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乳头状肾癌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癌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癌的CT和MRI影像资料。结果:CT检查7例,平扫呈软组织密度,增强后轻度强化。MRI检查8例,信号明显不均,以正常肾皮质信号为基准,6例表现为T1WI等或低信号,T2WI低信号改变。2例呈T1WI、T2WI混杂高信号改变,其镜下表现为广泛出血坏死灶。结论:乳头状肾癌属少血供病变,CT强化表现配合MRI T2WI混杂低信号改变有助于乳头状肾癌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不典型肾癌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肾癌的CT表现。结果:本组不典型肾癌包括囊性5例、含脂肪3例和双侧弥漫性1例,术前误诊2例。囊性肾癌主要与单纯性肾囊肿鉴别,含脂肪肾癌易误诊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双侧弥漫性肾癌罕见,但诊断并不困难。结论:仔细观察和分析不典型肾癌的CT征象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螺旋CT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14例,分析其螺旋CT平扫、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的表现。结果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7例,稍低密度5例,稍高密度1例,1例为囊实性肿块,其中2例伴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皮质期12例呈明显强化,2例呈轻中度强化。肾实质期肿瘤密度迅速减退,肾盂期肿瘤密度进一步减退。结论小肾癌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征象有一定特征性,对小肾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肾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肾恶性肿瘤的75%,CT对肾癌的诊断和分期准确性超过了90%,已成为诊断肾癌不可缺少的手段。笔者收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16例,重点讨论其CT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14例,行螺旋CT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分析其表现。结果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9例,稍低密度4例,稍高密度1例,2例为囊实性肿块,其中1例伴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皮质期11例呈明显强化,3例呈轻中度强化。肾实质期肿瘤密度迅速减退,肾盂期肿瘤密度进一步减退。结论小肾癌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征象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小肾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肾癌的CT表现特点。方法:12例无症状小肾癌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癌块直径1.8-3.0cm,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12例中病灶呈等密度影4例,稍低密度影6例,稍高密度影2例,5例病灶内见坏死区。增强扫描8例癌块明显强化,CT值升高30-75Hu。结论:小肾癌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为其正确定性诊断提供依据,为临床手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小肾癌的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肾癌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小肾癌CT表现.结果 17例小肾癌平扫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1例呈高密度.16例小肾癌增强皮质期明显强化,2例呈轻中度强化,实质期及肾盂期强化程度明显减退.2例小肾癌边缘可见假包膜.结论 螺旋CT对小肾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囊性肾癌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均行CT平扫和增强多期扫描分析CT表现.结果 18例共18个病灶,平扫时18个病灶表现为低或稍低密度、混杂密度,少数为均匀稍高密度.增强扫描后16例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表现为轻度均匀强化,动脉期14例病灶囊壁、分隔或壁结节早期明显强化.结论 囊性肾癌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分析其CT增强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与肾复杂良性囊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9.
螺旋CT多期扫描在诊断小肾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16例均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在平扫、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的螺旋CT表现。结果:CT平扫中8例病灶呈稍低密度,5例为等密度,1例为稍高密度,2例为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皮质期明显强化为14例,中度强化为2例。强化为均匀或不均匀。肾实质期扫描肿瘤密度迅速减退,肾盂期扫描肿瘤密度进一步减退。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的诊断中较常规CT有明显优越性;小肾癌皮质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表现,有重要的定性意义。皮质期扫描应作为小肾癌CT常规扫描。  相似文献   

10.
