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建立麻梗祛痰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方中麻黄、桔梗、麦冬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TLC中可检出麻黄、桔梗、麦冬。黄芩苷进样量在0.102~1.73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7.19%,RSD=1.20%(n=6)。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麻梗祛痰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柴芩清热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组方中柴胡、连翘、诃子、大黄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黄芩苷。结果 薄层色谱清晰,分离良好,阴性无干扰。黄芩苷定量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为98.39%,RSD为0.81%。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灵敏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柴芩清热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感冒止咳糖浆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学松  张涛 《中国药师》2008,11(5):506-508
目的:建立感冒止咳糖浆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鉴别方中葛根、黄芩、金银花;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和GC法测定薄荷脑的含量.结果:在TLC色谱中可检出葛根、黄芩、金银花的特征斑点;黄芩苷平均回收率为98.4%,RSD=1.0%(n=6);薄荷脑平均回收率为99.7%,RSD=2.3%(n=6).结论:方法专属性强,简便、准确.能有效地控制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徐凤梅  于美丽 《中国药房》2008,19(24):1887-1888
目的:建立儿咳宁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方中莱菔子、浙贝母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TLC中可清晰检出莱菔子、浙贝母;黄芩苷进样量在0.319~2.64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9.56%,RSD=0.83%(n=9)。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儿咳宁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陈青竹  蔡永青  张成  戴青  刘松青 《中国药房》2011,(19):1802-1803
目的:建立平肝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方中半枝莲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野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LC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野黄芩苷的进样量在10~4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16%,RSD=2.88%(n=6)。结论:所建标准能有效控制平肝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崔淑云  王登旭 《中国药房》2008,19(3):192-194
目的:制备益肝康口服液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方中黄芪、党参、丹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党参炔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LC中特征斑点明显;党参炔苷检测浓度在0.036~1.317m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0%,RSD=1.70%(n=6)。结论:制备方法简便、可靠;所建标准可用于益肝康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熊爱珍 《中国药房》2011,(23):2150-2152
目的:研究抗溶血颗粒的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醇提法制备本品;对方中的黄芩、茵陈、大黄和甘草进行薄层色谱(TLC)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所得制剂性质稳定,TLC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黄芩苷进样量在0.236~2.36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01%,RSD=0.55%(n=6)。结论:该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标准准确、可靠,可用于抗溶血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赵森铭 《中国药师》2013,16(9):1351-1354
目的:建立柴黄咀嚼片的制备方法与质量标准.方法:TLC法同时鉴别柴胡和黄芩;HPLC法测定黄芩苷和柴胡皂苷a的含量.结果:TLC法能同时检出柴胡皂苷d与黄芩苷,斑点清晰;黄芩苷、柴胡皂苷a分别在0.180 8~0.723 2 μg(r=1.000 0),0.226~9.024 μg(r=0.999 8)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71%(RSD=0.92%,n=9),98.83%(RSD=1.12%,n=9).结论:本制剂处方合理,工艺稳定,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有效控制柴黄咀嚼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漏德宝  陈蔚琳 《中国药房》2007,18(12):919-921
目的建立银连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以薄层色谱(TLC)法鉴别方中黄芩、黄连、连翘;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色谱柱为Nova-Pak C18(150mm×4.6mm,4μm),流动相为甲醇-0.3%磷酸溶液(40∶60),检测波长为276nm,流速为1.0mL.min-1。结果TCL色谱中能明显检出黄芩、黄连、连翘。黄芩苷的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1.68~16.8μg.mL-1(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6%(RSD=0.79%)。结论所建标准准确、可靠,可用于控制银连口服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南药学》2018,(4):526-530
目的建立手足清栓的质量标准。方法观察手足清栓的性状,检查制剂的重量差异和融变时限;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手足清栓中的黄芩、炒栀子、青蒿和广藿香油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芩苷和栀子苷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以甲醇-0.2%磷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 nm(黄芩苷)和238 nm(栀子苷)。结果手足清栓为红棕色子弹形栓剂。制剂的重量差异小,融变时限符合要求。TLC图谱中呈现出黄芩、炒栀子、广藿香油、青蒿的特征性斑点。黄芩苷、栀子苷分别在4.088~408.8μg·m L-1(r=0.9996)和1.599~159.9μg·m L-1(r=0.9998)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RSD=1.6%)和99.0%(RSD=1.1%)。结论本方法重复性好,可操作性强,可用于手足清栓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汪伟 《中国药师》2010,13(3):367-369
目的:建立热炎清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本品的黄芩、金银花进行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本品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中阴性样品无干扰;黄芩苷在0.18~1.13g(r=0.9997)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9%(RSD=1.87%)。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2.
