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谱及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基因分布和流行特性。方法:分析20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6种抗生素的药敏谱,筛选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采用PCR检测ESBLs基因(TEM、SHV、OXA-10、OXA-2、PER、VEB)。结果:53株对亚胺培南耐药,耐药率为25.48%(53/208),且对头孢替坦(CTE)、头孢唑林(CZ)、氨苄西林/舒巴坦(AMS)、呋喃妥因(FTN)等耐药率较高;53株亚胺培南耐药菌经PCR检测,产ESBLs菌株23株,其中TEM型16株,OXA-10型4株,PER型3株,未检测出OXA-2和SHV型。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产ESBLs菌株的基因型主要为TEM型,且为多重耐药,临床应结合药敏谱,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十堰地区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表型和基因分布情况,并探讨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方法:用VITEK 2 Compact高级专家系统判定2011年1~9月分离的89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表型,用PCR检测2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13种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89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酶类药物的耐药表型有9种,连续分离的2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耐药表型有4种,主要表型均为高水平耐药+碳青霉烯酶(不渗透性),分别占47%和48%。检出阳性的8种耐药基因包括bla OXA-10、bla DHA、bla SHV、blaCARB、bla GIM、bla GES、bla TEM,阳性率分别为4%、4%、20%、12%、8%、8%、16%,另bla oprD2基因缺失率为60%,未检出bla IMP、bla VIM、bla PER、bla VEB和bla SPM。结论:本院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与携带bla OXA-10、bla DHA、bla SHV、bla CARB、bla GIM、bla GES、bla TEM基因以及膜孔蛋白基因oprD2基因缺失有关,这也是本地区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儿科临床分离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其对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的检出情况.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中分离出的146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使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按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标准判断结果 ,再使用PCR方法 进行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的检测.采用WHONET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46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多呈现多重耐药现象.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共46株(31.5%),IMP基因阳性38株(82.6%),VIM基因阳性8株(17.4%).外膜孔蛋白OprD2缺失的114株,占78.1%.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TEM、SHV、OXA、PER、GES、CTX.M和质粒型AmpC酶DHA、MIR及FOX基因的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目前儿科临床分离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生金属酶及外膜孔蛋白OprD2缺失是其耐药的主要原因,并且外膜孔蛋白OprD2缺失现象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我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及Ⅰ类整合子(int Ⅰ 1和qacE△1-sul1)的携带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B法对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进行药敏试验,选出34株多重耐药菌株,用PCR法检测其相关耐药基因16种.结果:在34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流行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微生物室分离出的头孢他啶耐药(MIC≥16)的铜绿假单胞菌111株,分析其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特点和多重耐药情况,采用表型确证试验筛选产ESBLs的菌株,并对表型试验阳性菌株进行相关耐药基因的多重PCR检测。结果 111株头孢他啶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1种抗生素的不敏感率如下:哌拉西林94.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0.8%、头孢吡肟81.1%、氨曲南91.9%、美罗培南72.7%、亚胺培南72.9%、庆大霉素55.9%、妥布霉素41.4%、阿米卡星31.5%、环丙沙星73.0%、左旋氧氟沙星66.7%;ESBLs表型确证试验阳性菌株共23株,阳性率为20.7%;用多重PCR对23株表型试验阳性菌株进行检测,发现20株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阳性,其中19株为PER型,5株为TEM型,4株同时携带PER型和TEM型耐药基因。结论头孢他啶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敏感率高,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敏感率则稍低,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其ESBLs基因可表现为不同的耐药基因型,不同的ESBLs基因型可出现在同一株细菌中;本院铜绿假单胞菌ESBLs基因以PER型最常见。  相似文献   

6.
