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应用高刺激率ABR对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病例进行测试,其中:①不同发病时间组51例;②同一患者发作期和缓解期动态观察组27例;③发作期组25例缓解期组29例。测试结果表明:①不同发病时间组波V潜伏期及波I-V间期异常率以1~7天者最高,随着发病时间的加长而减小;②同一病人波V潜伏期及波I-V同期发作期明显长于缓解期:③发作期组波V潜伏期及波I-V间期也明显长于缓解期组。说明本测试法不仅可敏感地发现椎基底动脉系缺血所致的损害,且可观察缺血状态的动态变化,脑干缺血程度与发病时间有相关性,是一种可靠而敏感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高刺激率ABR测试67例不同发病时间的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病人以ABR51-11次/s各波潜伏期与波间期差作为分析参数来探讨VBTIV发病后不同时间与高刺激率ABR波潜伏期的相关性。结果显示;VBTIV发病后不同时间与高刺激率ABR51-11次s/V波,Ⅰ-Ⅴ间期,Ⅲ-Ⅴ间期呈显著性负相关,其测试时间越早,脑缺血程度越重,波潜伏期延长越明显,证实高刺激率ABR测试可用于VBTIV的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高刺激率(51次/s)ABR测试67例不同发病时间(1~72天)的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BTIV)病人,以ABR51-11次/s各波潜伏期与波间期差作为分析参数来探讨VBTIV发病后不同时间(天)与高刺激率ABR波潜伏期(ms)的相关性。结果显示:VBTIV发病后不同时间与高刺激率ABR51-11次/sⅤ波、Ⅰ—Ⅴ间期、Ⅲ—Ⅴ间期呈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0.51、—0.45,相关系数的t检验,P<0.01),其测试时间越早,脑缺血程度越重,波潜伏期延长越明显,证实高刺激率ABR测试可用于VBTIV的动态监测和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4.
高刺激率ABR测试对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性眩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本室所建立的高刺激率(51次/秒)ABR测试论断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性眩晕(VBTIV)的方法,分别测试31例VBTIV病人及31例年龄及性别匹配的正常中老年人,以探讨年龄及性别对测试结果是否有影响。结果显示:VBTIV组高刺激率ABR测试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比其性别及年龄匹配的正常中老年组明显延长(P<0.01),异常率明显增高(P<0.01);正常中老年组的高刺激率ABR异常率与本室  相似文献   

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听性脑干反应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无明显听力减退和中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分别用短声重复率每秒20次与40次两种给声方式做了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并以10例正常人对对照。结果短声重复率增加至40次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ABR波潜伏期和波间期延长,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此法可作为检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辅助手段;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中,听力正常组与听力减退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椎基底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通(麦角溴烟酯)治疗28例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高刺激率短声刺激ABR测试,比较治疗前后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结果治疗后高刺激率ABR异常出现率明显减少,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明显缩短。结论脑通是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的有效药物,高刺激率ABR可客观评估其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测试在1岁6个月~6岁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①在首诊时采用ABR测试97例179耳1岁6个月~6岁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根据反应阈提高的程度分为3组:轻度组为20~30dB nHL,中度组为40~60dB nHL;重度组为70~90dB nHL。以同一年龄段的正常小儿为对照组,分析4组ABR波潜伏期和波间期的特点。②选择轻,中度组病例各10例(20耳)、重度组5例(10耳),行鼓膜穿刺或鼓膜切开术,分析中耳积液量和性状与ABR波潜伏期的关系。③随诊治疗中,每周检测ABR一次,以监测疗效,并以对照组ABR潜伏期和反应阈为指标判断预后。结果①轻、中、重度3组随着ABR反应阈的提高,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增多,而波间期无明显变化。②轻、中度组随着中耳积液的增多变稠,ABR的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增多。重度组中耳积液与中度组无明显差异,而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却明显增加。③轻、中、重度3组预后不同。