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指导抗生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90例,均按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5例,根据PCT水平指导使用抗生素治疗HAP;对照组45例,按照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治疗指南进行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费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相关临床终点。结果实验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费用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15天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低(P<0.01);两组的住院时间、重症监护入住率和15天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CT指导抗生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及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对减少细菌耐药菌株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肝素结合蛋白(HB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降钙素原(PCT)在急性脑梗死(ACI)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ACI并发HAP患者为研究组,147例未发生HAP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基础资料,检测入组当日外周血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HBP、IGF、PCT等实验室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年龄、合并糖尿病、具有脑卒中病史比例及入院当日的NIHSS评分、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入院当日的GC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WBC、HBP、IGF-2、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GF-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HAP患者HBP、IGF-2、PCT水平均高于非重症HAP患者,IGF-1水平低于非重症HAP患者(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在最佳界值下,HBP诊断ACI并发HAP灵敏度最高,WBC的特异度最高;HBP预测重症HAP的灵敏度最高,PCT的特异度最高。结论 ACI并发HAP患者表现为HBP、I...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在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为尽早诊断及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6年6月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196例作为HAP组,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志愿者195名为健康组,28d内存活的患者纳入HAP存活组,28d内死亡的患者纳入HAP死亡组,分别在诊断入组第1、4、7天、出院或死亡当日检测IL-6、IL-10、TNF-α、PCT、sTREM-1在HAP患者血清内的水平。结果 HAP组的sTREM-1、IL-6、IL-10、TNF-α、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且HAP死亡组上述指标水平高于生存组;在治疗过程中,存活组HAP患者sTREM-1、IL-6、IL-10水平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HAP患者sTREM-1、IL-6、IL-10水平随治疗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HAP患者TNF-α、PCT水平在治疗第1、4、7天及出院或死亡当日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活组HAP患者TNF-α、PCT水平随治疗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低,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TREM-1、IL-6、IL-10、TNF-α、PCT水平在HAP患者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其水平越高,炎症反应越严重,治疗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测定的临床价值,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的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8月在医院住院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根据是否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将60例患者分为感染组21例,非感染组39例,分别于入院第1、4、7、14天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并选择5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各时间点血清PCT和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和CRP水平在第4天均达到顶峰,之后逐渐下降;感染组各时间点血清PCT和CRP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血清PCT和CRP水平在第4天均显著升高,在第7、14天较第4天均显著下降。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联合动态监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并有助于对病情的判断及疾病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4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合并发生肺部感染的58例患者作为感染组,88例单纯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第3天、第5天以及第7天的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并分析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寻求最佳指标的诊断界值。分析肺部感染患者感染病原学特点。结果入院后第1天、第3天、第5天以及第7天,感染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关联密切(P<0.05)。血清降钙素原诊断单纯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特异性及敏感度均较高。58例肺部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7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4株占33.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糖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43株占59.7%,以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真菌5株占6.9%。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能够有效预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流行病学特点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肺炎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6月CAP患儿150例,根据肺炎轻重程度分为2组,检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并比较二者对CAP早期诊断与治疗的影响,比较细菌性肺炎与非细菌性肺炎的早期干预结果。结果细菌性肺炎患儿PCT、CRP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性肺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6例细菌性肺炎患者住院第1 d PCT检测阳性率为85.62%,随着治疗的进展,住院第3 d、第5 d PCT阳性率下降为53.27%、32.55%。重度肺炎组中血清PCT、CRP水平均高于轻度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PCT、CRP水平均能反应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旨在评估指血C反应蛋白(CRP)在老年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作用.方法 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急性咳嗽七天以上收集临床资料并检测指血CRP、痰培养以及胸部X射片,以明确诊断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结果 19/166(11%)确诊为急性肺炎,肺炎组CRP明显高于非肺炎组CRP(肺炎组均值60mg/L,非肺炎组均值9mg/LP<0.01) 结论 CRP对老年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急性期有早期判断作用,CRP≥100mg/L是一个强有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流行病学特点及血清降钙素原在肺炎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CAP患儿246例,对患者的年龄分布、发病季节、原发疾病进行分析,并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246例儿童CAP患者年龄主要以<1岁居多,秋冬季发病高于春夏季,主要原发疾病为先心病、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早产低体重儿、肾病综合征等;246例CAP患儿经痰培养检出细菌性肺炎患儿162例,非细菌性肺炎患儿84例,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PCT、CRP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性肺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第1天PCT检测阳性率83.33%,第7天PCT阳性率下降为3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PCT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肺炎.结论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出现在年龄较小儿童,秋冬季易发病,血清PCT、CRP水平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PCT、CRP检测可评估病情的轻重程度,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对单纯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断效果,为临床对此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肺部感染情况分为对照组97例与研究组103例,对照组为单纯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研究组为急性左心衰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第3天、第5天及第7天的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并分别分析两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与脑钠肽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图寻求最佳诊断界值。结果入院后第1天、3天、5天及7天,研究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脑钠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01);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脑钠肽水平变化趋势均一致,但并不存在相关性;血清降钙素原最佳诊断界值为0.574μg/L,且当血清降钙素原水平>0.574μg/L时,诊断单纯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特异性及敏感度较好;C-反应蛋白最佳诊断界值为110 mg/L,且当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此值时,诊断单纯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敏感性为0.705,特异性为0.762。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在诊断单纯急性左心衰竭肺部感染患者时存在最佳诊断界值,且特异性及敏感度均较高,而C-反应蛋白则不适于作为诊断单纯左心衰竭肺部感染患者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急性左心衰竭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14年1月-2017年2月到医院就诊的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中选择106例,其中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者56例,未合并肺炎者50例,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动态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变化,血清PCT浓度水平与肺炎严重程度、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的关系,并将研究组分为细菌感染组29例和非细菌感染组27例,观察两组患者之间血清PCT浓度水平。结果研究组不同时间段血清PCT浓度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清PCT>0.05μg/L为阳性标准诊断急性左心衰竭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敏感性为91.07%,特异性为88.00%;患者血清PCT浓度水平与患者肺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抗菌药物运用时间和住院时间也随血清PCT浓度水平增长而延长;以血清PCT>2.0μg/L为阳性标准诊断急性左心衰竭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75.86%,特异性为70.37%。结论血清PCT在诊断急性左心衰竭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判断患者肺炎严重程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可以估计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体类型。  相似文献   

11.
