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并发感觉、知觉、认知、交流、行为紊乱、癫痫、继发性肌肉与骨骼问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Berg平衡量表(BBS)分析脑性瘫痪患儿的平衡功能。方法采用Berg平衡量表对134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评估,依据患儿发病情况分为痉挛型偏瘫、痉挛型双瘫、不随意运动型脑瘫三组,进行平衡功能的观察。主要观察指标为静态评分、动态评分、量表总分。结果痉挛型偏瘫患儿、痉挛型双瘫患儿和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三组患儿在静态评分、动态评分以及量表总分方面经统计学单因素方差分析,三组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瘫型组静态评分、动态评分、总评分与不随意运动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性瘫痪患儿中痉挛型偏瘫患儿平衡功能最好,痉挛型双瘫患儿次之,不随意运动脑瘫患儿平衡功能最差。 相似文献
3.
4.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儿童严重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如能早诊断、早治疗,除极严重者外,均可以治愈或基本正常。但早期临床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极易造成临床上漏诊和误诊。为了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非专科医师对脑瘫患儿早期临床表现的认识,以期早期诊断、早期康复。现对2005年1月~2007年1月来我院康复科就诊后被确诊为小儿脑瘫的43例漏诊和误诊患儿首次就诊情况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康复护理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性瘫痪患儿功能训练配合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住院的92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康复护理组46例(即康复组),对照组46例,康复护理组给予功能训练的同时配合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功能训练不配合康复护理。两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康复护理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性瘫痪患儿功能训练联合康复护理可提高康复效果及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脑性瘫痪伴听力障碍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早期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1月诊断为脑性瘫痪的患儿,对其进行听力诊断,记录所有患者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诊断.对诊断患有听力障碍的患儿给予早期干预措施,记录康复训练2个月后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诊断结果.结果:100例脑瘫患儿中判定为听力障碍者34例,其中轻度听力损伤2例(5.9%),分别为感觉神经性耳聋1例,蜗后聋1例,双耳2例;中度听力损伤5例(14.7%),分别为感觉神经性耳聋4例,蜗后聋1例,双耳4例,单耳1例;重度听力损伤3例(8.8%),均为感觉神经性耳聋,双耳3例;极重度听力损伤24例(70.6%),分别为感觉神经性耳聋16例,蜗后聋8例,双耳21例,单耳3例.经过2个月的康复训练,34例患儿重度和极重度听力障碍比例明显下降,干预前后患儿听力损伤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诊断为脑性瘫痪患儿可能具有严重的听力障碍,以感觉神经性耳聋和蜗后聋为主,极重度的听力障碍患儿占据较大比例.经过早期康复训练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的听力障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8.
9.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以下简称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伤残情况,是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所致的非 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1].脑瘫患儿可合并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等神经问题 [2].作者根据2008年9月~2010年9月本院神经内科收集的脑瘫患儿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12.
脑性瘫痪(CP)是指发生在产前、围生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而导致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障碍,严重者可并癫痫、智力低下,视力、听力障碍。我科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5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高压氧治疗小儿脑性瘫痪40例疗效观察高建保洪咏菊(第四军医大学空医系高压氧治疗室西安710033)关键词高压氧脑性瘫痪中图号R742.3小儿脑性瘫痪是先天性或后天性脑病变引起的一种综合征.我们于1991年至1993年共收治由各种原因所致脑瘫患儿40例... 相似文献
14.
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小儿脑性瘫痪4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确诊的 4 4例患儿分为对照组 15例 ,观察组 2 9例。对照组给予支持疗法、针灸、按摩、高压氧及口服脑复康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脑蛋白水解物 10ml溶于 10 %葡萄糖溶液 10 0ml中静脉滴注 ,每日10ml,2 0d为 1疗程。疗程结束后 ,间隔 10d再进行下 1疗程 ,一般应用 3~ 7个疗程。用统一标准测评治疗前后两组发育商 (DQ)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各项评分 ,比较两组间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显效 12例 (41.4 % ) ,有效 15例 (5 1.7% ) ,无效 2例 (6 .9% ) ,总有效率 93.1%。对照组显效 3例 (2 0 .0 % ) ,有效 8例 (5 3.3% ) ,无效 4例 (2 6 .7% ) ,总有效率 73.3%。 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性瘫痪疗效肯定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脑性瘫痪患儿385例颅脑CT改变卫中华李冬菊郭秋芬李文权周口地区医院儿科周口466000关键词脑瘫;CT;窒息;智力低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儿科常见病。本院儿科于1989年~1995年对385例脑瘫患儿进行了颅脑CT检查,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16.
17.
儿童脑性瘫痪 (简称脑瘫 ) ,是指从小儿出生前至生后 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的脑损伤综合征 ,其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同时经常伴有智力、语言、视听觉等多种障碍〔1〕。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 ,对脑瘫的康复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我院自1999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 110例脑瘫患儿 ,经综合治疗 ,总有效率达 88 8%。本文主要从护理方面 (如心理、营养、预防感染、医护家庭配合等 )进行总结。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10例 ,男 80例 ,女 30例。~12个月组 6 0例 ,~ 36个月组 5…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