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院8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凤华  李文成 《中国药事》2011,25(4):416-416,F0003
目的对我院上报的81例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医院集中监测系统,对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进行监测。结果 ADR的发生率女性比男性高;中老年组比其他年龄组高;ADR涉及药物32种,其中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最大(53.09%);ADR症状中皮肤反应最多(45.68%),其次是消化系统反应(23.47%)。结论 ADR监测应贯穿于整个用药过程。  相似文献   

2.
我院33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侯春霞  文敬辉 《中国药事》2009,23(4):403-405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33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33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与抗感染用药有关的药品不良反应最为多见,占总例数的56.80%;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占总例数的80.47%;药品不良反应表现以皮肤损伤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损伤。结论应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及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我院10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其规律,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报的100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68.0%);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51.0%),其次为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药物。结论加强ADR监控意识,并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12年度收集到的56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类和分析.结果 ADR多发生在45岁以上年龄组;抗感染药物发生的ADR所占比例较大;临床表现多以皮肤黏膜及消化系统损伤居多;静脉给药方式更易发生ADR.结论 加强医护人员的素质培养,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以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5.
李秀荣  张燕娥  郑军  董怡 《中国药事》2008,22(7):623-624
对2007年6~8月我院收集到的2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共涉及药品20种,其中抗感染药12种,引起不良反应21例次,占75%。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5,(29):4086-408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2014年我院上报的262例ADR报告数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62例ADR中,ADR发生最多的人群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46.56%;静脉滴注239例,占91.22%;抗感染药引发的ADR 97例,占37.02%,其中头孢菌素有48例,占49.48%;皮肤及附件损害病例最多,有96例,占36.64%。262例ADR患者及时停药好转的有132例(占50.38%),未出现药物后遗症或死亡病例。结论:掌握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有助于减少或避免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7.
我院9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群  彭伟 《黑龙江医药》2009,22(5):695-697
目的:掌握我院ADR发生的特点,旨在避免严重ADR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院2007—2008年间收集到的92例ADR报告,按照年龄、性别、用药情况、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的结果等,对报表进行汇总分析。结果:92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所占比例最大(占44.57%),其次为中药制剂(占31.52%)。结论:ADR的发生与药物自身特性,患者体质、临床用药途径等多种因素有关。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医务人员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正确评价ADR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6年1月~2010年6月收集的已上报的ADR报告11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诊科上报例数最多为55例占48.67%,其次为内科,口腔科最少.男58例占51.33%,女55例占48.67%.患者年龄为0~99岁,各个年龄段均有ADR发生.其中以0~18岁的患者为主占26.55%.共涉及药品7类,其中以抗感染药物为主占67.2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83.19%.ADR所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其次是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结论 要加强ADR监测,强化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王丽华 《中国药房》2010,(46):4395-439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ADR监测小组2008~2009年度收集的37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类与分析。结果:375例ADR中,抗菌药引发的最多,有132例(占35.20%);注射用灭菌粉末与静脉滴注给药引发ADR最多,分别占26.13%、40.00%;ADR最常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占43.31%。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在使用静脉注射用抗微生物药时要严密监测,有ADR征兆时及时处理,以免发生更严重的ADR。  相似文献   

10.
我院21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俊凤  王海桃 《中国药房》2010,(10):924-92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收集的213例ADR报告,采用Excel电子表格和手工筛查的方式,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类别、剂型、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3例报告中,女性(128例)多于男性(85例);涉及药品128种;ADR主要由抗微生物药引起,其次是中药制剂;ADR表现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0.09%)、消化系统损害(30.09%);用药剂型主要是注射剂(65.73%);18.31%的ADR需要治疗。结论:临床应加强中药制剂和抗微生物药的监测,重视中药和喹诺酮类药物的ADR。  相似文献   

