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星形胶质细胞与脑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星形胶质细胞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支持成分,参与多种生理及病理功能。各种神经损害往往使其激活并增生,成为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此时它会发生一系列形态学和功能的变化,对病理条件下神经的损伤及修复产生的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就其在脑损伤中的表现及意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是始终伴随神经元生长发育的。AS在CNS中数量最多,是神经元数量的1 0~5 0倍。研究表明,AS在脑内的分布是很有规律的,有序性的排列有利于它们与神经元建立固定的位置关系和稳定的功能关系[1 ] 。AS与神经元和其他胶质细胞的联系方式是通过紧密连接来实现的,这种连接是细胞间信息和物质交流的关键结构。AS胞膜上含有大部分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的受体,这些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可介导AS内的信息传递,细胞内的通讯是通过电压和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完成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3.
星形胶质细胞对损伤反应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体外星形胶质细胞(Ast)反应性胶质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与规律。方法:体外分离培养Ast,利用划伤的方法,建立Ast对损伤反应的实验模型,通过形态学观察、RT-PCR、免疫细胞化学、原位杂交及图像分析等方法,研究体外Ast对损伤的反应及规律。结果:损伤体外培养的Ast后,观察到反应性胶质化的典型特征,表现为Ast胞体肥大、突变增粗、延长,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增强;原位杂交、RT-PCR分析表明,GFAPmRNA表达显著提高。上述变化在伤后1d即可见到,5-7d达到高峰。结论:体外分离培养的Ast对损伤表现出活跃的反应,呈现出典型的反应性胶质化特征,其发生、发展过程与规律类似于在体情况下的Ast反应。  相似文献   

4.
两种不同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AST)活化的时空分布及形态学变化特征。方法 本实验建立Wistar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30min再灌注模型及脑皮质针刺伤模型,采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对两种脑损伤后AST的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①脑缺血1d后可见AST活化,5d即达高峰。脑皮质针刺伤后AST的活化开始于第5-7天,第14天达高峰。②两种脑损伤后不同部位反应性AST的形态有明显差异。结论 本实验表明不同类型脑损伤后AST的反应不同,活化AST在形态上的差异可能与神经营养因子的运输,神经的修复与再生等功能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电针对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督脉电针对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 :选用成年雌性wistar大鼠 ,Allen氏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 ,分别应用督脉电针治疗不同时间 ,以激素组和损伤不治疗组作对照。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数量的变化 ;应用RT-PCR法检测GFAP表达变化。结果 :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 ,灰质强于白质 ,尾侧强于头侧 ,电针治疗组胶质反应较轻 ;电针组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核糖体增多 ,吞噬变性髓鞘增强 ;培养观察 ,电针组GFAP表达减少。结论 :电针可抑制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 ,防止胶质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睾丸酮对小鼠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AST)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切除睾丸及补充睾丸酮后小鼠脑缺血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没有细胞凋亡出现。睾丸切除+睾丸酮治疗组、脑缺血损伤组、睾丸切除+脑缺血损伤组、睾丸切除+脑缺血损伤+睾丸酮治疗组均检测到细胞凋亡。以上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睾丸酮对小鼠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缺血、感染、中毒、中枢神经系统(CNS)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造成的CNS损伤,将引起包括神经元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变化[1~3]。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是CNS内的主要胶质细胞,在这些细胞反应中是最早出现反应的细胞之一[1~3]。依形状可分为原浆型As和纤维型As,但As的形态在与周围各种细胞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释放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可影响其形态和功能。As与神经元和其他胶质细胞的联系方式是通过紧密连接来实现的,且As间也存在着这种缝隙连接,这种连接是细胞间信息和物质交流…  相似文献   

8.
