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打开咬合 ,一直是固定矫治技术中难度系数较大的一项操作 ,特别是对于一部分重度深覆病例 ,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作者应用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 (Multiloopedgewisearch wire,MEAW)探讨打开咬合的方法 ,对 35例前牙Ⅲ°深覆患者进行疗效观察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开牙合的临床效果,分析其矫治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开牙合畸形。结果3 6例开牙合畸形均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达到前牙正常覆牙合、覆盖及后牙稳定的尖窝咬合关系。结论多曲方丝弓技术能对临床上较难的开牙合病例进行矫治,并缩短了疗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25例前牙深覆股、深覆盖的矫治,介绍了固定矫治技术中应用上颌平面导板矫治器矫治前牙深覆腊、深覆盖的方法,可以在矫治的第一阶段,直接打开咬合,调整下颌的位置,为进一步矫治创造条件,也可以大大缩短疗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临床检查分析及X线头影测量分析筛选出正畸;临床25例患者,其中安氏Ⅱ类Ⅰ分类9例,安氏Ⅱ类2分类16例;男性10例,女性15例;最小年龄9岁,最大年龄15岁。1.2方法25例安氏Ⅱ类错股患者均采用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按固定矫治器的矫治步骤,首先排齐牙列,整平牙弓,同时戴人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咬合关系恢复矫治齿列磨损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老年齿列严重磨损的病人,修复前个案治疗,牙合垫式可摘义齿进行咬合关系恢复。采取整体式牙合垫及牙合垫式义齿的设计,以热凝甲基丙烯酸甲脂基托及铸造钴铬合金支架及纯钛支架加以修复。结果:病人咬合肌群功能正常,咬合效率改善,恢复咬合功能。结论:用恢复咬合关系矫治齿列磨损是一种简便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开(牙合)是临床上难矫治易复发的一类错(牙合)畸形.大多数开(牙合)是由于后牙齿槽骨发育过度而非前牙萌出不足,传统的固定矫治伸长前牙容易而压低后牙困难,疗效较差反弹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铸造夹板式Herbst矫治器和Twin-bolck矫治器矫治Angle Ⅱ2类错(牙合)的机制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0例骨龄为FG-G期恒牙列Angle Ⅱ2类错(牙合)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Herbst矫治器组)和对照组(Twin-block矫治器组),其中治疗组15例,采用铸造夹板式Herbst矫治器矫治:对照组15例,采用Twin-blokc矫治器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矫治前后(牙合)、颌、面矢状向和垂直向上的头影测量分析,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均达到了磨牙中性关系,前牙达到正常的覆盖、覆(牙合)关系,但是治疗组的疗程明显的短于对照组.结论:Herbst矫治器和Twin-block矫治器均能有效地矫治Angle Ⅱ2类错(牙合);但前者在刺激下颌骨生长、促进下颌骨前移等骨性变化以及在患者面型的改善方面明显的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7.
陈红 《西南国防医药》2003,13(6):644-645
目的:总结成人错(牙合)矫治病经验。方法:对110例成人错(牙合)患者采用固定矫治器,利用方丝弓或直丝弓技术,配合活动矫治加辅助装置进行,疗程11个月-2.5年。结果:全部病员均不同程度达到求治目的,90.O%以上病员对结果感到满意,无失败病例。结论: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和Ⅲ类错(牙合),应以摇椅弓打开咬(牙合);对拥挤和前突暴牙,应策略性减数拔牙;同时固定矫治器的使用,可获得准确、预期的牙齿位置,为更多成人病员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T4K矫治器对儿童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于我院正畸门诊接受正畸治疗的安氏Ⅱ类错合畸形患儿30例,所有患儿均采用T4K矫治器治疗,对比矫治前后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结果行T4K矫治器矫治后,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均转变为Ⅰ类,SNA、ANB、U1-SN、前牙覆盖、前牙覆牙合及上、下牙弓拥挤度均较矫治前明显减小,SNB及上、下牙弓宽度较矫治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4K矫治器对儿童错牙合畸形具有良好疗效,可改善牙齿咬牙合关系,且疗效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影分析对研究开(牙合)畸形的分型与指导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神山氏开(牙合)分析法对8例开(牙合)病例进行临床诊断、分型.结果本组8例中,Ⅰ型为前牙低位见于3例,Ⅱ型为磨牙高位见于2例,Ⅲ型为骨骼性开(牙合)见于3例.结论通过对开(牙合)畸形的头影分析,在临床上对开(牙合)病例进行矫治计划的制定及建立明确的矫治目标能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正畸治疗中,上下颌牙齿的咬合关系异常使正畸托槽不能正常粘贴,妨碍了正畸治疗程序的正常实施。如前牙区或后牙区的深覆[牙合]常使下颌托槽无法正常粘贴或粘贴后经常被咬合力撞击而脱落。  相似文献   

11.
上颌前突在临床上很常见,这类病人或前牙开唇露齿,或散在间隙,或深复(牙合),或水平开(牙合),矫治十分困难。 我们收治了43例上颌前突病人,根据情况大致分为4种类型。利用活动—固定矫正器进行矫治,取得了满意疗效。 一、资料:男17人,女26人,年龄13~20岁;毛氏Ⅱ~2+Ⅳ~1+Ⅰ~131例,Ⅱ~4+Ⅳ~1+Ⅰ~17例,Ⅱ~2+Ⅳ~1+Ⅱ~23例,Ⅱ~5+Ⅰ~12例,矫治时间9~14个月。 二、分类:我们在毛氏四种分类基础上,将上颌前突分为: 第一类:上颌前突,前牙拥挤、深复(牙合)。 第二类:上颌前突,前牙散在间隙、深复(牙合)。  相似文献   