11.
我院174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我院上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药品,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我院2006—2007年上报不良反应174例,对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4例ADR中,20~40岁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55.2%;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共涉及124例;与抗感染药物有关的ADR最多见,占总例数的47.26%,其次为中药制剂、抗肿瘤药物等;ADR发生频率最高的4种药品是依诺沙星、加替沙星、阿奇霉素和甲氨蝶呤;ADR的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为常见,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严重不良反应有11例。结论:引发药物ADR的原因很多,但正确认识并展开全方位的监测可以有效减少甚至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龚善初 《中国药房》2012,(42):4002-4004
目的: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进一步评价药品安全风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的ADR报告142份,分别从ADR报告来源、患者性别及年龄分布、ADR关联性评价、ADR涉及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ADR分级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2份ADR报告中,涉及药品以抗感染药居多(占30.99%);静脉给药方式是导致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1.83%);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2.25%)。结论:临床应充分评估用药安全风险,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9月-2011年10月所收集的390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90例ADR报告中,女性(236例)多于男性(154例),以≥50岁的中老年人与≤18岁的未成年人发生率居高。在给药方式中,静脉滴注引发的ADR最多(占86.67%)。在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抗菌药物居首位(占70.00%),其次是中药及中药制剂(占11.03%)。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41.79%)。结论:我院ADR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相关;临床应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陈宇红 《中国药房》2014,(30):2842-284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监测报告水平。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上报的205例ADR报告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汇总、分析。结果:205例ADR报告中,女性128例,占62.44%;男性77例,占37.56%。ADR多发于老年人(60岁以上)及少年儿童(<16岁),分别占27.32%及21.95%。抗感染药ADR居多,有132例,占64.39%;其次为中药注射剂,有13例,占6.34%。静脉滴注引发的ADR最多,有174例,占84.88%;肌肉及皮下注射共引发6例,占2.93%。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有147例,占71.71%;其次为消化系统20例(占9.76%)和全身性损害17例(占8.29%)。结论:特殊年龄阶段人群、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因素均会影响ADR的发生。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减少注射剂的使用以尽量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李家柱  王杰  程诗思  杨成明 《中国药房》2014,(46):4379-438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收集到的292例ADR报告,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及其构成比、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2例ADR报告中,5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构成比为59.60%;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口服和静脉滴注为主,分别占51.71%、43.49%;最易引起ADR的药品为抗微生物药,占72.95%;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27.60%。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规范临床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我院2006年9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张秉尧  徐清华  单英杰 《中国药房》2008,19(20):1579-1580
目的:方法: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12月31日收集的93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3例ADR报告中,>60a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47.3%),涉及药品以抗感染药居多(占31.2%),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69.9%),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5.5%)。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廖胜斌  曹秀梅  华智军 《中国药房》2010,(40):3829-3830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ADR的监测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我市2010年1~6月收集到的283例ADR报告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发生ADR的患者中,男性、女性性别构成比分别为50.18%、49.82%,无明显差别;年龄分布中,40~49岁年龄段构成比最大,为20.85%;引起ADR的药物以抗感染药为主,占62.90%,其中又以头孢菌素类常见(占抗感染药发生ADR总例数的42.13%);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引起ADR的比例最高,占62.54%;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多见,占28.28%。结论:应加大ADR监测力度,及时通报ADR相关信息,提高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临床各科室收集上报至全国ADR监测网络的425例ADR报告,采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我院上报的ADR中,男性发生率(55.29%)略高于女性(44.71%);抗感染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139例(占32.71%);注射剂及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最易引发ADR,各占84.71%、85.18%;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26例(占26.81%)。严重的ADR有3例(0.71%)。所有ADR均治愈和好转。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尤其应把握抗感染药的使用指征,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戴春雷  陈桂平 《中国药房》2009,(23):1818-1821
目的:为提高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我国ADR报告的填写要求,对我院2005~2007年收集的ADR原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收集的576份ADR原始报告中,3年中平均每份报告缺项数分别为13.86、12.16、13.61次/份;ADR报告数量每年均呈递增趋势,但质量并没有明显提高,其主要表现在缺项较严重、填写内容不规范及严重病例所占比例不符合标准等方面。结论:建议对ADR报告填写进行专项培训,加强ADR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ADR上报人员对报告质量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20.
我院2004~2006年26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霞 《中国药房》2007,18(32):2532-253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4~2006年临床各科室上报的ADR报告266例,并将患者性别、年龄、导致ADR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各项情况输入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共86种,其中肝胆用药、抗病毒药引起的ADR较多;静脉途径给药的ADR占56.2%,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ADR主要涉及系统为皮肤及附件、中枢神经系统等。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