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胃肠道手术婴幼儿术前不同禁食、禁饮时间对婴幼儿机体的影响。方法 将260例全身麻醉下非胃肠道择期手术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术前常规禁食12h、禁饮4h。实验组根据婴幼儿的需要于手术前2h可饮少许糖水等清亮饮液、术前6h禁食。结果 对照组由于禁食禁饮时间长,婴幼儿易出现饥饿、烦躁、哭闹等不适,但术中误吸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每位婴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手术时间安排,实施术前2h禁饮、6h禁食,可减少婴幼儿不适,满足手术需要。  相似文献   

2.
对近年来国内外术前禁食禁饮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便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麻醉状态下,喉反射被抑制,很大概率会出现误吸综合征。因此要求患者术前禁食禁饮,减少出现误吸的可能性。不同的食物排空的时间并不相同,依据胃排空时间最长的脂肪类确定禁食禁饮的时间要>8 h。长时间的禁食禁饮会导致患者出现烦躁、焦虑的情绪反应,甚至低血糖、低血容量的严重并发症。Yagmurdur等一项包括38个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也表明,与传统的半夜禁食禁饮相比较,没有证据显示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会增加麻醉期间误吸的风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重新修订禁食禁饮临床指南,要求缩短时间,特别是液体的摄入时间,让患者在不增加误吸风险的条件下舒适的接受手术。术前禁食禁饮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观察都需要不断的更新和改进,探索更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时间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3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按手术的单、双月分为试验组103例和对照组100例,试验组术前禁食8h,禁饮3h;对照组术前禁食12h,禁饮6h。结果试验组术前口渴、饥饿、烦躁、疲乏无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中误吸、术后恶心、呕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在术前8h禁食固体食物,术前3h禁全流质食物安全可行,可降低不适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择期手术病人术前禁食8 h,禁饮4 h作为预防术中反流误吸的重要措施,已沿用多年,但实际工作中,病人禁食、禁饮时间普遍偏长,导致其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直接影响麻醉、手术的安全性及病人术前的舒适度,甚至使手术延期。2004年2~12月我科对46例择期手术病人术前禁食、禁饮的相关问  相似文献   

5.
术前禁饮禁食是择期手术前的常规准备之一,应严格遵守现行的禁食指南.但多项调查报告指出,在临床工作中儿科麻醉的禁饮禁食时间普遍延长,对患儿造成诸多不良影响.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禁饮禁食的新指南、现状及长时间禁食原因、对患儿的不良影响以及近期国内外禁饮禁食的相关研究加以综述,期望临床医生更加关注长时间禁饮禁食给患儿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评价循证法与常规法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前1d饮食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骨科手术患者85例,根据循证的结果将实施术前1d饮食护理的4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实施术前饮食护理,患者在术前晚10:00开始禁食禁饮;实验组根据循证结果,患者在术前8h禁食,4h禁饮。结果:实验组患者饥饿程度、口渴度降低,舒适度、满意度提高(均P〈0.05);对照组组内术前血糖与基础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组内术前血糖与基础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因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时间过短而引起的手术改期及胃内容物反流。结论:根据循证结果对老年骨科患者实施术前日饮食护理,能提高手术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和手术的安全性且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术前禁食禁饮时间的长短对择期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无痛人工流产妇女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A组)术前禁食6~8 h,禁饮2~3 h,对照组(B组)术前禁食12 h,禁饮6 h.两组患者均在丙泊酚、布托啡诺、戊乙奎醚联合麻醉下手术.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术后1 min(T1)、术后5 min(T2)、术后10 min(T3)血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记录丙泊酚的用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T0比较:A、B两组MAP、SPO2在T1点均明显下降,HR升高(P<0.05).SPO2在T1点A组18%、B组47%患者低于95%,T2点A组5%、B组23%患者仍低于9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用量A组为(2.5±0.5)mg/kg,B组为(1.9±0.4)mg/k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A组为(6.5±2.4)min,B组为(12.0±6.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流产术时,术前8 h禁食固体食物、2 h禁饮,安全可行,能降低患者的不适反应,提高患者的麻醉手术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8.
刘伟  崔月梅  郝继苹  李丽 《河北医药》2008,30(5):720-721
择期手术前应常规排空胃,以免围手术期胃内容物的反流和呕吐.所以,成人从术前12 h开始禁食,术前4 h开始禁止饮水,一直是围手术期术前准备的重要内容[1].但大量研究表明,术前长时间禁食是不必要的,1999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对术前禁食指南做了修订,要求缩短禁食禁饮时间,特别是缩短限制透明液体的摄入时间[2].  相似文献   

