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海仙原名履鼇,以字行。清高邮县人,久寓兴化。其祖父术堂、父小湖,均以医名于时。海仙少时勤于学,深思敏悟,治病多奇效,故遐邇知名。据说他中年以后,染有阿芙蓉癖,診余之暇,輒(?)綿烟榻,故现在除仅见的一些医案外絕少著作。記得过去我在樊川从无岳父王少江习医时,少江公尝谈及赵海仙治病多奇中,当时人咸惊服。茲仅就記忆所及,录存数則,以见一斑。一、据说南通张(?)在考中进士一甲一名后,由于欢喜过度,遂得心痛之疾,乃請假归里;路  相似文献   

2.
赵海仙,名履鳌(后以字行),清代道光——同治间名医。祖居高邮,久寓兴化,幼承家学,聪明颖悟,勤学善思,治病奇效,尝以“忧胜喜”痊南通张謇“欢喜过度”的“心痛之疾”,遐逅知名。惜无遗著传世。江苏人民出版社于1965年搜集赵氏亲笔方笺,加以分类辑录而刊印《寿石轩医案》  相似文献   

3.
刘子俊 《家庭中医药》2013,(10):F0003-F0003
兴华中医博物馆建在兴化市东城外家舒巷赵海仙洋楼内。赵海仙洋楼是赵海仙故居,建于晚清。赵海仙,名履鳌(1830~1904),出生于兴化中医世家。自幼学医,尽得家传。在深谙祖辈医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发展,对中医典籍融会贯通,遵经而不泥古,善治疑难杂症,成为一代名医,是晚清开成的"兴  相似文献   

4.
赵海仙,名履鳌,清末(1830-1904年)江淮名医,江苏兴化人,祖籍高邮。赵氏自幼习医,尽得家传,对中医典籍融会贯通,遵经而不泥古,学识广博,善治疑难杂症,人称“赵半仙”而望重一时,在中医界有“江南叶天士,江北赵海仙”之谓。今录其传为美谈的医事轶闻两则,以窥其新奇医术于一斑。  相似文献   

5.
"方"员"作为针刺手法最早见于《内经》,《灵枢·官能》说:"泻必用员.切而转之,其气乃行,疾入徐出,邪气乃出,伸而迎之,摇大其穴,气出乃疾.补必用方,外引其皮,令当其门……微旋而徐推之……气下而疾出之,推其皮,盖其外门,真气乃存".后世医家对"方"员"作了各种不同解  相似文献   

6.
赵海仙,名履鳖。原籍高邮,寄居兴化。祖述堂,号双湖;父春普,号小湖:皆精于医。两世以孝行旌(?),以此闾里咸称之。赵海仙垂髫时,聪慧逾常,弱冠即名声大噪。维时虽继承家学,犹不足飨其怀抱,每谓:“少年治医,必须涵养性情”,遂从拔贡李学庵游。因之既工绘事,尤爱写菊,并娴  相似文献   

7.
余奉仙医案     
先祖父奉仙公,江苏阜宁人,生于1860年,擅治杂病,清末民初有盛名于灌东,当时与淮安强子平,兴化赵海仙鼎立而三,逝世已廿余年,而乡里迄今犹称道之,今选择其生平治案数则,供同道参考。爛喉痧陶姓孩:出痧七日不收,烦躁不宁,就予治,察其热渴齿焦,音嘶咽痛,咳嗽带红,痰多气促,  相似文献   

8.
赵海仙洋楼     
<正>星级推荐:☆☆景点异名:赵海仙故居,兴化中医博物馆附属景点:上池斋药店文物保护:兴化(县级)市文保单位/1986.10上池斋药店为全国重点/2013.5地理位置:江苏泰州市兴化市昭阳镇金东门家舒巷15号。上池斋药店在东城外大街10号。两处相距百米,同在金东门文化旅游区。相关信息:上池斋向南约200米有清代郑板桥故居。  相似文献   

