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醋酸地塞米松脂质纳米粒的优化处方及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较高载药量,避免药物突释,达到缓释的新型醋酸地塞米松脂质纳米粒.方法:利用薄膜-超声法,使用卵磷脂和大豆油作为载体材料,制备醋酸地塞米松脂质纳米粒.以纳米粒的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和包封率作为考察指标,对有机溶剂的种类、投药量、载体材料投料比、表面活性剂种类、表面活性剂用量和超声时间进行筛选,并进行体外释放研究.结果:最终确定最优处方及制备工艺为醋酸地塞米松15 mg,大豆油100 mg,卵磷脂100mg,二氯甲烷20 mL,4%的聚山梨酯80和4%的泊洛沙姆188各10 mL,超声时间5 min.结论:该处方制备的纳米粒不仅可提高醋酸地塞米松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且可避免药物的突释现象,为其纳米新剂型的制备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9,(9):1168-1172
目的:制备丁香苦苷固体脂质纳米粒(SYR-SLN),优化处方,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采用乳化蒸发法制备SYR-SLN,以包封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考察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处方中卵磷脂-单甘酯质量比、有机相-水相体积比、泊洛沙姆188(F68)浓度、投药量进行优化,确定最优处方工艺,考察所制纳米粒的包封率、载药量、形态、粒径、Zeta电位、稳定性等。结果:卵磷脂-单甘酯质量比为3∶240 mg、F68浓度0.4%、SYR 10 mg、无水乙醇5 mL、蒸馏水10 mL,乳化温度为65℃,搅拌速度为600 r/min。所得SYR-SLN的包封率为(42.35±0.60)%(n=3),载药量为(5.33±0.03)%(n=3),其外观圆整,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80.30±5.31)nm,Zeta电位为(-41.9±0.8)mV,4℃条件下贮存15 d稳定性良好。结论:本方法成功制得SYR-SLN,且处方工艺简单,包封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毛蕊花苷(VER)固体脂质纳米粒(SLN)的处方,并对VER-SLN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VER-SLN,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以药脂质量比、单硬脂酸甘油脂用量、泊洛沙姆188用量、豆磷脂用量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对处方进行优化,同时以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稳定性及体外累积释放度为指标评价其质量。结果:最佳制备处方为药脂质量比为1∶75,单硬脂酸甘油脂的用量为0.6 g,泊洛沙姆188用量为0.5 g,豆磷脂用量为0.2 g。所制得的VER-SLN外观形态圆整,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09±17)nm,Zeta电位为(-23±0.91)mV,平均包封率为96.66%,平均载药量为2.27%。体外释放结果表明,VER原料药体外8 h累积释放完全,VER-SLN体外4 h累积释放率为47.2%,48 h可达到92.9%。结论:该制剂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稳定,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的VER-SLN质量符合要求,可达到使药物缓慢释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7,(34):4879-4881
目的:制备利福平(RFP)纳米脂质载体(RFP-NLCs),提高其水溶性,并评价其质量。方法:以液固脂质材料油酸及单硬脂酸甘油酯为脂质材料,大豆卵磷脂为乳化剂,泊洛沙姆188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采用熔融-超声乳化法制备RFP-NLCs。以粒径和包封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以脂质材料的用量、液态脂质材料比例、投药量和大豆卵磷脂-泊洛沙姆188质量比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处方。测定最优处方所制脂质载体的形态、粒径、多分散指数(PDI)、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外释放度。结果:最优处方中脂质材料用量为150 mg,液态脂质比例为30%,RFP用量为10 mg,大豆卵磷脂-泊洛沙姆188的质量比为1:3。所制RFP-NLCs的外观较圆整,粒径为(124.07±3.25)nm,PDI为0.104±0.010,Zeta电位为(-31.07±2.94)mV,包封率为(80.90±2.59)%,载药量为(4.81±0.68)%(n=3)。与RFP原料药比较,RFP-NLCs体外释放度明显减缓,12 h内的累积释放度为63.2%,释药行为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筛选处方可成功制备RFP-NLCs;所制RFP-NLCs粒径小、包封率较高,具有体外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丙基硫氧嘧啶(PTU)固体脂质纳米粒(PTU-SLN)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并对PTU-SLN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PTU-SLN,以粒径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以脂质材料、大豆磷脂、泊洛沙姆188用量以及超声时间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对处方及工艺进行优化;同时以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稳定性及体外累积释放度为指标评价其质量。结果:最优制备处方和工艺为脂质材料0.6 g、大豆磷脂1.0 g、泊洛沙姆188 0.8 g、超声时间10 min。所制得的PTU-SLN外观形态圆整,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93.5 nm,平均Zeta电位为-30.8 m V,平均包封率为74.9%;4℃条件下放置15 d粒径和外观无明显变化;体外4 h累积释放度达56.1%,24 h累积释放度达98.4%。