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HS-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TOSHIBA型号ACCUte-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结果 AMI患者入院时血清中HS-CRP水平为(10.9±3.78)mg/L,显著高于对照组(2.14±0.68)mg/L.结论 AMI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是诊断AMI新的参考指标,与心肌酶谱联合检测对AMI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中的变化。方法测定正常老年人30例,老年人患者稳定性心绞痛2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6例,急性心肌梗死22例血清中hs-CRP含量。结果老年人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s-CRP明显高于正常人,且hs-CRP从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到急性心肌梗死各组逐渐增高。结论血清hs-CRP水平对老年人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水平(CR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间的关系,并判断病情预后。方法采用分组比较的办法,实验组:45例发病后6h内入院的AMI病人,入院后并动态监测CRP。并以CRP增高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分为A、B两组。对照组:选择在年龄和性别构成上与实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健康体检人员49例监测CRP。结果AMI患者中,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AMI病程中,随病程延长,CRP呈现峰值关系;A组病死率33.3%,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绞痛及心衰发生率也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MI患者CRP较正常人明显升高,且CRP水平对AMI预后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水平(CR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间的关系,并判断病情预后。方法 采用分组比较的办法,实验组:45例发病后6h内入院的AMI病人,入院后并动态监测CRP。并以CRP增高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分为A、B两组。对照组:选择在年龄和性别构成上与实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健康体检人员49例监测CRP。结果 AMI患者中,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AMI病程中,随病程延长,CRP呈现峰值关系;A组病死率33.3%,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绞痛及心衰发生率也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MI患者CRP较正常人明显升高,且CRP水平对AMI预后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毅 《职业与健康》2008,24(5):506-50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70名AMI患者血清CRP的含量。结果AMI患者血清CRP水平(21.12±17.16)mg/L明显高于对照组(3.20±2.12)mg/L(P〈0.05)。结论CRP可以作为评价AMI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血脂水平和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4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用药组20例,常规用药加用辛伐他汀(即联用组)组20例,并附正常人组20例。并测定治疗前后的血脂(TC,TG,LDL—C,HDL—C)水平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AMI患者早期血浆患者CRP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4周后两组CR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显著,治疗组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用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C,TG,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结论:常规用药加用辛伐他汀能显著降低AMI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AMI患者早期血浆中CRP水平。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突然减少或中断,引起严重而持久的心肌急性缺血和坏死。AMI起病急骤,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是循环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病。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诊治措施,对挽救濒危AMI患者,改善预后状况,降低急性期的病死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ECG)ST段变化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28例首次AMI患者发病后第1、2、3、7d经12导联ECG和CRP检查.结果A组患者随发病天数延长逐渐增多,第1d8例,第2d13例,第3d15例,第7d17例.B组相应渐少,两组CRP水平第1d和第7d无差异.第2d和第3d有极显著差异,分别是第2d(31.1±34.2)/(96.2±30.1)mg/L(且P<0.001),第3d(31.3±12.3)/(79.4±36.3)mg/L(P<0.0005).结论AMI患者发病后第2d和第3dECG ST段抬高与高CRP水平密切相关.对ST段抬高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印章  张博 《职业与健康》2013,(19):2572-2573,2576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AMI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检测血清中hs—CRP、血糖、血脂、心肌酶、肌钙蛋白及心脏彩超等,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中hs—CRP明显降低(4.89±1.90,2.55±1.93,P〈0.05),心脏彩超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108.96±21.79,92.63±23.51)、心室快速充盈期与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比值(E/A)(0.73±0.08,0.96±0.07)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6.69±13.84,59.73±12.78)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显著降低AMI患者体内hs-CRP的表达,并对改善心功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海荣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814-3815
[目的]观察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临床选取AMI病人5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9例)和阿托伐他汀组(2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2周;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每晚1次口服。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治疗前后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CRP。[结果]①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G、TC及LDL-C浓度无明显变化,而治疗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②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TG、TC、LDL-C、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且hs-CRP的下降幅度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改善AMI患者的血脂水平,进一步降低hs-CRP浓度,抑制AMI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临床意义。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1979~2011.01)、VIP(1989~2011.01)和万方数据库(1997~2011.01)有关文献,采用RevMan 4.2.2.0软件对入选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6篇研究符合要求,纳入分析。