9.
余奉仙(1860~1939),字涤凡,亦称涤凡道人。江苏阜宁人,住益林西甘溪沟。中医世家,其父赞襄公精医术,名盛乡里。奉仙公幼习儒,善为诗,精于书法,少年秉承家学,精究歧黄,临证经验极为丰富,中年曾客居金陵行医,医名鼎盛,为清末“苏北三大名医”(兴化赵海仙、阜宁余奉仙、淮安张子平)之一,迄今乡里犹称道之。余氏治病圆机活法,深思敏悟,能起沉疴痼疾,诊务繁忙。晚年著有《望闻问论》、《论  相似文献   

10.
“动静知宗祖”之我见张杏春“动筹知家祖’是吕祖《百字碑》的第三句,陆西垦称此“乃高真上仙以术经命之事”.可见此句实为修道要诀。下面结合自己的修炼实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人们当童真之体时修炼,运用无为之法,以道全形,乃可长生;而增窦一开,童体一破,...  相似文献   

11.
“未病”一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句,一般都视作强调预防的名言。但是仔细推敲,从字面上看,已病不去治,未病倒要治,说是重视预防,意思虽然不错,但总有突兀、跳脱的感觉。《说文·疒部》对“疾”、“病”二字的解释有轻重之别:“疾,病也。“”病,疾加也。”认为“疾”轻而“病”重。清代有位医家叫陆懋修,他依据许慎的这一说解,在所著《世补斋不谢方·小引》中指出“:经盖谓人于已疾之后、未病之先,即当早为之药。乃后人以疾为病,认作服药于未疾时,反谓药以治病,未病何以药为。不知经言未病,正言已疾,疾而不治,日以加甚。病甚…  相似文献   

12.
《灵枢·五邪》论述:"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三节五脏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其描述了邪气侵袭肺脏时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以及在针刺前医者要注意的一个细节,"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通过分析"快然"的含义及其产生机制,以指导临床应用,更好地提高针灸防治疾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聂芳 《江西中医药》2002,33(6):53-53
在春秋时代 ,晋平公得病 ,求医于秦 ,秦医和前往治疗 ,并说 :“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 ,固有五节 ,迟速 ,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 ,五降之后不容弹矣。有繁手淫声 ,滔湮心耳 ,乃忘平和 ,君子弗听也。物亦如之 ,至于烦 ,乃舍也己 ,无以生疾。君子之近琴瑟 ,以仪节也 ,非以韬心也。天有六气 ,降生五味 ,发为五色 ,征为五声 ,淫生六疾。”其“中声”是指适中之声 ,不快不慢、不强不弱的由五声音阶作成的乐曲 ;“繁手淫声”则是指那些技巧复杂 ,音响杂乱的音乐 ,明确指出什么样的音乐对身心健康有利 ,什么样的音乐对身心健康有害。医和提倡的“节”…  相似文献   

14.
先祖润身公 (186 9- 1932 ) ,为晚清江淮名医赵海仙大师兄江泽之得意门生 ,兴化名医。先父华国公(1896 - 196 3)师承先祖 ,医术益精 ,医名尤著 ,其医事掌故甚多 ,群众称颂不已。笔者 (192 9-  )师承先父。至笔者三代业医 ,已逾百年 ,共诊治 30 0万人次以上 ,其中医事得失互见。除已报导的 7次医话外 ,借春节休假之际 ,就记忆所及 ,结合笔者体会 ,略述数则 ,以寄“每逢佳节倍思亲”之念。1 咳嗽“咳嗽咳嗽 ,医家对头。”这一俗语 ,说明咳嗽这个证候不好治。原因是“肺为娇脏” ,既不耐寒 ,也不耐热。根据此一特性 ,(1)对肺有寒者 ,用药不宜…  相似文献   

