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1853年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1898年德国化学家菲霍夫曼又进行了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疗效极好;1899年由德莱塞介绍到临床,并取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到目前为止,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  相似文献   

2.
益气活血法在心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益气活血法在心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杜荣亮云南大理市第一中医院(671000)益气活血法系益气药与活血药相结合的治法,该法以‘气为血帅”作为理论基础,并结合临床气虚能产生血淤的病理依据所制定,用以治疗气虚血淤病证。近年来该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研究...  相似文献   

3.
黄芪味甘,性微温。功能助气,固表皮,补中气,升清气,托疮毒,利小便,临床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 固表止汗平素体弱的人或久病重病之后,表虚卫气不固,常有自汗,易受风寒感冒等情况。治疗表虚自汗,可用黄芪固表止汗。常配浮  相似文献   

4.
中药黄芪在中医临床、科研中应用广泛,同时又是甘肃的七大宗药材之一,本文就黄芪在中医药中的应用做概述,叙述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黄芪味甘、性温 ,有补气升阳、固表生肌、脱毒排脓和利水消肿等功效 ,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 ,其成分包括甙类、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随着药理学研究的进展 ,发现其有强心利尿、抗炎、抗氧化、抗病毒、抗辐射、改善微循环、清除氧自由基、诱生干扰素和增强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现将其在儿科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 新生儿窒息朱萍等[1] 将黄芪用于窒息新生儿 ,观察其对心脑的保护作用 ,结果显示 :窒息引起异常升高的血清心肌酶谱的下降观察组明显快于对照组 ;异常心电图的恢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  相似文献   

6.
黄芪是中药补气药,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扩张血管、增加心排血量,抑制血小板凝集,消除自由基,促进神经元生长Ⅲ等多种作用,已用于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肝炎、支气管哮喘等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黄芪在经方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为豆科植物,产于山西、内蒙等地,味甘性温,入肺脾二经。生用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炙用补中益气。化学成分主要有:氨基酸、糖、胆碱、叶酸、锰、硒、铁、钾、钠、氯、钴、铬等。其在经方中应用广泛,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芪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为补药之长。其味甘而性温,无毒,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胃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等作用。尤以补中益气升举清阳为主要功效。是补气之要药,为临床常用药物。广泛用于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表虚自汗,肺虚咳喘,气虚水停之浮肿,气血不足之脓成不溃或溃之不敛等症。宋代《珍珠囊》中谓"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  相似文献   

9.
<正> 失笑散是由蒲黄和五灵脂二药组成的方剂,为行气活血、止痛的要方,唐宋以来历代医家与本草学家都有记载。方药分析: 蒲黄:为香蒲科植物(狭叶香蒲或香蒲属其他植物)的成熟花粉,或代有花药、花丝的花粉。成分——含黄酮甙类、脂肪油、甾醇、硬脂酸等。性味功能——甘、辛、凉。止血活血、消肿、利尿。  相似文献   

10.
黄芪在临床中的配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之功。临床上经过巧妙配伍可发挥多种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芪的功效主要为补气升阳、固表敛汗、托毒排脓、利尿消肿等,其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中,在历代名医中的名方中更是普遍得到使用,本文重在总结分析黄芪在历朝代名方中的用法及临床应用,以期能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芪具有扶正祛邪、益气固表 ,补虚益损 ,摄气固脱、和血温经、托里排脓、利水消肿等多种功效。临床上笔者重用黄芪 ,治疗痔科的常见病症 ,取得良效 ,现介绍如下 :1 痔疮出血痔疮出血之因多属气火逆乱 ,血不循经 ,脉络损伤 ,血溢于外。实证为风火内迫、血热妄行 ;虚证为阴虚火旺、灼伤血络或脾气虚弱、统摄无权。一般说来 ,初期痔疮出血多为实证 ;反复出血 ,或出血持续者多为虚证。若实证之便血经久不止 ,血耗气伤 ,也可转为气虚阳损。《丹溪心法》指出 :“痔者皆因脏腑本虚……”《景岳全书》曰 :“大凡痔漏下血服凉血药不效者 ,必因中气…  相似文献   

13.
黄芪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药黄芪在临床中的应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具有强心、扩张血管、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衰老、利尿、降压、抗菌等作用。生用偏于走表,能固表止汗、托里排脓、利水、消肿;炙用偏于走里,能补中益气、补气生血。本品配伍补益药,以益气补虚,配伍祛邪药物,以扶正祛邪固本。临床中根据病症不同,灵活应用,用量取效。  相似文献   

14.
钟晓凤 《光明中医》2008,23(1):70-71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及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上品。清代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说:黄芪“有数种,山西、蒙古产者佳”。也即是说,除山西沁州绵上外,内蒙古产的黄芪也为道地药材。据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含皂苷类、多糖类等多种有效成份。其中皂苷类以黄芪甲苷为主,并含乙苷和丙苷等。还有黄酮类及黄芪多糖、多种氨基酸等。由于黄芪主产于北方,故现代中医处方,多写为“北芪”。  相似文献   

15.
肾病综合证(nephrotic syndrome,NS)是一种由不同肾脏病理改变引起的具有共同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和代谢变化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黄芪注射液是将黄芪中有效成分提取而制成的中药针剂,临床应用广泛。对黄芪注射液在心脏外科、糖尿病足、伤口愈合、骨质疏松等方面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黄芪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黄芪味甘而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等作用,尤以补中益气、升举清阳为主要功效,是补气之要药,帮为临床常用药物,广泛应用于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表虚自法、肺虚咳喘、气虚水停之浮肿、气血不足之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病症.  相似文献   

18.
何欣怡 《山西中医》2009,25(2):51-52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unge]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主要含有甙类、多糖、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利尿、抗衰老、保肝、降压等作用。现就近10年黄芪及其制剂在儿科临床应用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功能助卫气、固皮表、补中气、升清气、托疮毒、利小便。张元素谓其功用有五:“补诸其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笔者现结合个人临证体会,就黄芪在治疗以气虚为主的疑难病症中的运用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黄芪味甘性温,有利气扶阳之功,阳虚之人表虚自汗,可以固表止汗;气血不足,神疲体倦,可以补虚益损;脾胃虚弱,食少泄泻,可以健脾止泻;阳气不运,水肿尿闭,可以温阳利水;痈疽内陷,脓血稀少,可以内托排脓;中风偏枯,手足不遂,可以和血通络;中气下陷,崩漏脱肛,可以固气摄脱。黄芪是一味益气扶正的药物,适用之所以广泛,与它的配伍有着很大的关系。如补气温阳,常与人参桂枝配合,补气生血,多与当归同用;益气升陷,则配参、术、升、柴;益气滋阴,则配地黄、麦冬;如配健脾利水的白术、防已,则能益气利水;配合活血通络的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