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布加氏综合症由肝静脉或下腔静脉后段阻塞导致一系列门静脉高压和下腔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组成。它是随超声技术和静脉造影技术的发展逐渐被认识的,其发病原因至今未明。但此病在发病过程可导致凝血系统的异常,本对布加氏综合症患进行血浆PT的测定并加以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布加氏综合征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布加氏综合征(BCS)指肝静脉或肝段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阻塞远端产生高压,回心血流发生障碍而导致门脉高压伴有或不伴有下腔静脉高压等表现的综合征。根据BCS的病理分型不同,手术方式有多种。我院从1994年~1999年8月治疗BCS220余例。其中,行经右心房经股静脉联合破膜扩张放支架手术25例,疗效满意。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4.
肝病患者血浆凝血酶原凝血活性及抗原含量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群先  张光彩 《江苏医药》1997,23(12):872-872
本文分别采用一期法及Laurell火箭免疫电泳法,对83例各种肝病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抗原含量(Ⅱ:Ag)及凝血活性(Ⅱ:CA)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观察对象1.正常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18~67岁。均无肝、肾和出血性疾病史。2.肝病患者组急性病毒性肝炎(急肝)19例,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21例,慢性活动性肝炎(馒活肝)23例,肝硬化20例(其中代偿期9例、失代偿期11例)。诊断符合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会议制定的标准。二、检测方法1.因子l:Ag测定采用Laurell火箭电泳法,兔抗人因子I:Ag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研究口服抗凝剂治疗中,使用PT监测时INR值的允许范围.方法:对不同性别、年龄、华法林用量的200例患者的PT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所用仪器日本CA-510血凝仪和原机试剂.结果:在达到相同治疗目的时,女性患者PT的INR允许范围要小于男性患者;随着口服抗凝药使用剂量的增加,PT的INR允许范围也略有增大.结论:...  相似文献   

6.
7.
何明鑫  李正伦 《贵州医药》1996,20(2):125-125
最近我们采用下腔静脉右心房转流术治疗布加氏综合征1例,近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患者熊某,女,29岁,因进行性腹胀4年于1994年9月27日入院。体检:慢性病容.消瘦,腹部明显膨隆.腹围96cm.胸、腹壁及腰背部可见明显静脉曲张.腹水征阳性,双下肢无水肿。各项常规及生化检查结果正常.乙肝核心抗体阳性。B超示肝、脾肿大.肝右静脉不扩张,肝中及肝左静脉扩张.直径分别为0.9cm及0.7cm。经右颈静脉和右股静脉插管至上、下腔静脉同时造影显示下腔南脉肝段.相当于第9胸推椎体平面处有一长2.5cm的充盈缺损.但右肝静脉显影。钡餐检…  相似文献   

8.
刘群 《中国当代医药》2015,(9):126-127,130
目的探讨血清生化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PT)在妊娠肝病患者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妇产科产检及住院待产者共100例,根据有无合并肝病分为肝病组及正常妊娠组,各50例,抽取两组产妇静脉血1.8 ml,检测P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指标,所有检测均在抽血后2 h内完成。结果肝病组ALT、GGT、AST较正常妊娠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病组PT、APTT较正常妊娠组升高,FIB较正常妊娠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病患者进行血生化指标及PT检测对于临床鉴别与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BCS是指静脉或临近下腔静脉阻塞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肝脾肿大,腹痛、静脉曲线、门脉高压等症状,作者对此项治疗的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是反映外源凝血系统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综合活性的试验,PT的长短反映了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水平,是外源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PT检测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已成为临床实验室最常检测的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四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7年11月收治的48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检测,检测设备为ACL-200贝克曼血凝仪。结果:48例患者的PT、APTT、TT均明显延长,FIB明显下降,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相吻合。结论: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较准确的反应了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为临床对患者的病情评价、治疗和疗效观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检验在肝硬化患者肝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例肝硬化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时期到本院接受体检健康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再根据观察组患者是否合并出血症状将其分为出血组(95例)和未出血组(105例)。各研究对象均接受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检测,比较各组间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观察组PDW(18.62±1.74)%、MPV(14.11±0.95)fl、INR(1.59±0.18)、凝血酶原时间(18.72±2.65)s高于对照组的(13.20±1.52)%、(11.21±0.75)fl、(1.04±0.12)、(12.88±1.54)s,PLT(67.41±18.21)×109/L、PCT(0.25±0.08)%低于对照组的(195.21±32.21)×109/L、(0.37±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PDW、MPV、INR、凝血酶原时间高于未出血组,PLT、PCT低于未出血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诊断肝硬化疾病和评估肝硬化疾病治疗状况时,可通过检测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酶原时间来评估患者肝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126例临产孕妇(观察组)和105例非孕健康妇女(对照组)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Fib)指标检测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PT、APTT和T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Fib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临产前进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对预防临产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可能出现的产科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We have studied the comparative abilities of the prothrombin time and factor VII clotting activity, measured using a chromogenic assay, to detect drug interactions with warfarin. Pharmac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ic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studies involving