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体外血栓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慧霞  王喜洪 《现代医学》2000,28(6):394-395
目的探讨体外血栓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体外血栓形成仪、血液粘度仪、血小板聚集仪分别测定全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和体外血栓。结果56例体外血栓形成亢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低切为(4.54±1.101)mPa·s,中切为(3.92±0.853)mPa·8,高切为(3.15±0.634)mPa·s;血小板聚集率2min0.47±0.21;体外血栓长度为(51.5±19.82)mm,湿重为(112.5±2.76)mg,干重为(43.6±21.7)mg。以上指标与对照组相比,除低切P<0.05外,余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体外血栓形成与全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检测血液流变学预报脑梗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通过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监测血液粘滞度的高低,预报可能出现的血管内血栓形成,及时给予降低血液粘滞度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64例住院脑梗塞病例,分成二组治疗,每组各32例,一组使用复方丹参,一组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前检查血液流变学,疗程结束后再复查血液流变学。结果 复方丹参治疗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组的病例,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两组间的比较发现,复方丹参对降低全血还原粘度的作用更强,低分子右旋糖酐能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性脑出血与脑梗塞的血液流变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5例脑梗塞、5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7项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脑出血组和脑梗塞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两者比较,仅全血比粘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血液流变学仅能反映脑出血与脑梗塞有共同的病理基础。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作为预测急性脑血管疾病危险程度及预防、治疗的客观指标,但不能做为鉴别定性指标。  相似文献   

4.
老年脑梗塞患者血脂与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虹  傅虹 《四川医学》1999,20(5):498-499
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文献已有诸多报道,大多数作者认为其指标有多项改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高。笔者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血脂及血流变作了研究,其结果与文献报道不太一致,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111 实验组:本院神经内科1995年2~7月收治的脑梗塞病人,男20例,女16例,年龄60~80岁,均按照1986年脑血管疾病分类草案诊断标准确诊,符合WHO的诊断标准。112 对照组:本院门诊体检健康者及本院健康职工自愿者,男、女各20名,年龄60~80岁,其年龄分布与实验组相…  相似文献   

5.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16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脉炎病人进行了血液流变学五项指标的检测,其中部分病人同时检测了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表明:该病患者血液处于高粘高凝状态,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低下,体外血栓形成过长,过重,有易于形成血栓趋势。认为血液流变学异常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及其对体外血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赵玉芳赵化璋冷秀梅纪琳青岛铁路医院266002笔者观察了30例脑梗塞患者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体外血栓及血液流变学变化,同时与对照组(16例)比较...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探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对脑梗塞病人血液流变学及体外血栓的影响。②方法对CT确诊的急性脑梗塞病人46例,按随机方法分为ILIB组及常规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及体外血栓,并进行对比分析。③结果ILIB治疗后,血沉(ESR)、红细胞压积(Hct)、甘油三酯(TG)明显下降;体外血栓的长度、湿重、干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t=2.040~3.314,P<0.05~0.01)。④结论ILIB对脑梗塞病人血液流变学有改善作用并具有较强的抗体外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近一年来,我科收治了188例在血液流变学方面有相同改变的患者,并对此类患者在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等各项指标监测下,使用以“腹蛇抗栓酶”为主的一系列疗法,取得了显著疗效,为了解此类患者在治疗前的9项血液流变学参数的情况,并与健康对照组50例进行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资料与方法 受检对象 1、对照组:健康成人共50例,年龄42~70(55.8±5.6)岁。男22岁,女28例,均为卫生体检及因患其它不会引起血液流变学参数改变的其它疾病的门诊病人。 2、患者组:共188例,其中糖尿病15例,年龄45~72(61±7.3)岁。男8例,女7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0  相似文献   

9.
10.
正常人血液流变学及体外血栓形成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正> 血液流变学及体外血栓形成的系列检测,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某些内分泌疾病的诊断与监测有较大意义。国内目前正常参考值不统一。为了探讨本地区正常人参考值,我们对151正常人次的血液流变学及体外血栓形成进行系列检测,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血液光量子疗法治疗脑梗塞的血液流变学分析一院保健科孔晓光徐金凤陶莉老年病房李艳敏我们采用血液光量子疗法治疗64例临床确诊为脑梗塞患者,同时测定有关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进行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64例脑梗塞患者,随机...  相似文献   

13.
14.
<正> 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在脑梗塞的发生起着重要的警示作用,我们对400例脑梗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来源 选自我院住院病人中经头部CT检查明确诊断为脑梗塞400例,其中男260例,年龄58~76岁,平均年龄67岁,女140例,年龄57~69岁,平均年龄63岁,全部病例与  相似文献   

15.
268例脑梗塞的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许锦叶 《广东医学》1995,16(1):40-41
268例脑梗塞的血液流变学观察汕头市第二医院内科(515011)许锦叶本文通过我院内科1989~1991年268例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观察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对其中51例使用蝮蛇抗栓酶治疗的病人作用药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检测,以对比用...  相似文献   

16.
脑梗塞82例血液流变学的观测俞晓映,刘杭玲,谢海宝,吴天凤浙江医院310013本文对82例脑梗塞患者作了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二者有明显相关性。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梗塞组共82例,其中多发性梗塞(MI)44例。男33例,...  相似文献   

17.
脑梗塞前期血液流变学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89例脑梗塞发病前的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及血液生化等九项指标的测定,并对正常健康人男141例、女186例血液流变学及血液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疾病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沉除外,因受多种因素影响有关)提示脑梗塞的疾病可以通过测定血液流变学及有关生化指标得到早期诊断,以期达到适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血液流变学研究的不断进展,临床应用亦日趋广泛。为探讨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及临床意义,我们对49例腑梗塞患者(患者组)血液流变学诸指标进行测定,并与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81例健康者(对照组)配对研究,以探讨血液流变学测定对脑梗塞患者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的应用,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1.患者组49例,脑血栓形成19例,腔隙性脑梗塞30例,均经 CT 扫描及多普勒检查,按1986年  相似文献   

19.
血液流变学对脑出血与脑梗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出血与脑梗塞血液流变学的规律,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观测84例经头颅CT证实的脑出血与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 脑出血组红细胞压积高于脑梗塞组(P〈0.01);脑梗塞组纤维蛋白及血小板粘附率高于脑出血组(P〈0.01)。结论 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发迹主要是红细胞压积增高;冢了梗塞患者主要是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粘附率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脑出血与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以指导临床对活血化瘀药的应用。方法同期观察脑出血和脑梗塞住院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在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组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聚集功能较脑梗塞组减弱,可能与渗透压、代谢状况的变化有关,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