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乐洋 《肝脏》2016,(6):459-462
目的探究与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2b和恩替卡韦对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9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与恩替卡韦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2周、24周及52周血清HBV DNA、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病毒学突破、病毒学反弹率。结果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与恩替卡韦组治疗12周后未检测到HBV DNA、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及ALT复常率相比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治疗24周后未检测到HBV DNA、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病毒学突破率及病毒反弹率相比差异也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治疗24周后较恩替卡韦组相比,HBeAg转阴率较高(P0.05)。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与恩替卡韦组治疗52周后相比,未检测到HBV DNA、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较高,病毒学突破率及病毒反弹率较低(P均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相比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临床医生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4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比较两组治疗第12周和24周的疗效。结果在治疗12周时,两组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水平和ALT复常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比夫定治疗组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恩替卡韦组(36.7%对14.3%,26.7%对6.7%,P〈0.05);在治疗24周时,两组HBV DNA低于检测水平、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替比夫定组HBeAg阴转率高于恩替卡韦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基线ALT水平高的患者更易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结论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CHB患者疗效相当,但替比夫定治疗患者HBeAg阴转率稍高于恩替卡韦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茵栀清肝汤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湿热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患者采用茵栀清肝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41例单用恩替卡韦治疗,疗程均为144周。观察两组患者HBeAg阴转率,HBeAg/HBe Ab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血清ALT、AST复常率及中医临床症候及体征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学HBeAg阴转率、HBeAg/HBe Ab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及中医临床症候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ALT、AST复常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5)。结论:茵栀清肝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抑制HBV DNA复制,能较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治疗组和恩替卡韦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12周和24周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HBe转换率,并比较不同基线血清HBV DNA水平患者治疗12周和24周时的血清HBV DNA下降值,HBV DNA低于检测值率,HBV DNA<104拷贝/ml患者的比例.观察治疗过程中药物使用的安全性.结果 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组患者的基础人口学、临床和病毒学特征均具有可比性.治疗12周时,替比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值率均为50.0%,ALT复常率分别为52.5%和60.0%(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30.0%和5.0%(P<0.01),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0.0%和5.0%(P<0.05);在治疗24周时,两组HBV DNA低于检测值率分别为80%和70%,(P>0.05),ALT复常率分别为77.5%和75.0%(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45.0%和32.5%(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7.5%和17.5%(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HBV DNA水平低于检测值率,ALT复常率无明显差异;12周时替比夫定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思替卡韦组,但24周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双虎清肝颗粒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HBe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双虎清肝颗粒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片治疗,治疗48周后比较2组ALT复常率、HBeAg转阴/血清学转换率、HBVDNA水平的变化及主要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ALT复常率、HBeAg转阴/血清学转换率及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双虎清肝颗粒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在恢复肝功能、加快HBeAg转阴/血清学转换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等方面有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方法将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组(A组)32例和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组(B组)56例。结果在治疗36周、48周和72周时,两组ALT复常率分别为71%、75%和84%对64%、68%和77%;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5%、74%和84%对60%、66%和78%;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18%、25%和34%对12%、18%和25%,两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能提高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治疗核苷类初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检索2003年1月-2010年5月公开发表的有关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的核苷类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论文。采用检验分析研究间的异质性,以相对危险度为疗效分析统计量进行合并分析并绘制森林图。疗效判定指标包括血清HBVDNA检测不到(阴转)、血清ALT复常和血清HBeAg转阴。结果共检索到212篇文献,经筛选最终纳入1篇英文文献和3篇中文文献。分析结果显示,恩替卡韦治疗12周患者血清HBVDNA阴转率(P=0.0002,RR=1.74)、ALT复常率(P=0.04,RR=1.34)显著高于阿德福韦酯治疗组;恩替卡韦治疗24周患者血清HBVDNA阴转率(P=0.20)、血清HBeAg转阴率(P=0.27)与阿德福韦酯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恩替卡韦的起效较快,但在治疗24周时,两药的抗病毒效果已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口服猪苓多糖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口服猪苓多糖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近期疗效.方法将120例CHB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纯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恩替卡韦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服猪苓多糖.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HBeAg及乙肝病毒核酸指标HBV DN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ALT复常率、HBV DNA的阴转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HBeAg阴转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调节剂猪苓多糖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显著提高患者HBeAg阴转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高ALT水平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HBeAg阳性的CHB患者以ALT为依据分为低ALT组(ALT在2倍ULN与10倍之间)和高ALT组(ALT在10倍ULN与20倍之间),给予恩替卡韦0.5mg/d,观者治疗48周时的应答情况(HBV DNA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sAg/抗-HBs血清转换率和ALT复常率)。结果治疗48周时,高ALT组HBV DNA阴转率为95.0%,低ALT组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5);低ALT组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阴转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依次为25.0%、25.0%、0.0%、0.0%,均明显低于高ALT组的55.0%、45.0%、15.0%、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4,0.0302,0.0015,0.0012);高ALT组中有3例出现HBsAg阴转,3例出现了HBsAb;低ALT组中没有出现HBsAg阴转及血清学转换。48周时两组患者ALT复常率、病毒学反弹、对恩替卡韦耐药及药物不良反应水平相似。结论高水平ALT是恩替卡韦治疗应答较好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分型经不同抗病毒治疗后疗效.方法选择1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不同基因型疗效差异.CHB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 4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聚乙二醇干扰素?-2a治疗,4组均治疗96 wk.比较组间疗效差异.结果1 2 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后H B V DNA均表现出明显下降趋势,至治疗96 wk后,HBV DNA平均下降5.13拷贝/m L;至治疗96 wk后,HBV DNA阴转率、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复常率分别达94.17%和76.67%;84例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阳性患者H B e A g阴转率和血清H B e A g转换率分别达27.38%、22.62%;C型和B型患者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 Ag阴转率、血清HBe Ag转换率以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 4组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 Ag阴转率、血清HBe Ag转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 Ag阴转率、血清HBe Ag转换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3组,A、B和D组3组间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 Ag阴转率、血清HBe Ag转换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显著,且不受基因型影响,不同抗病毒方案治疗CHB均能取得一定效果,以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方案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片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1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2例)口服恩替卡韦片,0.5mg/次,1次/d,同时给予胸腺肽α1皮下注射,1.6mg/次,2次/周;对照组(68例)单用恩替卡韦片口服,0.5mg/次,1次/d,2组均连用48周。结果 治疗组HBeAg转阴率为58.33%,HBeAg/抗HBe转换率为38.89%,明显高于对照组(23.53%、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组HBV DNA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恩替卡韦片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HBeAg转阴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  相似文献   

12.