the single administration of 25 mg of warfarin in the absence and presence of fengabin, cimetidine, ranitidine, and enoxacin. Fengabin caused changes in both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warfarin, whereas cimetidine and enoxacin only caused changes in its pharmacokinetics. Ranitidine had no effect on either the pharmacokinetics or pharmacodynamics of warfarin. In general, factor VII clotting activity showed greater sensitivity but also greater variability than the prothrombin time to changes in clotting activity. Consequently, factor VII clotting activity did not have greater discriminatory power than the prothrombin time in detecting drug interactions involving warfari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C-反应蛋白和凝血三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对55例肝硬化患者及35例健康者的C-反应蛋白和凝血三项(PT、APTT和FIB)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组与对照组、肝硬化失代偿组与代偿组的C-反应蛋白和凝血三项参数比较,CRP、胛和APTT均升高,FIB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肝硬化患者C-反应蛋白和凝血三项参数有助于了解其肝脏功能损害程度,对肝硬化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叶夏云  程晓文  戴永利 《中国医药》2014,9(11):1579-1581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癌病(COPD)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6例COPD患者纳入COPD组,并按病情分为3个亚组,COPD缓解期组(30例)、COPD急性发作无呼吸衰竭组(31例)和COPD急性发作并呼吸衰竭组(35例);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9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 对照组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分别为(1.5±0.5) nmol/L、(96±36) nmol/L、(3.3±1.2) mU/L、(4.4±1.2)pmol/L、(16.6±9.6)pmol/L;COPD组TT3、TT4、TSH、FT3、FT4分别为(0.7±0.3)nmol/L、(66±33)nmol/L、(2.5±1.2) mU/L、(2.1±0.5)pmol/L、(12.1±6.6) pmol/L; COPD组TT4、FT4、TSH、TT3、FT3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COPD缓解期组TT3、T4T、TSH、FT3、FT4分别为(1.13±0.59)nmol/L、(86±28)nmol/L、(3.0 ±0.8) mU/L、(3.2±1.1)pmol/L、(14.3±6.6) pmol/L; COPD急性发作无呼吸衰竭组分别为(0.77±0.45) nmol/L、(66±24) nmol/L、(2.6±0.7) mU/L、(1.9±0.8) pmol/L、(11.3±6.6) pmol/L;COPD急性发作并呼吸衰竭组分别为(0.45±0.24) nmol/L、(44±25)nmol/L、(1.2±0.6)mU/L、(1.5±0.7)pmol/L、(7.9±3.4)pmol/L;COPD急性发作无呼吸衰竭组TT3、FT3明显低于COPD缓解期组(P<0.05),TT4、FT4、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发作并呼吸衰竭组TT3、FT3、TT4、FT4、TSH均明显低于COPD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与COPD患者的病情有密切关系,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可用于评估COPD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病情越重,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测定47例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同时设健康志愿者28名为对照组。结果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凝血功能障碍,PT、APTT、FIB水平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肝功能分级检测结果显示A、B、C级之间PT、APTT、FIB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肝硬化患者PT、APTT延长,FIB值降低且与疾病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5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按其数值将患者分为D-二聚体水平升高组和正常组,分别比较两组间患者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疼痛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及关节外表现,并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D-二聚体与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的相关性。结果D-二聚体水平增高组患者ESR、CRP、肿胀关节侧数均高于D-二聚体水平正常组,且D-二聚体水平增高组患者关节外症状的发生率(血管炎、转氨酶升高、贫血)也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与DAS28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活动相关,临床可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活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血浆降钙素原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MODS患者进行脓毒症相关脏器衰竭(SOFA)评分,连续观察30 d并记录生存率,于入院后第1 d、3 d、5 d、7 d和15 d行静脉采血,测定血浆PCT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血浆PCT水平和MOD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24,P〈0.01),SOFA评分越高,血浆PCT水平越高[SOFA0~6分PCT为(0.82±0.23)ng/ml,SOFA 19~24分PCT为(23.61±3.20)ng/ml];CRP水平与SOFA评分无明显相关(r=0.136,P〉0.05)。发病后3 d至15 d内,死亡组患者血浆PCT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两组患者血浆CRP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评价MODS疾病进展及预后方面,血浆PCT测定优于CRP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水平的变化在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发病在 4 8h内的急性脑血管病病人 ,其中脑梗死 4 0例、脑出血 2 2例 ,4 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及CGRP。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ET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CGRP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脑出血组ET及CG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治疗 3周后 ,脑梗死组轻中型及恢复较好的重型病人ET降至接近正常水平 ,CGRP也升至接近正常水平 ,而重型及恢复较差的中型病人ET虽有下降 ,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CGRP基本降至正常。脑出血组ET及CGRP均降至接近正常。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及预后与ET、CGRP的变化有关 ,监测ET及CGRP水平的变化对于急性脑血管病特别是脑梗死的病情演变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