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Gli1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测定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及3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病理组织标本中Gli1蛋白和VEGF-C的表达,同时分别用单克隆抗体CD34和D2-40标记各病理标本中的新生微血管和微淋巴管,计算肿瘤的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LVD),分析Gli1蛋白阳性表达与MVD的关系、VEGF-C阳性表达与MLVD的关系及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Gli1蛋白阳性率、VEGF-C阳性率、MVD、MLVD分别为67.16% (45/67)、70.15% (47/67)、23.14±2.06、13.36±1.32,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分别为43.75%(14/32)、31.25%(10/32)、2.14±0.31、3.53±0.6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i1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有相关性(P<0.05),而VEGF-C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Gli1蛋白和VEGF-C在TNM分期Ⅲ~Ⅳ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患者,Gli1蛋白和VEGF-C在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MVD与MLVD均显著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 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Gli1蛋白阳性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784,P< 0.01),VEGF-C阳性表达与MLVD呈正相关(r=0.529,P< 0.01),Gli1蛋白与VEGF-C阳性表达也呈正相关(r=0.586,P< 0.01).结论 Gli1蛋白通过Hedgehog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得以表达,可能参与了新生微血管的生成;VEGF-C通过介导和启动MAPK信号通路得以表达,可能参与了新生微淋巴管的形成.Gli1蛋白与VEGF-C表达呈正相关,Hedgehog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可能存在相关性.抑制新生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的生成可能成为阻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新靶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肺腺癌患者肿瘤中心和肿瘤周边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微淋巴管密度(MLVD)、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探讨VEGF-D在肺腺癌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RT-PCR检测mRNA在48例肺腺癌新鲜组织中VEGF-D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48例肺腺癌组织中VEGF-D、MLVD和MVD蛋白的表达。结果VEGF-D mRNA在肺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肺组织低表达(P<0.01),VEGF-D蛋白阳性率为58.3%(28/48),其中肿瘤周边部位的表达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Ⅲ~Ⅳ期显著高于Ⅰ~Ⅱ期。VEGF-D蛋白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M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3),MLVD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15),阳性组淋巴结转移增加(P=0.012)。结论VEGF-D只参与淋巴管的生成的调控,诱导肺腺癌淋巴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经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HIF-1α和VEGF-C的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淋巴管生成及癌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Western印迹法对70例卵巢上皮性癌、30例良性卵巢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进行HIF-1α、VEGF-C检测;以D2-40为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进行微淋巴管密度(MLVD)测定,并分析他们与卵巢上皮性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HIF-1α、VEGF-C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及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均P0.05);MLVD计数在卵巢癌组中明显高于良性卵巢肿瘤组(P0.05)。卵巢癌组中,HIF-1α、VEGF-C的表达及D2-40标记的MLVD计数均随临床分期及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而升高(均P0.05)。卵巢癌组中,HIF-1α、VEGF-C的表达分别与MLVD呈正相关,且HIF-1α和VEGF-C的表达亦呈正性相关。结论 HIF-1α及VEGF-C的高表达促进了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淋巴管的形成及淋巴转移,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CD1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与其转移的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S-P方法检测40例PTC和1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的CD105、VECF-C的表达,并计数CD105标记的MVD值.结果 以CD105标记的PTC组织中MVD值及VEGF-C的表达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VD值与VEGF-C表达呈正相关(P<0.01).且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1).结论 CD105和VEGF-C与PTC的微血管形戍、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PTC标本中CD105、VECF-C的检测可预测患者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潍坊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手术切除的80例胃癌原发病灶,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术前都未经放疗、化疗。正常胃部组织26例。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VEGF-C在80例胃癌术后病理标本和26例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VEGF-C的阳性表达主要为胞浆着色。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高于在正常胃部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C的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分化无明显相关性(P﹥0.05),VEGF-C的阳性表达随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随淋巴结的转移而增加(P<0.05),临床分化较晚,阳性率较高(P<0.05)。结论 VEGF-C和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3(VEGFR-3)的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Elivision TM Plus法检测8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和72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VEGF-C及VEGFR-3的表达。结果 VEGF-C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浆内,而VEGFR-3主要表达于淋巴管的内皮细胞上。淋巴结阳性组中VEGF-C及VEGFR-3阳性率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在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也明显高于在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阳性的患者及VEGFR-3阳性的患者其生存率均明显低于VEGF-C或VEGFR-3阴性的患者,且VEGFC和VEGFR-3双阳性的患者预后最差,生存率最低。结论 VEGF-C及VEGFR-3的表达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风险评估因素。  相似文献   

7.
