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姚天赐 《海峡药学》2015,(2):231-235
对2013年1~12月我院收集到的375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来源、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类型、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ADR住院报告数较少,仅占32.46%;ADR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比例1.4∶1;给药途径以口服给药引发ADR最多,占总例数45.33%;由抗微生物药引起ADR例数和品种数均居首位,有125例,占33.33%;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279例,占45.15%;严重的ADR 58例,占15.46%,新的严重ADR 5例;ADR转归痊愈116例,占30.93%,好转247例,占65.87%。  相似文献   

2.
陈杨胜 《海峡药学》2014,(11):264-267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上报的122例ADR报告进行分析。122例不良反应共涉及药品12类71种,其中60岁以上人群ADR占34.43%,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占83.61%,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占48.36%,皮肤及其附件系统损害的ADR占51.64%。应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工作,尤其加强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护,降低静脉给药比率,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我院27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刚  骆伟  钟长珍  漆玲 《中国药房》2009,(26):2061-206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6月~2008年12月上报的271例ADR报告,分别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上报科室分布、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1例ADR中,共涉及药品14类91种,其中抗肿瘤药引发ADR最多,有152例(占56.09%),其次是抗微生物药,有26例(占9.59%);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所占比例最大,有247例(占91.14%);引发消化系统的ADR较多,有79例(占29.19%)。结论:抗肿瘤药、抗微生物药应用及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主要因素,临床应重点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4.
董栋 《淮海医药》2011,29(4):350-351
目的 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2008~2010年上报合格的381例ADR报表,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381例ADR中,男性与女性之比为 0.9:1,年龄≥60岁老年人ADR发生率最高,有133例占35.01%,静脉给药途径引发的ADR327例占85.85%.引发ADR最常见的是抗...  相似文献   

5.
我院343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冯英力  许晓玲 《中国药房》2010,(34):3238-3241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收集到的343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报告科室、发生时间、给药途径、用药情况、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37例ADR报告中,肿瘤科上报最多,有1209例,占35.18%;引发ADR最常见的药物为抗感染药与中药制剂,分别有621、180例;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消化系统损害最为常见,有903例,占26.27%,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有530例,占15.42%。新的ADR有373例,严重的ADR有743例,其中新的严重的ADR有129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为临床用药和安全监管提供进一步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上报的196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是抗微生物类药物,其中多为头孢菌素类,其次是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男性多于女性,且60岁以上的老人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最多的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结论临床对老年患者用药时应格外谨慎;尽量避免静脉给药。  相似文献   

7.
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上报的231例ADR报告从年龄、性别、药物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涉及的器官或系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1例ADR报告中.老年患者ADR的发生率较高;涉及药品87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发生率最高.共24种,73例次.占31.6%;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占所有给药途径的87.88%;ADR主要涉及的系统和临床表现为皮肤症状及其附件损害和全身性损害。  相似文献   

8.
我院16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7年9月164例上报的ADR报告从年龄分布、性别、药物种类、给药途径、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患者(〉60岁)ADR的发生率较高,占37.8%(62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27.44%(45例);静脉给药是引发的ADR的主要途径,占88.42%(145例);ADR临床反应以神经系统最为常见,占43.90%。结论:要加强ADR监控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收集的263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3例ADR中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68.06%);抗感染药引发ADR居首位(75例,占28.52%),其次是中药制剂(56例,占21.2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103例,占39.16%)。结论: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我院53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司延斌  张婕  任淑萍 《中国药师》2009,12(11):1599-1601
目的:分析我院2006~2008年上报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方法:对上报的530例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530例ADR报告中共涉及13大类药物,药品种类共184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34.15%;给药途径中静脉用药引起的ADR399例,占75.28%;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1.70%。结论:必须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药师与临床的沟通交流,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我院18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10年收集的187例ADR报告,采用病历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7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最大,有89例(占47.59%);女性患者发生ADR的22.几46率%明、2显2.4较6%男、性13高.(90男%)、女;A比D例R临为床0.表58现:1)中;消涉化及系的统药反品应中发,中生成率药最和高中(占药2注9.射95剂%、)循;死环亡系1统例药。、结抗论微:生中物成药药A和D中R发药生注率射高剂(、各循环占系统药、抗微生物类药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临床应加强ADR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5-2009年收集到的311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严重ADR、合并用药情况、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311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1类72种,其中抗肿瘤药引发的ADR最多,有141例(占45.34%),其次是抗微生物药,有102例(占32.80%);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有256例(占82.32%);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常见临床表现,有110例(占33.13%);严重的ADR有61例(占19.61%)。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与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我院2005~2006年37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斌  张继明 《中国药房》2008,19(5):374-375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5~2006年收集到的37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7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118种,其中抗感染药55种,居首位(占46.61%);静脉用药引起的ADR283例;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9.87%);较严重的ADR有17例。结论:临床必须重视药品ADR,并继续做好ADR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我院17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ADR报告174例,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上报来源、药品种类、引发ADR的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4例ADR中,60岁以上老年人较多,有53例(占30.46%);以静脉滴注引发ADR最多,有137例(占78.74%);抗感染药引发ADR最多,有108例(占62.07%);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有81例(占46.56%)。结论:医疗机构应重视ADR的监测与报告工作,特别是抗感染药及注射用药,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我院440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和分析山东省淄博市妇幼保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年8月—2010年12月440例ADR报告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440例ADR中,女性ADR的发生率高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75;0~5岁人群最多,占33.6%;84.8%的ADR由静脉滴注引发;91.6%的ADR发生于用药后3 d内;在涉及的药物品种中,居首位的是抗感染药260例,其次为中药制剂83例;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总ADR的57.5%。结论: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是降低ADR和药源性疾病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江亮  肖律 《中国药房》2012,(2):156-158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收集到的442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42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59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138例,占31.22%);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349例,占78.96%);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209例,占47.29%),其次为中药制剂(64例,14.48%);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223例,占50.45%),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害;新的ADR11例,以中药制剂引发的为主;严重ADR32例,以过敏性休克较多(7例,占严重ADR病例的21.88%),其次为肝功能异常和高热。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我院25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新  章红  李青 《中国药房》2008,19(35):2783-278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2008年6月收集到的258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药物剂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8例ADR中,以抗微生物类药物引起ADR最多(占64.34%);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多数(占45.74%);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7.91%)。结论:开展和加强临床ADR监测与报告工作是提高用药安全性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我院134例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范明霞  段露清 《中国药房》2008,19(2):131-13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13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34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99种(含不同剂型和规格),其中抗感染药居首位(34种,34.34%),其次为中药制剂;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94例/次,59.49%);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2013年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上报的139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9例不良反应涉及的抗菌药物中,以氟喹诺酮类药为最多(43例次,占总计149例次的28.8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所占的比例为最高(135例,占总病例数的97.12%);累及多个器官和(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80例次,占总计167例次的47.90%)。结论:必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测,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我院6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王继美  张松贞  张林 《中国药房》2006,17(9):690-69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上报的60例ADR分别从报告人、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以医师和护师上报数量最多,占总例数的85.0%;与抗感染用药有关的ADR最为多见,占总例数的83.0%;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占总例数的68.0%;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损伤,其中较严重的ADR有5例。结论: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及ADR监测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