星形胶质细胞和颅脑外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爽  于荣国 《医学综述》2013,19(3):389-392
星形胶质细胞是人脑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胶质细胞,被认为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星形胶质细胞在颅脑外伤后会转变为反应性的星形胶质细胞,尽管目前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在颅脑外伤中的具体作用尚未完全阐述清楚,但已有的证据表明其对颅脑功能有巨大影响。该文就星形胶质细胞在正常CNS中的功能及其在颅脑外伤后所起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牵拉损伤后三磷酸腺苷(ATP)释放的影响,探索其对中枢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白藜芦醇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同培养12h后,进行牵拉损伤,检测不同实验组星形胶质细胞内、外ATP含量,并进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的测定。结果牵拉损伤使星形胶质细胞分泌ATP明显增加,相反细胞内ATP含量明显下降(P<0.05);1μmol白藜芦醇能够使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ATP分泌进一步增加(P<0.05);而100μmol白藜芦醇能减少损伤后ATP分泌(P<0.05)。对细胞进行LDH漏出量的检测发现,牵拉损伤能够使星形胶质细胞的LDH漏出量增加(P<0.05),1μmol白藜芦醇进一步加剧了LDH漏出(P<0.05),100μmol白藜芦醇能够有效减少星形胶质细胞的LDH漏出(P<0.05)。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受到牵拉损伤后,100μmol白藜芦醇能够减少其ATP释放,且能够减少LDH漏出,进而对星形胶质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昆明种小鼠25只,制成脑损伤模型,分别于术后3天、1,2,3,4周取损人务部位脑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过程,结果:术后3周损伤部位大量星形胶质细胞增生,4周形成胶质瘢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复制大鼠左侧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于再灌注开始时经腹腔注入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U/kg),再灌注后2h,12h,24h,48h,72h,7d及10d测定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后,断头取脑,用2%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标记梗死体积。结果 对照组缺血再灌注后2h已经出现梗死灶,随着时间的延长,梗死灶体积逐渐增大,24h时梗死体积最大。EPO治疗组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相比,梗死灶体积明显缩小(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P〈0.05)。结论 24h时达最大,EPO能使梗死灶体积明显缩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对损伤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后大鼠脑微循环形态学的改变.方法:制作大鼠侧位液压冲击脑损伤模型,脑微血管墨汁灌注、制备透射电镜脑组织标本,观察脑微循环形态学的变化.结果:墨汁灌注示脑外伤后3h微血管的数目和密度均较对照组降低.伤后48h、72h微血管数目和密度均较3h组增加,但仍较对照组低.透射电镜示微血管在伤后3h即有微绒毛的形成,伤后6h微血管内膜不完整,内皮细胞管腔面有微绒毛形成,相邻的微绒毛往往合抱形成小泡.伤后24h~72h,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明显、管腔狭窄呈缝状,细胞核轻度固缩,胞质内线粒体呈空泡状.毛细血管内膜凸凹不平,有断裂.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微循环的改变是导致脑外伤后继发性缺血缺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5(TRAF5)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中的表达变化及细胞定位情况。方法利用大鼠锐器切割伤模型,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损伤后TRAF5表达的时空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RAF5在脑组织中的细胞定位。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大鼠脑损伤后,TRAF5的表达逐渐升高,损伤后5 d达到高峰,此后逐渐降低恢复至正常水平;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免疫荧光双标记结果显示,TRAF5与星型胶质细胞(GFAP)、神经元(NeuN)之间存在共定位。结论大鼠脑损伤可以影响TRAF5的表达,这种改变可能参与脑损伤后星型胶质细胞的活化和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环孢素A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NO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 4 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 3组 ,依次为假创伤组、脑创伤生理盐水治疗组及脑创伤环孢素A(CsA)治疗组。脑创伤模型采用自由落体打击装置建立 ,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 ,Griess法检测各组伤后 2 4h、4 8h脑组织及血清中NO含量变化。