SHV、TEM基因介导的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产生情况及基因型别,并寻求一种适合临床使用的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方法。方法 使用PCR法和NCCLS推荐的表型确证试验检测20株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ESBLs。结果 PCR法共检测出15株TEM型ESBLs,其中1株同时携带有SHV基因组。用NCCLS推荐的表型确证试验未检出ESBLs。结论 我院临床分离株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多为TEM型,NCCLS推荐的表型确证试验不适用于铜绿假单胞菌ESBLs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PAE)的相关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对16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PCR检测亚胺培南耐药的相关基因(TEM、OXA-10群、SHV、oprD2、IMP、CARB、blaDHA、VIM、PER、GES、VEB)。[结果]16株铜绿假单胞菌TEM阳性4株(25.00%)、OXA-10群阳性5株(31.25%)、SHV阳性5株(31.25%)、orpD2阳性16株(100%)、IMP阳性2株(12.50%)CARB阳性1株(6.30%)、blaDHA阳性1株(6.30%)、VIM阳性1株(6.30%)、PER阳性0株(0)、GES阳性1株(6.30%)、VEB阳性0株(0),且部分菌株携带3个以上的耐药基因。[结论]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没有导致院内感染的流行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ICU检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存在情况。 方法 将ICU检出Pae菌株进行体外耐药监测,并对其中19株多重耐药菌株进行耐药相关基因OprD2、IMP-1、GIM、SPM、VIM、TEM、PER、DHA和VEB检测。 结果 PCR结果显示OprD2基因、IMP-1基因阳性率100%;TEM基因阳性率73.7%;VEB基因阳性率10.5%;PER、DHA 、GIM、SPM、VIM基因无阳性检出。 结论 ICU铜绿假单胞菌中携带率多种耐药基因是导致菌株出现多重耐药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了解昆明地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特点.方法 收集昆明地区4家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125株,用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其进行基因检测,靶基因为TEM、SHV、OXA、PER、VEB、GES、CTX-M-1共7种ESBLs基因,对检测的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并对照GenBank确定基因类型.结果 125株PA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有较高耐药率,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昆明地区4家医院PA中ESBLs基因检出率均在90%以上,7种主要的ESBLs基因型(PER、VEB、GES、TEM、SHV、OXA、CTX-M)均有检出,其中TEM型检出率占76%.结论 昆明地区PA中ESBLs基因检出率高,基因型分布较广,TEM是其中流行的主要基因型,各医院应规范临床用药,并加强联合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情况、基因分布及流行特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性的传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05~2009年每年6~9月临床连续分离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共169株。PCR方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VEB、PER、GES、TLA、IBC、CTX-M-1、CTX-M-2、CTX-M-8、CTX-M-9、OXA Ⅰ、OXAⅡ、OXAⅢ、OXAⅣ和OXAV)。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株间的同源性。结果 169株铜绿假单胞菌,经PCR方法检测,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84株,阳性率为49.7%;169株PA中检出TEM、CTX-M-9、CTX-M-1、CTX-M-2、OXA Ⅰ、OXAⅣ、GES、OXAⅡ基因型各占32.0%,5.3%,4.7%,2.4%,1.8%,1.8%,1.2%,0.6%。在54株TEM阳性PA中,挑取同一病区不同患者不同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21株,利用PFGE分析其同源性,多呈现散发流行,仅三株具有同源性。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以TEM为主,GES、CTX-M-1、CTX-M-2、CTX-M-9、OXA Ⅰ、OXAⅡ、OXAⅣ等基因都有检出,未检出PER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本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大多无同源性,呈散发流行趋势,个别病区存在轻微的克隆播散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我院2005年1.12月临床分高3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特征以及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应用BD 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头孢哌酮,舒巴坦采用K-B法。应用PCR方法检测12种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分别为TEM、SHV、CARB、OXA.10、PER、VEB、GES、DHA、IMP、VIM、GIM、SPM。结果 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除对阿米卡星100%敏感外,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48%-54%,对三代、四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喹诺酮类等抗生素抗菌活性差,敏感率为3%-29%。对美洛培能有29%敏感,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氯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全部耐药。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TEM、CARB、DHA、IMP阳性率分别为5.9%、32.4%、14.7%、17.6%,而SHV、OXA-10、PER、VEB、GES、VIM、GIM.SPM均为阴性。结论 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除对阿米卡星敏感外,对其它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携带TEM、CARB、DHA、IMP基因是本组试验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汕头地区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PA)的耐药情况及其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的PA共141株,PCR法检测包括KPC,SME,GES,PER和VEB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22.PSE酶基因。结果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未发现产KPC,SME,GES,PER和VEB型ESBLs,6株菌株产PSE酶。结论ESBLs并非汕头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多种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相关耐药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方法采用MicroScan40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的耐药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型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型。结果 32株铜绿假单胞菌除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分别为75.9%和93.1%外,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出30株(93.7%),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和ant(2)-Ⅰ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3%、90.6%、12.5%、90.6%、90.6%和0,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28株(87.5%),TEM、DHA、OXA和IMP基因阳性率分别为62.5%、43.7、21.8%和3.1%,未检出VIM、SHV和CTX-M-9,检出OprD2基因缺失23株(71.8%)。