结论在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治中,声导抗测试虽能为中耳病变提供重要依据,但辅以ABR测试,不仅能提供更多的中耳信息,还能反映内耳功能和高频听觉状态,作为该病诊断以及判断疗效和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67例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BTIV)患者按不同发病时间分组(1~7、8~15、>15天)行高刺激率(51次/秒)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结果显示:VBTIV发病后1~7天组的高刺激率ABR波潜伏期及波间期比8~15天组及>15天组明显延长,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且异常率亦明显增高,1~7、8~15、>15天组异常率分别为88.46%、76.19%及25.00%,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本研究表明:VBTIV末次发作后1~7天为高刺激率ABR测试的最佳时间,在此期间测试有效高的异常率,可为VBTIV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刺激率51次/s听觉诱发电位测试诊断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BTIV)及进行疗效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正常成年人组50例,排除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等系统疾病,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均正常;患者组50例,排除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角肿瘤等蜗后病变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用丹麦Madsen公司2260型脑干诱发电位(ABR)系统测试。给予交替短声刺激,感觉级75dBSL,最大输出为130dBpeSPL。分别给予11、21、51、71次/s的ABR测试,左、右耳分别检测。患者组在应用凯时治疗两周后,再用同样方法复查ABR。结果采用高刺激率51次/sABR与11次/sABR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的差值作为分析参数.患者的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均较正常人延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高刺激率51次/sABR测试,在波潜伏期、波间期以及波形异常的检出率上比11次/sABR高。患者经治疗缓解后其波Ⅲ、Ⅴ潜伏期和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比发作期明显缩短(P〈0.05)。结论与常规低刺激率ABR相比.高刺激率ABR更有助于VBTIV的诊断,还可以监测VBTIV的预后,评价治疗效果,是VBTIV的客观而敏感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颈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颈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0例颈性眩晕的患者和40例健康人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测量I、Ⅲ、Ⅴ各波潜伏期,I-Ⅲ、Ⅲ-Ⅴ和I-Ⅴ波峰间潜伏期,Ⅲ-Ⅴ和I-Ⅲ波比值,采用t检验对二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疾病组的异常表现。结果 疾病组V波潜伏期,Ⅲ-Ⅴ和I-Ⅴ波峰间潜伏期明显增大,Ⅲ-Ⅴ/Ⅰ-Ⅲ比值大于1。结论 本组资料提示颈性眩晕者可以产生  相似文献   

11.
对60例(74耳)听力正常的主观性耳鸣患者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结果表现为波I潜伏期明显延长,波II、V潜伏期相应延长及部分消失。I~II波间期较对照组缩短,II~V、I~V波间期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耳鸣主要为耳蜗病变,本组病例未见影响脑干通道传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金纳多对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患者脑干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VBTOV患者36例,静脉应用金纳多治疗,分别于疗程第7、10、14、21天时,行11次/s的常规ABR测试和51次/s的高刺激率脑干诱发电位ABR测试并进行比较。结果 比较51次/s与11次/s的ABR测试结果,除波Ⅰ潜伏期两者无差异外,其余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于治疗后较治疗前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发病的早期,ABR波Ⅴ潜伏期和Ⅰ~Ⅴ波间期延长更为明显。结论 高刺激率ABR可作为VBTIV疗效评估的一个客观指标,金纳多是治疗VBTIV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ertebrobasilar transient ischemic vertigo,VBTIV)的有效药物,为金纳多(GINATON)治疗VBTIV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给33例临床诊断VBTIV的患者静脉滴注金纳多10天,每天105mg,治疗前与治疗后(静脉滴注金纳多10天)同一患者分别行高刺激率ABR测试,且为客观对照,在治疗前后分别行扭颈下脑血流图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VBTIV患者经用金纳多静脉滴注治疗10天后高刺激率ABR测试51~11次/秒V波潜伏期及Ⅰ~Ⅲ间期、Ⅲ~Ⅴ间期、Ⅰ~Ⅴ间期明显缩短,异常出现率明显减少;治疗后扭颈下脑血流图的阳性率与治疗前相比由46%降至12%,TCD检测椎基底动脉系统其血流速度等参数在治疗后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高刺激率ABR可作为金纳多治疗VBTIV疗效评估的一个客观指标,金纳多可有效改善VBTIV患者的内耳微循环,是治疗VBTIV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8.3 ABR在耳神经学方面的应用 从耳神经学诊断的目的来分析ABR时应注意:①各波的振幅是否存在或消失;②各波的潜伏期;③波间期,特别是Ⅰ-Ⅴ、Ⅰ-Ⅲ、Ⅲ-Ⅴ的波间期;④两耳Ⅰ-Ⅴ波间期的对比;⑤波形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5.
