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宗建 《四川医学》2007,28(8):841-842
消化道出血是急诊中比较危重的疾病。内镜和钡剂检查对胃肠道出血常用。但是仍有约10%~15%误诊或漏诊,并且对明确出血部位有一定难度。能直接显示出血的只有放射性核素扫描、内窥镜检查和血管造影检查。在这方面胃肠道血管造影检查具有一定优势。本文搜集15例原因不明的急慢性反复消化道出血患者作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前言消化道出血可引起严重贫血,急性大出血时由于诊断错误可导至死亡,因而及时正确定位诊断和适当的治疗是很重要的。近年来由于内窥镜检查的开展和腹部动脉选择性血管造影使诊断消化道出血部位得到进一步提高。冈部治弥等分析1200例消化道出血,尤其胃部出血最多占30%,其次为大肠占20%,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消化道出血的介入诊断和介入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37例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表现及治疗。结果  30例明确了出血部位及出血原因 ,3例未确定 ,4例造影阴性 ,5例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 ,2 7例行介入栓塞治疗。结论 介入性诊断可作为消化道出血诊断的首选方法 ,介入治疗安全有效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4.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临床上较多地依靠内窥镜诊断与治疗,但诊断率并不令人满意。Nusbsum于1963年首次报道用动脉造影的方法诊断胃肠道出血,数字减影(DSA)血管造影在临床的应用,对于消化道出血,尤其对于下消化道出血,DSA能明确出血部位,提示病变性质,大大提高消化道出血的诊疗水平,收集经治的消化道出血DSA血管造影检查9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肠出血特别是大量出血,在临床上较少见。近年来虽有小肠双重造影、内窥镜、血管造影以及~(99m)锝扫描等新的进展,但小肠仍然是消化道中最难检查的部位,且出血病因复杂,故及时诊断和处理,更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慢性下消化道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诊断与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35例急慢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DSA造影检查,分析有无肿瘤染色、异常血管显现及造影剂外溢等影像资料,判断下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及原因。对30例阳性发现者,行超选择性造影确诊并介入灌注及栓塞治疗。结果本组35例患者DSA造影发现出血30例,其中15例肿瘤,11例肠血管发育不良,4例结肠溃疡,总阳性率为85.7%(30/35)。结论DSA检查对下消化出血有定位、定性诊断。其对阳性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达到止血的目的,部分患者可以根治,是一种有效、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及筘疗价值。方法对38例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行选择性出血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即时灌药、栓塞。结果经DSA检查38例均为阳性发现,34例即时行栓塞治疗成功止血,止血率89%。结论DSA在治疗消化道出血及诊断中有较高阳性发现率及定位定性诊断符合率。介入栓塞治疗有着可靠的即时止血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1例无明确诱因的急、慢性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行选择性消化道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别采取栓塞、手术或联合治疗;将血管造影表现与手术和病理对照。结果经DSA检查,9例有阳性发现,2例为阴性结果;共5例即时行栓塞治疗成功止血;9例行手术治疗。定性诊断符合率为77.8%(7/9);定位诊断符合率88.9%(8/9)。结论DSA在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疾病诊断中有着较高的阳性发现率及定性、定位诊断符合率,介入栓塞治疗有着可靠的即时止血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11例无明确诱因的急、慢性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行选择性消化道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别采取栓塞、手术或联合治疗;将血管造影表现5手术和病理对照.结果 经DSA检查,9例有阳性发现,2例为阴性结果;共5例即时行栓塞治疗成功止血;9例行手术治疗.定性诊断符合率为77.8%(7/9);定位诊断符合率88.9%(8/9).结论 D8A在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疾病诊断中有着较高的阳性发现率及定性、定位诊断符合率,介入栓塞治疗有着可靠的即时止血率.  相似文献   

10.
尹君  罗军  靳雪广 《当代医学》2008,(17):73-74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11例无明确诱因的急、慢性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行选择性消化道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别采取栓塞、手术或联合治疗;将血管造影表现5手术和病理对照.结果 经DSA检查,9例有阳性发现,2例为阴性结果;共5例即时行栓塞治疗成功止血;9例行手术治疗.定性诊断符合率为77.8%(7/9);定位诊断符合率88.9%(8/9).结论 D8A在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疾病诊断中有着较高的阳性发现率及定性、定位诊断符合率,介入栓塞治疗有着可靠的即时止血率.  相似文献   

11.
