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亚玲  于海涛  陈晓隆 《眼科研究》2011,29(12):1111-1115
背景万古霉素近年来常被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眼内炎治疗的首选药物,万古霉素在眼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观察万古霉素在正常兔眼和细菌性眼内炎兔眼房水、玻璃体及血清中质量浓度的变化,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方法选取健康成年兔7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和眼内炎组,每组36只。眼内炎组兔右眼玻璃体腔内接种2000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眼内炎模型,注射后72h待出现典型的眼内炎表现时,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10g/L万古霉素注射液0.1ml,分别于注射后0.5、2、4、6、12、24、48、72、84h经兔耳缘静脉采血2ml,之后以空气栓塞法处死动物,摘除眼球,收集房水和玻璃体,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HPLC—UV)法检测万古霉素在血液、房水和玻璃体内的质量浓度。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拟合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HPLC法的准确度和精确度符合生物样品的检测要求。玻璃体腔内注射万古霉素后,其在正常兔眼内的代谢呈二室模型,拟合曲线的高峰质量浓度Cmax分别为50.16mg/L和751.42mg/L,t1/2为51.04h和53.21h;其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眼内炎兔眼中代谢呈一室模型,高峰质量浓度Cmax分别为24.94mg/L和687.66mg/L,t1/2分别为11.42h和12.91h,2组动物血药质量浓度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和眼内炎组玻璃体腔内注射万古霉素后随时间延长,玻璃体中万古霉素的质量浓度逐渐下降,而房水中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与正常组相应时间点比较,眼内炎组玻璃体和房水中万古霉素的质量浓度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HPLC能满足万古霉素药代动力学分析的需要;万古霉素在正常兔眼内的质量浓度较高,清除缓慢,而在细菌性眼内炎兔眼中质量浓度较低、清除较快。  相似文献   

2.

神经生长因子是作用于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生物活性蛋白之一,在眼科临床中应用广泛,给药途径包括全身给药及局部给药。局部给药具有目标性,相对全身给药能更有效的达到必要的眼部浓度且减少了发生副作用的风险,已成为眼科疾病的常见治疗方法。随着给药途径的不断发展,相应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也受到关注。本综述研究为神经生长因子在眼科局部给药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鼠眼玻璃体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大鼠眼玻璃体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 (NGF)后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 SD大鼠 40只 ,随机分为 10组 ,每组 4只 8眼 ,任选一组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不注射NGF ,测正常玻璃体内的NGF质量浓度 ;其余各组SD大鼠均玻璃体内注射NGF 2 0 μg ,分别于注药后 5、15、3 0min ,1、2、4、8、12和 2 4h各处死一组大鼠 ,取出玻璃体样本 ,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出玻璃体内NGF质量浓度。结果 正常大鼠玻璃体内NGF质量浓度为 3 69μg/L±3 75 μg/L。玻璃体内注射NGF后 ,在玻璃体内的消除半衰期 (t1/ 2 )为 0 93h( 5 5 8min) ,药 -时曲线下面积 (AUC0~t)为5 11 49μg/(L·h) 。结论 NGF在玻璃体内消除半衰期极短  相似文献   

4.
去甲万古霉素兔眼眼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去甲万古霉素玻璃体注射和结膜下注射两种给药途径的兔眼眼内药代动力学,为临床治疗敏感菌引起的感染性眼病提供依据.方法健康成年白兔36只,随机分为玻璃体注射组和结膜下注射组,均注射1 mg去甲万古霉素.各组房水、玻璃体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玻璃体注射组在试验观察的48h内玻璃体及房水中药物浓度均高于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concentration MIC).结膜下注射组在试验72 h内玻璃体中药物浓度低于MIC,房水中可达有效浓度.结论玻璃体注射1 mg去甲万古霉素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结膜下注射仅对眼前段感染有效,在眼后段不能达到治疗水平.(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5,5:347~349)  相似文献   

5.
丁胺卡那霉素在兔眼玻璃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丁胺卡那霉素在家免正常眼、玻璃体切除和眼内炎等6种模型眼玻璃体中的药物动力学。结果表明丁胺卡那霉素在眼内的代谢速率在血-眼屏障和玻璃体受损后加快。从药物动力学的观点,玻璃体切除术用于轻度眼内炎会使眼内药物半衰期缩短.在重度眼内炎则能延长药物在眼内的停留时间。丁胺卡那霉索在眼内的吸收、分布和消除为一级动力学过程。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5,11:28-3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巩膜外植入神经生长因子(NGF)药膜后其眼内的药代动力学改变,研究该药膜是否有缓释效果,改善NGF给药途径。方法筛选与NGF有亲和力的胶原组织,制成具有单向缓释功能的药膜,将其植入健康白兔巩膜表面,用ELISA法测定并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各时间点玻璃体内NGF质量浓度的变化,用3P97药代动力学程序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实验组在药膜植入后2~15d内NGF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第18d降至正常。第3d达到峰质量浓度20·91ng/ml,半衰期约7·41d。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8为232·78801ng·d/ml。结论自制NGF药膜可缓释进入玻璃体,其峰浓度较高,消除半衰期较长,质量浓度波动较小。  相似文献   

