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粒细胞缺乏期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12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分析感染发生的因素及感染种类等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发生院内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中,急性白血病患者、肺癌为主(70/12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占78.89%,其次是口腔粘膜、胃肠道、皮肤及腹腔等。感染种类以细菌为主,真菌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导致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G-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较敏感。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机率较高,作好基础护理,肠道消毒及粒细胞刺激因子等,合理使用抗生素,警惕真菌感染等是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陈慧华  杨兰平 《海南医学》2010,21(20):54-5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粒细胞缺乏期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分析感染发生的因素及感染种类等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发生院内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中,肺癌患者或其他恶性肿瘤肺内转移患者为主,占48.93%(184/37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占67.29%;其次是胃肠道、皮肤及尿路等。感染种类以细菌为主,真菌感染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导致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G-菌,对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曲南/西司他丁较敏感。结论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机率较高。作好基础护理、肠道消毒及粒细胞刺激因子的及时使用、保护骨髓、合理使用抗生素,警惕真菌感染等,是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化疗后院内感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粒细胞缺乏期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探讨其预防对策。方法分析108例发生医院内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院内感染的主要部位在呼吸道。108例中共检出致病株122株,革兰氏阴性菌占59株(48.4%),革兰氏阳性菌37株(30.3%)。主要易感因素是粒细胞减少。结论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机率较高,院内感染常以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为主。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易感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情况,为院内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急性白血病患者1758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院内感染的部位、病原体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75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有658例,感染率为37.42%,感染827例次,例次感染率为47.0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口腔、血液为主,住院天数及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为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因素,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基本均对亚安培南敏感。诱导缓解的患者真菌感染比例高于未化疗及巩固治疗患者。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率高,为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在保证治疗原发病同时,应缩短住院与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去甲万古霉素、伊曲康唑口服液联合应用在粒缺患者合并感染中的临床研究.方法:粒细胞缺乏患者,一旦出现发热(T>38.5℃),即应用亚胺培南、去甲万古霉素、伊曲康唑口服液,并与单独应用亚胺培南或亚胺培南联合去甲万古霉素对照.结果:3药联合应用患者,均未发生致命性感染,更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均顺利度过粒细胞缺乏期;而单独应用亚胺培南或亚胺培南联合去甲万古霉素,发生肺部真菌感染30.6%,消化道致命性感染20.4%,治疗相关性死亡13.1%.结论:3药联合应用,抗菌谱广,早期能起到预防真菌感染的作用,使患者顺利度过粒细胞缺乏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1年8月108例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接受强化疗后在粒细胞缺乏期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的特点、感染种类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真菌感染发生的部位以肺部、血液最常见,在成功培养分离的菌种中以白色念珠菌(38.9%)、热带念球菌(19.6%)和曲霉菌(14.8%)为主。108例感染中抗真菌治疗有效77例,总有效率为71.3%;31例死亡,死亡率为28.7%。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死亡率高,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缩短了粒细胞缺乏持续的时间,早期预防性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是防治恶性血液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深部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血液系统疾病并发院内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52例患者,单一使用亚胺培南/西司或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与其他抗菌素合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每日剂量1.5-2g,静脉滴注。结果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9.6%;2.对G^ 需氧菌及G^-需氧菌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44.4%,60.0%;3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无效的患者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总有效率达56.4%,4.粒细胸缺乏合并感染患者中的有效率为51.9%,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具有高效、广谱的抗菌作用,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院内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恶性血液病患者化学治疗后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5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学治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感染的易感因素。结果 142例患者处于化学治疗后粒细胞缺乏及减少状态;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56.21%),其次为血液感染;病原菌中细菌感染占93.22%,真菌感染占6.78%;对革兰阴性杆菌较为敏感的药物为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对革兰阳性球菌较为敏感的药物为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对真菌较为敏感的药物为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细菌和真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粒细胞数目、年龄及住院时间为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化学治疗后粒细胞缺乏及减少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通过感染特点分析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珍旭  陈姗 《西部医学》2005,17(5):523-524
目的探讨院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分析院内继发真菌感染31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医院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疾病患者居多;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老化,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恶性肿瘤放化疗,免疫抑制剂、激素治疗和侵入性医疗操作;感染病原菌检出主要以念珠菌为主。结论降低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率的主要途径为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预防医源性感染,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临床研究观察帕尼培南一倍他米隆与亚胺培南一西司他丁治疗粒细胞缺乏或减少的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分别用帕尼培南一倍他米隆治疗20例及亚胺培南一西司他丁治疗19例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的患者,两药的用量及用法基本相同,最后比较二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以帕尼培南一倍他米隆及亚胺培南一西司他丁为主的抗生素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和68.4%,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5%和10.5%,两者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帕尼培南一倍他米隆对粒细胞缺乏或减少的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诱导缓解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易感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5年9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诱导缓解治疗的AL患者109例的临床资料,对发生医院感染的感染部位、致病菌和易感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L患者诱导缓解期医院感染率71.5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占27.72%)为主,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单因素分析示,年龄、白血病类型、中性粒细胞计数、粒细胞缺乏天数、住院天数、合并慢性基础疾病与AL诱导缓解期医院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住院天数、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住院天数、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是AL诱导缓解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它们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肺癌患者化疗期间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焕璜  