应用前庭脊髓反射功能测量仪(VSMS),对20例正常青年人及63例眩晕伴平衡功能障碍者进行了静平衡状态下客观量化测试。63例病人中,男性47例,女性16例,年龄17~71岁。其中,前庭神经元炎20例,药物中毒性耳聋12例,椎-基底功脉供血不足24例,脑部疾患7例。经VSMS测试结果显示:外周性与中枢性损伤在图型及轨迹的数值上有明显不同。表明VSMS在眩晕疾病诊断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26例(51耳)小于胎龄儿听性脑干反应(ABR)的阈值、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等项参数进行测试。并以105例(199耳)正常新生儿和44例(88耳)窒息新生儿作对照。结果显示:小于胎龄儿ABR的阈值提高者较正常新生儿组高(P<0.005);且波I、II潜伏期延长明显(P<0.001),波V潜伏期亦延长(P<0.05)。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具有频率特性的Logon刺激声诱发听性脑干慢负相反应(SN10),探讨了纯音听阈、Logon行为阈及SN10反应阈之间的关系。实验分三组:①正常组30耳;②平坦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组40耳;③陡降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组40耳。研究结果表明:①正常组及平坦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组之SN10反应阈在Logon行为阈上10~13dB,在纯音听阈上26~28dB;②以SN10反应阈来预估Logon行为阈,95%的Logon行为阈理论值在实测值±10dB以内,99%的Logon行为阈理论值在实测值±15dB以内;③如果相邻两倍频SN10反应阈差值≥10dB时,可初步判断其听力图型为陡降型;④SN10潜伏期-强度函数曲线及振幅-强度函数曲线符合ABR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上呼吸道乳头状瘤HPVDNA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重引物PCR技术对47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RRP)和9例声带息肉石蜡包埋组织中HPV6/11、16、18DNA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①RRP组织中HPV6/11DNA的阳性率为68.1%(32/47),其中喉乳头状瘤、口咽乳头状瘤、鼻腔和鼻前庭乳头状瘤组织中HPV6/11DNA的阳性率分别为70.4%(19/27)、66.7%(4/6)和64.3%(9/14);②所有RRP标本中均未发现特异性的HPV16和HPV18DNA;③9例声带息肉标本中四种型号的HPVDNA全部阴性。实验结果表明,RRP的发病与HPV6/11感染密切相关。多重引物PCR检测HPVDNA具有敏感、特异、快速、简便等优点,适合于临床广泛开展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王宁宇谷京城华阳凌晨我们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6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患者进行了检查,并与60例伴有眩晕症状的其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对比。一、材料和方法1.VBI组:临床诊断为VB...  相似文献   

20.
主观性耳鸣患者听性脑干反应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0例听力正常的主观性耳鸣患者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结果表现为波I潜伏明显延长,波Ⅲ,Ⅴ潜伏期的相应延长及部分消失。Ⅰ-Ⅲ波间期较对照组缩短,Ⅲ-Ⅴ,Ⅰ-Ⅴ波间期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耳鸣主要为耳呐为体,本组病例未见影响脑干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