结论:成功制得PTU-SLN,且处方工艺合理,可达到使药物缓慢释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N-琥珀酰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制备N-琥珀酰壳聚糖纳米粒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N-琥珀酰壳聚糖纳米粒;以包封率、载药量及粒径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对处方进行优化;考察其理化特征及体外释药行为。结果纳米粒包封率及载药量分别为62.36%和18.98%,平均粒径及zeta电位分别为(206.6±64.7)nm和(-27.2±0.2)mV;1 h药物释放达到45%,随后药物的释药行为是一个缓释过程。结论作者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得N-琥珀酰壳聚糖纳米粒。该方法制得纳米粒包封率较高,制备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辅助喷雾法用于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超临界辅助喷雾制粒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工艺与处方因素对纳米粒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超临界喷雾制粒设备,制备硬脂酸脂质纳米粒,考察硬脂酸浓度、超临界流体CO2与载体溶液流量比、喷嘴孔径等对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的影响,筛选合适的处方工艺参数;以亲水性大分子药物胰岛素为模型药物,制备载药固体脂质纳米粒,评价纳米粒的粒径、电位、包封率、释放度等理化性质。结果制备得到的纳米粒粒径与载体浓度、超临界流体CO2与载体溶液流量比、喷嘴孔径有关,通过处方工艺的调节,可制得平均粒径〈300nm的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得的胰岛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平均粒径约300nm,包封率72.2%,载药量为3.44%,载药纳米粒在体外可实现12h缓慢释放;处方中加入泊洛沙姆可减小纳米粒粒径和粒度分布,但药物的包封率降低,并且突释现象更明显。结论超临界辅助喷雾制粒法可用于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并能够对亲水性药物实现有效的包封和释放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阿柔比星A PELGE纳米粒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阿柔比星A PELGE纳米粒的制备及质量评价。方法通过共沉淀法制备阿柔比星A PELGE纳米粒;考察阿柔比星A PELGE纳米粒的形态、粒径、包封率、载药量、Zeta电位和体外释药。结果阿柔比星A PELGE纳米粒在透射电镜下均呈圆球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05~137nm,平均包封率为76%~86%,平均载药量为7.6%~8.6%,平均Zeta电位为-25~-33mV。纳米粒的体外释药曲线可分为突释和缓释两部分,体外释药曲线以Weibull方程拟合为好。PELGE共聚物中的PEG分子量和百分量改变对阿柔比星APELGE纳米粒的粒径、包封率、载药量、Zeta电位和释药速率的影响不明显。结论PELGE纳米粒作为传输药物的载体是可行的,并为PELGE纳米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多西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晓燕  平其能 《药学进展》2008,32(5):223-228
目的:制备多西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考察白蛋白和多西紫杉醇的处方量及乙醇加入量等因素对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收率、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外释药特性的影响,并对处方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去溶剂化-化学交联法制备多西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考马斯亮兰-酶标仪法测定纳米粒收率,HPLC法测定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以累积释药百分率为指标,通过方程拟合释药曲线,考察制剂的体外释药特性。处方优化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应用SA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优化处方制得的纳米粒为类球形,平均粒径65.3nm,Zeta电位-31.4mV,纳米粒收率95.0%,包封率74.3%,载药量4.65%,制剂24小时体外累积释药百分率为74.4%。结论:难溶性抗癌药物多西紫杉醇可以采用去溶剂化-化学交联法制备成白蛋白纳米粒,其粒径小,稳定性高,可显著提高多西紫杉醇在水相中的浓度。其优化处方中药物的释放显著慢于原料药磷酸盐缓冲溶液的释放,具有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Pluronic P105-PAGA共聚物制备5-氟尿嘧啶(5-FU)纳米粒,并考察纳米粒的药剂学特性.方法 采用透析法制备纳米粒,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优化处方,并考察其表面特征、包封率、载药量、粒径、体外释放等性质.结果 5-FU-Pluronic P105-PAGA纳米粒为圆整的类球形实体粒子,平均粒径为175 nm,载药量为22.37%,包封率为95.26%,有突释现象,体外12 h累积释放率为80.4%.结论 所制纳米粒具有高包封率和载药量,粒径适宜,具有一定的缓控释作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探究阿莫西林生产合成过程中蛋白残留量,确定最适生产条件。方法 通过单一变量法,研究不同条件酶法 合成阿莫西林过程中蛋白残留量。结果 随着母核侧链摩尔比降低,合成阿莫西林过程中蛋白残留量却有所提高,当比例达到 1:1.15后,蛋白含量趋于稳定。生产温度越低、反应时间越长,蛋白质残留量越高,当温度达到15℃时蛋白含量最低,随着温 度升高蛋白含量逐渐升高。磁力搅拌反应过程中蛋白残留量(2189.01mg/L)远远大于机械搅拌(177.50mg/L)。反应批次对蛋白残 留量影响较小,其残留量稳定在180~190mg/L左右。结论 生产过程中采用15℃,1:1的母核侧链摩尔比,机械搅拌的方式合成 的阿莫西林蛋白残留量最少。  相似文献   

12.
