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内镜肠息肉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内镜肠息肉切除术患者120例,用抽签法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评估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的心理应激状态,评估健康行为,并观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护理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护理后疾病知识管理行为、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及总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能促进内镜肠息肉切除术患者胃肠功能、心理应激状态及健康行为改善,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内镜下微波治疗肠息肉的护理方法、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3月-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大肠息肉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内镜下微波治疗,并在治疗的全过程中给予患者精心的护理,观察患者治疗和护理后的效果。结果经过内镜下微波治疗和精心护理后,80例患者的大肠息肉经过1次治疗而痊愈的患者48例(60%),两次治疗痊愈的患者为26例(32.5%),三次治疗痊愈的患者6例(7.5%);半年内复查,原息肉的基底处的粘膜的色泽比较正常,表面也很光滑,患者均无复发。治疗中及治疗后患者未出现便血、腹痛和肠穿孔等不良反应。结论在内镜下微波治疗大肠息肉的整个过程中,应该给予患者精心细致的护理,如术前的心理护理、常规检查和肠道准备,术中护理和术后的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等相关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避免或者减少出现便血、腹痛和肠穿孔等并发症。另外,护理人员除了在治疗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术后还要熟悉由微波治疗导致的并发症,才能使患者在治疗后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促进患者能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孟芸 《智慧健康》2023,(14):22-25
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自2020年1月-2022年8月诊治的73例肠息肉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给予内镜下电凝切除术,观察组37例给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患者可在短时间内恢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息肉可发生于整个消化道粘膜,以直肠和结肠多见,是公认的癌前状态,尽早地诊治息肉是防止癌变的最佳良策。我院自1993年1月至1994年9月,经内镜微波治疗肠息肉37例,49个息肉,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内镜下肠息肉切除围术期的护理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4年9月我院内镜下肠息肉切除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号码表法分为2组,60例研究组和60例对照组,对照组接受普通护理,研究组在普通护理基础上接受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出血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出血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良好有效的围术期护理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张秋娟 《现代保健》2014,(22):110-112
目的:探讨胃肠息肉内镜下钳除术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73例择期行胃肠息肉内镜下钳除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全部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无术后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是胃肠息肉内镜下钳除术治疗的重要环节.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有助于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大肠息肉是消化系统常见病,约占肠道息肉的80%,因其容易发生癌变,故临床一经发现就应切除已达成共识。近年来内镜下息肉治疗术,使大肠息肉的治疗取得飞速的进展。现将我科室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45例对我科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5例患者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42—84岁。其中有蒂息肉6例,亚蒂息肉15例,广基息肉21例,息肉直径0.3—1.5cm。升结肠息肉7例,横结肠息肉10例,降结肠息肉10例,乙状结肠直肠息肉18例。上述病例经电子肠镜检查,组织活检病理学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肠息肉肠镜下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39例小儿肠息肉患者,时间为2014年11月-2015年11月,给予患者肠镜下切除术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围术期精心护理,观察患者的手术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本研究中,0例患者出现手术意外,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康复期间,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感染,给予其对症处理后,该名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患者的住院时间为4至12天,平均住院时间为4.2天,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小儿肠息肉采用肠镜下切除术治疗,疗效安全可靠,围术期的精心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保证手术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1岁.主因"发现结肠息肉10月余"入院, 10月余前某医院行肠镜发现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可发现10余枚0.4~0.8 cm息肉,多数扁平样,基底较宽,其他无特殊.个人史:有饮酒史,平均每天约为48 g,饮酒史约30年.术前检查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0.
彭敏  唐英姿 《现代保健》2011,(14):83-84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直肠癌ISR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5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66例行直肠癌ISR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其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和满意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临床路径的患者与传统护理患者之间在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患者满意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癌ISR术应用临床路径,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结肠息肉临床资料。结果 60例结肠息肉切除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3例结肠息肉术中出血,生理盐水冲洗后,采用钛夹止血,1周后治愈。术后3个月随访,结肠息肉无复发。结论内镜下电凝治疗结肠息肉临床疗效良好,无出血、穿孔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应用SWOT分析法为护理本科学生临床带教建立新模式,即运用SWOT分析法对临床护理路径的内部环境(优势、劣势)和外部条件(机遇、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了推进路径式临床带教模式开展的策略,具体包括更新带教观念,大力促进护理本科教育事业的发展,完善护理临床带教队伍建设,加强各部门协调合作等,旨在为护理本科临床带教模式的改革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前列腺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180例行前列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研究组采用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改善前列腺手术患者的手术指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李湘水 《中国卫生产业》2020,(3):128-129,132
目的了解肿瘤科专科护士培训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方法将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的20名肿瘤科专科护士,随机分组每组10名。常规护理培训组对该院的肿瘤科专科护士予以常规管理模式培训,临床护理路径培训组对该院肿瘤科专科护士以临床护理路径培训。比较两组满意测评值;肿瘤科专科护士对待肿瘤科患者知识的认知以及技能的掌握评分;培训前后肿瘤科专科护士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结果临床护理路径培训组的满意测评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临床护理路径培训组肿瘤科专科护士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优于常规护理培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路径培训组肿瘤科专科护士对待肿瘤科患者知识的认知以及技能的掌握评分优于常规护理培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科专科护士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培训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可提高肿瘤科专科护士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诊治的86例胃癌患者并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医疗费用、疾病知识达标率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达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5%(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胃癌围手术期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 40例四肢骨折并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平分为两组,两组患者都采用常规的手术方法治疗,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基于肌肉放松训练的临床护理路径。结果护理前两组状态焦虑得分相比无差异,经过护理后,对照组护理前后焦虑得分有差异,但下降幅度不大;护理组护理后焦虑得分明显低于护理前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前两组自我效能感得分相比无差异,经过护理后,对照组自我效能感得分基本无变化;护理组护理后自我效能感得分明显低于护理前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肌肉放松训练的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降低骨折患者的焦虑水平,缓解由焦虑所致的自我效能感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祝晓华 《现代保健》2014,(22):112-114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8月本院骨科收治的患者1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行常规骨科护理,而观察组再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并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疾病知识掌握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5±3.2)d、(10453.4±143.2)元、91.2%、3.8%;对照组分别为(21.2±3.0)d、(14325.9±141.1)元、76.2%、8.8%。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满意45例,一般32例,不满意3例,总满意率96.2%;对照组满意31例,一般40例,不满意9例,总满意率88.8%。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白内障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8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施行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结果术前,两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15 min、术后,观察组的MAP、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具有明显的效果,可缓解术中不良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研究产科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取2013年3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健康产妇14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0例,其中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与标准基础护理方案;对照组实施整体护理方案,即产科传统标准护理方案,详细记录结果并展开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产妇护理满意率更高,平均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且新生儿护理以及产妇保健知识掌握程度更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产科护理而言,在整体护理基础上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有利于护理效率的提升以及护理工作质量的改善,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降低,从而提高了护理满意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