7.
滴眼剂的眼内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祖基 《眼科研究》1989,7(4):246-251
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代动力学,是药物代谢与数学两者间的边缘学科。它用数学方程式定量地描述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等过程的动态变化,从而指导新药设计、优选给药方案、改进药物剂型、延长作用时间、提高药物疗效或减少毒副作用等。眼内药代动力学主要研究眼部各组织对药  相似文献   

8.
盐酸川芎嗪腹腔注射在兔玻璃体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是从伞科植物川芎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之一,又名四甲基吡嗪,目前可人工合成,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脑血栓的治疗,在眼科方面对改善青光眼患者的视功能、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静脉阻塞有较好疗效。本研究采用盐酸川芎嗪腹腔注射,探讨其在家兔玻璃体中的药代动力学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的兔眼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陈悦  张俊杰  陈祖基 《眼科研究》2001,19(5):429-431
目的研究0.3%左氧氟沙星局部应用给兔眼后,在泪液和房水中的药动学行为.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双侧眼准确滴入0.3%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后,分别于不同时间取出房水和滤纸片并对其定量(定容及称重).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定量测定.药动学参数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计算机拟合求得.结果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可以将左氧氟沙星同其他杂质很好分离,最低定量浓度为0.005μg/ml,测定不同时间组织中药物浓度结果表明左氧氟沙星滴眼后,5min时泪液左氧氟沙星浓度最高(1108.86μg/g±712.08μg/g;),30min时房水浓度最高(1.21μg/ml±0.43μg/ml).测得泪液中的药物浓度半衰期为27.05min,房水中为54.65min.结论左氧氟沙星能在眼内达到较高的抗菌浓度,可治疗眼内常见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
姜黄素在兔眼玻璃体腔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姜黄素在兔眼玻璃体内的代谢过程。方法将3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标准及质控组3只兔(6只眼)和实验组33只兔(66只眼)。实验组再随机分为11组,每组3只兔(6只眼)。标准及质控组动物无须手术操作,实验组动物穿刺抽取玻璃体0.1mL后玻璃体腔内注入姜黄素0.1mL(含0.1mg)。注药后0、1、3、7、12、24、36、48、72、96及120h分别摘除眼球并制备玻璃体待检样品。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检测玻璃体腔内药物质量浓度。用DAS软件计算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姜黄素与玻璃体内源性物质之间的色谱峰分离良好,姜黄素保留时间为4.4min。提取回收率约90%,日内和日问变异较小。玻璃体内姜黄素质量浓度在0.01~4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标准曲线为Y=143973x+603.32(r=0.9991)。在上述时间点测得的清除率分别为1.06%、4.02%、9.44%、19.77%、23.90%、35.44%、57.54%、70.63%、84.65%、91.76%及96.34%。半衰期t1/2=(26.68±2.66)h。结论HPLC法检测玻璃体内姜黄素质量浓度特异性好。姜黄素在玻璃体内半衰期较长,0.1mg注射后整个代谢过程先为零级动力学代谢,48h后为一级动力学代谢。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蛇毒神经生长因子(venom nerve growth factor,vNGF)对离体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存活和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技术,加入不同浓度的vNGF,通过检测细胞的活力选择一个最佳浓度进行培养,行抗Thy-1.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RGCs在体外的存活时间,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RGCs个数、胞体直径和轴突长度。结果vNGF的最佳浓度是80μg.L,用该浓度作用于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存活时间分别为13~14d和7~8d,轴突长度分别为(111.78±10.65)μm和(78.73±8.23)μm。阳性细胞个数分别为(224.23±3.83)个和(182.47±2.79)个。结论vNGF能促进体外视网膜神经细胞和RGCs的存活以及轴突的伸长,有视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蛇毒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视神经夹伤保护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研究蛇毒神经生长因子在视神经损伤后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和实验治疗组。制作实验性视神经夹伤模型,用头部宽1mm的微型血管夹夹伤大鼠右眼视神经后,实验治疗组向伤眼玻璃体腔内注入蛇毒神经生长因子100BU(0.025mL)。实验对照组向伤眼玻璃体腔内注入0.025mL平衡盐液。于损伤后第3d、7d、14d、30d、60d取材,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时间段各组视网膜形态学变化。结果电镜下大鼠视网膜改变:实验治疗组和对照组电镜下均可见坏死和凋亡。伤后14d,实验治疗组视网膜微管数目比实验对照组较多,排列比较整齐。结论在视神经损伤早期,蛇毒神经生长因子能减轻视神经夹伤后微管的损坏,提高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数量,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蛇毒神经生长因子,对实验性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升高大鼠眼内压的方法,制作实验性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注入蛇毒神经生长因子和平衡盐溶液,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计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测量视网膜内层厚度,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结果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开始,实验组大鼠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内层厚度变薄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数目减少较对照组轻,并且实验组于再灌注24h后RGCs数目逐渐增多,48h后视网膜内层厚度逐渐增加.