12.
以往国内错(牙合)矫治皆以儿童为主要对象,认为成人矫治效果不如儿童,甚至不能矫正,因此成人矫正开展的较少。自1987年以来,我们对128例成人错(牙合)畸形开展矫治,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临床资料 128例成人错(牙合)患者中,男38例,女90例,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25.8岁。错(牙合)畸形以安氏分类法多为Ⅰ类(见表1),错(牙合)表现以牙列  相似文献   

13.
祝静  冉屹东 《武警医学》2014,(6):576-578,581
目的探讨改良Nance弓前方牵引矫治器对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21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应用改良Nance弓前方牵引矫治器进行治疗,通过其X线头颅侧位片和石膏模型进行测量,比较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及PAR指数评价。结果SNA、ANB、NA—PA、Ptm-A、ANS—Ptm、Wits值均增大,A点前移2.1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R指数评价,治疗后加权PAR减少百分率为86.67%,治疗后覆盖、覆袷、后牙咬合改善程度较大,所有患儿前牙反袷解除,但牙齿排列及中线改善程度不明显。6~7岁组平均疗程5.4个月,8~10岁组平均疗程8.9个月。结论应用改良Nacne弓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十分有效,有利于Ⅲ类骨骼的调整。较小年龄组对矫治力更加敏感,平均疗程较短。但还需固定矫治器进一步调整后牙咬合、牙齿排列及中线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牙列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89例各类牙列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TN矫正法进行矫治.结果:除7例中断治疗外,余382例均达到较满意效果,完成治疗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18个月.结论:TN矫正法较其他固定器矫正优点突出,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朱雪花  张国鹏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1):1224-1226
目的研究早期功能矫治技术(T4K)在儿童安氏Ⅱ类替牙期非暂时性错合畸形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11例安氏Ⅱ类非暂时性错合畸形的替牙期患者,采用T4K矫治器进行早期矫治,观察6~8个月,对比治疗前后的咬合关系、面型、骨型变化。结果矫治6—8个月后,11例患者均有效。患儿牙列排列明显改善,面型有所改观,UI—NA角、ANB角显著变化,SNA角、SNB角、LI—NB角、NP—FH角、ANS—Me高度有变化。结论T4K功能矫治器对于安氏Ⅱ类替牙期非暂时性错合畸形的儿童,在排齐牙列、改善面型、干预颌骨不良生长发育方面有较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恒牙早期骨性反(牙合)患者应用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l6例恒牙早期骨性反(牙合)患者,均采用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矫治,治疗前、后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治疗后前牙反(牙合)全部解除,A点前移,SNA角、ANB角、 Wits值、N-ANS及N-ME均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上、下颌骨间不调改善明显,侧貌改善明显.结论 恒牙早期骨性反(牙合)患者由于生长潜力有限,上颌快速扩弓和前方牵引联合应用是有效的矫治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刘秋 《航空航天医药》2012,23(2):210-212
目的:57例前牙反牙合矫治体会.方法:双曲舌簧牙合垫活动矫治器矫治前牙反牙合.结果:57例前牙反牙合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时间短,疗效明显.结论:双曲舌簧牙合垫活动矫治器矫冶前牙反牙合疗程短,疗效佳,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牙齿正畸具有使用面形自然协调,牙齿整齐美观等优点,已成为牙列不齐,(牙合)关系异常患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由于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习惯的出现,致矫治过程中出现开(牙合).分析20例牙齿正畸过程中前牙开(牙合)的病历,讨论其预防纠正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测替牙列骨性前牙反(牙合)早期治疗前后下颌运动轨迹的变化,为骨性前牙反(牙合)早期矫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下颌运动轨迹超声波记录系统(ARCUSdigma系统),以兼顾髁状突平移和转动两种运动的运动中心和切点为下颌运动参考点,对处于替牙列早期的30例骨性前牙反(牙合)者早期正畸治疗后以6个自由度对其空载开口和前伸运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在空载开口运动中,当早期治疗结束时,运动中心的向上位移消失,在矢状位上的垂直向及水平向位移均增大,但无显著差异.当早期治疗结束时,切点的典型运动轨迹为先前移,再垂直下降,经过一段距离后再向后下方下降.在空载前伸运动中,当早期治疗结束时,运动中心的运动轨迹发生变化,为先向前下方运动,在矢状位的水平向位移显著大于矫治前.切点的典型运动轨迹变为先向前下方运动,在矢状位上的水平位移显著大于治疗前.结论 处于替牙列早期的骨性前牙反(牙合)患者,经早期口外支抗前牵治疗后,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随着口内颌垫的不断磨除,逐步建立起的正常前部咬合引导关系使下颌功能运动趋于正常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矫治前后对比,观察T4K矫治器对于儿童替牙早期安氏Ⅱ类错合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正畸门诊替牙早期安氏Ⅱ类错合畸形患者20例(男女各10例),年龄6~10岁,在2012年11月~2013年3月戴用澳大利亚Myofunctional Research公司的T4K功能矫治器,治疗前后制取工作模型进行模型测量分析。结果 T4K矫治5个月后,20例患者的磨牙关系均由安氏Ⅱ类转为安氏Ⅰ类;前牙覆合平均减小3.00 mm,前牙覆盖平均减小2.25 mm;上牙弓后段宽度平均增加1.50 mm,下牙弓后段宽度平均增加2.50 mm;上前牙拥挤度平均减小2.75 mm,下前牙拥挤度平均减小3.00 mm。结论T4K矫治器用于儿童替牙早期安氏Ⅱ类错合畸形,能明显改善患者咬合关系,达到预期治疗目标,且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