朱洪斌  石谊联 《华夏医学》2005,18(1):135-137
小肠出血占全消化道出血的3%~9%,明确诊断较为复杂而困难,本研究通过对比诊断率、患者的耐受性、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探讨并评价了吞线试验、X线检查、血管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内镜、手术探查及术中内镜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术中内窥镜检查消化道大出血10例韦家声(玉林地区人民医院外科玉林537000)消化道大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需要迅速作出诊断和处理。通过X线、内窥镜和血管造影检查,大多可以明确诊断,但少数病例确诊仍有困难,剖腹探查又未发现出血病灶,这时采用内窥镜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的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诊断和介入栓塞治疗方法。方法搜集我院2000年4月以来采用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及介入栓塞来诊断和治疗的消化道大出血20例(其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4例,下消化道出血16例)。分别采用海藻酸钠微球、明胶海绵、钢丝圈3种材料进行栓塞。结果20例患者经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22次,19例患者发现出血动脉,阳性率95%;其中18例行介入栓塞(1例为胃癌胃大部切出术后1周吻合口弥漫性出血,用直径200~700μm海藻酸钠微球栓塞,另3例栓塞前先行药物灌注),均成功止血;1例因消化道广泛出血,失败;止血成功率为94.7%。全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及介入栓塞是诊断和治疗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正确选择栓塞的靶血管、合适的栓塞剂及其用量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李涛 《当代医学》2010,16(20):113-113,39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9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根据造影剂外溢及病变血管异常等征象诊断下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及病因。结果本组29例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发现出血24例,其中12例肠道肿瘤,6例肠血管结构不良,4例血管瘤,2例结肠溃疡,总阳性率为82.76%(24/29)。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阳性率高,还可对阳性患者行介入灌注、栓塞治疗达到止血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5.
MeckeI憩室并间歇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辅助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辅助检查在Meckel憩室并间歇性下消化道大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Meckel憩室伴下消化道出血病人的辅助诊断作回顾性分析.结果99mTc标记红细胞核素扫描(TLRBCS)对含异位胃粘膜的Meckel憩室诊断率为88.24%.选择性血管造影68.42%的病例可明确出血部位.结论TLRBCS和选择性血管造影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它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血管造影对胃肠道出血诊断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消化道急、慢性出血而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经手术病理证实血管性病变的患者12例,认为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是肠道血管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对急性的、出血量0.5ml/min以上者有定位,甚至定性作用。对慢性“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可提高诊断率,建议对于急性消化道出血者可急诊作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然后再行药物或手术治疗。对慢性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可与同位素扫描结合确定腹部出血的区域再行造影检查以求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cT征象,并与内窥镜、DSA等检查对照。结果造影剂外溢16例,提示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未发现造影剂外溢共4例,但增强后肠道肿块或肠壁粘膜局限性强化,或肠壁静脉扩张等提示间歇性出血来源;把高密度肠内容物误认为造影剂外溢1例。结论MSCT检查可替代诊断目的的DSA检查,作为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方法,对需介入或手术治疗者其指导意义更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介入诊断和治疗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急性消化道出血病例23例,常规在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下动脉插管造影。造影后保留导管持续灌注血管加压素或行栓塞治疗,追踪观察止血情况。结果:23例中14例有血管异常表现,其中5例见造影剂外溢。17例行灌注治疗,6例行栓塞治疗。22例在介入治疗后止血,I例治疗无效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诊断不明确或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消化道出血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介入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期,Odman 首先应用血管造影技术诊断胃肠道疾病,此后其广泛应用于临床,且以胰腺肿瘤和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诊断为多。虽然超声、CT 和纤维内窥镜检查近年来日趋普及,但经上述检查后仍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急症内窥镜检查阴性或消化道血管病变需确定手术范围者,血管造影仍为一重要的诊断方法。六十年代又进一步开展了治疗性血管造影技术、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术,发展了血管造影在消化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辅助检查在Meckel憩室并间歇性下消化道大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Meckel憩室伴下消化道出血病人的辅助诊断作回顾性分析。结果:^99mTc标记红细胞核素扫描(TLRBCS)对含异位胃粘膜的Meckel憩室诊断率为88.24%。选择性血管造影68.42%的病例可明确出血部位。结论:TLRBCS和选择性血管造影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它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