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坐骨神经痛是中医学筋痹的范畴,采用沿坐骨神经分区压痛明显的腧穴针刺,并在其远端穴先针刺的方法,疗效更佳,有效率为98%。  相似文献   

2.
“落枕”是骨伤科门诊常见疾病之一,笔者从1985年至1987年,根据中医“以痛为俞”的理论,采用手法治疗该病71例,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站于患者身后,根据“以痛为俞”的理论选取阿是穴:在患部疼痛处寻找压痛的集中点(在该处可摸到痉挛硬结性的肌腹)以此点为俞,采用按揉、拨筋手法治疗5~10分钟,手法由轻到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最后再配合点按风池、肩井穴,在治疗的同时,患者需配合进行头颈部的前  相似文献   

3.
傅俊钦 《中医研究》2011,24(2):60-63
目的:观察"以痛为腧"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三种粗细针之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位确诊为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28号针组、32号针组与36号针组3组,每组各30例。与皮肤表面呈平行方向按压扳机点(条索状硬结),病患最感疼痛的方向定义为痛点方向。各组远离痛点方向平刺(与皮肤呈15°角),将针尖通过扳机点,进针深度约为3.5 cm,提插滞针后留针5 min。针刺前后使用指针式拉压力计规范统一按压位置、方向、力量等,必须严格规定其一致性。对比各组疗效、针刺前后疼痛量表积分及平均减分率。结果:28号针组与32号针组疗效均明显优于36号针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28号针组及32号针组针刺前后疼痛量表积分对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二组针刺后与36号针组针刺后疼痛量表积分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8号针组与32号针组之平均减分率均明显优于36号针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痛为腧"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明显,且疗效随着毫针的增粗而增强,在一定程度内二者呈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痛为腧治疗肾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利珏  李开才 《中国针灸》1999,19(7):403-404
将肾或输尿管结石引起肾绞痛患者251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82例,以注射用水痛点皮内注射治疗,有效率为8537%;对照组Ⅰ84例,采用度冷丁肌肉注射治疗,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Ⅱ85例,采用黄体酮肌肉注射治疗,有效率为8941%。结果表明:3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意义,χ2=2259,P>005。  相似文献   

5.
笔者中运用针刺并配合中药治疗偏头痛,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18~54岁;病程2月~10年不等.均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及耳、鼻、眼等病变.  相似文献   

6.
赵吉平  王燕平 《中医杂志》2002,43(10):797-797
“以痛为腧”是治疗经筋病基本的取穴原则,但因经筋病病因病机多样,涉及脏腑经脉下同,症状表现有异,若拘泥于此,未免过于局限。试从以下3个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以痛为腧中药外涂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确诊为癌性疼痛的患者,采用以痛为腧中药外涂的方法进行治疗,1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40例中,显效2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00%。结论:采用以痛为腧中药外涂治疗癌性疼痛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9.
急性腰扭伤多突然发生。疼痛剧烈,严重者不能走路,运动受限。速求医治之以解除痛苦。笔者自1969年以来,运用“以痛为腧”针刺治疗急性腰肌扭伤56例均达到临床治愈,一般只针一次即愈。一、操作及手法:让患者做腰部运动(曲仲、侧弯)指出最痛点。指准确后,令病人直立。取1.5寸的银针一根刺入痛处。“以痛为腧。”进针1.0—1.2寸,提插捻转得气后将针提到皮下约3—5分处向一个方向(顺  相似文献   

10.
皮内针治疗足跟痛2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9年以来,笔者根据针灸大成肘后歌“头面有疾针至阴,腿脚有疾风府寻……”的经验,在民府穴理针治疗足跟病20例,效呆比较满意,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20例病人中,男性17例,女性3例;年龄最小者30岁,最大者55岁;病程最短者50天,最长者2年。症状:以足起刚下床时足跟疼痛天为剧烈,经销活动后可以慢慢行走,但足跟不能落地。治疗方法:人穴:风府。操作:穴位局部剪去3cmX3cm头发,常规消毒后,医者以左手拇、食指将准各理针之处的皮肤细紧,右手持皮内外,针尖对准穴位,向下平行刺入皮内,以不痛舒适为宜.然后以3cmX3cm胶有固…  相似文献   

