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阴阳和六经学说都是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并且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重要法则。人身如一小天地,不外阴阳,因而伤寒六经辨证首先以阴阳为纲。凡病的千变万化,离不开阴阳,也离不开六经,阴阳六经是密切相关的。张仲景《伤寒论》自序中说:  相似文献   

2.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创立辨证论治,为历代医家及国外学者所推崇,追本溯源,其学术思想则渊源于《黄帝内经》。显而易见,《伤寒论》提出的六经辨证纲领,就是从《素问·热论》六经脱胎而来。但二者的精神是否完全一致?关系如何?对六经的认识,历代医家,有的遵循古训,以经解经。有的另有卓识,阐发微旨,注解甚多,各持一说。有的注家把《素问·热论》六经与《伤寒论》六经混为一谈,这样反而阻碍了《伤寒论》的学习和  相似文献   

3.
标本中气和伤寒六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兹就标本中气和伤寒六经的关系论述如下:《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又:“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少阳太阴  相似文献   

4.
<正>《伤寒论》是一部理论与临床密切结合的经典著作,是将伤寒六经辨证运用于临床实践的典范,它所创立的伤寒六经辨证方法直接指导着临床处方用药。伤寒六经辨证包括了人体经脉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是《伤寒论》的核心,中医辨证论治即是以六经辨证为基础发展形成的。秦汉以来,儒家把易经奉为重要经典,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指导下,易经在秦汉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成为了当时最先进的哲学思想,指导着各行各业的发展,这种先进  相似文献   

5.
程维克 《河南中医》1997,17(3):137-138
伤寒六经纵横谈程维克安徽中医学院(230038)主题词中医名词六经辨证张仲景以六经为纲辨治伤寒,六经亦称三阴三阳,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笔者就六经名称及分证来由作如下探讨。1六经名称来由于《易》1.1由易学三阴三阳启迪在易学中,六经即...  相似文献   

6.
7.
论伤寒六经     
汉代名医张仲景在《伤寒论》一书中,不但应用《内经》中的六经之理,而且有创造地发挥了六经的精义和推广应用。他以六经为纲,结合天人、阴阳变化、升降运动、表里脏腑、气化关系,寻根究底,因病施治,随证立方,条分缕晰,规矩紧严,穷毕生精力,总结了古人和自己的经验。他的“格物致知”精神是科学的。现仅就伤寒六经有关问题提出看法如下。一、伤寒论六经之称谓《伤寒论》源自《内经》。而《内经》所载六经,是根据四季气候变化归纳出来的。黄坤载六经解说:“天有六气:  相似文献   

8.
伤寒六经病证的发生、传变与体质密切相关,虽与感邪重或者用药不当等原因也有关,但其根本取决于体质状态。致病因素在体质作用下形成“证”的过程称为“质化”,而“体质的特殊性往往决定着发病后临床类型的倾向性,质化正是这种倾向性的内在病机基础。”因此,对六经病证的倾向性也与“质化”有关,正如清末民初彭子益所云:  相似文献   

9.
<正> 关于伤寒六经与《内经》经络学说的关系,历来医家意见分歧,据此拟提出个人意见,以冀有助于这方面的研究。伤寒六经是在《内经》经络学说的基础上产生的《伤寒杂病论》序中说“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见病知源  相似文献   

10.
伤寒六经表证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以六经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观其伤寒六经提纲,除太阳病提纲外,其他五经提纲皆言内证.又因太阳病篇中表症表脉独全,故许多人觉得只有太阳经有表证,往往忽略了其他五经也有表证存在.尤在泾曰:"夫风寒中人,无有常经,是以伤寒不必定自太阳,中寒不必定自三阴.论中凡言阳明中风,阳明病若中寒或少阳中风,太阴少阴厥阴中风等语,皆是本经自受风寒之征,非从太阳传来者也."这说明了"表证非太阳经所有,六经皆有表证".  相似文献   

