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2月至2011年5月住院治疗的6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治疗组(n=38)采用硼替佐米加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6疗程;对照组(n=24)采用VAD方案(长春新碱、阿霉素及地塞米松)治疗6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39.4%和20.8%,总有效率(TERs)分别为81.6%和58.3%;不良反应中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分别为34.2%和37.5%,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8.9%和20.8%,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0.5%和8.3%;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6%(1/38)和0%。两组TER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不良反应(包括周围神经病变、血小板减少和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含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毒副作用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例含硼替佐米为主方案治疗MM的临床资料,按国际肿瘤组织的毒性判定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发生胃肠道反应10例,白细胞减少11例,血小板减少13例,周围神经病变症状9例,感染14例,经对症、暂时停药后均有所改善.出现少见不良反应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1例、急性心功能不全1例.结论 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MM毒副作用患者基本可耐受,但也有少见不良反应的发生,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效果。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10例多发性脑髓瘤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治疗,1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6例,轻微缓解1例。患者均发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对症处理后全部接触。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旨在对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应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将44例多发性骨髓瘤病患分为硼地组(22例);对照组(22例)。其中硼地组: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予以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并对两种的治疗反应率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硼地组治疗总反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不良反应上无明显差异。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也较轻;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可以有效改善病患的预后,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接受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沙利度胺方案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接受治疗2~6个疗程。总有效率为80%,其中完全缓解(CR)6例(40%),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2例(13%),部分缓解(PR)2例(13%),轻微反应(MR)1例(7%),疾病稳定(SD)1例(7%)。治疗后骨髓瘤细胞、血清M蛋白量、血沉(ESR)均较治疗前下降,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感染、乏力、血小板减少和肢体麻木等,但可以耐受。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沙利度胺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安全有效,症状护理、饮食护理、口腔及肛周护理,有助于化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皮下注射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程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不同给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在我院明确诊断并初次治疗的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25例.两组均予BDT治疗方案,对照组应用硼替佐米静脉注射,研究组应用硼替佐米予皮下注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OR率为68.0%,研究组OR率为72.0%,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095,P>0.05).两组化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死亡病例;对照组血液学、神经系统、皮损、胃肠道、其他毒副反应占比分别为32.0%、32.0%、24.0%、52.0%、32.0%,研究组分别为28.0%、8.0%、28.0%、40.0%、28.0%;其中两组血液学毒副反应均以血小板减少为主,神经系统毒副反应均以皮肤感觉异常、乏力为主,皮损均以皮肤过敏、带状疱疹为主,胃肠道均以腹泻、恶心、便秘为主.两组血液学、皮损、胃肠道、其他毒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神经系统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皮下注射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能有效降低神经系统毒副反应发生率,相对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V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诊断的11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初诊MM患者,采用VD方案治疗1—3个疗程,继之以长春新碱联合阿霉素和地塞米松(VAD)方案化疗1~4个疗程,达平台期后以沙利度胺加泼尼松、马法兰维持治疗。结果1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VD方案1个疗程完全缓解5例,接近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4例。主要不良反应:末梢神经麻木1例,躁动、多语2例,肺部感染加重并真菌感染2例,腹泻1例,带状疱疹2例。结论VD方案治疗初诊MM疗效肯定,安全性尚好,可作为MM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例初治、4例难治复发MM患者接受硼替佐米+VAD方案化疗+沙利度胺治疗。结果2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例疾病进展。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症状等。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初治及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是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团队主要是通过对临床上用硼替佐米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对这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以及存在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份在我院用硼替佐米为主的药物进行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治疗的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临床治疗的疗效以及存在的不良反应。结果在20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是新诊断初次进行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占到76%,有5例患者是复发性或者是难治性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占24%。由于患者年龄问题造成的身体对药物的耐受能力不同,以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治疗方法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时,选择的药物略有不同。65岁以上的患者选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联合或不联合沙利度胺为患者进行治疗或者是硼替佐米联合马法兰,联合泼尼松为方案为患者进行治疗;65岁及以下的患者选择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联合多柔比星,联合或者是不联合沙利度胺为方案,为患者进行治疗。以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治疗方法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总有效率是77.2%,初次治疗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85.1%,复发的患者以及难治性的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68.4%,即初次治疗的患者比复发性和难治性的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存在的主要不良反应有:贫血、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变、胃肠道反应、乏力等症状。结论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作为初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复发骨髓瘤患者以及难治性骨髓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6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PD)方案化疗,按照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EMBT)标准判断疗效,并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的常规毒性判定标准(NCICTCAE)3.0版判定不良反应。结果:1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中4例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2例轻微反应(MR)。总有效率为75.0%。患者均发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对症处理后基本缓解。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理想,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11.