小肾癌螺旋CT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螺旋CT三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小肾癌的CT表现特征。结果:8例小肾癌中,平扫6例呈低密度,稍高密度和等密度各1例。增强扫描皮质期6例全瘤范围明显强化,1例轻中度强化。1例小囊性肾癌,增强后皮质期囊壁及囊内分隔明显强化。实质期及肾盂期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改变。结论:螺旋CT三期扫描对小肾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WHO病理分类中不同亚型肾细胞癌(renal cee carcinoma,RCC)的CT特征,旨在加深对RCC的认识,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9月72例经病理证实的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结果,其中透明细胞癌58例,乳头状细胞癌7例,嫌色细胞癌4例,多房囊性肾癌3例.结果 透明细胞癌平扫病灶呈等或低密度,增强扫描皮质期肿瘤多呈不均性明显强化,实质期、分泌期强化减退.乳头状细胞癌多呈等密度或囊实性,增强扫描皮质期实性部分轻度强化,实质期、分泌期延迟强化.嫌色细胞癌多位于肾髓质内,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强化均匀,坏死、囊变少见.多房囊性肾癌位于肾皮质区,由多个囊腔和分隔构成,囊壁及间隔菲薄,无附壁结节,平扫病灶呈低密度,增强扫描囊壁、间隔延迟强化.结论 不同病理亚型肾细胞癌CT特征、手术方案、预后均不同,术前影像学检查准确诊断能够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1例肾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实性肾癌18例,增强扫描皮质期13例呈明显增强,5例呈轻中度增强,囊性肾癌3例,增强后皮质期囊壁、壁结节、囊内分隔明显增强。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改变。术前正确诊断率和分期正确率分别为90.5%和80.9%。结论:肾细胞癌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大多数能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CT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谭恺  凌爱香  陈再智  徐忠飞 《放射学实践》2006,21(10):1034-1035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的CT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患者的CT图像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病变位于右肾8例,左肾5例。病灶直径4~25cm,平均13cm。病灶由多个囊腔和分隔构成,5例伴附壁结节,2例见囊壁钙化,增强后囊壁、分隔和壁结节可有强化。结论: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在鉴别时仍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SCT动态增强在乏脂肪RAML与嫌色细胞肾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并有完整临床和CT资料的21例乏脂肪RAML与14例嫌色细胞肾癌,回顾性分析其MSCT表现,测量病灶的各期CT值,并测量病灶相同层面皮质的CT值,并计算病灶CT值与其邻近皮质CT值的比值,统计分析各期CT值及其比值的统计学...  相似文献   

15.
肾透明细胞癌CT灌注成像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灌注成像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7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肿瘤生长部位均靠近肾门附近),术前均选择近肾门层面进行动态增强扫描,经过灌注软件处理分析分别获得肾癌组织及双侧肾皮质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组织通透性(PS)及时间密度曲线(TDC图)。结果:肾透明细胞癌肿瘤最高密度点血供丰富,但血流量较对侧正常皮质仍较低;肿瘤平均灌注较两侧皮质均低;肿瘤同侧肾脏皮质灌注较对侧低;肿瘤内不同密度点灌注特性不同;不同分级的肿瘤对静脉血流有不同的影响。结论:肾透明细胞癌CT灌注成像具有一定的特点,对其诊断及肾血流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联合病理分型对肾细胞癌的CT影像特征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肾细胞癌患者,术前均做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CT影像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34例透明细胞癌,5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3例乳头状癌,4例嫌色细胞癌,1例集合管癌。最新病理分型将颗粒细胞癌和多房囊性肾细胞癌均归到透明细胞癌,此类型肾癌血供丰富,增强扫描后动脉期明显强化;而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血供相对较少,强化程度明显低于透明细胞癌。结论各型肾细胞癌的CT表现的特异性并不强,最终分型仍依靠病理,仔细分析肾癌的CT影像特征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17.
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影像诊断价值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4种检查方法在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术前经IVP、超声、MRI、螺旋CT检查,分析其敏感性。结果:静脉肾盂造影21例中直接诊断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8例,可疑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3例,占52.4%。超声检查20例中直接诊断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8例,发现肾窦分离提示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可能5例,占65.0%。MRI检查21例中直接诊断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13例,提示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可能5例,占85.7%。螺旋CT检查28例中直接诊断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19例,提示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可能6例,占89.3%。增强19例中11例轻度不均匀强化,6例均匀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结论: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的生长位置主要影响静脉肾盂造影的诊断,肿瘤的生长方式是主要影响超声的诊断。无论在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癌灶的发现还是定性方面,螺旋CT和MRI的敏感性和诊断价值优于超声和静脉肾盂造影,CT与MRI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