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傅宝君 《中医杂志》2007,48(9):851-851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向肌层良性浸润并在其中弥漫性生长,有子宫内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称.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以自拟腺肌方治疗该病36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子宫腺肌症是正常位置的子宫内膜向肌壁内良性侵入,伴随子宫肌层弥漫性增生。以往曾认为是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但侵入到肌壁的子宫内膜来自基底层,因此常不受孕激素的影响,并且其组织发生、病史、临床所见及治……  相似文献   

3.
少腹逐瘀汤直肠灌注治疗子宫腺肌症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红梅  李亚平 《北京中医》2002,21(5):292-292
子宫腺肌症是正常位置的子宫内膜向肌壁内良性侵入,伴随子宫肌层弥漫性增生。以往曾认为是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但侵入到肌壁的子宫内膜来自基底层,因此常不受孕激素的影响,并且其组织发生、病史、临床所见及治……  相似文献   

4.
正子宫腺肌病是指有活性的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浸润并生长,随卵巢激素变化发生周期性出血、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呈弥漫性或局限性生长形成结节或团块(子宫腺肌瘤)。临床上,以月经量过多、痛经和不孕为主要表现。目前很难评估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有研究报道其发病率为8.8%-31.0%[1],而  相似文献   

5.
子宫腺肌病是由基底层子宫内膜侵入基层生长所致,高水平雌孕激素刺激也可能是促进内膜向肌层生长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下降,西医多用激素治疗或介入治疗。我院对子宫腺肌病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米非司酮加复方金笑汤治疗67例,并与单纯米非司酮治疗56例对照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自拟溯源追本汤治疗子宫腺肌病16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宫腺肌病(Am)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在子宫肌层内的良性侵入,伴随着平滑肌增生[1]。该病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宫腔内在某种情况下压力的升高,子宫肌层较薄弱以及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升高是导致Am的重要因素。现代医学研究证实,Am患者自身抗体阳性率升高,内膜中IgG、补体C3、补体C4增加,提示免疫功能可能参与了子宫腺肌病的发病过程[2]。现代医学以假孕疗法和假绝经疗法为基本治疗方案,虽然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但不良反应大,疗效欠佳。笔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溯源追本汤治疗该病患者8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7.
子宫腺肌病是因子宫内膜侵入和扩散至子宫肌层所致,多次刮宫是其致病原因之一,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的经产妇,约15%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0年1月至2012年2月,我院经B超诊断子宫腺肌病156例,年龄在32-50岁,其中138例患者的主要症状有  相似文献   

8.
少腹逐瘀汤灌肠治疗子宫腺肌症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平 《中医杂志》2003,44(1):49-49
子宫腺肌症是正常位置的子宫内膜向肌壁内良性侵入,伴随子宫肌层弥漫性增生。以往曾认为是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但侵入到肌壁的子宫内膜来自基底层,因此,常不受孕激素的影响,并且其组织发生、病史、临床所见及治疗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也不同,所以不应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类型。本病多发生在35~50岁经产妇。笔者自1998~2001年对经门诊确诊为子宫腺肌症的患者32例,采用少腹逐瘀汤直肠灌注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当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称为子宫腺肌病,少数子宫腺肌病病灶呈局限性生长形成结节或团块,似肌壁间肌瘤,又称为子宫腺肌瘤[1]。子宫腺肌病和腺肌瘤是一种危害青、中年女性健康的妇科疑难病症,当被确诊为该病后,生理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恐慌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内膜和肌层交界的深度大于2.5 mm,并向其内弥漫性生长而引起的疾病,给广大妇女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中医将子宫腺肌病归属于"经行腹痛""月经过多""癥瘕""不孕症"等范畴,病机为瘀血内阻.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药领域研究特色之一,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从症状是体质...  相似文献   

11.
<正>魏绍斌教授根据子宫腺肌病瘀血内阻的核心病机以及结合四川盆地湿热气候因素的特点,提出瘀毒内停,湿热瘀结,积久成癥的病机学说,采用清湿化瘀法,研制内异康复片,治疗子宫腺肌病有较好效果,介绍如下。子宫腺肌病[1](adenomyosis,AM)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肌层生长引起的一种良性疾病,多见于30~50岁经产妇,发病机制复杂,可引起严重的痛经或月经过多、继发不孕等[2]。近年来,本病发病率上升且  相似文献   

