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录李永明在美国中医学院博士班讲课期间与巩昌镇就李永明的针灸理论展开的一系列关于美国针灸医学发展的对话。该部分讨论了"气球理论"、"硬针灸"与"软针灸"、泛穴现象、宋氏肥大细胞理论等。"气球理论"将针灸治疗产生的效果分为5个层次:自愈效果、安慰剂效应、心身疗法、针刺非特异穴效果、针刺特异穴效果。依据"气球理论",有利于设计合理的临床试验,解答针刺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疗效问题,有利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区别"硬针灸"和"软针灸",有利于对临床试验结果做出正确的解读,有利于选择最佳的针灸疗法。根据临床现象和随机对照试验提出泛穴现象,其指针刺人体非特异穴位会产生一定的针刺生物学效应或起到一定治疗作用。泛穴现象不否认传统穴位的特异性,与以痛为腧不矛盾。宋氏肥大细胞理论可能是针灸穴位的细胞生物学基础,肥大细胞分布与经典穴位分布、微针系统穴位分布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从《灵枢》“天牖五部”出发,通过整理《灵枢》中关于颈项部腧穴的论述、回顾后世针灸相关医籍中对颈项部腧穴的认识、总结近现代医家对颈项部腧穴的应用创新情况,梳理应用颈项部腧穴的学术渊源;结合近现代诸多针灸医家的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应用颈项部腧穴的学术特点,如擅长运用颈项部组穴、擅于发现颈项部“奇穴”、强调针刺手法、考究针刺深度等,从而引发针灸从业者思考如何开发颈项部腧穴更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传统针灸穴位的名称非常富有特色,是中华文化的结晶.考其古人对穴位的命名,可谓上察天文,下观地理,中通人事,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正如孙思邈言"凡诸穴,各不徒设,皆有深意".因此穴位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穴位的本质、特点和临床功用.历代医家非常重视穴位的命名,尤其对针灸腧穴的名称,作了不少诠释.在小儿推拿中也有很多特定穴位,但历史上却鲜见对其名称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同传统的针灸穴位一样,小儿推拿特定穴位的名称也具有丰富的内涵,通过探讨其命名,对于我们正确了解和运用该穴位,以及继承传统中医都有积极意义.本文拟以"头面三法"为对象,从穴名的角度探讨其重要性和配伍原理,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4.
记录李永明在美国中医学院博士班讲课期间与巩昌镇就李永明的针灸理论展开的一系列关于美国针灸医学发展的对话。该部分讨论了比较优势理论、"心身针灸"、安慰剂效果、微针疗法等。在肥大细胞基础上建立的泛穴理论如同经济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针灸疗法包括了心身疗法,统称为"心身针灸",有利于对临床试验结果做出正确的解读,有利于提高针灸疗效。针灸疗法是相对最好的非药物镇痛疗法,针灸界应主动推进评估方法的进步,同时行使监督和批评的权利。针灸有安慰剂作用,但不可将针刺特异穴以外的所有针灸疗效都归为安慰剂作用。全息概念是微针疗法的传统理论基础,宋氏肥大细胞理论是微针系统的组织细胞学基础。微针理论也与取类比象思维有关。  相似文献   

5.
对腧穴进行准确定位,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它关系到疗效的好坏,如<太平圣惠方>所谓"穴点以差讹,治病全然纰缪",即属此意.笔者在多年的盲人大中专针灸推拿教学中体会到:腧穴定位的准确性关系到针灸推拿疗效的好坏,虽然使用的是全国统编大专六版教材,但因人施教、方法灵活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古今针灸疗法临床思维的多态性分析,认为针灸疗法的指导理论体系呈现多样性,经典经络系统只是针灸疗法理论体系的主要组成之一,古今针灸临床都没有将经典经络系统作为指导针灸临床治疗选穴的唯一和纯化的理论体系。古代有局部病灶直接选穴或选位、按经典经络理论选穴、按腧穴主治选穴、按病选穴、按证候群选穴、按病寒热虚实选穴、脉候选穴、按时选穴,按经脉之标本、终始、根结选穴以及按针具指导临床等,内容十分丰富。现代针灸临床除上述古代理论外,更有西医解剖学等现代理论的应用,而且也有现代建立的各种微针体系和新疗法新理论。通过对古今针灸疗法理论多样性的分析,初步提出针灸疗法理论体系的重构设想,即应包括经典理论体系和现代理论体系。经典理论体系可大体上分经典经络系统、经典非经络(经络以外)的理论体系和经典中医理论体系;现代理论体系应包括神经系(线性联系)和非神经系(非线性联系)两大体系。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176-2179
目的:通过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痔疮的腧穴,归纳总结出主治痔疮的"同功穴",为腧穴配伍及针灸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痔疮的腧穴,分析痔疮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并对其进行频次、归经、所在部位的统计分析,同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GB/T30233-2013)》进行对照。结果:经统计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痔疮的"同功穴"有36个,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为主,部位以下肢部、上肢部、臀部和腰背部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GB/T 30233-2013)》中主治痔疮的腧穴有11个穴位,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部位以下肢部和臀部为主,其中30部针灸教材中主治痔疮的"同功穴"全部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GB/T 30233-2013)》中主治痔疮的11个穴位。结论:选取主治作用相同或相近的"同功穴"为现代临床针灸治疗痔疮提供最佳的选穴方案及科研思路,进一步佐证腧穴配伍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临床针灸治疗痔疮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将四肢内外侧或躯干前后方相对位置上的部分针灸腧穴命名"相对穴", 如内关与外关,阴陵泉与阳陵泉,悬钟与三阴交等."相对穴"阴阳二经一边一穴,它帮助掌握经络循行,定穴知一晓二,针刺一边一针(对刺)或一针二穴(透刺),操作方便,疗效好.它使"经络、腧穴、操作、应用"四者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应用,避免了腧穴、刺灸、治疗之间教学的脱节.  相似文献   

9.
头皮发际区微针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总结头皮发际区穴位分布规律,发现头皮发际区存在着一个排列有序的穴位群,其分布规律与传统经络循行及所主脏腑高度吻合,针刺相应的头皮发际区穴位可以治疗如失眠、偏头痛、血管性痴呆等多系统疾病与病症,具备类似于耳针、眼针疗法等特征,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头皮发际区微针系统.本文全面介绍了头皮发际区微针系统的理论基础、经穴分布规律、临床应用与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便秘的腧穴,归纳总结出便秘的"同功穴"及其规律谱,为腧穴配伍及针灸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便秘的腧穴,分析便秘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并对其进行频次、归经、所在部位、规律谱分析,同时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进行对照。结果通过统计,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便秘的"同功穴"有77个,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为主,部位以下肢、胸腹、腰背为主,把频次在20~26次的腧穴,定为一级谱,23个穴位;出现频次在4~19次的腧穴,定为二级谱,25个穴位;出现频次在3次以下的腧穴,定为三级谱,29个穴位。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便秘的腧穴有28个穴位,其中在一级谱中有20个,二级谱中有8个。结论表明便秘的"同功穴"与《国家标准·腧穴主治》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