结果 :脑组织与血清中NO含量变化趋势极其类似。B组伤后 2 4h、4 8h脑组织NO含量为 (2 97.83±6 .2 8) μmol/g及 (381.4 0± 7.12 ) μmol/g ,较A组对应时间点NO含量明显升高 ,而经CsA治疗的C组分别为(2 30 2 7± 6 0 4 ) μmol/g、(30 0 .4 2± 6 .6 1) μmol/g并伴超微结构的显著改善。结论 :环孢素A能够有效抑制NO在脑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 ,其发挥脑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NO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小剂量IL-2促进大鼠脑损伤后记忆功能恢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对脑损伤后记忆功能恢复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测方液压大鼠脑损伤模型,观察侧脑室注射(icv)rhIL-2对大鼠记忆功能和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实验选用雄性SD大鼠,伤后1~3d连续icvrhIL-2,分3组(30,60,300U),NS治疗为对照组。水迷宫试验测定大鼠记忆功能。结果:发现rhIL-2能明显改善大鼠脑损伤后学习记忆功能,尤以60U治疗效果最为显著;并且能缩小皮层空洞,60U组伤后2周时的空洞面积为0.07mm×0.10mm,NS组为0.51mm×1.0mm,相差显著(P<0.01);rhIL-2治疗组海马CA2,CA3区神经元死亡较少。结论:小剂量IL-2对神经元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和促进创伤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朝华  杨咏波  李鹏程  游潮 《四川医学》2011,32(8):1172-1174
目的研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变化。方法参照Feeney’s自由落体致伤法,制作大鼠顶叶局灶皮质挫裂伤模型。应用伊文氏兰(Evans Blue,EB)示踪,测定伤后不同时点皮层和海马脑组织中EB含量;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皮层和海马是否存在EB的渗出。结果损伤灶皮层和同侧海马中EB含量在伤后1~6h与伤后1~7d明显增多,高峰期在3h和3d。荧光显微镜下发现血脑屏障中间期损伤灶同侧海马仍然存在EB的渗出。结论大鼠顶叶局部脑挫裂伤后,损伤灶皮层和同侧海马BBB开放呈双相性变化,BBB开放中间期仍然有很少量EB渗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9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异丙酚治疗组.运用液氮冷冻器局部冷冻大鼠左侧顶部脑组织60s制作冷冻伤模型.检测各组大鼠伤后2、6、24h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及MDA含量.结果脑冷冻伤生理盐水治疗组在伤后2、6、24h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及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在伤后6 h及24h,经异丙酚治疗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较生理盐水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P<0.01),经异丙酚治疗的大鼠脑组织EB含量较生理盐水治疗组亦明显下降(P<0.01);伤后各个时间点异丙酚治疗组脑组织MDA含量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治疗组(P<0.05,P<0.01,P<0.01).结论异丙酚可以有效降低颅脑损伤后血脑屏障破坏的程度,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是否参与脑损伤后胶质界膜的形成。方法将制作好的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脑损伤模型24h后经尾静脉植入GFP标记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的骨髓源干细胞。在植入后2、4和8周取脑,用GFAP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星形胶质细胞,GFP显示骨髓来源细胞,观察损伤组织边缘的胶质界膜中是否存在GFP/GFAP双阳性细胞。结果在损伤组织边缘可见骨髓干细胞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结论骨髓干细胞来源星形胶质细胞参与脑损伤后胶质界膜的形成。这对脑外伤的恢复和组织工程材料的植入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鼠颅脑损伤(TBI)后星形胶质细胞(AST)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C)6在TBI中扮演的角色.方法 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9只分为假手术组、致伤组和去铁胺(DFX)组,每组13只.参照Feeney法建立大鼠大脑冲击伤模型,完成Morris水迷宫实验、大脑缺损体积,免疫荧光检测TRPC6与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GFAP)共表达,以及Western blot定量检测TRPC6水平.结果 DFX组比致伤组大鼠大脑缺损体积明显减小[(115.35±13.70)mm3 vs.(209.99±16.70)mm3,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发现DFX组平台搜索策略[(3.13±0.35)分]和搜索时间[(36.15±26.63)s]均较致伤组[(2.13±0.64)分和(110±47.34)s]明显改善(P<0.05).免疫荧光双标发现DFX组GFAP高表达,且与TRPC6共表达增多.Western blot定量检测发现DFX组TRPC6明显下调(P<0.01).结论 大鼠TBI早期DFX治疗后AST活化,TRPC6高表达,进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