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成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疑似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DCE-MRI、DWI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WI、DCE-MRI单一诊断和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82例患者经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51例、良性肿瘤31例;DWI、DCE-MRI联合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08%、90.32%、93.90%、93.33%、94.23%,均高于DWI、DCE-MRI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DCE-MRI联合诊断乳腺癌可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且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MRI三维动态增强减影技术病灶增强方式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09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病灶的MRI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MRI三维动态增强扫描、减影成像。在增强形态、早期增强率、峰值时间、信号强度一时间曲线等诊断指标的基础上,评价病灶增强方式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乳腺癌最特异性征象为MRI动态增强扫描增强方式,中后期造影剂由边缘向中央充填。即充填型:其诊断敏感性为82.9%,特异性为79.0%,准确率为80.7%。结论:乳腺MRI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充填型强化方式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敏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0,12(4):331-332,267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最多发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和生命,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人死于乳腺癌,无论在高发区还是低发区,乳腺癌发病率均以5%~20%的不同速度上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乳腺癌实施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的诊断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乳腺癌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7年6月.采用GE Signa HDxt 3.0T磁共振机,对患者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观察诊断结果,比较良、恶性肿瘤的TIC类型.结果:以病理诊断为准,MRI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的灵敏度为91.7%,特异性为94.4%,符合率为92.8%.恶性肿瘤TIC以III型为主,良性肿瘤TIC以I型、II型为主,差异显著(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诊断乳腺癌效果确切,能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小乳腺癌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上的影像表现及其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的特征,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小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9例钼靶不能明确诊断的女性患者纳入研究(病理证实病灶≤2 cm)并行双侧乳腺动态高分辨对比增强MRI。利用MRI工作站功能软件描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结果:39例患者中19例为乳腺癌,20例为良性乳腺肿瘤。19例小乳腺癌SI-Time曲线中15例呈I型,3例呈II型,1例呈III型,早期增强率11例≥60%。20例良性肿瘤TIC曲线中2例呈I型,2例呈II型,16例呈III型,早期增强率5例≥60%。将恶性病变形态特征、早期增强率≥60%、I型TIC曲线作为联合诊断标准,其中符合两项为确诊,诊断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90%、准确率为95%。结论:乳腺肿块的MRI形态学特征结合TIC曲线及早期强化率联合诊断提高了乳腺小肿块的定性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可为小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及肿瘤标记物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干预的75例乳腺癌患者,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将其分为有效组(54例)和无效组(21例),比较化疗前和化疗后两组患者DCE-MRI定量参数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速率常数(Kep)及容积转换常数(Ktrans)指标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及糖类抗原15-3(CA15-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诊断方式预测效能。结果:化疗后,有效组患者DCEMRI定量参数Ve、Kep及Ktrans与无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37、51.695、16.879,P<0.05)。有效组患者肿瘤标志物CEA、CA125及CA15-3与无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01、6.736、6.885,P<0.05)。Ve、Kep、Ktrans、CEA、CA125及CA15-3的6项指标联合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ROC曲线下面...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院》2017,(10):1552-1554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DCE-MRI)定量参数辅助诊断早期小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120例乳腺肿块患者均采取常规钼靶X线、DCE-MRI等影像学检查。比较良恶性病变DCE-MRI检查的早期增强率、TIC曲线类型,以及最高信号强度SImax、强化峰值PH、最大线形斜率Slope、最大线形斜率比值Slope~R等磁共振动态增强相关参数值。同时还比较两者联合检测与单一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正确率、Youden指数及阳性试验似然比。结果恶性病变的早期增强率以≥60%为主,良性病变以<60%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的TIC分型以Ⅲ型为主,良性病变以Ⅰ型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灶组织SImax、PH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良恶性病灶组织Slope、SlopeR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正确率、Youden指数及阳性试验似然比均明显高于单一诊断(P<0.05),漏诊率、误诊率明显低于单一诊断(P<0.05)。结论乳腺常规X线钼靶摄影技术仍然是早期诊断乳腺癌及筛选乳腺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但DCE-MRI定量参数对早期小乳腺癌有较高的辅助诊断效能,可明显提高其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CE-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数字化钼靶X射线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穿刺活检证实的32例乳腺癌病例,应用数字化乳腺机行乳腺内外侧斜位、头尾位摄片。采用Siemens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乳腺专用相控阵线圈,检查序列T1WI、T2WI的压脂、DWI及VIBE动态增强扫描。结果:32例乳腺癌病例中30例DWI呈高信号,敏感度为93.8%(30/32),VIBE动态增强扫描,28例病变强化明显,结构清楚,明确诊断,敏感度为87.5%(28/32),钼靶X射线片发现确切病灶并诊断正确23例,敏感度为71.9%(23/32)。