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局麻药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新型局麻药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其不良反应,并以1%利多卡因加0.2%地卡因作为对照。方法 选择60例腹部手术病人,硬膜外麻醉时随机分别接受0.75%罗哌卡因(罗哌组,n=30)或1%利多卡因加0.2%地卡因(利地组,n=30),观察感觉阻滞(针刺法)、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镇痛和腹壁肌质量、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等反应。结果 罗哌组麻醉后手术开始前和术中感觉阻滞平面达胸6病例的百分比高于利地组,罗哌组首剂10min后出现运动阻滞病例的百分比低于利地组,而30min时无显著差异;罗哌组对循环的影响低于利地组;观察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0.75%罗哌卡因用于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能取得比利地组满意的镇痛肌松效果,比1%利多卡因加0.2%地卡因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更小,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咪唑安定预先给药对罗哌卡因致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30只,4-6月龄,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3组(n=10):空白对照组(C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咪唑安定+罗哌卡因组(MR组)。R组以0.5ml/min速率静脉输注0.75%罗哌卡因,至大鼠出现惊厥时停药;MR组于输注罗哌卡因前5min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8mg/kg;C组以0.5ml/min速率输注生理盐水2ml。停止输注罗哌卡因后即刻处死大鼠,取静脉血1ml,测定pH值,并用紫外比色法测定乳酸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脑组织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甘氨酸(Gly)和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R组静脉血乳酸浓度增加,pH值降低,MR、R组大鼠惊厥时脑组织各种氨基酸含量均升高(P〈0.05);与R组比较,MR组大鼠惊厥时罗哌卡因剂量增加,静脉血乳酸浓度降低,脑组织Asp、Gly和GABA含量降低(P〈0.05)。结论咪唑安定预先给药可预防罗哌卡因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并通过降低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的水平,降低罗哌卡因致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0.25%和0.375%罗哌卡因用于臂丛阻滞病人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其结构与布比卡因相似,但安全性大。然而,仍有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且与剂量相关。本研究观察0.25%和0.375%罗哌卡因及0.375%罗哌卡因含1:20万肾上腺素用于臂丛的阻滞效果。  相似文献   