复方苦芩软膏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沂  王强  蔡清宇  任婷麟  于春令  郝特  吴迪 《中国药房》2010,(19):1781-1783
目的:对复方苦芩软膏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芦荟苷、黄芩苷、薄荷脑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黄芩苷及延胡索乙素的含量。结果:定性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延胡索乙素的线性范围为0.131~3.275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2.40%,RSD=0.77%(n=6);黄芩苷的线性范围为0.05035~2.014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97%,RSD=1.42%(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苦芩软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益肾乌发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强  徐建国  李万红 《中国药房》2010,(31):2942-2944
目的:建立益肾乌发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制剂中的制何首乌、补骨脂和枸杞子3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方中制何首乌的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LC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在与对照药材及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制何首乌、补骨脂和枸杞子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二苯乙烯苷进样量在0.03~0.6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2.4%,RSD=1.2%(n=6)。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益肾乌发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银花抗病毒合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板蓝根、金银花、黄芩、连翘等制备抗病毒合剂,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中的金银花、黄连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结果:制得的银花抗病毒合剂为棕褐色溶液;薄层色谱对金银花、黄连特征斑点定性鉴别清晰,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现相同的荧光斑点;绿原酸在进样量36.0~360.0 n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n=6),黄芩苷在进样量36.8~368.0 n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96%、101.01%,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38%、1.88%(n=5)。结论:本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5.
陈蔚琳  漏德宝 《中国药房》2008,19(12):933-935
目的:建立畅声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方中黄芪、桔梗、夏枯草及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甘草苷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Nova-Pak C18(150mm×4.6mm,4μm),流动相为乙腈-2.5%冰醋酸溶液(13∶87),波长为276nm,流速为1.0mL·min-1。结果:TLC斑点清晰;甘草苷的进样量在0.02504~0.626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66%,RSD=0.52%(n=6)。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畅声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张新广  王冬梅  丁少波 《中国药房》2010,(23):2144-2146
目的:制备溃结愈灌肠剂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原方大部分药材水煎煮,部分药材粉碎,然后浓缩制成灌肠剂。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处方中的葛根、黄连、黄芩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的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LC定性鉴别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专属性强。黄芩苷进样量在210~175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13%,RSD=1.1%(n=6)。结论:本制剂制备方法简便,质量控制方法简单、可靠、专属性强、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支扩宁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制剂中黄芩、桑白皮、枳壳、丹参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LC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黄芩苷的检测浓度在15.81~252.96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8%,RSD=1.80%(n=9)。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支扩宁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双黄解毒乳膏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继红  王萍  夏昌隆  马建红 《中国药房》2010,(31):2918-2920
目的:建立双黄解毒乳膏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黄芩和关黄柏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的黄芩苷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定性鉴别方法能同时鉴别黄芩、关黄柏,专属性强,分离度好。黄芩苷进样浓度在80.0~400.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7.3%,RSD=1.3%(n=9)。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双黄解毒乳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麻辛平喘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薄层色谱鉴别白芍和陈皮;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黄中盐酸麻黄碱含量,Agilent ZORBAXSB—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含0.1%三乙胺)(3:97);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05nm。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易于识别。盐酸麻黄碱线性范围为0.031~3.086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8%,RSD为0.1%(n=6)。结论:本标准中建立的方法精密度较高、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能较好地控制本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