15.
《左传·昭公元年》的"风淫末疾""女,阳物而晦时"两语,历代论者多有歧解。杜预以"末疾"为四肢缓急之病,而贾逵则认为系"首疾"。今人普遍信从杜说,实际其说不及贾说恰切。古人惯以"末"为首,"风淫末疾"当谓风气过盛导致头眩之疾。对"女,阳物"之说,杜预认为因女子系男子附属物,故谓之"阳物",宋元学者则据《周易》解释此语,皆不确。清代黄生、俞正燮、罗汝怀等人从文理、训诂等方面阐明"女"乃"近女"之略语,"物"当训"事","女,阳物而晦时"谓男女交接乃动用阳气之事,而其时常在晦夜,其说得实。  相似文献   

16.
疾脉疾即是速,一般认为较数脉多一至.吴山甫说:"疾即数也".因此,似可不必另立疾脉之名,故自《脉经》而下至高阳生《脉诀》皆无疾脉之名.《崔氏脉诀》谓:"七疾八极,九至为脱."如果疾可作为独立脉名,则"极"、"脱"亦当另立专称了.此脉古人谓为阳极、为阴气欲竭之候,凡伤寒热极可见此脉,痨瘵虚惫之人亦或见之,皆为危恶之兆;盖阳热之极其势必衰,常一转而为微弱则危;痨瘵之疾,乃阴髓已竭而虚阳上亢,  相似文献   

17.
针刺捻转手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捻转手法是针刺基本手法之一,不论在催气、行气和补泻中都须应用到,并和其他基本及辅助手法相结合,组成了多种综合手法。但是,古今针灸文献记载的操作方法,颇不一致。为此,作者以整理文献为基础,结合个人学习中的点滴体会,作一初步探讨。一、捻转手法的来由及内外左右的标准有关针刺捻转手法的记载,大约以《内经》为最早。《灵枢·官能篇》说:“泻必用员,切而转之,其气乃行;疾而徐出,邪气乃出;伸而迎之,遥大其穴,气出乃疾。补必用方,外引其皮,  相似文献   

18.
笑歌狂疾     
<正> 开元中,有名医纪朋者,观人颜色、谈笑,知病深浅,不待诊脉。帝闻之、召于掖庭中,看一宫人,每日晨则笑歌啼号,若狂疾,而足不能履地。朋视之,曰:此必因食饱而大促力,顿仆于地而然。乃饮以云母汤,令熟寐,觉而失所苦,某乃主讴,惧其声不能清且长,吃豚蹄羹饱,而当歌筵大曲,曲罢觉胸中甚热,戏于砌台上,高而坠下,久而方甦,病狂,足不能步也。——摘自张杲《医说·卷五》本文叙述了一位名医,观色诊病,一宫人患狂疾,望色知其乃食饱伤力所致,饮以云母汤而治。后究其因,果如所料。《内经》尝云:“望而知之谓之神”。是指在望诊方面有特殊之长,所以称之  相似文献   

19.
对“大气”、“宗气”和“胸中大气”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气”一名首见于《内经》。《灵枢·五味》:“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博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这里的“大气”,明代张介宾在其所著《类经》中认为:“大气,宗气也”;近代名医张锡纯也认为:“大气积于胸中,为后天全身之桢  相似文献   

20.
龙眼、菖蒲     
<正> 【龙眼】龙眼又称桂圓,果肉名圓肉。生長于亞热帶,多分佈在山麓地帶?匾愿=ㄩ}侯、福清、莆田(兴化)、仙遊、泉州、晋江、南安、惠安、厦門、漳州,广东琼东、海口、合浦(廉州),以及广西郁林等地为主。台灣云林,四川瀘州等地为次。尤以兴化桂圓最著名(自莆田南門外至仙遊毗鄰之油潭及長岺等村。俗名“溪頂”。計60余村为龙眼主产地,产量佔該县50%)。加工:商品分桂圓和圓肉二个大类。(一)桂圓系採下的青桂圓經剪枝水洗后,須用火焙24小时,待冷却,隔24小时再焙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