11.
伤寒六经辨证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 ,太阴、少阴、厥阴 ,又分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 ,合为十二经。由于经络的互相衔接和脏腑的互相络属 ,把人体内而脏复 ,外而四肢百骸肌肉皮毛联系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构成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在病理条件下 ,体表受邪可以通过经络而传入内脏 ,内脏病变可以通过经络而反映到体表。下面分而述之。1 反应病痛手足三阳交接于头面 ,故太阳经病头项强痛 ;阳明经病合面赤色 ,少阳经病耳聋目眩。手足三阴交接于胸腹 :故太阴病之腹满而吐食不下 ,自利益甚 ;少阴病之吐利 ,但欲寐 ;厥阴病之气上撞心 ,心中疼…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的内容,在一定意义上,大都可视之为病例记载。这些病例的特点是典型和全面。近二千年来,古今中外学者对其研究不止,人们的兴趣、与其说是此书,毋宁说是借此书提供的病例可研究有关人体疾病的一系列问题。所以,虽然仲景在书中明言体质者不多,但《伤寒论》仍反映了体质对疾病的发生、性质、演变和治疗的重大影响,不失为研究祖国医学体质学说的可贵材料。笔者根据《伤寒论》提供的材料研究指出:体质,是盲人体的素质,在常态下阴阳、虚实、寒  相似文献   

13.
郭任 《国医论坛》2007,22(3):5-6
通过对伤寒六经生理特点、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的分析探索,认为伤寒六经病变的本质为六类综合征,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的本质分别是毒血症等、菌血症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体质与伤寒六经病传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六经病的传变,除了正邪的性质,脏腑经络的相关性之外,体质是重要因素。探讨体质与伤寒六经病的关系,是认识伤寒病发病规律的重要途径,也是伤寒病辨证施治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伤寒、六经与方证,分看各自独立,合看又是一个整体。从疾病的角度思考伤寒,用证治的规律理解六经,以不同的层次把握方证。三者合一,凸显出中医临床诊疗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6.
伤寒六经病变本质探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郭任 《河南中医》2009,29(3):221-223
通过对伤寒六经病变本质特点的分析,认为伤寒六经病变本质即六类综合征,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的本质分别是局限炎症反应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论伤寒六经之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任 《河南中医》2004,24(8):4-5
伤寒六经病变之实质即为六类综合征,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的实质分别即毒血症等、菌血症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伤寒论》即对其辨证论治等分别进行了论述。以下略陈管见,望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治《伤寒》先治六经,“此扼要法也”。而对六经实质的看法,历代医家各有见解,其中清·柯琴之六经地面说颇具特色,深得后世医家所推崇。今就其特点浅析如下,以就正于同道。一、六经是经界之经,而非经络之经柯氏在《论翼·六经正义》里首先指出:“仲景于诸病之表里阴阳,分为六经,令各得所司,清理脉症之异同,寒热之虚实,使治病只在六经下手”。“仲景之六经是经界之‘经’,而非经络之‘经’”。“若经络之经,是六经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医学典籍,据六经分病,以八纲辨证,主要是对八纲所属脏腑经络病理反应的症候概括,在生理上它代表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及其气化活动;在病理上它是脏腑、经络、气血在病变过程中的综合反映和变化规律。掌握六经病的临床特点,就能够知病之所在,明确主治方向。正由于六经病是对人体病理反应的概括,具有物质的客观性,不单是归类方法,无论外感病杂病,还是形态、功能、病理等方面,都离不开六经物质基础和运动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五脏阴阳与阴阳学说之关系,必须对五脏阴阳的基本概念有一个较正确的认识。关于五脏阴阳的概念,目前中医界尚有不同看法,如说“五脏之阴为物质,五脏之阳为功能”,把本来具有不同作用的两类物质说成是一回事,这对初学者易造成概念上的混淆,也有碍对脏象本质的探讨。对五脏阴阳概念的认识,首先要确认五脏阴阳是五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五脏之阴是物质,五脏之阳也是物质,是具有不同作用的两类物质。五脏的形态结构是五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而五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