4.
罗哌卡因为一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与布比卡因相比,二者作用强度、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近似,但前者具有在高浓度时对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低,低浓度时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分离效果较好等特点,目前常用于术后镇痛或分娩镇痛。临床实践中有关罗哌卡因较布比卡因其他一些潜在的优越性,仍有待进一步证实。本研究比较0.5%、0.75%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病人低位硬膜外阻滞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硬膜外罗哌卡因麻醉在上、下腹部,左右腰部,臀部等大面积多部位脂肪抽吸术中的应用及特点。方法将100例施行大面积多部位脂肪抽吸术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应用罗哌卡因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应用罗哌卡因组给予1%利多卡因和0.5%罗哌卡因注射液进行麻醉;对照组只给予相同剂量的1%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麻醉。观察两组的术区疼痛情况和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结果两组手术过程中术区均没有疼痛感觉。应用罗哌卡因组受术者运动自如,能主动改变体位;对照组受术者腹部以下不能运动,不能主动改变体位。结论在多部位大面积脂肪抽吸术中应用0.5%罗哌卡因麻醉,可以满足受术者术区无疼痛的要求,同时术中保留运动功能,术中能主动改变体位,减少医师体力消耗,也有利于受术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罗哌卡因在肛肠科局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将200例混合痔、肛乳头瘤、肛裂、肛瘘、肛周脓肿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分为两组,随机选择使用0.2%罗哌卡因(16±2)ml或者0.5%利多卡因(16土2)ml进行局部麻醉,测量感觉神经阻滞时间、感觉神经恢复时间、手术后镇痛时间。结果显示,两组感觉神经阻滞时间无明显差异,感觉恢复时间,罗哌卡因组优于利多卡因组(P〈0.05);手术后镇痛时间,罗派卡因较利多卡因有明显延长(P〈0.01);罗哌卡因5例、利多卡因32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果表明,罗哌卡因有局麻镇痛双重效应,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0.75%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对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为罗哌卡因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20例剖宫产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二组,I组:0.75%罗派卡因(n=10例),II组:0.5%布比卡因(n=10例)取L2-3行硬膜外穿刺,向上置管3cm,注入1.0%利多卡因5ml试验量,5分钟后注入首次剂量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8~15ml总量不超过20ml,结果:两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不同给药方式对坐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单侧下肢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A组坐骨神经给药方式为注射1%的利多卡因和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20ml;B组坐骨神经给药方式为先注射2%利多卡因10ml,然后注射0.75%罗哌卡因10ml。测定两组病人麻醉后腓肠神经外侧皮支(SN)、腓浅神经(FN)、胫神经跟内侧支(TN)的起效时间,并观察术中的麻醉效果。结果A组病人的SN和FN起效时间快于B组(P〈0.05),A、B两组TN起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SN、FN起效时间小于10分钟的例数比较,A组大于B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优秀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相同的局麻药用量下,坐骨神经阻滞采用2%利多卡因和0.75%罗哌卡因混合注射的方式起效快,是较好的临床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0.25%、0.3%、0.375%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0.25%布比卡因对照。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准备行上肢手术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分别用0.25%、0.3%、0.375%罗哌卡因和0.25%布比卡因40ml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病人有无不适症状,并分别对感觉和运动进行评价。结果 随着浓度增加罗哌卡因麻醉强度依次增加,40ml0.25%罗哌卡因麻醉强度明显低于0.25%布比卡因,且满意率低,仅为85%;将罗哌卡因浓度提高到0.375%,显示出与0.25%布比卡因相当的麻醉强度,满意率则提高到100%。结论 0.25%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慢、满意率低,不是临床使用的适宜浓度;0.3%、0.375%罗哌卡因起效快,作用完善,副作用少,可推荐用于长时间臂丛神经阻滞,而以0.375%罗哌卡因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鞘内注射后运动阻滞的半数有效量(ED50)及其运动阻滞的相对效能。方法104例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3组,分别鞘内注射0.5%(质量/体积)的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起始剂量是4mg,试验递增剂量为1mg.有效的定义是:鞘内注药5分钟内任一下肢出现运动阻滞(改良的Bromage评分和臀部运动功能评分)。结果鞘内注射罗哌卡因运动阻滞的ED50值为5.79mg(95%CI:4.62~6.96);左旋布比卡因的ED50为4.83mg(95%CI:4.35~5.32);布比卡因的ED50为3.44mg(95%CI:2.55~4.34)(P〈0.0007)。运动阻滞效能的相对比例:罗哌卡因/布比卡因为0.59(95%CI:0.42—0.82);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为0.83(95%CI:0.64~1.09);左旋布比卡因/布比卡因为0.71(95%CI:0.51~0.98)。结论3种酰胺类局麻药鞘内注射后运动阻滞效能由低到高分别是: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11.
大鼠静脉输注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混合液的毒性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混合应用对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心血管(CV)毒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静脉注射(ⅳ)0.5%罗哌卡因2mg·ks~(-1)·min~(-1),B组ⅳ 1.0%利多卡因4mg·ks~(-1)·min~1,C组ⅳ 0.5%罗哌卡因2mg·kg~(-1)·min~(-1) 1.0%利多卡因4mg·kg~(-1)·min~(-1)。麻醉及相关操作后持续监测脑电图、心电图、平均动脉压(MAP)。待呼吸、循环稳定20min后,血气分析值正常,记录此时的MAP、心率(HR)作为基础值,输入相应的局麻药。记录出现CNS毒性(SZ)、心律失常(DYS)和心脏停搏(ASYS)三个中毒点的时间、计算输入局麻药累积剂量。在各点采动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血浆中局麻药浓度。结果 A组发生SZ、ASYS时罗哌卡因累积剂量大于C组(P<0.05),但发生DYS时差异无显著性。B组发生SZ、DYS、ASYS时利多卡因累积剂量大于C组(P<0.05)。A组发生SZ、DYS、ASYS时罗哌卡因血药浓度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B组发生SZ、DYS、ASYS时利多卡因血药浓度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0.5%罗哌卡因与1.0%利多卡因混合应用后增加了CNS和CV系统毒性。  相似文献   

12.
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在坐骨神经阻滞时的麻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作为临床麻醉在国内外报道逐渐增多,具有许多优点,尤其对全身各系统影响轻微,而且术后有较长的镇痛时间。但坐骨神经起效时间较长是其缺点,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此种麻醉方式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笔者的前期研究得出坐骨神经应用2%利多卡因联合0.75%罗哌卡因10ml时,可以加快起效时间。本研究采用2%利多卡因10ml(约1.5倍ED50)复合0.75%罗哌卡因10ml应用于坐骨神经阻滞,验证这种复合用药的临床效果和起效时间,并与传统的硬膜外阻滞比较。  相似文献   

13.
咪唑安定拮抗罗哌卡因致惊厥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罗哌卡因引起惊厥时的剂量,对机体的影响及咪唑安定对罗哌卡因致惊厥的拮抗作用。方法 家兔20只,分成罗哌卡因组(R)和咪唑安定 罗哌卡因组(MR),均在未麻醉下行耳正中动脉、耳缘静脉穿刺置管,超级大国动脉监测MAP、HR,取样测全血乳酸浓度,血气及血浆罗哌卡因浓度,MR组预先经静脉推注咪唑安定0.8mg/kg,两组均以0.5ml/min输注0.7%罗哌卡因至惊厥发作停药,记录抽搐起止时间为惊厥持续时间。结果 R组和MR组罗哌卡因惊厥阈量分别为4.86mg/kg和12.26mg/kg,惊厥持续时间分别为7.25min和8.59min,惊厥时动脉血药浓度分别为11.52ugml和16.77ug/ml,罗哌卡因486mg/kg对血压、心率影响很小,罗哌卡因12.26mg/kg使血压下降31%,心率减慢35%,停药后逐渐恢复正常,两组动物均无特殊处理全部存活,MR组在惊厥过程中能维持动脉血pH正常,血乳酸水平不升高,结论 罗哌卡因对心血管毒性作用较轻,0.8mg/kg咪唑安定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罗哌卡因在全身毒性反应,能提高罗哌卡因惊厥阈量2.5倍。  相似文献   