再灌注后168h,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内层厚度及RGCs数目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对照组再灌注后24 h出现膜盘排列紊乱、变形,神经纤维层内大量的线粒体肿胀、空泡化和RGCs核染色质浓缩、边集,出现凋亡小体,胞浆内细胞器空泡化且大量减少.而实验组膜盘排列尚整齐,RGCs轻度肿胀,胞浆内细胞器较丰富,神经纤维层中的线粒体轻度肿胀,微管结构较清楚.结论 通过向大鼠玻璃体腔内注射蛇毒神经生长因子可以减轻视网膜内层的损伤,对实验性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唐秀武  刘金华 《眼科新进展》2007,27(11):808-812
目的 通过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微管相关蛋白-1B(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1B,MAP-1B)的研究,观察蛇毒神经生长因子(venom nerve growth factor,vNGF)在鼠视神经夹伤后对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实验治疗组,每组20只.制作视神经夹伤模型,用头部宽1 mm的微型血管夹夹伤大鼠右眼视神经后,实验治疗组向右眼玻璃体内注入vNGF 100 BU(0.025 mL).实验对照组向右眼玻璃体内注入0.025 mL平衡盐液.2组的左眼均未做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于损伤后3 d、7 d、14 d、30 d、60 d取材,在光镜下计数RGCs,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时间段各组视网膜形态学变化,并进行MAP-1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 光镜下,伤后3~30 d实验治疗组的RGCs数目高于实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2组RGCs数目均比正常对照组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60 d,实验治疗组与实验对照组之间的RGCs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治疗组、实验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电镜下,伤后14 d实验治疗组视网膜微管数目比实验对照组多,排列也较整齐.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实验治疗组2周内MAP-1B表达逐渐增强,1个月时明显减弱;实验对照组3 d时有MAP-1B表达,到2周时表达明显减弱.结论 在视神经损伤早期,vNGF能减轻视神经夹伤后微管的损坏,提高MAP-1B的表达强度,提高RGCs的存活数量,对RGCs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蛇毒神经生长因子是否对实验性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视网膜中的微管相关蛋白1B有影响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升高大鼠眼内压的方法,制作实验性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注入蛇毒神经生长因子和平衡盐溶液,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1B的表达.结果 微管相关蛋白1B的表达在实验组于再灌注后6 h加强,48h达高峰.而对照组在再灌注后24h增强,96h才达高峰,而且高峰浓度实验组较对照组强(P<0.01).结论 通过向大鼠玻璃体腔内注射蛇毒神经生长因子可以提高视网膜微管相关蛋白1B的表达而对实验性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神经生长因子对兔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兔角膜内皮细胞的培养液中分别添加5U/ml,50U/ml和500u/ml的NGF,加药后第3,7天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在酶标仪上测定570nm波长处的吸光度值来观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加药后第3,7天,3组的NGF对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增殖均促进作用(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其中50U/ml组及500U/ml组作用强于5U/ml(P<0.05),而50U/ml组和500U/ml组比较作用无差异(P>0.05)。结论 外源性NGF对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蛇毒神经生长因子对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GAP-4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的研究,观察蛇毒神经生长因子(venom nerve growthfactor,vNGF)在鼠视神经横断伤后对RGC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实验对照组、实验治疗组。各组右眼制作视神经横断伤模型,实验治疗组向玻璃体腔内注入0.8 g.L-1vNGF 0.025 mL,实验对照组向玻璃体腔内注入0.025 mL平衡盐液。左眼未做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于损伤后7 d、14 d取材,应用病理图像分析计数RGC及观察大鼠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进行GAP-4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光镜下,伤后7~14 d,实验治疗组大鼠RGC数目明显高于实验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2组均比正常对照组RGC数目下降,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实验治疗组7 d时GAP-43表达明显,14 d时稍减弱;实验对照组7 d时有GAP-43表达,但较实验治疗组弱,到14 d时表达明显减弱。结论在视神经横断伤后,vNGF能增加并延长GAP-43的表达强度,提高RGC的存活数量,对RGC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