吴强  姜玲  谭光喜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8):1121-1123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和VEGF-C在肺鳞癌、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之间的联系及相互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57例肺癌组织标本进行OPN和VEGF-C检测.结果 (1)57例肺鳞癌、腺癌中OPN和VEGF-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40%、66.67%.肺鳞癌组和腺癌组OPN和VEGF-C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肺鳞癌、腺癌中OPN和VEGF-C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及肿瘤TNM分期有关(P〈0.01),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3)OPN与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r=0.3972,P〈0.01).结论 OPN和VEGF-C在肺鳞癌、腺癌的浸润进展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可能发挥协同作用.OPN和VEGF-C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肺癌患者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I3K/AKT/m TOR信号转导通路中PTEN、p-AKT和p-m TOR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癌旁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TEN、p-AKT和p-m TOR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PTEN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53.03%,在癌旁与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率为84.85%和74.36%,p-AKT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56.06%,在癌旁与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率为16.67%和2.56%,p-m TOR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90.91%,在癌旁和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1.21%和5.13%,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TEN的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的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均无关(P0.05)。p-AKT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直径无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p-m TOR在胃癌中的表达仅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的直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均无关(P0.05)。PTEN蛋白与p-AKT蛋白阳性表达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m TOR蛋白与PTEN蛋白以及p-m TOR蛋白与p-AKT蛋白表达阳性率之间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PTEN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p-AKT和p-m TOR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PI3K/AKT/m TOR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及区域淋巴结微转移作为食管癌TNM分期补充参数的可行性和意义。方法取术前未经放或化疗的食管癌手术标本22例,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检测癌组织MVD,区域淋巴结作常规HE染色和抗细胞角蛋白(CK)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区域淋巴结的转移和微转移。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肿瘤MVD平均值为41.6±14.32。MVD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转移、术后早期复发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CK免疫组化染色使淋巴结阳性率从30.11%提高至42.05%。N0期CK( )患者与N1期患者3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40.0%和42.86%(P>0.05)。结论微血管密度和区域淋巴结微小转移是食管癌的重要预后因素,分别作为食管癌分期T、N因素的补充参数,对预示食管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及其配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rkB和BDNF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原发性胃癌组织、癌旁组织,34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对应的阳性淋巴结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TrkB和BDNF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TrkB和BDN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59.4%,而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无一例表达.TrkB和BDNF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等无关,而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浸润至胃壁全层、有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Ⅲ~Ⅳ期的TrkB和BDN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浸润至胃壁全层、无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Ⅰ~Ⅱ期(P<0.01).胃癌转移患者TrkB和BDNF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阳性表达率(76.5%,26/34;70.6%,24/34)较原发灶(85.3%,29/34;82.4%,28/34)低,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kB和BDNF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的表达增强提示肿瘤可能已发生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IGF-II、HIF-1α、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方法使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胃癌组织、40例正常胃组织中IGF-II、HIF-1α、CD105标记的MVD表达情况,以及它们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病例组中IGF-II、HIF-1α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75%,MVD值(32.98±8.14)明显高于常对照组(P〈0.05)。IGF-II、HIF-1α的表达强度以及MVD值和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P〉0.05)。两者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着正相关(P〈0.05)。IGF-II、HIF-1α阳性表达胃癌组织的MVD值明显高于IGF-II、HIF-1α阴性表达胃癌组织的MVD值(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IGF-II、HIF-1α和MVD表达增高,三者可作为胃癌浸润、转移的重要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RCC1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4例胃癌组织中ERCC1基因的表达,并分析ERCC1基因表达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 ERC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因素无关,而与性别有关。ERCC1高表达病例3年生存率33.3%(8/24),ERCC1低表达病例3年生存率60.0%(12/20),ERCC1低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更高,但是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结论 ERCC1与胃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无关,提示ERCC1与肿瘤的不良生物学行为无关。ERCC1基因在胃癌中不能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nm23-H1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20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并以55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VEGF-C和nm23-H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VEGF-C和nm23-H1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VEGF-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7%(86/120),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1.8%(1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35.186,P<0.01).nm23-H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7.5% (69/120),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90.9% (5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8.351,P<0.01).VEGF-C阳性表达仅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nm23-H1蛋白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学类型有相关性(P< 0.01或<0.05),VEGF-C和nm23-H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原发部位和浸润深度均无相关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C与nm23-H1蛋白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472,P<0.01).