12.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D)指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向肌层良性浸润并生长,引起痛经、月经过多等症状的疾病.发病年龄在30~50岁,总的文献报道发病率为5%~70%[1].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痛经、月经过多、不孕和子宫增大[2].祖国医学无此病名,但观其临床表现当属于"痛经"、"月经不调"、"癥瘕"等范畴.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与总结,发现祖国医学在治疗子宫腺肌病上有其独特的优势,现就近年中医药治疗AD的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靳艳玲 《光明中医》2009,24(7):1376-1376
子宫腺肌病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所诱发上发的以进行性痛经和月经异常为主症的疾病.异位内膜组织在子宫肌层内弥漫生长者称子宫腺肌症,局限性团块生长者称子宫腺肌瘤.现代医学对子宫腺肌病的病因上不能明确,认为可能与持续的高雌激素刺激、PRL升高有关[1].由于该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痛经及月经异常,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现代医学对该病的治疗尚无根治的有效药物.轻症患者可用GnRH-a进行控制疼痛,但停药后症状往往再次出现,子宫重又增大.对于疼痛剧烈、药物控制效果不佳者行手术切除子宫[1].  相似文献   

14.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侵人到子宫肌层内。近年来已将之划分为一种独立的子宫疾病而有别于于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样,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已明显上升,成为妇科常见病[1]。但本病的术前误诊率各地报道都很高[2,3]。为此,本文就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肌病的70例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及临床诊断要点,旨在引起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进一步重视,提高其术前诊断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1986年1月~1997年12月在我院行子宫切除术,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腺肌病70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55岁,平均42岁。1.2病理诊断:70…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子宫腺肌病,这一妇科常见病也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以往认为,子宫腺肌病为内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的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在病因·流行病学·症状及药物治疗效果等方面均不相同,已予以区别[2].子宫腺肌病在手上前不易诊断,误诊率高,多误诊为子宫肌瘤[3].本文对术后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D)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侵入和扩散至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中医文献无此病名,按其症状及体征属“痛经”“癜瘕”“月经过多”等范畴。金哲教授依据多年临床经验指出此病以痰瘀之邪为主,在治疗中应活血化瘀散结与祛痰除湿并重,其创制了川夏宁坤汤用于治疗痰湿瘀结型痛经(子宫腺肌病),疗效较好。现举1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的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其好发于30-50岁的经产妇,其发病率约为20-30%,约有50%的患者可同时合并子宫肌瘤,约有15-40%的患者可同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1,2].既往曾称该病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而将非子宫肌层的内膜异位症称为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3].子宫腺肌病常会伴发痛经、月经增多、不孕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故需进行积极治疗.现回顾性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后经病理学证实的子宫腺肌病59例,将其具体诊治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子宫腺肌病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存在于子宫肌层,并伴随周围肌层细胞的代偿性肥大和增生的一种良性病变。子宫腺肌病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30—50岁妇女,是子宫内膜移位的一种表现形式,约半数患者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对女性的身体健康的危害是非常的大,不仅可导致妇女月经量增多、继发痛经进行性加剧外,还可导致不孕。现回顾性分析我院59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治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鲁炎 《河南中医》1995,15(2):107-108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腺病12例李鲁炎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225002)主题词子宫内膜异位/中医药疗法,@子宫肌腺病/中医药疗法子宫肌腺病是妇科中的常见病之一,据报道妇科手术切除的子宫标本中6~40%有子宫肌腺病。此病是由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  相似文献   

20.
子宫腺肌病的中西医药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达-个高倍视野以上称为子宫腺肌病.以往认为它是内在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现认为是-种独立的疾病[1].进行性痛经,月经过多及不孕为主要临床表现,超声检查是协助诊断子宫腺肌症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准确性与技术人员培训和个人技术有很大关系[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