9.
付宁  丁月霞  张松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9):2725-2726
目的 观察不同的禁食、禁饮时限对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LC)患者禁食并发症如口渴、饥饿、低血糖反应、焦虑等的影响.方法 根据不同禁食、禁饮时限随机将择期LC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术前禁食指导,观察组术前禁固体食物(不包括油炸食物和肉类)8 h,禁半流质饮食6 h,禁饮2 h,观察患者围手术期的不良反应,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术中误吸、术后恶心、呕吐发生,观察组术前口渴、饥饿、低血糖反应、焦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的禁食、禁饮方案能提高择期LC术患者的术前舒适度及围手术期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饮食方法对行脑血管介入手术患者迷走神经反射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9月行脑血管介入手术120例,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采取术前12 h禁食,4 h禁饮,术后1 h进食水;观察组术前无需禁食禁饮,若为接台手术患者还应在术前2 h进食50%左右的半流质的饮食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中有1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迷走神经反射现象,观察组只有2例出现血压偏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管介入手术患者术前无需禁食禁饮,按常规进食的方法可减少围手术期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非胃肠道择期手术患者禁食、禁饮的时间,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将280例非胃肠道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结果实验组术前在饥饿、口渴、焦虑、心慌、疲乏无力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术中、术后(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适当的缩短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可降低不适反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快速康复外科计划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目前普通外科领域中最常见的微创手术方式,但对围手术期患者的处理,传统上是禁饮禁食12h、术前胃肠减压、留置导尿,术后在肛门排气恢复后拔除胃管再进食等,有患者住院时间长、费用高、痛苦感强等缺点。作者对216例LC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计划,收到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术前禁饮禁食时间对母婴的影响。方法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我院120例剖宫产产妇,将其分为观察组(禁固体食物6h,禁软食4h,禁流食2h)和对照组(禁固体食物8~12h,禁饮2~4h),每组60例,观察两组产妇术后主观感受(口渴、饥饿、焦虑等)、新生儿血糖、术中误吸、术后并发症(低血糖、恶心呕吐、腹胀、电解质紊乱)及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口渴、饥饿、焦虑程度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均未出现误吸现象。结论剖宫产产妇术前缩短禁饮禁食时间能够提高其舒适度,确保手术安全,结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缩短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禁饮、禁食时间,改善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提高围手术期的安全性、舒适性,制定更为合理的禁食、禁饮时间。方法 2016年7~9月期间招募30例健康志愿者(男女各15例),对其禁食6h、禁饮为2h后检测胃排空的时间,评估新的禁食、禁饮时间出现呕吐误吸的风险。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区住院接受全麻手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实验组实行新的禁食禁饮方案(禁食6h、禁饮2h),对照组实行传统禁食禁饮方案(禁食12h、禁饮4h)。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口渴、焦虑、饥饿等主观感受,术中误吸及术后恶心、呕吐、肺炎等发生情况。结果 (1)志愿者禁食6h、禁饮2h后的平均胃液量为(0.352±0.157)m L/kg,胃液平均PH值为(3.28±1.64),无发生误吸的风险。(2)实验组的口渴、焦虑、饥饿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与对照组术中误吸及术后恶心、呕吐、肺炎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禁食6h、禁饮2h可降低患者的主观不适感,安全可行,可以在非胃肠道全麻手术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对择期腹部开放手术患者采取缩短术前禁食时间以及术后限制性输液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4组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禁食补液,观察组采用术前6 h禁食,术前2 h补充500 ml 10%葡萄糖,术后采取限制性输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时间及食欲状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适量补充液体以及术后限制输液量等护理措施有利于促进消化道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6.
在手术前禁食禁饮是目前临床的常规做法,但术前的实施存在一些问题,麻醉医师往往忽视了术前禁食与禁饮的差别,将禁食时间与禁饮时间混为一谈,在国内禁饮时间经常与禁食时间一致,这增加了患者的不适和不良影响,因此禁食与禁饮应区别对待,以避免人为造成的过度禁饮.以往对于长时间禁食禁饮导致口渴、饥饿、焦虑不适感、术后胰岛素抵抗和术后...  相似文献   

17.
1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1.1术前禁食术前禁食是为了避免麻醉期间胃内容物反流及误吸而导致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对于全麻腹部手术尤其重要。传统的禁食时间为术前12h禁食、禁饮,然而在临床上,许多因素如灌肠等肠道准备的过早进行,使患者空腹等待手术时间大大延长,极易产生饥饿感,增加焦虑感及不适感,降低机体抵抗力,不仅影响患者的睡眠,还容易导致麻醉诱导期间低血压的发生,影响到患者。1.2术后低体温通常医护人员只注意患者体温是否升高,而对术后体温在35℃以下常未予以重视。实际上,持续过低体温对人体是有害的,它能引起凝血病,导致出血增加;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前不同禁饮方案对小儿喉罩全麻诱导及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小儿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50例.两组麻醉前均禁固体食物8h,A组麻醉前禁饮6h;B组麻醉前2h口服10%葡萄糖水,两组均采用喉罩下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全麻.观察2组患儿入室后镇静评分及面罩接受程度评分;对比两组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比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程度.结果 B组镇静及面罩接受程度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B组MAP高于A组,P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恶心呕吐程度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2h口服10%葡萄糖水可降低小儿全麻手术麻醉诱导期躁动,维持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平稳,降低PONV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饮食指导的护理进行临床研究分析。方法 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住院的158例择期手术患者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其中包括患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等基本情况,禁食时间、禁饮时间、术后有无饥饿等不良反应,在术前是否给予相应的术前饮食指导等。在根据患者的问卷进行汇总,并且经统计学SPSS软件进行χ2检验,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不同年龄禁饮食情况进行汇总发现,在年龄>60岁的患者延长禁饮食的百分比(27.36%)较年龄≤60岁患者的延长禁饮食的百分比(30.16%)低。经过SPSS软件进行χ2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不同年龄患者在术前禁食后及在术后发生饥饿、口渴、出汗、心率加快、血压降低、低血糖等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汇总发现:患者年龄在≤60的患者中,正常禁饮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4.49%)低于延长禁饮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0.77%),据统计学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60岁的患者中,正常禁饮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低于延长禁饮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67%)。158例患者在44例延长禁饮、禁食者中有20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46%;在114例正确禁饮、禁食患者中有16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据统计学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应给与正确的术前饮食指导,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是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实施经循证医学所证实的术前禁饮禁食时间及术后进饮进食时间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21年6月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4例,按时间顺序分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麻醉前后饮食管理,42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优化的麻醉前后饮食管理。比较2组患者口渴饥饿评分、术后恶心呕吐和腹胀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前禁食禁饮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首次进饮进食时间早于对照组(P <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24 h内出现恶心呕吐和腹胀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口渴、饥饿评分较对照组低(P <0.001),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 <0.001)。结论 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实施优化的饮食管理安全可行,且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术后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