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难经》在四诊中尤为重视脉诊 ,提出“寸口脉法” ,对后世影响颇大。现将数十年临床经验陈述如下 ,供同仁们参考。1 脉诊可了解全身机能状况 ,尤其循环系统功能脉诊是医者根据手指感觉脉搏跳动来了解脏腑生理病理变化、辨别病症的一种诊断方法。脉搏是由心脏射血活动引起的一种血液和血管壁的振荡 ,这种波动从主动脉根开始 ,沿动脉树向外周动脉管传播 ,受心脏、血液、血管壁的弹性和张力的影响 ,并受心脏气血的影响 ,因此 ,脉象首先反映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1]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 :“心主血 ,其充在脉”。从脉象可了解心脏的搏动…  相似文献   

2.
独取寸口法是《难经》在《内经》诊寸口脉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诊察方便,准确性高,对后世脉学理论的发展和临床运用,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中医脉学体系及实践方法的角度,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省内,100名有经验的临床医师的诊脉经验,以脉位、数、形、势、律、力等六个方面的指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临床医师对迟、数、缓脉的认识与历代文献论述一致,对促、结、代脉的体会比历代文献记载更深入细致.  相似文献   

4.
5.
诊脉须识常与变——达变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脉诊作为中医学独特的诊断方法,由于对其思维过程缺乏深入的研究,而使人感到玄妙莫测,或对其可信性产生质疑。从一个中医学习到熟练掌握脉诊方法的历程来看,中医脉诊思维大致可划分为:要素分析、取象比类、经验组合三种方法,而经验组合是中医切脉诊病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7.
"能合色脉,可以万全"是中医诊断的较高境界,近年来中医院校在舌诊、面诊和脉诊教学中引进了先进的教学媒介、强化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客观因素的局限性和中医学重实践的特点使得学生对"色、脉"诊断精华未能真正领悟。中医诊断学教育者今后应在增加现代科学元素的理论教学基础上,重新设计实践教学方案,重视中医基本功的训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舌诊、脉诊是中医学独具有特色的诊断方法。上海市名中医范忠泽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认为肿瘤患者的舌质以淡、淡紫、青紫或红紫为主,舌苔以剥苔、厚或腻苔为主,舌体为齿痕或胖大兼有齿痕,这些舌像均反映无论哪种肿瘤都有一个正虚的内在体质病机。肿瘤患者的脉象表现为五脏功能或气血虚损,脉诊还能协助判断肿瘤预后。本文通过总结范师在舌诊脉诊的临床经验,强调正确判断患者体质状态极为重要,深刻体现了扶正治癌的学术理念。  相似文献   

9.
介绍北京海军总医院李炳文主任诊脉经验,李炳文主任认为诊脉要在分清脉之位、体、力、势、率、律的基础上,进一步辨脉神、神脉势、察脉躁静;危重证候,还需诊跌阳与太溪脉,以察胃气、肾根之有无,这是判断疾病预后,诊脉察病的要点。  相似文献   

10.
凭脉辨证,是中国传统的医术,中医治病,不是单靠诊脉而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某种病变需用舍脉求证和求脉舍证未辨证分析。诊脉不过是切诊中的一个主要手段。现在诊脉,主要是按摸手腕上的挠动脉,晋代名医王叔和写过一部《脉经》他把五脏分属到不同部位的寸、关、尺上,来分辨五脏六腑疾病的轻重,脉搏的快慢,有力无力,脉幅是大是小,节律  相似文献   

11.
凭脉辨证,是中国传统的医术,中医治病,不是单靠诊脉而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某种病变需用舍脉求证和求脉舍证未辨证分析.诊脉不过是切诊中的一个主要手段.现在诊脉,主要是按摸手腕上的挠动脉,晋代名医王叔和写过一部<脉经>他把五脏分属到不同部位的寸、关、尺上,来分辨五脏六腑疾病的轻重,脉搏的快慢,有力无力,脉幅是大是小,节律整齐还是紊乱等情况.区分为27种脉象.医者为了便忆,以四句话<浮沉迟数滑涩革,细弱微缓散芤结,代促伏洪长短动,弦牢紧虚实濡脉>.现择要举例浅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内经》有关内容的研究和考证,探讨中医诊脉方法和针灸取穴方法的发展沿革。认为诊脉方法的发展经历了由遍诊十二经脉法、三部九候遍诊法、人迎寸口同诊法到独取寸口法的过程,这些变革都是为了适应临床诊病的实际需要而发生的。针灸取穴方法则由各自独立存在的、只考虑刺灸的特定点(腧穴)而不考虑经脉的定位方法(即刺灸腧穴法)和只考虑经脉而不考虑腧穴的定位方法(即刺灸经脉法)互相融合而成为循经取穴方法,这一过程说明经络理论来源于针灸治疗实践,而经络学说的形成又促进了针灸取穴方法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中医与藏医的脉诊具有比较的基础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医的脉学知识由来已久 ,在吐蕃王朝建立之前 ,中医和藏医就有相互之间的交流 ,文成公主入藏时更是带去了许多汉地的医学典籍。从藏医脉诊中 ,我们可以看到中医脉诊对其产生的明显影响 ,但是藏医脉诊也有其独特的一面 ,藏族人民将自己的医疗经验与外来的知识相结合 ,发展了藏医的脉学知识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医药科研事业的飞速发展,脉诊这一古老的、传统的诊病方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的不足日趋明显。为使中医在诊断手段上既验证、继承古人的正确经验,又剔除其某些不足之处,使脉诊能够进一步客观化、标准化,本文试就下述问题讨论于后,以就教于同道。1脉诊在理论上的不足: 从某种意义上说,祖国医学属于经验医学范畴,脉诊主要凭借的是医生的主观体会。由于医生各人临床经验、实践次数和理解程度的不尽相同,同一脉象在不同医生切诊时,就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印象。故秦越人就曾有“持脉之道,如临深渊而望浮云,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感慨。加之脉诊部位以及“脏腑分配”、“脉象种类”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分  相似文献   

15.
论脉不可言假王长荣(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医部361005)主题词脉诊/标准言脉有假者,古今医书时有见之.如何梦瑶《医确》曰:"凡脉证不相合,必有一真一假,须细辨之."《中医诊断学》(五版教材)"切诊"节"脉症归还与从舍"段亦循其说,谓:"既然有脉与...  相似文献   

16.
汉以前脉法发展演变之源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盆腔炎是妇女盆腔器官发生的炎性病变,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腹膜炎及盆腔结缔组织炎等。此种疾病可局限于某一部位或几个部位同时发炎。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除有局部症状外,不同程度的伴有全身症状和反应,使患者感到非常痛苦。突出表现在慢性炎症的反复发作,此时,全身症状表现时有低热、疲乏、周身不适,局部症状为下腹部及腰骶部痛、月经不调、白带增多、痛经、不孕、崩漏等。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脉象绝对性与相对性的概念 ,并从脉象的位、数、形、势和主病等方面 ,结合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有关内容 ,对脉象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进行了探讨。认为脉象的绝对性是一种特殊现象 ,而脉象的相对性则是一种普遍现象 ,在中医脉象的学习、研究和应用中 ,更应重视其相对性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报》2021,36(12):2545-2548
  相似文献   

20.
刘冠军教授论脉诊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30021)李杰刘虹李松明【关键词】刘冠军教授脉诊老中医经验刘冠军教授,是国内针灸界著名学者,国家名医。刘老临证,重视四诊,尤重脉诊。他编撰的《脉诊》一书是一部较全面、系统的脉学专著。刘老指出,脉诊的意义,就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