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MRI扩散加权成像、数字化钼靶X射线成像三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人民医院诊断及治疗的38例乳腺癌早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病理检查均符合乳腺癌早期的诊断要求,且均使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仪进行检查,分析患者的磁共振检查结果、病灶的影像学表现以及与周围组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与浸润性乳腺癌(IBC)预后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10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均行常规乳腺MRI平扫后进行DCE-MRI检查及DWI检查,统计IBC患者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等预后因素,采用常规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对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Ki67抗原(Ki-67)进行检测。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各因子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测定对比剂的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结果:IBC患者的不同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组织学分级、ER以及PR表达的Ktrans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2.35,Z=1.71,Z=1.83,Z=4.28,Z=6.34,Z=5.86;P<0.05);不同肿瘤最大直径、远处转移、组织学分级、ER以及PR表达的Kep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3.0 T磁共振功能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MRI功能成像特征。结果:21例乳腺癌患者中,共检出21个病灶,15例伴腋窝淋巴结转移,3例病灶累及胸肌;病理结果:浸润性导管癌19例,黏液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病灶边界不清,可见分叶和毛刺征象,T1WI呈稍低、等信号,T2WI+FS呈稍高、高信号,DWI均为高信号,ADC值为(0.90±0.23)×10^-3;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4例呈“流出型”Ⅲ型曲线,17例呈“平台型”Ⅱ型曲线。结论:3.0T磁共振功能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尤其病灶数目、大小,胸肌累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不同扫描序列及参数在乳腺MR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名乳腺疾病患者采用FSE—IR和FSE—XLT1WI横轴位、脂肪抑制FSE—XL T2WI矢状位平扫和3D—FSPGR T1WI双乳横轴位动态增强扫描,对各扫描序列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不同序列对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FSE—IR93.33%、FSE—XLT2WI93.33%、FSE—XLTIWI42.22%、3D—FSPGRT1WI动态增强为82.22%。结论3.0TMR乳腺成像,联合使用FSE—IR序列进行脂肪抑制FSE—XLT2WI矢状位平扫和3D—FSPGR序列动态增强,可在较短的扫描时间内获得优质的扫描图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最新发展的无创性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方法,就其成像原理、应用技术及磁共振造影在血管影像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及其评价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成像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39例乳腺疾病患者行MR平扫和动态增强成像及延迟扫描,进一步分析每个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定量分析动态增强成像达到强化峰值的时间,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共检出46个病灶,其中良性18个、恶性28个,良、恶性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具有特异性,良性病灶多为I、II型,其中I型有15个、II型2个,恶性病变多为II、III型,其中II型有3个、III型有24个,良、恶性病灶在强化峰值时间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80s为强化峰值时间阈值来鉴别良、恶性病灶,灵敏度最高,达90.87%.结论 利用动态增强成像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和强化峰值时间来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胡桃夹综合征的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对胡桃夹现象的诊断价值。方法MRI测量6例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肠系膜上动脉从主动脉发出的夹角,肠系膜上动脉从腹主动脉发出后转折下行前的长度,横断面过左肾静脉层面肠系膜上动脉与主动脉之间的距离,冠状位上主动脉左侧左肾静脉的上下径,以及左肾的最长径,使用t检验分析。结果肠系膜上动脉与主动脉的夹角、距离、以及左肾静脉上下径病例组分别为,33.7±7.7°,4.2±1.2mm,15.7±2.4mm;而对照组为84.5±11.5°,15.5±7.5,11.4±3.0mm,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肾静脉上下径两组之间有较大的重叠。而肠系膜上动脉从腹主动脉发出后转折下行前的长度与左肾的最长径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有血尿蛋白尿的患者在排除其它肾脏疾病的基础上应怀疑胡桃夹综合征的可能,MRA可以清楚显示肾静脉及其与周围血管的立体关系。肠系膜上动脉从主动脉发出的夹角及两者之间的距离对诊断有较大的价值,左肾静脉上下径对诊断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曲线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在AW4.4工作站进行图像分析,观察病灶的形态和动态增强表现,绘制它们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将结果与病理对照。结果:在发现的36个病灶中,经过病理证实其中良性病灶17个,恶性病灶19个。良性肿瘤动态增强曲线中单相型占82.3%(14/17),平台型占11.8%(2/17)及流出型占5.9%(1/17);恶性肿瘤中单相型占5.3%(1/19),平台型占36.8%(7/19)及流出型占57.9%(11/19),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动态增强曲线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曲海波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7(5):481-483
卵巢恶性肿瘤的磁共振成像(MRI)具有一定特征性,可用于卵巢局部肿块诊断、分期和发现远处转移。核磁共振成像凭借其显示子宫各层解剖结构和多方向切层及多种扫描序列选择特点,对卵巢恶性肿瘤能作出更准确临床诊断,有助于判断手术时机及预测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18.
19.
池启富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4):1-3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与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9年4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胃癌患者60例,患者均术后病理检查得到确诊,本研究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检查金标准,术前接受螺旋CT增强扫描、超声造影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应用价值.结果:比较螺旋CT增强扫描与胃肠超声...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图像灰度值的K-均值聚类算法,并利用这种算法对脑部核磁图像分割进行测试。K-均值聚类算法是一种自动数据分类的方法,该类算法仅依据图像像素点的灰度值将其分为不同的点群。我们使用这种图像分割算法,在针对脑部核磁图像的分割中得到了理想的分割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到白质,灰质,皮质,第三脑室及背景的分割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