11.
"以痛为腧"治法的形成 古代原始社会的人类居住在山洞或处阴暗潮湿之地,多发生风湿痛和创伤痛,有了病痛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病痛处靠近火堆或用石块按压痛处以帮助缓解,由此以砭石按压痛处的方法成为最初始的以痛为腧治法的萌芽。  相似文献   

12.
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以痛为腧"选穴方法为原则,以人体系统解剖结构为依据,通过临床功能疼痛反应、压痛检查进行分别治疗.能够提高肌肉组织兴奋,促进局部炎症水肿消退,并且加强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止痛消炎的效果,取得更为显著快捷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疼痛是中、晚期肝癌患者最常见、最痛苦的症状之一,呈进行性加重,并可诱发其他症状或加重原有的不适,一直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故在抗癌治疗的同时,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止痛措施,以缓解或减轻患者的疼痛.笔者于2006年1月-2009年11月,采用以痛为腧中药外涂结合针刺治疗肝癌疼痛,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经筋病一般表现为经筋循行处筋肉、关节的疾患,以疼痛、运动障碍为主。经筋病的治疗"以痛为腧"为基本的治疗方法,强调局部取穴的重要性。同时,配合以灶为腧、整体观念取穴,通过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近治与远治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经筋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痛为腧针刺治疗癌性疼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缓解癌痛的方法。方法:将66例晚期癌症且伴有疼痛的患者,根据疼痛的轻中重不同程度分为3层,按照随机数字表分别将每一层病人随机分配到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采用以痛为腧治疗,在疼痛部位找3~5个最明显的压痛点作为针刺点;药物组按WHO三阶梯给药原则给口服药,轻度癌痛用阿司匹林,中度用可待因,重度用吗啡。以数字分级法评定疼痛缓解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和药物组均可有效控制癌痛,但针刺组作用明显优于药物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4.1%,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7.5%,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癌痛可取得优于三阶梯药物的止痛效果,且无止痛药的毒副反应及成瘾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组以痛为腧弧形护腰带改进型治疗非特异性腰痛,对照组综合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2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单盲接受治疗,经排除、脱落,59例患者通过治疗前后非特异性腰痛量表评定积分、JOA评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经过以痛为腧弧形护腰带改进型治疗,其非特异性腰痛量表积分降低,JOA评分增加,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增加,临床疗效明显,并且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筋病"以痛为腧"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茵萍 《中国针灸》2000,20(6):375-377
“以痛为腧”是针灸临床治疗经筋病的主要取穴方法,它反映了经筋病多以局部、近部取穴的特点,但在实际运用时,它表现了明显的局限性。笔者从经筋病的原因、病位、病变特征以及诊断注意点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以痛为腧”必须建立在深入分析病变解剖结构、病理变化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样才可使治疗具有针对性,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以痛为腧”针刺为主治疗各种腰腿痛321000浙江省金华市河上桥河清针灸诊所邵河清一般资料:685例中男性372例,女性313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18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30余年。单纯腰部致重疼痛者265例,腰骶臀部疼痛伴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  相似文献   

19.
黄漫为  蔡熹  郑锦清 《河南中医》2010,30(11):1118-1119
目的:观察针灸“以痛为腧”治疗颈肩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颈肩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以痛为腧”选取风池、颈部穴、肩井及天宗、外关、后溪,择“痛”而针灸;对照组以超短波、红外线局部治疗,以治疗前后颈项酸痛、肩背酸痛、压痛、颈椎活动情况积分变化来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愈显率为76.1%,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的愈显率为41.3%,总有效率为80.4%,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痛为腧”针灸治疗颈肩肌劳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尹萍  郭长青 《吉林中医药》2009,29(6):467-469
针对“以痛为腧”含义存在的分歧进行分析,将“以痛为腧”“阿是穴”“不定穴”和“天应穴”的含义分别梳理,认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之所以出现那么大的分歧,是因为现在“以痛为腧”的含义比其本义扩大了许多,不但治疗病种的范围扩大了,而且它和“阿是之法”一样重视在揣穴过程中出现的“压痛点”,不仅可以理解为腧穴定位的源头,又可继续灵活地指导着选穴和取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