结论 VEGF-C和nm23-H1蛋白联合检测对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否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提高对胃癌的认识及治疗水平,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并行标准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符合标准的581例患者共随访到179例,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肿瘤部位、肿瘤最大直径、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TNM分期、手术方式、标本切缘和淋巴结转移个数(P<0.05或<0.01);性别与预后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个数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其中淋巴结转移个数是影响胃癌预后最重要的因素.结论 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个数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淋巴结转移个数是胃癌预后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国际抗癌联盟的淋巴结分期是胃癌预后更好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肺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分别检测62例肺腺癌组织中VEGF—C和MMP-2的表达情况,根据不同的临床条件(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患者年龄)分别进行分组研究VEGF—C、MMP-2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侵袭、转移,术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62例肺腺癌中有34例VEGF—C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2.3%,38例MMP-2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8.5%。VEGF—C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部位、淋巴结转移、分期、分化程度、生存期有关(P〈0.05),与性别无关。MMP-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部位、淋巴结转移、分期、分化程度、生存期有关(P〈0.05),与性别无关。VEGF—C和MMP-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77,P〈0.01)。结论VEGF—C、MMP-2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部位、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术后生存期有关,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VEGF—C和MMP-2高表达的肺腺癌患者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ema4D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0例乳腺癌组织中Sema4D和HER-2的表达,并检测肿瘤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tic vessel density,MLVD)。结果乳腺癌组织中Sema4D和HER-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82%(79/110)和33.64%(37/11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Sema4D阳性表达率和MLVD值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1);Sema4D和HER-2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ER表达状态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及PR表达状态无关(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ema4D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r=0.535,P〈0.01);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Sema4D高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74.19%)高于低表达组(53.1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ma4D可能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血清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4月于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疑诊为宫颈癌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后病检结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38例,宫颈癌不伴淋巴结转移18例。宫颈癌伴淋巴结转移18例,分别归为A、B、C组;同时选取74例同期子宫肌瘤患者为正常对照,归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148例研究对象血清中VEGF-C表达水平,并比较三组间的差异,采用ROC曲线探讨VEGF-C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C组的VEGF-C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B组VEGF-C水平较A组和对照组高(P〈0.05),A组的VEGF-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宫颈鳞癌FIGOIU期患者的血清VEGF-C水平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P〈0.05),但不同分化程度其血清VEGF-C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将VEGF-c诊断阈值设定为353.0ng/L时,预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84.0%,特异性为83.5%,VEGF-C曲线下面积为97.4%。结论对宫颈癌患者进行血清VEGF-C水平测定可初步预测宫颈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上皮钙依赖黏附蛋白(E-cadherin,E-cad)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联合检测100例非小细胞肺癌和16例癌旁组织中PCNA、E-cad的表达及与NSCLC转移的关系.结果 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与NSCLC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E-cad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与肿瘤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E-cad与PCNA的表达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结论 PCNA高表达、E-cad低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促进了NSCLC的转移.  相似文献   

19.
张艳  陈晓  廖如奕 《职业与健康》2014,(2):190-192,195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9月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切除并存档的食管癌组织标本40例,癌旁组织标本20例。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食管癌组织及癌旁食管上皮组织中MIF的表达情况。结果组织中MIF阳性表达在食管癌组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F的表达和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均无明显相关(P〉0.05),与食管癌患者的肿瘤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MIF在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相关,MIF可以作为一种诊断食管黏膜癌变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EGF-C)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nm23 H1)在宫颈增生性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VEGF-C和nm23 H1的表达水平,以31例宫颈炎性、修复性增生组织,2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做对照,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宫颈炎性、修复性增生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分别为3.2%、40.7%、72.5%,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37.702,P<0.01);nm23 H1的表达分别为100.0%、59.2%、33.3%,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35.349,P<0.0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 VEGF-C和nm23 H1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7.5%和16.7%;未伴淋巴结转移中阳性表达率为59.3%和48.1%。在宫颈增生性病变组织中,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VEGF-C与nm23 H1阳性表达始终呈负相关(r=-0.532,P<0.05)。结论 VEGF-C和nm23 H1存在相关性,并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预后和转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可作为评价宫颈病变、推测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