艾迪注射液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方法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成两组。一组用VAD方案化疗,一组用艾迪注射液联合VAD方案化疗,观察两组2个疗程结束疗效(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进步及未缓解率)、骨髓幼稚浆细胞的比例、感染发生率、免疫球蛋白降低幅度及白细胞低值持续时间。结果艾迪组骨髓幼稚细胞的比例低于VAD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2个疗程后疗效则无显著性差异;艾迪组白细胞低值持续时间短于VAD组,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艾迪组免疫球蛋白下降幅度大于VAD组,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非粒细胞缺乏患者,艾迪组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VAD组,但对粒细胞缺乏患者,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明显高于VAD方案化疗,且对非粒细胞缺乏患者,艾迪组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VAD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6例初治M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予以VAD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沙利度胺口服治疗,以28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8.95%、100.00%,高于对照组的57.89%、78.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结论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MM临床疗效好,疾病控制率高,可优先应用于治疗MM。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单用VAD方案化疗,治疗组在VAD方案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片,起始量100mg/d,每晚顿服或分早晚给药,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每2周增加100mg,最高剂量不超过600mg/d,维持此剂量6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和53.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及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在对症处理后,症状均较快缓解。两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耐受性好、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II)和传统胰岛素两次皮下注射(TDI)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方法将63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CSII组和TDⅠ组,以末梢血空腹﹤7.0mmol/L,餐后2h﹤10.0mmol/L为控制目标。观察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及治疗前后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体质指数变化。结果 CSⅡ组血糖达标的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P<0.05),低血糖发生次数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后对比,CSⅡ组血糖明显下降,胆固醇、甘油三酯略有下降,体质指数不增加。CSⅡ组,C-肽明显增加,TDⅠ组增加不明显。结论 CSII治疗效果明显优于TDI。  相似文献   

15.
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帕米膦酸二钠(博宁)对多发性骨髓瘤骨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静脉点滴博宁90mg,每2周~4周1次.结果:博宁治疗组对骨痛的总有效率为87.5%,强痛定对照组对骨痛的总效率仅为37.5%.博宁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博宁能有效缓解多发性骨髓瘤骨痛和活动功能障碍,并能协同化疗促进缓解、降低患者的高血钙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行瑞格列奈+二甲双胍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所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成联合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联合组患者行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药物治疗,参照组患者行格列齐特缓释片+二甲双胍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记录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药物治疗后,其指标变化均呈现显著的差异性,数据统计P<0.05。结论将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药物应用于2型糖尿病症的治疗中,效果显著,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考察使用那格列奈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 73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基础上,三餐前口服那格列奈,疗程2个月,监测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空腹C肽(F-CP)、餐后2h血糖(2h-PG)、餐后2hC肽(P-CP)、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并于治疗最后1天静脉取血,采用LC-MS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 治疗后患者FBG、2h-PG 、HbAlc显著降低、P CP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CP虽较治疗前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那格列奈血药浓度与治疗前后HbAlc差值、P CP差值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那格列奈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那格列奈血药浓度可作为临床胰岛功能改善和降糖药效学评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初发多发性骨髓瘤应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某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7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7例,A组给予单一硼替佐米治疗,B组给予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B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A组与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初发多发性骨髓瘤应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反应停)联合VAD方案(长春新碱 多柔比星 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9例MM患者接受沙利度胺联合VAD治疗方案:沙利度胺自VAD方案开始持续给药,一日200 mg,以后每周递增100 mg,直至一日400~600 mg;每间隔4周接受VAD化疗1次.结果 部分缓解18例,进步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2%.常见不良反应为皮疹、便秘、嗜睡、乏力、头昏和水肿等.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MM反应率高,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血浆内肥素与WHtR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腰围/身高比值(WHtR)与初诊2型糖尿病血浆内肥素(visfatin)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初诊2型糖尿病(DM)患者和正常健康人血浆visfatin水平,并分析WHtR与血浆visfa-tin、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关系.结果 ①初诊2型DM患者血浆visfatin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1.49±7.58)μg/L vs(15.54±6.20)μg/L,P<0.05),肥胖组血浆visfatin水平与非肥胖组无明显差异((14.67 4-9.53)μg/L vs(14.71±7.84)μg/L,P>0.05);②WHtR与初诊2型糖尿病血浆visfatin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41,P<0.05),而血浆visfatin水平与2hPG和HbAIc呈负相关(r=-0.37,P<0.05和r=-0.23,P<0.05);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WHtR、2hPG、HbAie是影响血浆visfat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WHtR与初诊2型糖尿病血浆visfatin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