α-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普通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与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普通干扰素-α600万单位,隔日1次注射,治疗24周,随访24周,观察两组病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VDNA的变化情况。结果HBeAg阳性和阴性病人在治疗结束时ALT复常率分别为31.3%和43.7%,HBVDNA阴转率分别为35.4%和46.9%,HBeAg阴性病人阴转率高于阳性病人,但无显著性差异;在治疗结束后24周时,ALT复常率分别为35.4%和59.4%,HBVDNA阴转率分别为37.5%和62.5%,阴性病人转阴率高于阳性病人,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HBeAg阴性病人对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远期疗效优于阳性病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比较应用重组细胞因子基因衍生蛋白或干扰素α-2b分别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血清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9年3月~2021年3月我院诊治的65例血清HBeAg阳性的CHB患者被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或重组细胞因子基因衍生蛋白联合恩替卡韦治疗48 w。常规检测血清生化学、血清学和病毒学指标。结果 在治疗12 w末,恩替卡韦联合重组细胞因子基因衍生蛋白治疗组血清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34.4%和25.0%,均显著高于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组的9.1%和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8 w末,恩替卡韦联合重组细胞因子基因衍生蛋白治疗组血清ALT复常率、血清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87.5%、62.5%和40.6%,均显著高于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组的78.8%、30.3%和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联合干扰素治疗组乏力和发热头痛发生率分别为21.2%和84.9%,显著高于联合衍生蛋白治疗组的3.1%和3.1%(P<0.05),而两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食欲下降和低钙血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应用重组细胞因子基因衍生蛋白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血清HBeAg阳性的CHB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血清学转换率和较小的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24周。结果治疗24周时,ALT复常28例(93.3%),HBV DNA阴转28例(93.3%),HBeAg阴转13例(50.0%),HBeAg/抗-HBe血清转换12例(46.6%)。结论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曾蜀 《传染病信息》2004,17(3):119-120
目的探讨安络化纤丸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50例应用安络化纤丸联合α-干扰素治疗;B组46例单用α-干扰素治疗.结果治疗结束时,A组ALT复常率为88%、HBeAg阴转率为58%,HBV DNA阴转率为68%;而B组分别为63%、37%和43%.2组间HBeAg阴转率和HBVDNA阴转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安络化纤丸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a-2a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70例,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治疗(观察组);另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肝功能复常率、HBsAg、HBeAg和HBV-DNA阴转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ALT、AST及TBIL值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治疗前比较,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ALT及TBIL复常率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sAg、HBeAg及HBV-DNA阴转率接近(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与聚乙二醇干扰素a-2a相当,但恩替卡韦的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7.
针刺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针刺与α-干扰素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价值,将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针刺与α-干扰素联合治疗组(观察组),另一组为单用α-干扰素(对照组)。结果观察组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于治疗后不同时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针刺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忆肝可有效提高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并大大降低由单用α-干扰素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扩大了干扰素的适用范围,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 开创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儿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olyethylene glycol interferon, PEG-IFN)α-2a和恩替卡韦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儿, 根据治疗用药分为PEG-IFNα-2a组和恩替卡韦组, 分别比较两组患儿基线, 治疗12、24、48周的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变化及不良反应。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共纳入54例患儿, 其中PEG-IFNα-2a组31例, 恩替卡韦组23例。恩替卡韦组治疗48周的ALT复常率达87.0%(20/23), 高于PEG-IFNα-2a组的40.0%(12/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0, P=0.001)。PEG-IFNα-2a组治疗48周的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转阴率为48.4%(15/31), 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45.2%(14/31),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恩替卡韦(ENT)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对拉米夫定耐药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8例对拉米夫定耐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两组患者均给予恩替卡韦(0.5 mg/d,qd)和阿德福韦酯(10 mg,qd)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4周和48周收集患者的血清样本检测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评估Child-Pugh评分和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4周、48周时两组患者的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ALT复常率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显著改善,治疗24周和48周时,两组HBe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得到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和48周时,两组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不良反应和病毒学突破.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可以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早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24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0例CHB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予恩替卡韦0.5mg口服,每日一次.对照组(40例)予干扰素α-2b 3MU,肌肉注射,隔日一次.结果 治疗组治疗8周时HBV DN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12周,HBVDNA阴转率为26.7%、HBeAg阴转率为33.3%,显著优于对照组,表现出较高的抗病毒早期应答率;治疗24周,HBVDNA阴转率为56.7%、HBeAg阴转率为73.3%,与对照组比较及治疗组自身比较差异显著,肝功能复常率为100%,提示有较良好的维持应答反应.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与观察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恩替卡韦能快速、强效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