结论广州地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β-内酰胺酶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抗菌药物的诱导和选择性压力下,其耐药突变株的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40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喹喏酮类耐药基因、整合子基因.然后分别用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联合左氧氟沙星对以上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诱导和选择,传代1周后,重新测定耐药基因的阳性率,对耐药相关基因的变化情况分析研究.结果 40株铜绿假单胞菌在抗菌药物选择和诱导前,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染色体型AmpC 90.0%、β-内酰胺酶TEM 45.0%、耐消毒剂及磺胺类基因与β-内酰胺酶CARB均为30.0% 、AmpC β-内酰胺酶DHA7.5%、其他耐药基因检测均为阴性,OprD2缺失率37.5%;在抗菌药物选择与诱导之后,在所检测的耐药基因中只有TEM检出率变化较大,从45.0%增至55.0%,由染色体型AmpC基因突变产生的高产AmpC酶菌株由原来的25.0%增加到47.5%.其他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与诱导和选择前相比无变化.结论 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应用抗菌药物诱导和选择后主要是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改变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特征;调查β-内酰胺酶基因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的流行状况。方法收集广东省两家医院2012-2013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同时,设计合成β-内酰胺酶的引物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 23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亚胺培南32.17%,美罗培南34.78%,头孢他啶24.35%、头孢吡肟35.65%、庆大霉素51.30%、阿米卡星35.65%、环丙沙星32.17%、左旋氧氟沙星37.39%、氨曲南48.70%、哌拉西林35.65%、哌拉西林/三唑巴坦32.17%,多重耐药菌占34.78%(80/230);8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PER-1引物扩增阳性25株(31.25%),PSE-1阳性24株(30%),TEM-1阳性12株(15%),OXA-10阳性8株(10%),OXA-1阳性2株(2.5%),另各有2株分别扩出VIM-2和IMP-9基因型。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严重,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型以PER-1、PSE-1、TEM-1和OXA-10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8)产生情况、基因分布及流行特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性的传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5—2009年每年6-9月临床连续分离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共169株。PCR方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VEB、PER、GES、TLA、IBC、CTX—M-1、CTX—M-2、CTX—M-8、CTX—M-9、OXAⅠ、OXAⅡ、OXAⅢ、OXAⅣ和OXAⅤ)。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株间的同源性。结果169株铜绿假单胞菌,经PCR方法检测,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84株,阳性率为49.7%;169株PA中检出TEM、CTX—M-9、CTX—M-1、CTX—M-2、OXAⅠ、OXAⅣ、GES、OXAⅡ基因型各占32.0%,5.3%,4.7%,2.4%,1.8%,1.8%,1.2%,0.6%。在54株TEM阳性PA中,挑取同一病区不同患者不同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21株,利用PFGE分析其同源性,多呈现散发流行,仅三株具有同源性。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以TEM为主,GES、CTX—M-1、CTX—M-2、CTX—M-9、OXAⅠ、OXAⅡ、OXAⅣ等基因都有检出,未检出PER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本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大多无同源性,呈散发流行趋势,个别病区存在轻微的克隆播散现象。  相似文献   

17.
检测临床分离的产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的基因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中金属β-内酰胺酶的的基因型及基因的转移机制,为监控产酶菌株的流行及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E-test筛选对亚胺培南或头孢他啶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中的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PCR扩增耐药基因imp、vim、spm和gim。接合试验检测质粒型耐药基因。结果:75株耐亚胺培南和/或头孢他啶的铜绿假单胞菌中21株E-test阳性,PCR检测imp基因阳性菌株11株,vim基因阳性菌株3株,spm基因可疑阳性菌株4株,3株经E-test试验阳性而用特异引物PCR扩增金属酶基因为阴性。接合试验未获得接合子。结论:我院和新疆地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所产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型以IMP型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及耐药基因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OCHE 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疑似细菌性感染病人降钙素原(PCT)水平,PCT显著升高病人且微生物送检标本单纯检出的12株铜绿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方法对毒力因子(tox A、exo U、exo S、exo T、Pvoein protein、nor A、las B)及耐药基因(TEM、SHV、PER、VEB1、OXA-10、Amp C、0pr D、KPC)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为91.7%(11/12),毒力因子阳性率最高者为Tox A和exo T(91.7%),耐药基因阳性率最高者为Amp C和Opr D(91.7%)。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Tox A、exo T及耐药基因Amp C和Opr D携带率较高,不同菌株间耐药特征差异明显,在疑似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人时应依据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针对性选择抗生素,特别对于无菌部分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我院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流行现状及其编码基凶的携带情况.方法 采用亚胺培南-EDTA纸片增效法对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进行确证并用PCR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的编码基因.结果 38例表型确证实验阳性,36例产VIM型金属β-内酰胺酶.占23.1%.结论 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多携带有产金属酶的编码基因,且携带有产金属酶编码基因的铜绿假单胞菌多表现为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所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方法 用改良三相水解实验检测药敏试验筛选出的3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然后对产酶菌株进行等电聚焦电泳,判断产酶情况. 结果 30株细菌均未检测到金属酶;26株细菌产β内酰胺酶,其中25株为持续高产AmpC酶,1株同时持续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产酶率为86.7%. 结论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以持续高产AmpC酶为主;改良三相水解实验能消除外膜通透性降低,主动外排泵过度表达和产酶等因素干扰,从而准确、有效地检测出产ESBLs铜绿假单胞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