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对脑性瘫痪儿童行之有效的康复方案。方法:采用针刺结合中医辨证的方法对脑性瘫痪的患儿进行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运动功能(MF)及社会适应行为(BSA)评定。结果:3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患儿ADL评分、BSA评分治疗前后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MF总有效率达83.9%。结论:在小儿脑瘫治疗中,针刺结合中医辨证的传统中医康复疗法可提高其康复率,是目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比较经济简便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赵兵 《中医药通报》2011,10(3):43-4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性瘫痪患儿按就诊时间、性别分为观察组(针刺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结果:穴位埋线观察组总有效率95%,优于对照组80%(P<0·01)。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埋线能促进脑性瘫痪患儿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小儿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性瘫痪患儿按就诊时间、性别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刺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和Gesell智力测试。结果:针刺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5%)好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P 0.01。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结果(38.49±4.81)及Gesell智力测试之适应性项发育商(DQ)得分结果(86.86±4.81)均较对照组高(P 0.01)。结论:针刺治疗是脑性瘫痪患儿安全方便、确切有效的临床康复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43例脑性瘫痪(简称cp)合并足外翻患儿的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治疗经验。方法:采用中医按摩、功能训练等结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3~6个月。结果:有效率95.58%,显著率81.39%。结论:中医按摩、功能训练等结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法,是治疗cp合并足外翻患儿减少残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脑瘫患儿按住院号随机分为治疗组(穴位埋线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结果:穴位埋线观察组总有效率95%,明显优于对照组80%(P0.01)。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埋线能促进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Vojta、Bobath及上田法综合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对36例年龄在2月-3岁9月小儿脑瘫患儿同时应用Vojta、Bobath及上田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姿势异常、反射、肌张力、肌力的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运动发育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文对36例脑瘫患儿应用Vojta、Bobath及上田法各种手技,根据评价异常的结果,制定个体化综合方案,在家长的参与下进行康复训练,36例经一年连续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正常化27.7%(10例/36例),有效72.2%(26/36例),总有效率100%(36例/36例).结论:应用Bobath疗法、Vojta疗法及上田法综合治疗脑性瘫痪,可有效减轻患儿的残疾程度,达到正常化或轻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健脑益智合剂对脑性瘫痪患儿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健脑益智合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以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GMFM)和Gesell智力测试之发育商(DQ)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5.0%,且治疗组在GMFM、DQ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健脑益智合剂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脑益智合剂可明显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的运动功能,促进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评估穴位刺激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婴幼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建立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治疗婴幼儿脑性瘫痪,对照组给予功能康复训练,实验组在相同的功能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穴位刺激。根据治疗前后发育商的变化来评估分析患儿的康复情况,评价穴位刺激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婴幼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维持3个月的治疗,两组患儿发育商分值均有提高,就纳入的两组患儿的治疗后发育商均值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提示穴位刺激的副作用极少。结论:综合患儿接受程度、依从性以及治疗效果,穴位刺激结合现代康复医学治疗婴幼儿脑性瘫痪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采用手法按摩、运动疗法、针灸治疗、穴位注射、经络导平、药物治疗、作业疗法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结果:经综合治疗,患儿基本正常化74例(37%)、显效91例(45.5%)、有效24例(12%)、无效11例(5.5%)、总有效率94.5%.结论:早期诊断及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减轻小儿脑性瘫痪的致残率及伤残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性瘫痪患儿按就诊年龄、性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针刺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和Gesell智力测试.结果:针刺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96.5%﹚好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1.6%,P<0.01﹚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结果﹙37.49±4.81)及Gesell智力测试之适应性项发育商﹙DQ)得分结果(84.86±7.27)均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针刺治疗是脑性瘫痪患儿安全方便确切有效的临床康复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儿童脑性瘫痪综合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 ,旨在减轻脑瘫患儿的伤残程度。