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浆丙二醛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人群中的变化,并深入探讨血浆丙二醛(MD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不稳定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组)各40例,以及正常对照(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收集各组人群一般资料,并检测血浆常规生化指标、丙二醛、高敏C-反应蛋白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BMI、HDL-C、ApoA-1、ApoB水平显著升高(p<0.05);各组间血浆hs-CRP、MDA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从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到急性心肌梗死组呈递增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hs-CRP、MDA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s-CRP、MDA水平之间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偏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s-CRP与MDA水平之间具有直线相关性。结论这提示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可能参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而抗炎、抗氧化治疗可能对急性心肌梗死有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与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实验组为41例诊断为急性VMC患者,测定41例VMC患者发病1周内的血清cTnT和CRP值并与对照组45例的结果相比较。结果 cTnT平均值:VMC组为(0.703 4±0.632 5)μg/L,对照组为(0.014 2±0.000 5)μg/L,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CRP平均值:VMC组为(47.25±32.08)mg/L,对照组为(7.25±1.38)mg/L,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与对照组比较,VMC患者在急性期中,cTnT与CRP均有明显升高,二者密切相关,说明在病毒性心肌炎时联合检测cTnT、CRP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井堂 《中国卫生产业》2012,9(16):26-26,28
目的 研究各期梅毒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水平.方法 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梅毒患者血清中CRP浓度.结果 Ⅱ期梅毒患者CRP水平分别高于I期及Ⅲ期患者,有显著差异(P值< 0.01);Ⅰ期CRP水平与Ⅲ期梅毒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值> 0.05).RPR滴度>1:16患者CRP水平明显高于滴度低的患者,治疗后,RPR滴度>1`:16梅毒患者CRP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各期梅毒患者体内CRP水平存在差异,因此,血清CRP水平可以作为各期梅毒感染程度标志物,并为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和ddL急性阑尾炎致病菌种类及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通过测定86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术前、术后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合临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研究中,以大肠埃希菌阳性率最高,且其C-反应蛋白水平较其他细菌感染的高;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比单纯性阑尾炎的C-反应蛋白高。结论通过测定C-反应蛋白可以预测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致病菌及病理分型,为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中脑钠肽(NT-pro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表达以及变化关系,为其治疗及预后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择1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并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血清NT-proBNP、CRP检测指标进行研究,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NT-proBNP及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08,t=37.247;P<0.05)。治疗后CRP、NT-proBNP水平在发生其他心脏事件病例中明显高于治愈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58,t=4.557;P<0.05)。结论:NT-proBNP和CRP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较为敏感,可作为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异常的影响. 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52例给予常规治疗,他汀组5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顿服;分别在发病24 h内及14 d后抽血检测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比较两组间差异. 结果 入院初两组患者血清hs-CRP、TC、LDL-C、HDL-C和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他汀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0.001);而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短期即可发挥抗炎作用,且此作用不依赖于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近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STEMI患者110例,在入院24 h测定hs-CRP的最高值,并将测定值≥80 mg/L者定义为A组,测定值<80 mg/L者定义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A组心力衰竭的发生率(37.2%)明显高于B组(11.9%),P<0.01;A组心绞痛发生率(34.9%)显著高于B组(13.4%),P<0.01;A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37.2%)显著高于B组(13.4%),P<0.01;A组死亡率(7.0%)高于B组(1.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可以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预后,尤其是心力衰竭、心绞痛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C-反应蛋白与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3月—2014年4月本院消化科接诊的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设为观察组,抽取同期30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第1、3、5、7、9、12天检测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水平(CRP),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CRP水平均于第三天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0.0%高于对照组13.3%,观察组死亡率20.0%,对照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观察组7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反应蛋白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C反应蛋白水平可作为判断AP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AMI患者90例,参照Lown分级标准分为A组(0级)、B组(I级、Ⅱ级)和C组(Ⅲ级、Ⅳ级、V级)各30例,均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水平,对三组患者的血清水平进行比较并做相关性分析;同时,按照梗死发生部位将患者分为前壁梗死组(52例)及其他部位梗死组(38例),并对比两组CRP水平。结果:C组CRP水平明显高于A组、B组;B组CRP水平较之A组相对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心梗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心梗组(P〈0.05)。CRP与Lown分级呈正相关(r=0.63,P〈0.05)。结论:CRP与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梗死发生部位的基础性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