陈春燕  杨玲  林燕  李永强 《医学综述》2013,(19):3600-3602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罹患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在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肿瘤化疗的11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入组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潜在的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41.5%(49/118)的患者在化疗期间发生院内感染,上呼吸道和肺部是主要感染部位,占所有感染的85.7%(42/49),真菌及革兰阴性菌为主要病原体,占所有检出病原体的84.2%(16/19);中性粒细胞降低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 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的院内感染率相对较高,中性粒细胞的降低与患者院内感染的罹患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40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284例)和非感染组(1122例),分析感染组患者的感染特征,并应用logistic回归对医院感染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感染组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351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221株(63.0%);革兰阳性菌130株(37.0%)],以呼吸道、泌尿系统多见。感染组患者年龄、NIHSS评分、糖尿病、吸烟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低蛋白血症、侵入性操作、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者所占比例大于非感染组,住院天数多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其中高龄、吸烟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NIHSS评分高、低蛋白血症、侵入性操作是神经内科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高龄、吸烟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NIHSS评分高、低蛋白血症、侵入性操作是神经内科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充分重视这些影响因素,尽可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杨靖  谢翠松  陈亚军  钟警  洪涛  文格波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6):1844-1845,1849
目的了解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导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6例服用ATD导致粒细胞缺乏且合并感染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粒细胞缺乏患者中27例由甲巯咪唑所致,9例由丙基硫氧嘧啶所致,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其次为泌尿系、消化道及皮肤软组织。31例患者住院后进行了血或分泌物培养,24份标本培养出致病菌,其中革兰阳性(G+)球菌10株,革兰阴性(G-)杆菌13株,真菌3株(有2例患者为混合感染)。结论 ATD导致粒细胞缺乏患者容易继发各种感染,其中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感染致病菌中G-杆菌与G+球菌相当,真菌感染并不少见,及时行分泌物及血培养对明确致病菌及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与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与预防院内感染发生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因呼吸系统疾病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325例,查阅住院病历,记录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与药敏试验、抗菌药物使用构成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325例的医院感染率为29.85%;医院感染部位以上、下呼吸道感染为主,感染率分别为25.77%与44.33%;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4.26%,主要包括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与大肠埃希菌;抗菌药物使用构成中,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噻肟/舒巴坦的使用占比最高,分别为23.87%与20.95%;多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间>10 d、有留置导管与恶性肿瘤是无创呼吸机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医院呼吸内科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主要以上、下呼吸道感染为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年龄、抗菌药物的使用、留置导尿管与住院时间是导致该类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与干预,可有效预防并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杨晓丽  申娟  刘利君  马长林 《四川医学》2017,38(12):1377-1380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疾病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我院精神科收治的461例老年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资料结果统计所有住院患者中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且通过临床相关检查结果分析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和其临床特征。结果感染组患者其年龄和住院时间均大于未感染组,BMI小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共送检标本140次,分离培养出病原菌8种共25株,阳性检出率17.86%,G+菌9株,占36.00%;G-菌16株,占64.00%,其中最常见病原菌感染为沙门菌志贺菌感染,且G-菌感染较为多见。院内感染大多数(71.43%)为首次感染,且上呼吸道感染(45.71%)最为常见;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最高(62.86%),冬季(41.43%)是感染高发季节。多因素分析可得年龄和住院时间为老年精神疾病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导致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性阴性菌,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且住院时间及年龄与院内感染发生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杨珂珂  徐玉梅  陆咏 《实用全科医学》2014,(8):1205-1207,1268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病死率、病原体种类、病原菌分布及其临床特点,明确感染的易感因素,为临床积极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病房收治的738例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收集整理其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计算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对有医院感染患者进行进一步分析,按照有无易感因素分成2组,并将2组患者相关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比较。结果738例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中有82例发生了96例次医院感染,其中12例发生了2种及2种以上的感染,感染的病原体以细菌感染最常见,其次是真菌和病毒感染,感染部位仍以呼吸道最常见,其次为泌尿道。影响感染发生的因素主要与原发病,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有无导管及合并症,并发症等有关,脑卒中病情越重,住院时间越长,卧床时间越长,其感染发生率越高,留置导管是导致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抗生素的滥用是导致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合并医院感染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65例好转,17例死亡。结论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是医院感染的好发人群,且感染是该类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积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医院内恶性肿瘤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谱、药物敏感性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科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食管癌和肺癌放化疗后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高;在获得的54株致病菌中,革兰阴性杆菌38株,以铜绿假单孢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12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4株,药敏显示耐药现象严重。肿瘤分期晚、高龄、白细胞低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昏迷、使用广谱抗生素等的患者与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为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对白细胞减少者进行保护性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并加强对放化疗的扶正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