方法 :采用药物治疗、穴位注射、经络导平、功能锻炼、高压氧治疗。结果 :经综合治疗 ,患儿基本治愈率 2 7.9% ,显效率 5 1.5 % ,有效率 14 .7% ,无效率5 .9% ,总有效率 94.1%。结论 :早期诊断及多方面综合治疗 ,可明显减轻小儿脑性瘫痪的伤残程度 ,促进患儿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并发行为损害的特点、原因和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脑性瘫痪住院患儿530例。结果并发癫痫151例(占28.49%)、并发智力低下121例(占22.83%)、并发多动障碍倾向(4岁以上)24例(占4.53%)、并发情绪行为异常(2岁以上)41例(占7.74%)、并发语言障碍(1岁6个月以上)119例(占22.45%)、并发听觉异常183例(占34.53%)等,这些行为相关损害直接影响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康复及日常社会能力提高。主要病因有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高胆红素血症、妊娠期感染、颅内出血,其中以痉挛型四肢瘫并发损害最多。结论脑性瘫痪是由于脑损伤引起的多重损害的综合征,其诊治需要临床多学科合作及相关检查。康复治疗需要循序渐进综合进行,全面兼顾;主要损害与并发损害同时治疗;既要重视运动功能"硬指征"的康复,也要重视言语、智力、情绪行为、视听功能、社会适应等"软指征"的康复;二者相互影响,不可偏废;如果患儿临床康复2周仍哭闹不安、不能配合治疗时,应注意其情绪行为异常的存在,积极给予行为矫正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埋植蛋白线疗法对改善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性瘫痪患儿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取埋植蛋白线加综合康复治疗的方法,对照组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2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43/45),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2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0%(36/4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分别为(38.49±4.81)分、(27.35±4.66)分,两组治疗后GMFM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促进脑性瘫痪患儿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针推并用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7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脊髓灰质炎"控制以后,脑瘫成为引起小儿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的脑组织损伤综合征.目的:对针推结合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调查.方法:对7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采取针刺,同时配合推拿中的点、按、揉、摩、捏、拿、叩击等基本手法治疗,降低患儿肌张力,提高肌力,纠正患儿的异常姿势.结论:推拿、针刺对脑瘫患儿进行康复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Vojta、Bobath及上田法综合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对36例年龄在2月-3岁9月小儿脑瘫患儿同时应用Vojta、Bobath及上田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姿势异常、反射、肌张力、肌力的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运动发育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文对36例脑瘫患儿应用Vojta、Bobath及上田法各种手技,根据评价异常的结果,制定个体化综合方案,在家长的参与下进行康复训练,36例经一年连续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正常化27.7%(10例/36例),有效72.2%(26/36例),总有效率100%(36例/36例).结论:应用Bobath疗法、Vojta疗法及上田法综合治疗脑性瘫痪,可有效减轻患儿的残疾程度,达到正常化或轻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性瘫痪儿童认知功能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脑性瘫痪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头针联合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认知功能及BAEP得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BAEP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性瘫痪儿童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及BAEP情况,促进患儿恢复健康,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张争艳  谢克功  马丙祥  李华伟 《新中医》2022,54(10):195-198
脑性瘫痪导致的行走姿势异常是导致患儿生活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矫形鞋垫的出现,有效地改善了患儿行走时下肢及足部的生物力线和平衡能力,而足底穴位治疗也是目前中医康复治疗脑性瘫痪患儿感觉输入异常及姿势控制不佳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3D打印技术因其具有精确的制作功能,并且可以实现个体化的制作,有望实现两者的统一,显著改善患儿的行走姿势,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四步推拿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CP)的临床疗效,为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四步推拿法结合康复训练对98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治疗180天,分别在治疗初期和治疗末期对脑性瘫痪惠儿进行评估.结果:本组共98例.脑瘫惠儿治疗前后的综合功能比较,治疗后功能明显提高(P<0.01);综合评估显效为17例(17.35%).有效为81例(82.65%),总有效率100%.结论:四步推拿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是以运动康复为主的综合康复,需要长期坚持,若仅靠治疗师在康复机构内每日的训练,不可能解决患儿的全部问题。开展家庭康复课堂能使训练贯穿于日常家庭生活中,保证患儿在家庭中也能得到长期、系统、合理的训练。为探讨开展家庭康复课堂对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效果的影响,笔者选择160例不同程度的脑性瘫痪患儿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针刺、穴位注射配合语言训练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10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注射配合语言训练对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的疗效,对患儿预后的改善.方法:采用针刺、穴位注射头部相关穴位,配合长期有计划的语言训练对108例伴有不同程度语言障碍的脑性瘫痪儿童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经过3~6个疗程的综合治疗,104例脑性瘫痪儿童的语言障碍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4例患儿的语言障碍无改善,总有效率96.3%.结论:针刺、穴位注射配合语言训练对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