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比较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TVM)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TVM 116例,LM 11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个数、剔除肌瘤大小、术后病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两组剔除肌瘤大小、术后病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VM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剔除肌瘤数目多,住院费用低.结论 2种子宫肌瘤剔除术均是微创手术,安全可靠,临床医生应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适应证选择恰当术式,阴式手术住院费用更少,可以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及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0年3月—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子宫肌瘤的63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1例,分别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及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有效率最高,为95.2%,开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有效率最低为80.9%,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有效率为90.4%,腹腔镜和阴式组与开腹式手术方法相比具有显著型差异(P〈0.05);腹腔镜组和经阴道组在手术术后的排气时间、手术过程中得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天数均低于腹式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经阴道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开腹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腹腔镜组和经阴道组(P〈0.05),而腹腔镜组和经阴道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复发率最低,显著低于腹腔镜和开腹子宫组,而腹腔镜和开腹子宫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三种子宫肌瘤剔除术各有自己的优缺点,腹腔镜和经阴道剔除的创伤小,开腹手术的手术时间短,需要结合患者的疾病状况以及医院的设备条件来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12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组(对照组)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组(观察组),每组各6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完整的子宫,从而维持了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经阴道与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扬州友好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96例,其中观察组46例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50例行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情况、住院花费、术后情况、肌瘤复发率及肌瘤残留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及镇痛剂使用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剔除的肌瘤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肛门排气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子宫肌瘤复发率、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剔除的肌瘤数多,而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创伤小,粘连发生率低。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子宫肌瘤的数目、大小及手术者的经验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子宫肌瘤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单盲、平行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平均每组31例,其中研究组A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研究组B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方面,研究组A显著优于研究组B,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而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TVM)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行TVM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并纳入阴式组,随机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1例纳入腹腔镜组。两组患者年龄、子宫肌瘤大小、阴道分娩史和盆腔手术比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阴式组和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及术后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阴式组剔除肌壁间肌瘤数多于腹腔镜组,而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显著少于腹腔镜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TVM具有微创、安全及经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106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应用阴道超声引导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是1.89%,对照组复发率是16.98%,组间复发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能够显著减少肌瘤残留与术后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两种不同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3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61例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术后感染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顺利完成,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及剔除肌瘤个数均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腹腔镜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两组患者最多随访6个月,腹腔镜组平均康复时间较开腹组短(P0.05),两组随访B超均未发现明显肌瘤结节。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9.
子宫肌瘤剔除术3种术式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8):2605-2606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30例(阴式组)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36例(对照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阴式组均优于其他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好,创伤少,手术并发症少,康复快,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阴式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微创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8年10月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5例(阴式组)及同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45例(腹腔镜组)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50例(腹式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率。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最短,开腹组手术时间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阴式组最少,腹腔镜组次之,且均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阴式组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短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阴式组最短,腹腔镜组次之,均短于开腹组;术后住院时间阴式组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后病率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经过改变术前阴道消毒方法后术后病率、盆腔感染率显著下降,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要求保留子宫的宫颈肌瘤患者进行经阴道剔除术与经腹腔镜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住院治疗的72例单发宫颈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35.1±4.6)岁。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将其分为经阴道组(n=36)与经腹腔镜组(n=36),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5.6±4.5)岁与(34.2±4.8)岁;宫颈肌瘤最大直径分别为(5.2±2.4)cm与(4.9±2.6)cm;对其分别采取经阴道宫颈肌瘤剔除术与经腹腔镜宫颈肌瘤剔除术。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最高体温、肛门排气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及住院天数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及肌瘤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2 9,0.508 7;P〉0.05)。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无一例中转开腹,均无邻近器官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经腹腔镜组与经阴道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99.5±45.5)min与(78.4±25.3)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0.1±88.5)mL与(116.4±40.5)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1 8,2.077 5;P0.05);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15.3±5.3)h与(12.9±4.2)h,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分别为(3.4±2.5)d与(2.2±1.2)d,住院天数分别为(5.2±1.8)d与(4.4±1.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9 4,2.596 4,2.218 8;P〈0.05)。结论经阴道剔除术与经腹腔镜剔除术对治疗宫颈肌瘤均安全可行。二者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经阴道宫颈肌瘤剔除术较经腹腔镜剔除术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而且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更短、抗菌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下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及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时间较开腹手术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2例中转开腹。腹腔镜组腹部切口甲级愈合率100%,5例发生皮下气肿,1例出现肩部酸痛不适等症状。开腹手术组有4例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效果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脱垂子宫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及阴式子宫切除术(TV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6年2月-2012年8月间在我院行TVH手术的46例患者作为阴式组,以同期行LAVH的45例患者为腹腔镜组,以同期行常规子宫切除术的42例患者为常规组.观察并比较三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常规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腹腔镜组,而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阴式组,术中出血量则明显少于阴式组,手术费用明显高于阴式组,而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费用要明显高于阴式组和腹腔镜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组的子宫切除术相比,LAVH及TVH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费用方面均具有优越性,LAVH出血量少,但手术时间较长,费用高,TVH手术时间短,费用较低,但出血量高.两组各具有优缺点,以供临床患者所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非脱垂子宫阴式和腹式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的非脱垂子宫患者。其中行阴式子宫全切术31例为实验组,以30例行常规腹式子宫全切术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阴式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病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少于腹式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阴式组的术中出血量和腹式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非脱垂子宫行阴式全切术优于行腹式全切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及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间腹腔镜(n=30)、阴式(n=30)与开腹(n=30)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日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及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长于经腹手术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及阴式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经腹手术组(P〈0.05)。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腔镜组及阴式组短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及阴式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及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治疗的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85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9.64±10.23)min,平均出血量为(57.81±13.23)m L,平均住院时间为(4.61±0.79)d,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7±12.13)min,(106.32±16.37)m L,(7.64±1.36)d,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9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其安全性高,恢复快,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发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而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腹腔内出血量、需镇痛例数情况、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0.6±20.2)min,肛门排气时间(10.1±4.2)h,住院时间为(4.5±1.4)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3.8±23.1)min、(20.3±5.4)h和(6.4±1.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无需要镇痛患者,对照组有1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腹腔内出血量情况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术后镇痛,缩短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68例腹腔镜下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和39例腹式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及术后病率。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无1例发生周围邻近器官损伤。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及术后病率依次为:观察组(113±13.7)min、(99±11.9)mL、(33.4±6.3)h、(5.3±0.8)d、8.8%,对照组(83±7.2)min、(124±15)mL、(54±9.6)h、(7.2±0.6)d、2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及术后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如果具有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腹腔镜下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