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针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措施和相应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收集本院自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这一期间收治的8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各项生命质量指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死亡患儿。结论:针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给予相应的优质护理干预可以使患儿的呼吸状况得到有效的改善,使患儿的生命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 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儿9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常规组,各45例,常规组采用一般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行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NBNA的评分比较没有差异(P0.05);经护理后,实验组患儿NBNA的评分明显提高,两组患儿差异比较显著(P0.05);实验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明显优于常规组,对比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行优质护理,能够改善患儿生存质量,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6,(9):1247-1248
目的探讨对剖宫产术中新生儿窒息病例采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在我院行剖宫产术发生新生儿窒息的病例,根据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系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复苏时间≤5 min患儿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出生1 min时的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剖宫产中新生儿窒息病例采取系统护理干预,可缩短窒息时间,提高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科与儿科协作规范化复苏用于新生儿窒息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和2014年6月-2016年5月该院分娩的足月活产新生儿10 220例和11 959例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新生儿窒息复苏,观察组给予产科与儿科协作规范化复苏,对比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复苏成功率、窒息患儿病死率以及复苏后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复苏成功率及窒息患儿病死率分别为1.8%、97.2%及1.4%,对照组为2.2%、84.5%及3.6%,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的窒息患儿复苏后1 min、5 min、10 min 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与儿科协作规范化复苏可快速地让患儿建立有效自主呼吸,改善缺氧状态,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后遗症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体格发育、神经行为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从外院转入本院自然分娩的400例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袋鼠式护理,并在住院期间及患儿出院后每天进行2次半小时袋鼠式护理。两组新生儿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 d、干预后15 d及干预后30 d采用神经行为功能(NBNA)量表评定两组神经功能。同时于出生后42 d测量两组新生儿头围、体重及身长,并记录两组新生儿营养不良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干预前NBNA各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3 d、15 d、30 d NBNA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头围增长、体重增长及身长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贫血患儿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能促进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能有效减少婴幼儿营养不良疾病的发生率,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尤珊珊  谢思思  林靖靖 《医疗装备》2023,(11):152-154+157
目的 探究人性化护理联合前馈控制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患儿神经发育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PPHN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照组采取人性化护理,观察组采取人性化护理联合前馈控制。比较两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生长发育情况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2周后,两组NBN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护理后3个月,两组身长、体质量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联合前馈控制可以改善PPHN患儿的神经发育情况,促进患儿生长发育,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新生儿窒息致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67例窒息致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接受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儿智力和运动发育、家属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MDI、P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时,观察组患儿MDI、PD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率为97.06%,对照组为69.7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促进窒息致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智力与运动能力改善,也能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新生儿窒息后血糖异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新生儿窒息后血糖异常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则接受个体化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高血糖2例,低血压1例;对照组患儿高血糖13例,低血糖10例.观察组患儿血糖异常例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新生儿窒息后血糖异常患儿的血糖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6,(10):1383-1384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模式在白血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5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此外,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的模式及理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两组的护理质量以及满意程度进行评分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在白血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干预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满意度评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9,(2):226-228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对新生儿肺炎智能发育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97例肺炎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前后的智能发育评分、呼吸功能指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流涕、咳痰、发热、呼吸紊乱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护理后,两组的MPI和PDI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的MPI和PD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后,两组的呼吸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PaO2、 SaO2显著高于对照组, PaCO2、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精细化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肺炎新生儿的病情,缓解肺炎症状,对患儿的智能发育和肺功能均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窒息新生儿进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评估窒息对新生儿的脑损伤情况。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51例窒息新生儿(窒息组)进行行为测定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定,并与同期因轻度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住院的足月新生儿82例(对照组)的行为测定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窒息组7天NBNA总分36.32±1.28分,14天NBNA总分37.74±1.32分,对照组7天、14天NBNA总分均≥3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15、4.49,均P〈0.05);窒息组BAEP异常率35.29%,对照组BAEP异常率9.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04,P〈0.05);轻度窒息组BAEP异常率25.64%,重度窒息组BAEP异常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P〈0.05);窒息组中小于胎龄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发生率69.2%,适于胎龄儿异常率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0,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因此对窒息新生儿进行神经行为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可以用来评估脑功能及听力情况,为临床干预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飞 《健康研究》2013,(6):444-446
目的研究产程护理干预对头位难产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为减少母婴不良结局提供参考。方法将300例头位难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15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支持、舒适护理、人工破膜、徒手扩张宫颈及旋转胎头等产程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疼痛、麻木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程护理干预可减少头位难产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缩短产程时间,改善母婴预后,临床应推广适用。  相似文献   

13.
夏娟  徐霞 《临床医学工程》2014,(10):1329-1330
目的分析与探讨小儿先天心脏病术后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以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在术后均给予优质护理,对患儿术后的FLACC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家长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进行统计,并对比患儿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患儿术后FLACC疼痛评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家长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5.0%,患儿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结论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给予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并控制其疼痛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4例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专科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用药指导。观察组在患者入院后,由主管护师与责任护士组成护理干预小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予以认知、行为与心理干预等措施,6个月后采用日常生活质量调查量表对两组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对比。结果护理干预后6个月,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分别比护理干预前升高,但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0.01),且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的身心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50名护理人员分为两组,实验组25名采用分级管理模式,对照组25名采用常规的功能制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级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效果明显,分级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韦焱 《现代保健》2014,(10):98-99
目的:总结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2月期间本院产科收治的8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0例与对照组350例,对照组产妇围生期给予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围生期在常规产科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安全、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9.11%、产后出血率4.00%、新生儿窒息率0.89%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各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房护理管理中选择优质护理服务能大幅度提高护理管理效果,改善产科护理质量,提升护理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杨敏  秦雅莉  邓芳 《临床医学工程》2014,(10):1337-1338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患儿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的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98例胸腔积液患儿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强化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以及家长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积液患儿术后加强护理有助于病情康复,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应用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的76例UC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2009年1月-2010年12月68例UC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依存性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循证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显效60(78.95%)、有效60(78.95%)、无效2(2.63%),总有效率为74(97.37%),且满意度和依存性分别为72(94.73%)、65(85.52%);对照组显效48(70.59%)、有效16(23.53%)、无效(4(5.88%),总有效率为64(94.12%),且满意度和依存性分别为50(73.52%)、43(63.23%),两组相比,观察组不仅疗效提高,而且患者的满意度和依存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循证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满意度和依存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表明,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不仅提高疗效、促进康复,而且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和依存性,延长了缓解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病产妇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96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针对本组的96例患者均行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的48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先兆子痫及子痫发生情况、分娩方式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先兆子痫及子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对本次护理效果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病疗效显著,有效降低了患者先兆子痫及子痫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