HCVRNA的竞争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定量检测,进行了敏感性、特异性一重复性实验,并试用于检测血清标本。结果表明,野生型与突变型模板的灵敏度达到RNA为100fg,DNA为10fg;同一条件下,野生型与突变型模板进行竞争反应存在良好的稳定的比例关系,通过已知量的参照模板可较准确地推算出血清标本中的原始浓度。因此,此野生型模板可作为HCVRNA的逆转录及PCR定性诊断中的金标准;而突变型模板则作为内参照用于HCVRNA的竞争性逆转录PCR定量。丙肝诊断从定性走向定量,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真皮"生物模板"与自体薄皮复合移植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真皮“生物模板”移植人体后的动态组织学变化。 方法采用真皮“生物模板”(异体无细胞真皮基质)加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的方法,修复深度烧伤病人切痂后创面,并以单纯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作对照,分别于术后1、2、3、4、6、8周,3、6、12个月取组织活检标本84例次;采用HE、Masson’s染色和透射电镜的方法,对创面组织标本进行动态组织学观察。 结果真皮“生物模板”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后,修复细胞和血管循真皮模板胶原束间隙长入,新生胶原纤维排列较为规则有序,真皮修复后其结构接近正常真皮组织;而单纯自体薄皮移植修复创面后,真皮内胶原纤维排列紊乱。 结论真皮“生物模板”可以诱导包括成纤维细胞等修复细胞长入模板,合成新生的胶原和血管,创面修复后形成具有和正常真皮结构相似的“新生真皮”。  相似文献   

14.
PCR 影响因素初探(二) 模板 DNA 质量对 PCR 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索了模板DNA浓度和质量对PCR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板DNA的质和量,特别是其中待扩增的目的基因原始拷贝数量是影响PCR反应结果的重要因素。用较高浓度,较完整长度及不含或少含蛋白成分的核酸作模板,并使用更敏感的方法检测PCR产物,可避免假阴性反应和提高PCR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实验结果还证实用新鲜或液氮冻存组织DNA作模板,优于石蜡包埋组织。  相似文献   

15.
蛋白质模板印迹法制备纳米“孔穴”结构特异性生物材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蛋白质为模板进行分子印迹得到的纳米“孔穴”结构生物材料,可以作为抗体、酶或其他天然生物结构的替代物及细胞支架材料,在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介绍了模板印迹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蛋白质模板印迹的特点,详细介绍了蛋白质包埋法、微球表面印迹法、平板表面印迹法和抗原表位法等蛋白质模板印迹方法,并对各种印迹方法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异丙酚分子印迹复合膜。方法:在紫外光照和引发剂的作用下,模板分子异丙酚、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MAA)和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在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滤膜表面聚合形成分子印迹复合膜,考察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的结合特性,用扫描电镜表征膜的表面形态。结果:复合膜形态良好,异丙酚和甲基丙烯酸以氢键的方式缔合。结论:用紫外光照射法可以制得异丙酚分子印迹复合膜。  相似文献   

17.
一种简便快速制备多聚酶链反应模板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多聚酶链反应时采用一种快速简便的模板DNA制备方法。组织块在冰浴中剪碎和匀浆,再用蛋白酶K降解;细胞则直接用蛋白酶K处理。离心后,取上清则可直接作为PCR的模板。采用此方法制备的模板,经PCR扩增,检测宫颈细胞、细胞培养物、口腔肿瘤活检组织中HPV6、11和HSV的感染,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揭示该方法能从各种细胞和组织中制备PCR的模板,而无需用SDS-苯酚-氯仿抽提DNA。  相似文献   

18.
新型Taq 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类mdr1基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比现有方法敏感、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的人类mdr1基因的新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新方法。方法用Primer Express 2.0引物设计软件设计引物和MGB探针,以Taq Man-MGB探针技术为基础,运用Taq Man-MGB探针,以含有目的基因mdr1cDNA的质粒pHaMDR1/A为阳性模板,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所建立方法的最低检测限度为15个基因拷贝/反应,在待扩增DNA浓度为3.061×103 cps/ml-3.061×109cps/ml范围时,模板浓度与循环阈值(Ct)之间的相关性良好,决定系数r2为0.988243。结论应用Taq Man-MGB探针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人类mdr1基因,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高和精确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Ⅰ型胶原-糖胺聚糖模板的制备与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制备胶原-糖胺聚糖模板,并检测其作为半月板组织工程重建的相关种子细胞载体的可行性。方法:采用Yannas法以大鼠尾作为原料提取I型胶原,加入糖胺聚糖后首当其冲干成为I型胶原-糖胺聚糖模板,体外加入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协同刺激后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养2周后,行组织学及电镜检测。结果:培养2周后所制备的胶原-糖胺聚糖模板显微及超微结构保持良好。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无毒害作用。结论:本实验方法所制备的胶原-糖胺聚糖模板适合用作半月板组织工程重建的种子细胞生物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