程冉冉  李焰  李芬  贾力品 《职业与健康》2013,(21):2884-2885,288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12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丁苯酞组和试验组(联合用药组),各40例,分别于入院当天、治疗后7及14d测定其血清中hs—CRP水平,并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评价其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均可降低ACI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ACI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对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赵京津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585-158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9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49名健康人的血清中IL-6的含量,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脑梗死组血清中IL-6水平为(53.48±16.12)p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2.31±0.56)p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IL-6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急性脑梗塞(ACI)患者脑水肿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CI患者160例,根据NIHSS评分标准分为轻度脑梗塞患者62例、中度脑梗塞患者54例和重度脑梗塞患者44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02例为对照组,测定ACI患者入院第2 d、3 d、5 d、7 d空腹血清PCT水平及患侧大脑半球脑电阻抗扰动系数(CEI)。结果ACI组患者在入院第2 d患侧CEI高于对照组,且随时间呈增高趋势,患侧CEI于第5 d达到峰值,第7 d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血清PCT水平与患侧CEI变化趋势基本一致;ACI患者各时间点血清PCT水平与患侧CEI扰动系数值均呈正相关(P<0.05);重度ACI组血清PCT水平和患侧CEI高于轻度和中度ACI组,且中度ACI组高于轻度A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PCT水平和患侧CE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PCT水平升高,与ACI患者脑水肿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以海口市某医院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首次发病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同时按相同性别、年龄±3岁条件以1∶1匹配同医院脑梗死住院患者、高血压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及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分别设为脑梗死组、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内脂素、脂联素(APN)、网膜素-1(omentin-1)、瘦素(Leptin)水平检测,健康对照组和高血压组以外的2组患者采用超声检测仪测定颈动脉斑块性质。对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出院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预后评估。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4组人群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248例,男性148例,女性100例,平均年龄(60.96±4.77)岁。脑梗死组、高血压组、健康对照组分别250例、253例、253人,4组人群性别分布、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血清内脂素、Leptin水平均高于脑梗死组、高血压组、健康对照组,omentin-1、APN水平低于脑梗死组、高血压组、健康对照组(均P<0.01);脑梗死组血内脂素、Leptin水平高于高血压组、健康对照组,omentin-1、APN水平均低于高血压组、健康对照组(均P<0.01);高血压组血内脂素、Leptin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omentin-1、APN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脑梗死组易损斑块患者血内脂素、Leptin水平高于稳定斑块患者,omentin-1、APN水平低于稳定斑块患者(均P<0.01)。出院后6个月随访,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预后不良患者血内脂素、Leptin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omentin-1、APN水平低于预后良好患者(均P<0.01)。血清omentin-1、APN与颈动脉斑块性质、预后呈负相关,内脂素、Leptin与颈动脉斑块性质、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 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例血清脂肪细胞因子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性质、预后密切相关,可为临床后续诊治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25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105例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心综合征患者普遍存有心电图改变和心肌酶谱的异常,脑梗死组在心电图改变异常率和心肌酶谱改变率上均显著低于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组(P<0.05),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比较,心电图与心肌酶谱改变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GCS评分低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其脑心综合征发生的概率高(P<0.05);病变部位位于脑室、脑干和小脑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其脑心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脑叶及基底节(P<0.01)。结论脑心综合征发生在急性脑血管病变患者并不少见,临床上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警惕性,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AMI患者90例,参照Lown分级标准分为A组(0级)、B组(I级、Ⅱ级)和C组(Ⅲ级、Ⅳ级、V级)各30例,均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水平,对三组患者的血清水平进行比较并做相关性分析;同时,按照梗死发生部位将患者分为前壁梗死组(52例)及其他部位梗死组(38例),并对比两组CRP水平。结果:C组CRP水平明显高于A组、B组;B组CRP水平较之A组相对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心梗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心梗组(P〈0.05)。CRP与Lown分级呈正相关(r=0.63,P〈0.05)。结论:CRP与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梗死发生部位的基础性参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治疗,试验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损伤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显著增加其临床有效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同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的AECOPD患者50例,根据用药依据不同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根据患者情况由临床医师经验性使用抗生素,观察组根据PCT水平使用抗生素。观察两组患者PCT水平的变化,治疗有效率和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88.0%(22/25)高于对照组80.0%(20/2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d、7 d和10 d时,观察组PCT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产生的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ECOPD患者的PCT表达明显升高,且监测PCT可以指导临床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CRP、Fib)水平的影响,为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新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HP-IgG(+)性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另选取HP-IgG(-)性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为对照组。非治疗组与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阿莫西林,测定治疗前后各组脑梗死患者血清中TNF-α、CRP、Fib的含量。结果治疗组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后,血清中TNF-α、CRP、Fib的含量分别为(6.57±0.58)mg/L、(5.63±0.72)ng/mL、(5.09±0.48)g/L,显著低于非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能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CRP、Fib)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