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院2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荣  马立如  任小贺 《中国药房》2009,(26):2065-206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与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7~2008年通过网络系统向北京市ADR监测中心上报的ADR报告252份,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严重ADR、ADR发生率排序居前10位的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2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4类101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占49.60%);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6.19%);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47.67%);严重ADR20例(占7.94%);引发ADR最多的药品是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有26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我院28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韩波 《中国药房》2011,(30):2859-286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2月21日-2010年12月20日通过网络系统向广东省ADR监测中心上报的ADR报告283份,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上报的科室、ADR的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3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7类96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有137例(占48.41%);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有272例(占96.11%);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有135例(占47.70%);严重的ADR2例(占0.71%);引发ADR最多的药品是头孢噻肟钠,有22例;引发新的ADR最多的药物是参麦注射液,有6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我院2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吕子涛  李连茂  崔恩臣 《中国药房》2009,(32):2535-253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与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9年6月上报的209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9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0类64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居首位,有137例(65.6%),其次是中药制剂,有41例(19.6%);主要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有186例(占89.0%);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28例(占55.9%)。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我院59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以及临床药师在ADR监测工作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9年上报的599例ADR报告,按患者情况、ADR级别、报告人、药品名称、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99例ADR报表中,新的严重的ADR报告155例(占25.88%);临床药师上报ADR报告327例(占54.59%);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为421例(占70.28%);引起ADR最常见的药为抗感染药,共314例(占52.42%);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消化系统损害为主,有207例(占28.55%),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56例,占21.52%)、心脑血管系统损害(112例,占15.45%)。结论:新的严重的报告在分析评价中有重要意义;临床药师在ADR监测工作中应发挥主要作用;应加强抗感染药的临床应用管理;ADR监测工作可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我院2005~2006年37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斌  张继明 《中国药房》2008,19(5):374-375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5~2006年收集到的37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7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118种,其中抗感染药55种,居首位(占46.61%);静脉用药引起的ADR283例;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9.87%);较严重的ADR有17例。结论:临床必须重视药品ADR,并继续做好ADR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佑安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0年收集到的109例ADR报表中患者的一般情况、给药途径、可疑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的分类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9例ADR中,男性患者较多(占56.88%);静脉给药方式引起的ADR最多(占58.56%);引发ADR药品共13类66种,其中以抗感染药居多(占32.43%);ADR涉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34.65%)。结论:应重视和加强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一般规律.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报的315例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5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1类70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最多,有139例(占44.1%);其次是中药注射剂58例(占18.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263例(占83.5%);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45例(占46.0%).结论 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1日—2010年6月30日上报的152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和(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2例ADR报告中,18~40岁年龄段ADR发生率最高,占60.53%(92例);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74.34%(113例);头孢唑林是引发ADR例数第1位的药物,占13.16%(20例);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5.66%(39例)。结论:医院应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工作,并加强用药干预,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我院23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舜莉  盛垚 《中国药房》2010,(38):3624-3626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以降低外在因素引发ADR的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25日经ADR监测中心审核的23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38例ADR中,>60岁老年患者达59例(占24.79%);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有230例(占89.49%);涉及用药品种以抗微生物药为主,有161例(占62.65%);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67例(占63.74%);由不合理用药引发的为15例(占6.30%)。结论:临床应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扈福  朱思佳  扈晓雯 《中国药房》2011,(46):4398-4400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10年收集到的180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180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8大类,其中以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比例最高(占35.00%),其次为中药及中药注射剂(占26.11%);静脉滴注比例较其他给药途径高(占82.2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比例最高(占37.78%),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占17.78%)。结论:临床应重视合理用药监测,积极上报ADR报告,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我院31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2008年11月20日收集到的311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数量、报告来源、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中西药比例、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师呈报占78.8%,药师呈报占18.0%;涉及药品以抗感染药居多,占36.90%;西药静脉滴注占西药总数的64.9%,中药静脉滴注占中药总数的64.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30.53%。结论:医院应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工作,并加强用药干预,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我院2002年~2005年31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孙燕  吴激  曾平  李进文  陈召晖  赵小兵 《中国药房》2006,17(21):1648-165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评价ADR报告填写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制作Excel表,对2002年~2005年收集到的311例ADR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及药品种类、ADR临床表现等分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所占比例最高;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约为总报告例次的50%;ADR报告总数偏少。结论:应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素质培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精神科药品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为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6-2009年收集到的精神科药品致ADR报告64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45例ADR报告中,抗精神病药引起的ADR最多,有565例(占87.60%)。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神经系统损害最常见,有234例(占34.26%),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病;消化系统的损害居次,有93例(占13.62%)。结论:临床应加强对精神科药品ADR的监测工作,促进精神疾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保障精神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1—12月收集的12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3例(144例次)ADR报告中,中(成)药引起的ADR居首位(72例次,占50.00%),其次为抗感染药(35例次,占24.31%);抗感染药中氟喹诺酮类ADR发生率最高,为48.57%(17例次);在123例ADR报告中,新的ADR为44例,其中中(成)药相关的新的ADR最多(37例)。结论:在今后的ADR监测中应加强对中(成)药及抗感染药的监测,并有针对性地实施ADR防治措施,降低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儿童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3-2018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新的、严重的67例儿童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岁儿童患者新的、严重ADR发生率较高,共18例(26.87%);静脉给药途径引发的ADR最多,共47例(70.15...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制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一2009年6月收集到的中药制剂致136例ADR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引起ADR的中药制剂涉及38个品种。136例ADR中,41—70岁构成比最高,占71.32%;以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引起的ADR最常见(占68.38%);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绝大多数ADR转归良好。结论:中药制剂发生ADR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在使用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妇儿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6-2009年各科室上报的ADR报告364例,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4例ADR报告中,女性(293例)多于男性(71例);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最多(占66.21%);涉及药品116种,主要由抗微生物药引起(占69.97%),其次是中药制剂(占10.46%);ADR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8.78%)、消化系统损害(22.39%)。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关注妇女和儿童的用药安全,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9月-2011年10月所收集的390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90例ADR报告中,女性(236例)多于男性(154例),以≥50岁的中老年人与≤18岁的未成年人发生率居高。在给药方式中,静脉滴注引发的ADR最多(占86.67%)。在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抗菌药物居首位(占70.00%),其次是中药及中药制剂(占11.03%)。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41.79%)。结论:我院ADR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相关;临床应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我院2006年10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跃林 《中国药房》2008,19(5):370-37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108例ADR报告,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别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由抗感染类药导致的ADR所占比例最高(48.1%);皮肤反应的ADR为总报告例数的48.1%。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