头孢唑肟钠生产工艺及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美英  夏星  罗凯  梁克中  胡廷章  祁俊生 《中国药房》2007,18(22):1695-1697
目的:对头孢唑肟钠生产过程进行研究。方法:以粗品7-氨基-3-烷基头孢烷酸和AE活性酯为原料合成头孢唑肟酸,再与无水碳酸钠反应制得头孢唑肟钠;同时研究反应时间、乙醇用量和滴加时间、无水碳酸钠的用量以及pH值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反应过程完全可以实现,合成头孢唑肟钠的适宜工艺参数为反应时间1.5h,乙醇滴加速度400mL.h-1,反应温度30℃以下,乙醇与头孢唑肟酸用量比30mL∶1g,无水碳酸钠与头孢唑肟酸的质量比0.15∶1.00,溶液pH值6.9±0.1。结论:该工艺切实可行,为头孢唑肟钠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朱缨  俞迪佳  吴健 《中国药房》2012,(35):3302-3305
目的:优选草果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工艺。方法:以油与HP-β-CD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利用率和包合物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包合工艺。采用显微鉴别、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包合物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草果挥发油与HP-β-CD的比为1:8(mL/g),包合时间1.5h,包合温度40℃。挥发油与HP-β-CD包合形成了新的物相,但其性质在包合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结论:所选工艺合理、可行,可用于草果挥发油的包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乐脉颗粒的压力液体提取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处方中6个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总量为指标,优化提取条件。结果优化的压力液体提取条件为:以水为溶剂,样品粒径为0.15~0.18 mm,按11∶0.75(mL∶g)的溶剂样品比,温度140℃、压力5 MPa,提取1次,提取时间5 min;6个活性成分的总提取率比药典方法高30.6%。结论压力液体提取法提取时间短、溶剂和能耗低,活性成分的产率大大提高,有望成为传统中成药生产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交试验优选乳酸左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求  张美祥 《中国药房》2005,16(19):1463-1464
目的:优选乳酸左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选用L16(45)正交表进行试验,考察pH值、加炭量、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4因素对乳酸左氧氟沙星含量的影响。结果: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pH=4.2~4.8、加炭量0.1%、加热温度50℃、加热时间10min。结论:按该工艺制备的成品质量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二天油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有效控制该产品质量。方法:色谱柱为ZebronZB-FFAP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进样口温度为230℃,载气为氮气,分流比为10:1,程序升温,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35℃。结果:以水杨酸甲酯为参照物,标定了二天油指纹图谱中9个共有峰,识别出5个成分,并对共有峰进行了归属。结论:该方法稳定性、重复性好,可为有效控制二天油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抛射剂及用量,制备以四氟乙烷为抛射剂的中药克伤痛气雾剂。方法:以喷射速率、喷出量作为评价指标,对抛射剂及用量进行优化,对成品进行低温、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对以四氟乙烷为抛射剂生产的克伤痛气雾剂产品进行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产品质量稳定,符合气雾剂制剂要求。结论:所选抛射剂性能稳定可靠,适合克伤痛气雾剂的生产。  相似文献   

18.
谢志勇 《中国药师》2011,14(7):994-995
目的:制备司帕沙星(SF)温敏性耳用原位凝胶(ISG),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考察,为研发SF新制剂奠定基础。方法:以泊洛沙"~407与188(质量比为3:4)为基质,用冷法制备SF-ISG。对其体外胶凝温度、胶凝强度及生物黏附性等主要物理性质进行考察,并对其质量控制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本品具有耳用ISG要求的合适的胶凝温度,胶凝强度理想,生物黏附性较强。主要质量评价指标简单易行,并符合相关规定。结论:SF温敏性耳用ISG制备简单,性质理想,值得进一步研发。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CO_2萃取药桑黄酮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出药桑黄酮的超临界CO2较佳萃取工艺。方法以黄酮提取率为指标,依次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法考察了压力、温度、CO2流量以及夹带剂用量对超临界萃取的综合影响,并与超声波提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影响超临界萃取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压力、夹带剂用量、CO2流量和萃取温度,较优的萃取条件(以300g样品计)为压力35MPa、夹带剂用量200mL、CO2流量10kg.h-1及温度45℃;超临界萃取物黄酮含量为超声波提取物的67倍。结论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效率远优于传统提取方法,适于药桑黄酮的大规模提取。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化当归、川芎药对挥发油提取及包合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用单因素法对药材的粉碎度、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等因素进行考察。另以油利用率、包合物收得率、含油率为指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包合工艺进行优选。结果药材以粉碎后、不浸泡、加10倍量水、煎煮6h为最佳提取工艺。包合最佳工艺为油(mL)与β-CD(g)的比例为1∶6,加30倍量的水,30℃条件下搅拌1h。结论该工艺对挥发油提取、包合效率较高,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