14.
罗哌卡因具有作用时间长和毒性小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神经阻滞,由于腰丛神经和坐骨神经的解剖特点,需要较大剂量的罗哌卡因才能满足临床要求,这增加了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可能性[1];因此,应该进行合理配伍,既能满足手术要求,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罗哌卡因的剂量.利多卡因具有起效快、弥散广和脂溶性较高的特点[2].本研究拟评价下肢手术患者罗哌卡因混合利多卡因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0.1%罗哌卡因与0.1%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其化学结构与布比卡因相似 ,但对中枢神经及心血管毒性明显低于布比卡因[1] 。低浓度时 ,罗哌卡因对感觉和运动神经可呈分离阻滞[2 ] 。本研究拟观察小剂量罗哌卡因合并芬太尼硬膜外持续输注进行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 ,并与相同浓度的布比卡因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平行试验。对自愿接受无痛分娩的 6 0例名足月初产妇 ,年龄 2 1~ 31岁 ,ASA分级 1~ 2级 ,随机分为 (1)试验组 :罗哌卡因组 (R组 )和 (2 )对照组 :布比卡因组 (B组 )。R组 ,负荷剂量 :罗哌卡因 10mg 0 1mg…  相似文献   

16.
0.25%罗哌卡因施行硬膜外腔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哌卡因是新型中长效局麻药,与布比卡因相比,其结构与性能类似,效能较弱,似两者的浓度接近叶,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阴滞较弱于布比卡因^[1-3],因此,罗哌卡因特别适宜于临产妇分娩镇痛。本文对临产妇应用硬膜外腔0.2%罗哌卡因施行无痛分娩。观察产妇VAS、胎儿血气及Apgar评分.并与同期应用硬膜外腔0.175%布比卡因无痛分娩者进行比较。今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丁丙诺啡对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起效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起效时间是评价硬膜外阻滞临床效果的重要指标。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罗哌卡因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其特点是毒性低、作用时间长和感觉运动阻滞分离,但硬膜外阻滞的起效时间仍偏长。目前有关阿片类镇痛药对罗哌卡因起效时间影响的报道很少,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法对丁丙诺啡0.15mg加入0.75%罗哌卡因后硬膜外起效时间、阻滞平面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行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0例。Ⅰ组:0.5%罗哌卡因;Ⅱ组:0.5%左旋布比卡因;Ⅲ组:0.5%布比卡因。行连续低位硬膜外麻醉。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平面上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程度及麻醉质量。结果Ⅰ、Ⅱ和Ⅲ组首次局麻药用量分别为(14.38±1.57)、(14.75±0.50)和(13.80±1.30)ml。Ⅰ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比Ⅲ组长(P〈0.05),Ⅰ组Bromage评分为1分的例数多于Ⅲ组(P〈0.05)。与Ⅲ组比较,Ⅰ、Ⅱ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平面上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Ⅲ组SBP在感觉阻滞平面达上界及运动阻滞起效时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0.5%罗哌旨因、左旋布比卡因或布比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均可产生良好的感觉和运动阻滞,三种药物药效学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行硬膜外麻醉对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作用。方法:将60例选择期行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选用0.75%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50μg混合液,对照组选用0.20%丁卡因加1.50%利多卡因混合液行硬膜外麻醉。结果: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影响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寒战发生率为7%,也明显低于对照组33%。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行硬膜外麻醉用于前列腺电切术效果确切,对循环系统干扰小,能降低术中寒战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惊厥EDso致单次惊厥对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11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35只)和罗哌卡因组(R组,75只)。R组大鼠腹腔注射罗哌卡因惊厥ED。致单次惊厥。分别在R组惊厥后2h、6h、24h、3d、7d的5个时点,NS组和R组各取5只大鼠海马组织冠状切片行Bax、Bcl-2蛋白免疫组化检测,显微镜下观察单位面积内Bax和Bcl-2阳性表达细胞的形态和数目。在R组惊厥后8、39d两个时间点,Ns组和R组大鼠各进行1次Morris水迷宫实验(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搜索实验)。结果成年大鼠腹腔注射罗哌卡因惊厥ED。致单次惊厥后,惊厥潜伏期为(9.3±3.7)S,惊厥持续时间为(7.2±4.6)s。与NS组比较,R组Bax蛋白表达在惊厥后2h时即升高,24h时达峰后回落,7d时仍高于NS组(P〈0.05);Bcl-2蛋白表达在惊厥后2h时反应滞后(P〈0.05),6h时升高(P〈0.05),24h时达峰后回落(尸≮0.05),7d时恢复正常(P〉O.05)。惊厥近期R组逃避潜伏期和空间搜索成绩明显差于NS组(P〈O.05),惊厥远期R组逃避潜伏期和空间搜索成绩与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注射罗哌卡因惊厥ED50致单次惊厥可引起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凋亡增加、惊厥近期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但对惊厥远期学习记忆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